(扫盲贴)什么是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生活方式? - Jarodise
-- Preview: --
引子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09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旅游局曾经发出了轰动一时的“全世界最好的工作”招聘启事,高薪聘请一位大堡礁岛屿看护员,最终34岁的英国人本·绍索尔(Ben Southall)击败了全球3.5万名竞聘者(其中包括509名中国同胞)拿到了这份“全世界最好”工作,他需要做的就是就是拍拍照,写写博客,喂喂鱼,而这份工作一年的报酬在吃住行全部报销的基础上是15万澳元。
不可否认,这次招聘是昆士兰旅游局的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但是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工作方式的渴望。我之所以要提这件事儿,就是因为像这样的“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其实没有必要去跟全世界几万人争,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创造这样一份工作(甚至更好),而这也是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核心价值所在。
定义
数字游民这个词翻译自英文单词Digital Nomad(也有译作:数字游牧民,数码游民等)。这个概念由谁首次提出目前无从考证,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它已经从从前一个冷门小众的概念,逐渐开始走入主流媒体的视野,并开始演变成为一种日渐流行的生活方式。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字游民生活方式呢,这里Jarod尝试给它用中文下个通俗易懂的概念: 所谓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基于互联网上的自由职业或者创业产生的收入来支持自己不受地点约束的生活和旅行。更通俗简单地说,就是边玩儿边工作,旅行赚钱两不误。
数字游民生活方式与朝九晚五的传统工作是死对头,它拒绝办公室格挡,拒绝通勤,拒绝加班,更拒绝一年10天(或者更少的)鸡肋带薪假期。数字游民创业也有别于传统创业,他不需要你有很多的原始资本积累,或者拿着PPT去忽悠风投的能力,它更需要的是你在时间和激情上的投入。 数字游民生活方式强调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儿!
方法
也许你还是觉得它的概念有点虚无缥缈,所以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实例来讲讲打造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三种主流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都被搬到网上来进行了,即便你是在做一份传统的朝九晚五的工作,你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每天对着电脑在网上办公。既然都是在网上,那又何必每天挤着地铁公交去办公室上班儿呢?
所以如果你本来就是对着电脑在互联网上工作,那么这个转变其实是很容易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去Upwork.com
(国内类似猪八戒网)这样的网站去找网络雇主接私活,慢慢地构建了一定的业务量后,你就可以给老板写一封辞职信了。
很多工种其实都很适合这么干,特别是IT类的,程序(APP)开发,网页开发,SEO;设计类,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工业设计;媒体类,自媒体运营,文案,媒体策划。教育类:语言培训,计算机技术培训。说白了,只要你有互联网上能发挥的一技之长,都可以成为你网络自由职业的着力点。那有些朋友说,我这些技能统统都没有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的对数字游民生活方式感兴趣,为什么不利用平时的闲暇时间学一门有用的技术呢?特别是在现在网络资源这么
丰富的情况下,各种公开课,MOOC平台,学技术从来没有这么容易过。
今年我在清迈旅行的时候就遇到一个荷兰小伙Max,他的职业是网页设计,在积攒了一定的业务量后,他来到东南亚,边旅行边工作,他的收入每个月在1000欧元左右,这个水平放在荷兰是低于低保线的,但是他在东南亚用这些钱可以活得像神仙一样,而正是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赋予了他选择生活地点的自由。
2015年的双11淘宝平台成交量达到惊人的900亿人民币,足以证明电商的巨大能量,作为一个紧密围绕互联网的产业,电商也是一个非常适合数字游民从事的行业。我是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开淘宝店,微店呢?当然不是!这里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今年春节我在泰国曼谷旅行时候遇到一个加拿大小伙,他名叫Christian,他原本是一名互联网营销公司的SEO专员,在搞明白了互联网产品营销和SEO技术后,他毅然从公司辞职,自己开发设计了一款水烟壶,在中国深圳找了一个生产厂家为他代工生产,然后又作了一个网站,把他的水烟壶放在网站上面卖,之所以选水烟壶这个产品,是因为这个东西在亚马逊这些主流电商平台上买不到,这样他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竞争。他在加拿大本土找到了一家代理公司(在国外这种公司叫做Fufillment Center),产品从中国发到加拿大,由代理公司仓储,发货,如果出现问题,也由代理公司处理售后。而Christian自己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他的老本行-SEO技术,确保人们在google.ca上面搜索“水烟壶”这个关键字的时候,他的网站总是在前三名。我们来核算一下,他在深圳厂家生产水烟壶的成本是每个25加元,进口后算上运费和关税的成本是50加元,最后他在网站上的售价是150加元,毛利达到100加元。最棒的是,网站的SEO工作他可以在全世界的任意一个能上网的地方做,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曼谷遇到他的原因。
再来说说国内的电商故事,最近我在数字游民部落的平台上认识了一位国内朋友-刘杰文大哥,他曾经是个IT技术男,在徒步西藏的过程中爱上了藏区的生活,随后辞职搬到藏区居住,他最近在微信上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做起了卖山货的生意,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卖牦牛,他首先会在网上公布有牦牛肉要卖的消息,之后大家通过微信向他预定,当预定凑够一头牛的重量的时候,他就会去找牧民现宰一头牛,并把冰鲜肉在当天用顺丰快递发到全国各地的网友手中。你可能都想象不到,他已经靠这样的方式卖了整整5头牦牛,目前正在进行第六头的预定。
所以说, 只要用心电商也是可以玩儿出花样的,也是可以适应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不一定非得在淘宝上卖原单货,在微信上卖面膜。
- ### 3. 新媒体运营(Social Media Marketing)
其实最早的一批数字游民的出现形态,就是旅游博客的博主,Jarod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爱尔兰小伙Johnny Ward通过自己旅游博客三年赚进100万的故事。而博客又是所有自媒体的鼻祖。前不久网上传出一些微信大号被风投投资,估值上亿的新闻,足见新媒体/自媒体和各种社交媒体的发展势头有多么迅猛。在国外,通过自己自媒体分享垂直细分领域内容已经成为一种实现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主流途径,英文管这个叫Niche Marketing。Jarod也在之前写过美国好闺蜜Tash和Devin靠在Instagram上分享泳装照打造比基尼商业帝国和律政俏佳人Jodi Ettenberg写美食博客环游世界的故事。那么是不是只有做到访问量巨大的博客或者几百万粉丝的社交媒体大号才能实现盈利呢?其实未必,我来讲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吧:
小乔曾经是一名呼和浩特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工资低,假期少。她又偏偏热爱旅行,每年都会出国旅行一次然后把积蓄都花光,慢慢的她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利用自己在广告公司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她建立了一个叫做“宴遇青城”的微信公众号,主打呼和浩特本地美食推荐。由于文案写得用心,推荐的餐厅好吃靠谱,她的公众号很快笼络了一大批呼和浩特当地的吃货粉丝,这之后她又再次祭出大招,利用自己的人脉,联合本地的一家大型商场和餐厅举办了一场大型的美食节。美食节不仅给她带来了大量的粉丝,也给她带来了商机,一些新开张的餐厅开始联系她寻求推广的机会,付钱给她做推广文案,要知道这时候她的公众平台的粉丝数连1万人都不到。本着只推荐好吃餐厅的原则,她的公众号获得了巨大的公信力,经她公众号推广过的餐厅也获得的巨大的客流回报,很快找她谈合作的餐厅排起了队,她每周至少五天都要在各个大小餐厅试餐。为了解放自己,她又组建了一个美食体验馆团队,和一个文案团队,这些人都成为她的得力助手,即便她本人不出面,也可以帮她搞定很多事情。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她想旅行的时候,她可以想走多久就走多久,也不用担心花光自己的积蓄了,她靠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月光打工族进化成为一名数字游民,而这个过程她仅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看到市面上那么多濒临死亡的O2O项目,我想说的是,这才是O2O的正确打开方式。
结语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场小众旅行的微信分享会,分享达人是著名的“搭车去柏林”的旅行家谷岳,分享会后的答疑环节,大家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还是,谷岳这么常年地出去旅行,没有固定工作,如何能达到收支平衡。其实对于谷岳这样一个公众人物来讲,现在获得商业上的赞助其实是很容易的,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办法上电视成为公众人物呢,我觉得这种事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到最后也不一定是你真正想要的。之后我在微信上问了谷岳关于数字游民生活方式怎么看,谷岳说其实他自己现在就是个数字游民。
条条大路通罗马,成为数字游民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可以说这么说,任何你能想象到或者想象不到的在互联网上创收的途径都可以支持你实现数字游民的生活状态 ,本文旨在给大家解释清楚这个概念,并利用一些实际案例来阐释各种主流的实现方法,如果你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不妨读读下面的几本书,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更大的启示。
推荐阅读书籍:
Tim Ferris -《The Four Hour Workweek》
Natalie Sisson -《The Suitcase Entrepreneur》
Scott Fox -《Click Millionaires》
本文系数字游民部落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谢谢!
数字游民部落致力于在中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在全世界日益流行的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生活方式,方法和理念。
相关文章:
阅读原文
Tips: 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