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20年:搜索帝国的崛起、式微与重生
回看百度近20年的发展历程,颇有一种“先扬后抑”的感觉。这20年,也是其频繁更换战略的20年,在这期间,百度收获了鲜花,也收获了泪水。
从2000年成立到2005年登陆纳斯达克,凭借搜索、贴吧、百科等明星级产品,百度被推向了历史的“高光”时刻;而后来,伴随着电商、社交、游戏等一系列产品进入“死亡全家桶”,百度也开始陷入了迷茫与焦虑。
“在人生选择道路上,我好像没有很不顺利的过程,只是面临着一些选择”,这是百度CEO李彦宏在公司最辉煌时的得意之言。很显然,当时的李厂长还没能意识到,互联网下半场的战争会来得那么突然和残酷。
彼时,百度与阿里、腾讯并称为“BAT”, 一同屹立于中国互联网金字塔的最顶端。如今,A和T风光依旧,且不断加筑着各自的壁垒;B则黯淡了下来,无论是规模、生态还是口碑,似乎都与另外两家拉开了距离。
关于百度的“掉队”,业界有各种解读版本——有人将其归结为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人认为缘于日益严重的派系斗争,而搜狗CEO王小川给出的答案则更为直接:“一年换一个战略,不觉得有什么好怕的……”
的确,百度发展的这20年,也是其频繁更换战略的20年。在这期间,百度收获了鲜花,也收获了泪水。
百度战略20年
从时间轴上看,大概可以将2009年作为一个节点,分为“前百度时代”和“后百度时代”。
所谓前百度时代,是指百度从无到有、由弱及强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PC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黄金期。而后百度时代,则是百度逐渐掉队、惶恐追赶的时期;这一时期,移动互联网开始唱起了主角。
接下来,我们将“前、后百度时代”关键节点的重要战略逐一梳理,还原出一个更加清晰、丰满的搜索帝国。
前百度时代(2000-2009):
- 从幕后到台前,搜索巨头诞生
- 打造内容社区,终成流量帝国
- 多元化进军,跨界中的得与失
后百度时代(2010-2019):
- 推出框计算,重塑搜索壁垒
- 布局移动入口,续写PC传奇
- All in AI ,壮士断腕的决心
不同阶段的战略制定,构成了百度跌宕起伏的发展线;而各个战略下的项目推进,则是让人引发思考、回味无穷。
下面进入正文部分:
从幕后到台前,搜索巨头诞生
1999年,Google网站在美国上线,互联网世界的入口开始从导航和门户转为搜索引擎。同年底,在硅谷做了8年搜索业务的李彦宏回国,他带着刚融来的120万美元,在北大一间宾馆内开启了创业生涯。
2000年1月1日,李彦宏的搜索公司成立,在中国互联网公司热衷于采用Sohoo、eLong等中英夹杂的名字时,偏爱儒雅的他从宋词中选取了“百度”二字。
那是一个海归浪潮翻滚、互联网创业喷涌而出的草莽时代。 风口之下,百度的定位也非常清晰:做向B端收钱的生意。 彼时,网易、新浪、搜狐等国内门户霸主是百度的重要客户。
凭借强大的技术壁垒,百度成立仅半年就迅速占领了中国80%的网站搜索技术服务市场,成为最主要的搜索技术提供商。
百度首页早期
但很快这种2B模式就陷入了增长困境。一方面,在占据了绝对市场地位之后,百度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盈利;另一方面,赶上了互联网第一波泡沫破裂期,无数网站被关闭,百度的客户数量骤降。
焦虑的百度需要变革,转型迫在眉睫……
2001年,李彦宏做出了百度生涯中第一次史诗级的战略部署:在拥有中国80% B端市场份额的情况下, 终止与门户公司的合作,推出了自己独立的搜索服务网站,并且提出了竞价排名机制。
在当时,竞价排名并不被认可,包括联合创始人徐勇都站出来反对:“我们这样干,肯定会影响搜索技术的销售。”
董事们更是表示:“Robin!我们当时投资可不是让你做竞价排名!”
时至今日,李彦宏依然被贴上“儒雅”“沉静”“务实”的标签,在很多人眼中,务实和沉静又往往被解读为战略上的保守和怯弱。不过这一次,他用铁腕的方式发出了“真香警告”。
李彦宏给出的理由是:在互联网的冬天,各家网站只想要“最便宜的技术”,而不是“最好的技术”。在看到美国Overture竞价排名的成功之后,务实而沉静的他决定求变。最终,董事们妥协了。
2001年8月,百度正式推出独立搜索引擎,直接服务C端用户,页面也只有简洁的搜索框以及构成百度的搜索概念的“猎人巡迹熊爪”logo。就这样,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出世了。
可以说,这一战略奠定了百度的商业基石,此后百度所有的产品决策, 几乎都源自于其竞价排名搜索引擎下所获取到的巨额流量和源源不断的广告收入。
在此之前,百度流量主要来自各大门户的“powered by Baidu”,而随着口碑效应的展现,百度先后推出了IE搜索伴侣、MP3、大富翁游戏等,内容壁垒开始逐渐凸显。
打造内容社区,终成流量帝国
2002年11月,百度上线MP3功能,借助百度搜索引擎在PC端强大的聚合能力,MP3成为PC时代最大的音乐收听入口,一度占据百度整体流量的三分之一。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没人能想到,以“搜索流量+竞价排名”为基石的搜索帝国,接下来会用贴吧、知道、百科等新产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社区体系,打造出又一个内容帝国。
2003年12月, 百度推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新功能——百度贴吧。 它的创意来自于李彦宏:结合搜索引擎建立一个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展开交流和互相帮助。
如果说之前的搜索引擎是在做“分发”,贴吧的出现则让百度开始走向“聚合”。通过一个个关键词,贴吧把不同兴趣的人聚合起来共同产出内容,打造出无数的主题和场景。然后再反哺搜索,形成一个完美的闭合生态。
2003年12月,百度新产品贴吧定型
凭借贴近搜索的新模式,以及后来“超级女生”“621圣战”等事件的运营,百度贴吧的流量被带向顶峰,甚至超过了新浪,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站点。
贴吧之后,百度先后上线了“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功能。前者是一个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后者是一个涵盖各领域知识的中文信息收集平台。 它们与贴吧一同成为百度搜索社区的“三驾马车”,将百度步入社区化时代。
通过贴吧、知道、百科等站内资源,百度把用户都圈到了自己搭建的世界里。用户名义上是在全网进行搜索,但更像是在站内找资源,几乎无法逃出百度的内容城堡。
李彦宏曾表示:“这三项产品形成了令人流连忘返的社区。在美国,网民转移到别的服务商是没有成本的,但如果你是身在一个社区之中,那就很难转移了。”
正如李厂长所言:那是一个真正属于百度的时代。尽管其面前有Google、Yahoo等对手的咄咄逼势,但在建立起强大的内容壁垒之后,百度已经在社区搜索服务方面把它们远远甩在身后。
除了MP3搜索和“三驾马车”,百度这一期间还上线了图片、新闻、Flash、文档等搜索入口,并且收购了国内最大的个人上网导航网站hao123,把知识搜索领域做得固若金汤。
2005年8月,在Google上市一整年之际,百度也终于登陆纳斯达克,创造了中概股的美国神话——首日股价涨幅高达354%,成为当时全球资本市场上最引人关注的互联网公司。
在此之后,百度开始了更加多元化的战略。
多元化进军,跨界中的得与失
成功上市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除了Google 带来的持续压力外,百度已经很难再找到对手。 这个时候,尝到内容社区红利的百度开启了“多元化战略”模式。
据统计:在2005-2009年期间,百度推出了包括百度空间、百度视频、百度地图、百度杀毒、百度hi等二十多个产品。这个所谓的“百度全家桶”,已经基本上覆盖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多元化战略”之下, 搜索引擎强大的引流能力为百度系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支持 ,在百度众多产品线中,有多个应用拥有过亿的用户量,成为各自细分领域中的领跑者。
不过在众多布局之下,百度的多元化业务并非一帆风顺,不少产品也出现了“高调上线、低调下线”的尴尬。在这其中,社交和电商的失利无疑是百度最大的痛。
1. 社交
贴吧的成功为百度带来了巨大的社交信心,然而无法积累起用户基础资料、用户关系链,也让其在社交之路上遇到太多阻碍。
2006年7月,百度空间上线,这被视为与QQ空间对标的社交产品。但在强社交属性的QQ空间和迅速走红的新浪微博夹击下,百度空间即使做出战略调整,最终也没能成为一款现象级的社交产品。
2008年3月,百度推出了即时通讯工具“百度hi”。可惜的是,通讯工具的用户迁移成本极高,在体验上也无法与日益成熟的QQ相抗衡,最终无奈变为百度内部员工办公使用的边缘产品。
随后,百度还推出了类似微博的“百度说吧”,定位为实名社交平台,用户注册须绑定手机号、上传真实身份信息。可是实名注册在当时还未被大多数网民所接受,加上新浪微博的迅速崛起,百度说吧和搜狐微博、腾讯微博一样,成为微博大战中的失败者。
2. 电商
2007年10月,百度宣布成立电子商务事业部,正式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在李彦宏看来,依靠强大的搜索技术和社区资源,建立网上个人交易平台或许并非难事。
2008年9月,百度推出对标淘宝的C2C电商平台“有啊”和对标支付宝的“百付宝”,并表示“三年内打败淘宝”。不过这期间,百度依然选择的是“跟随战略”,差异化创新并不明显,加之百付宝一直未取得支付牌照,百度电商同样是出师不利。
有啊的遇挫让百度决定放弃纯粹模仿的C2C模式,转而拥抱B2C。
2010年1月,百度宣布了与日本的电商合作,推出“乐酷天”。乐天和百度的实力不容置疑,但问题是日方管理权重太大,管理链条过长,致使本地化权限受限,刚愎自用的态度也让百度无奈。最后,乐酷天以失败告终。
“百度也曾想改变,但管理层都是日本人,这使得双方在争夺乐酷天控制权上貌合神离,内耗影响平台运营质量。”百度内人士这样表示。
总的来说,百度的多元化战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遇到了重重阻力。 这一阶段,百度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跨界阵痛,搜索引擎导流和品牌意识成了一把双刃剑,让百度产品在迅速积累用户的同时也遇到增长瓶颈。
回看“前百度时代”,百度的成长与搜索、贴吧等核心产品线的成功密不可分,搜索+社区构建起强大的内容生态,让其一举跻身国内领军互联网公司之列。
而随着百度多元化战略的遇阻,其发展也进入到了瓶颈期。这期间,以俞军(贴吧之父)、边江、李健为代表的产品总监相继离职,打破了天平的平衡。从这以后,百度的产品理念似乎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推出框计算,重塑搜索壁垒
2009年8月,李彦宏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框计算,这成为百度自搜索引擎后最引人关注的战略举措。
所谓框计算,即用户只要在搜索框中输入某种服务例如日历、天气、计算器等,百度能直接识别出,将需求匹配给最优的内容供应商或服务商来进行响应和处理。
百度“框计算”
也就是说,百度通过“框”将生活中各个线下场景聚集在一起, 用户可以在百度的搜索框内完成搜索、信息获取、消费、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更直接地表现出“更懂中国人”的一面。
从技术上来看,框计算包含的技术结构复杂,精准分析用户提交的需求需要结合语义分析、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海量计算处理等众多技术来达到。以至于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一理念革命性地完善了中国互联网科学的理论体系。
框计算的战略意图之高,彻底改变了网民的搜索习惯,帮助用户省去了选择或点击目标网站的步骤,使得搜索流程更加高效、便捷。对于普通搜索用户来说,框计算称得上是一项福利型产品。
但另一方面, 框计算跳过所有的服务商和站点,建立起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也曾遭受过部分人的质疑 ,表示它只提供一个“优秀”应用会扼杀整个互联网生态。
例如:一家游戏公司想在百度的“框”上显示自己的产品,就必须采用百度的技术标准。这样一来,百度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竞争者的冲击,又可以巩固自己的技术标准。
框计算背后是创新还是垄断?
针对这种质疑,或许可以引用蔡文胜的话来做回答:“越来越多的网站和企业加入到框计算中,从而和百度达到共赢……”
客观来说,框计算的实施的确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但框计算战略下的开放平台也聚合了成百上千的第三方应用,这些应用覆盖了信息搜索、日常出行、投资理财等诸多领域。这是百度 从分发信息流量,到分发应用流量的重大突破,为此后的互联网生态带来了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度框计算战略实施之时,“云计算”的概念也已是当时互联网行业的热门。只不过从需求角度看,百度对云计算领域的迫切程度并不是很高,而框计算因为更保守和稳妥得以被放在战略首位。
这也让阿里和腾讯钻了机会空子,为百度埋下了隐患。
彼时,阿里云计算设施架构已经搭建完毕,腾讯云小组也开始启动,在随后的技术赛道上,百度也不得不重视起曾经并“不足为虑”的A和T。
抢占移动入口,续写PC传奇
如果PC时代的流量入口优势一直存在,框计算或许会成为百度史上“最伟大”的战略,可就在百度布局框计算的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了。
事实上,框计算也被看作是百度从PC时代向移动互联时代的过渡,但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割裂、超级App产生、流量入口的改变,客观上阻碍了框计算的发展,这也使百度陷入“失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舆论旋涡中。
在此之前,百度的业务及投资方向多集中于门户网站、电子商务、视频等领域,但在以手机端为入口的时代,应用程序及分发平台、碎片信息、线下服务等成了这个时期的竞争关键。
于是百度在慌乱中惊醒, 从投资布局到业务发展都开始了面向移动端的战略重心转移。
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的投资(部分)
首先,百度上线了“手机百度APP”,希望能回归PC时代的流量盛世。2013年7月,百度斥资19亿美元收购拥有完整移动互联应用产品群的91无线,以期买下移动互联网的一张船票。之后,百度推出“轻应用”“直达号”布局移动搜索,希望通过搜索入口直接让用户连接到应用本身。
至此,百度移动已经形成了手机百度、地图、移动分发为主的三大入口: 6亿用户的超级APP为百度移动生态带来巨大流量,3亿月活的百度地图串联起整个百度系的各种资源,42.2%的应用分发市场使其成为超级入口。
百度移动搜索的市场份额及移动网民覆盖率(2012-2014)
可移动端作为一条全新的赛道,搜索不再是把持流量的绝对入口;APP提供了服务、内容的闭环直接导致了对流量的分流。此外,在手机厂商的发力以及腾讯应用宝等第三方平台的冲击下,百度应用分发也被抢去大部分市场。
于是在服务生态的深化方面,百度瞄上了高频的O2O业务。
2014年1月,百度全资收购糯米网;同年5月,百度外卖上线。截至2015年,百度O2O的布局已经涵盖了糯米网、外卖,钱包等生活服务类领域,以及医疗、房产、智客网、Uber、易到出行等。
种种信号表明:百度把糯米和外卖定位于进军O2O领域的先锋,力求打造成本地生活服务最佳平台。在2015年6月的百度糯米“会员+”战略发布会上,李彦宏更是放出“壕”言,表示将怒砸200亿输血百度糯米。
然而,到了2015年下半年,O2O平台进入倒闭潮,寒冬之下,行业里的巨头要么选择抱团取暖,要么寻求注入新的血液。这个时候,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阿里注资饿了么,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开始由百度、美团、饿了么三足鼎立转向美团、饿了么双雄争霸的局面。
最终,百度外卖打包百度流量入口,以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饿了么,百度糯米也从重要业务开始边缘化。
关于此,电商领域分析师李成东认为: “整体战略不清晰,不够坚定,战略的反复性、频繁的团队人员调整,以及资本的调整是百度O2O 业务失利的重要原因。”
随着O2O 业务的失利,百度抢占移动入口的策略告一段落,总体来看这是一份并不太理想的答卷。
但移动互联网的战争还在继续,百度并没有就此止步。
2016年6月,百度在搜索框首页上线“Feed流”,这一决定不仅为百度后来的 财报上带来“一头”长期的现金牛,也让百度真正找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根基。
所谓Feed流,即持续更新并呈现给用户内容的信息流,作为百度原有核心业务搜索的一种延伸。百度App和信息流结合之后,用户粘性和日活自然得到极大的提升。百度2018年财报显示:百度App、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三款产品,使其整体信息流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了112%。
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步入下半场,信息流市场似乎大局已定,但 新生变量的出现依旧让内容行业迸发活力,尤其是下沉市场中潜藏的巨大红利 ,也成了百度争夺目标。
2019年春节,百度作为春晚独家合作伙伴成了最大的赢家。除夕夜当晚百度借力央视春节晚会发出9亿红包,并且在208亿次的互动量中拉开了新年的序幕,成功地完成了下沉用户的收割计划。
All in AI ,壮士断腕的决心
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百度在移动端的布局不能说不快,但终究落个“成绩平平”。而放眼四周,百度帝国却已然兵临城下。
一方面,今日头条等大流量入口的App不断蚕食其核心广告业务;另一方面,“血友病吧事件”“魏则西事件”等一系列负面舆论也压得百度喘不过来气。
内忧外患之下,百度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想象空间。
2017年初,李彦宏请来了被称为“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陆奇来担任百度的COO,负责产品、技术、销售、运营,并且直接向其个人汇报。
陆奇的加入就像一剂强心针,把百度从迷茫中拉回兴奋。他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医疗广告、外卖等等不聚焦的业务, 提出“All in AI”战略,把百度的精力凝聚到最擅长的技术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陆奇掌权期间,包括百度糯米总经理曾良、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等多位高管离职,也能侧面反映出百度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此时的百度,与魏则西事件影响下的低迷状态相比已是脱胎换骨。
事实上百度在AI领域的布局已久且实力雄厚,美国《财富》杂志就曾把百度与谷歌、微软和Facebook并列称为全球四大AI巨头,认为其代表了人工智能全球范围内最顶尖的水平。
从2013 年起,百度先后建立了深度学习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在硅谷的百度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及增强现实实验室,建立起百度大脑。而后,百度还高调引入了Coursera联合创始人,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吴恩达博士来全面负责该项目。
陆奇的到来更是雷厉风行,先是基于百度AI技术的度秘(DuerOS)从一个团队升级为事业部。随后收购90 后科技创业公司渡鸦;接着整合人工智能团队,组成百度AI 技术平台体系。最后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整合原有的自动驾驶事业部、智能汽车事业部、车联网业务。
在陆奇的规划中,百度总体的人工智能生态布局将基于三个部分:百度大脑、百度云和DuerOS。 这其中,度秘作为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的应用将成为百度未来内容分发的重要入口。
“人工智能是百度目前最重要的战略”,李彦宏几乎是在押上所有的家当来赌百度未来十年的命运,实现最后的弯道超车。
国内科技企业人工智能各领域实力分析
美国金融媒体Seeking Alpha甚至认为:百度的商业价值被严重低估:百度是最具吸引力的AI股票之一,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与地图公司,其在自动驾驶以及AI市场化的研究中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
不夸张地说,百度在 语音识别控制、自动驾驶、智能音响领域的技术积累,的确已经超过了A和T。 尽管A、T在移动时代拉开了与百度的距离,但在未来技术方向的判断上并不占优势,最终也未必能赢得了百度。
“ALL IN ”如同赌博,最后要么赢得盆满钵满,要么输得一地鸡毛。但这次,李彦宏显然没选错,一年多的时间里,百度股票触底反弹,熬过了寒冬。
所以,尽管陆奇在2018年选择离开,但百度的AI蓝图构建完毕,李彦宏的手里也有足够多的好牌来打赢下半场。目前来看, 百度已面向行业发起多个AI竞赛,率先在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领域实现了产品落地。
前不久,百度二号人物向海龙突然离职,搜索公司战略转型为移动生态事业群组,这意味着 百度正尝试摘掉搜索引擎的标签,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 李彦宏在内部信上提出“以投入换增长”的策略,要求百度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坚定AI和云的战略地位。
在不断的试错和阵痛之后,百度这艘大船终于驶向了正航道。
总结
20年的时间里,我们见证了百度的崛起、式微与重生,其一系列战略的实施,几乎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各阶段发展的缩影。
PC互联网时代,百度是当之无愧的霸主;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逐渐从BAT阵营中掉队;而随着百度AI的持续发力,百度在技术布局上又赶超了阿里和腾讯,未来充满着想象力。
坦诚地讲,目前AI技术如何被市场广泛认可、如何快速推出商业化产品、如何在短时间内创造大量营收,仍是百度面临的挑战。但不管如何,在经历了几年的水逆之后,百度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拐点。
参考资料
- 财经网:《百度O2O消亡史》
- IT互联网:《百度成长史:从2000年的异军突起到如今的焦虑与变革》
作者:威连
本文由 @节点财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