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产品构思方法(三) :价值如何落地?
上篇文章中,我们确定了2B产品构建的核心就是给用户创造价值:要么为其业务提效降低成本;要么为其业务增量,带去更多的收入。那么到具体项目中企业是如何衡量这两个目标达成效果的呢?
产品在企业中价值如何落地
有做过2B产品的同学,去见甲方提案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所在公司规模比较小、售前/咨询团队实力一般的公司,就需要产品经理上阵了。
作者在见的众多甲方客户中,有一次印象最为的深刻:那一天我方BD、咨询和我,一行三人到达某客户的现场,一推门,哇塞~密密麻麻坐了大概50多人的样子,我们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心想“不到100万项目用得着这么大的阵仗吗?”我们强装镇定、面无表情,但心里都在汗颜。
出乎意料的是,那一天客户方全程只有一名负责人和一名技术负责人再与我们沟通,其他人原来都是来“学习滴”。
总结这个项目和以往的经验,我发现一个规律——在推进项目(产品)签单过程中,无论企业内部涉及到的相关人士多么复杂,把握好「两个角色」的交流和反馈,胜算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这两个角色分别是:
角色一:甲方的“老板”
他是决定是否购买、使用产品的决策人,他的决策依据就是产品给其业务带去价值大小以及投入成本的大小。
角色二:产品的“操盘手”
他对产品价值主张显然不感冒,只会关注老板给他的要求如何执行落地。对于“如何让业务效率得到提升或带来更多增量营收”价值目标,他关注的重点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实现这个目标?怎样才能反馈到可量化运营指标报告中去。
通过以上两个角色的相互协作,融合我们为企业定义的产品价值指标体系,就能够让公司的业务价值,通过「北极星指标」进行量化,达成目标,并最终实现可落地的执行规划方案。
产品价值落地规划
我们在规划产品价值时,一般需要经历下图几个过程:
1. 明确价值目标
其实价值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老板一般关注的就是一个或两个业务指标。例如:某高端服装企业老板会把业务高速增长做为价值目标,这个价值目标量化到具体的指标就是「营收总额」和「利润总额」,这也是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最核心的业绩指标。
当然满足不同商业模式的产品,价值目标界定也是会差异化的,例如:精准广告投放工具的价值目标就是ROI;会员经营平台的价值目标就是会员总数和会员消费总额;众筹平台的价值目标就是众筹成功总数和总额。
总之价值目标就是经营活动的商业模型的考核目标,是一个偏普世的量化标准。
2. 调研业务场景
简单说就是要调研客户业务的流程细节。
- 范围涉及: 业务执行/审核流程、部门/角色分工、系统现状、数据存储结构/计算逻辑等方方面面。
- 可用方法: 自助体验、用户访谈、系统使用文档调阅、数据定义规范标准和样本抽取等。
- 交付物: 业务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图、业务事件、业务时间轴、业务角色划分定义、系统现状说明、数据规范说明、数据样例等。
3. 设计指标体系
当我们把业务场景调研清楚了,就需要把业务中的一些影响到上下业务的关键节点(事件)按树形进行分层、拆解,先定义最细粒度的原子指标,再通过业务逻辑关系来设计指标之间的依赖关系、定义方法、计算公式,再从下而上逐级上卷收敛,最终到达价值指标,形成可以与业务逻辑匹配的量化指标体系树。
例如:SaaS产品一般会设计成,以下一级指标体系:
接下来,我们再将一级指标「月度订阅营业额」进行下钻、拆解就形成了二级指标。
例如:阅读订阅营业额的计算公式是每个客户平均到月营业额加重,这就是出现两个二级指标: 「X1客户累计总营业额」、「X1客户累计订阅月数」。
按照业务逻辑得出「月度订阅营业额」=「X1客户累计总营业额」/「X1客户累计订阅月数」+「X2客户累计总营业额」/「X2客户累计订阅月数」+「XN客户累计总营业额」/「XN客户累计订阅月数」
小结下:
- 将业务流程中的关键节点(事件)按树形结构,进行分层、拆解、定义,直到确定了最小粒度的节点;
- 从最小粒度指标开始上卷,回溯与上级的业务逻辑关系,并通过计算公式进行描述(定义);
- 指标的定义要遵循相互关联依赖、但不相互交叉的逻辑结构,这样才能保证通过不同路径计算得出的回溯结果数据的一致性。
4. 制定阶段性的北极星指标
「北极星指标」来源于,增长黑客和UGD运营方法论,一般不会超过3个,该指标是用来衡量不同“运营阶段”成果的KPI指标,也是量化价值目标在不同“业务阶段”达标程度的具体“考核标尺”。
北极星指标要与“业务阶段”挂钩,“业务阶段”要与“运营阶段”的完全一致。这样才能确保运营促进业务增长的目的得以实现。
我们看看一般2B产品“业务阶段”如何划分:
(1)市场探索期
该阶段的商业目的是验证产品市场接受度,摸索商业模式,就是我们总说的MVP阶段,该阶段注重“市场反馈”,如果我们规划的是一个SaaS产品,那么「北极星」指标可以定义为「体验用户数」、「体验用户30日留存率」,这两个指标能反应出种子用户对我们产品的「兴趣度」、「长期使用意愿」。
(2)目标用户聚集期
通过第一阶段得出我们的SaaS产品还得比较受到市场关注和认可,有一定市场前景,那我们就可以把业务重点放到聚集更多目标客户上面,这个时候「北极星」指标可以定义为「推广渠道数」和「渠道拉新用户数」,因为这两个指标高了才能实现我们有更多目标用户的业务目标。
(3)用户自增长期
经过一段时间各个渠道推广运营,我们的SaaS产品已经有了稳定的「新增用户数」,我们需为用户提供更好产品的体验和服务了,需要对用户「使用痛点」和「异常流失」进行充分关注,那么我就可以这个阶段的「北极星」指标定义为「业务平均完成时长」、「异常跳出率」来衡量我们产品优化水平。
(4)用户增值期
我们先期每个阶段付出了大量的投入,其实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用户价值的贡献,这时候把「北极星指标」定义为:「月营业额」、「单客营收额」,用他们来持续衡量我们的产品增长情况,为业务实现价值商业化的落地。
「北极星指标」本身的定义是个动态的、不断迭代的过程,在不同领域、不同业务场景、不同业务阶段也会不同,下面就是一个处于成熟期的某高端服装公司会员运营的「北极星指标」,供大家参考: 「会员总数/增长率」、「会员折扣率/增长率」、「会员客单价/增长率」。
相关阅读
本文由 @云端风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