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5》战争之潮第五章节“唤醒巨人”载具预测
昨日(6月5日)DICE在新的宣传片末尾暗示即将推出美、日阵营,并在画面中展示了双方所使用的部分轻武器,但双方所使用的载具并没有出镜。本人作为业余军迷,决定在此献丑,推测一下可能会在美日阵营登场的陆地载具。空中载具可能以后会写吧。
姑妄言之,如有错误脱漏及介绍不全之处,亟盼各位不吝指正!
陆地载具
由于本人对运兵载具只一知半解,不敢妄加推测,故本文并不包含运兵载具介绍!
目前游戏内的陆地载具大致分为五类: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坦克歼击车以及防空坦克。
轻型坦克
游戏中的轻型坦克都具有高机动,轻装甲,对步兵杀伤力强的特点,以下选择了双方具有代表性的轻型坦克进行介绍:
日方:95式轻型坦克
95式轻型坦克系日军为代替性能落后的89式中型坦克而研制,项目于1933年7月上马,1935年正式定型投产。由于1935年为日本"皇纪"2595年,故命名为95式轻型坦克。至战败共生产了约2300辆。
性能诸元:
战斗全重:7.7吨 装甲:车体12/12/10mm、炮塔30/12/12mm
动力:柴油机,120马力 最大速度:48km/h
武器:94式37mm坦克炮1门,7.7mm机枪2挺
乘员3人:车长、驾驶员、机枪手
推测理由:95式为二战中日军使用最广,生产数量最多的轻型坦克,作战地域遍布中国战场、东南亚、太平洋各地,也与97式中型坦克一起为世人所熟知。
美方:M3/M5轻型坦克
M3轻型坦克为美军在M2轻型坦克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成,项目于1940年6月上马,1940年7月即定型投产,至战争胜利共生产了近14000辆(包含各种改型)。
而M5轻型坦克则在M3基础上改进设计,正面采用倾斜装甲,换装空间更大的新型炮塔,引擎也更换为新的柴油引擎。至战争胜利,共生产了约7000辆。
性能诸元(M3):
战斗全重:12.6吨 装甲:车体38/25/25mm,炮塔50/32/32mm
动力:航空发动机,262马力 最大速度:50km/h
武器:M6型37mm坦克炮1门,7.62mm机枪3挺
乘员4人:车长、装填手、驾驶员、机枪手
推测理由:M3/M5也为盟军在二战中使用最多的轻型坦克,虽在二战后期被M24霞飞坦克所替代,但其使用地域广,生产数量和留存数量极多,应该好找资料。
中型坦克
游戏中的瓦伦丁坦克和4号坦克,于真实历史中在双方装甲部队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下面选择了几台地位与它们比较相称的坦克进行介绍。
日方:97改进型中型坦克
由于97式中型坦克缺乏反坦克能力,甚至无法有效对抗M3轻型坦克,日军对97式坦克进行改装:换装新式大型炮塔和一式47mm坦克炮。97改进型至战败约生产了900辆。
性能诸元:
战斗全重:14.8吨 装甲:车体25/25/20mm,炮塔32/25/25mm
动力:柴油机,170马力 最大速度:40km/h
武器:一式47mm坦克炮1门,7.7mm机枪2挺
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机枪手
推测理由:97式和97改式坦克为二战中日军坦克部队的中流砥柱,虽面对美军坦克处于相当劣势,但在日军部分精锐部队手中仍给美军造成不小损失,战后97式和97改亦被认为是二战日军坦克部队的标志性装备。
三式中型坦克
由于M4谢尔曼坦克投入太平洋战场,日军需要能与其对抗的新式坦克。于是日军在一式中型坦克的底盘上加装大型炮塔和一门90式75mm野战炮,制成了三式中型坦克。此坦克生产了144-166辆,但从未投入过战斗。
性能诸元:
战斗全重:18.8吨 装甲:车体50/25/20mm,炮塔50/25/25mm
动力:柴油机,240马力 最大速度:39km/h
武器:三式75mm坦克炮1门,7.7mm机枪2挺
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机枪手
推测理由:虽然此坦克知名度不高,但游戏中存在的4号坦克已装备有75mm口径的火炮,而谢尔曼也装备75mm或者76mm火炮,那么日本阵营自然需要一台类似的坦克。
美方:M4A2/M4A3谢尔曼坦克
(配图为M4A3(76)W HVSS)
此二型均为M4谢尔曼坦克的改进版本,不同之处是M4A2使用柴油机,而M4A3使用汽油机。战争后期部分坦克换装了长身管76mm坦克炮和HVSS(水平螺旋弹簧)悬挂系统。太平洋战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主要使用各型M4A2与日军作战。
性能诸元(M4A3):
战斗全重:33吨 装甲:车体:63/38/38mm,炮塔88/63/63mm
动力:汽油机,500马力 最大速度:41km/h
武器:M3型75mm坦克炮/M1A2型76mm 坦克炮1门,12.7mm机枪1挺,7.62mm机枪2挺
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机枪手
我感觉不需要理由了。
重型坦克
美方:M26"潘兴"坦克
为对抗德军使用的虎式和豹式坦克,美军在对M4谢尔曼坦克进行改装的同时,也加速研发自己的新一代重型坦克。"潘兴"于1944年开始生产,1945年初被送往欧洲战场参战,但还未来得及在太平洋大显身手,战争便已胜利结束。
性能诸元:
战斗全重:41.6吨 装甲:车体102/76/51mm,炮塔114/76/76mm
动力:汽油机,500马力 最大速度:40km/h
武器:M3型90mm坦克炮1门,12.7mm机枪1挺,7.62mm机枪2挺
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机枪手
推测理由:不多说了,此坦克的设计指标就是能够与虎式坦克对抗。
日方:四式/五式中型坦克(没办法,只能拉这个来凑数)
此二型坦克均为日军在战争后期研发出的坦克,使用更新式的长身管75mm坦克炮并具有更优秀的防护能力。但战败使得这两型坦克均未能进入量产,四式坦克仅生产几台样车,而五式仅有一台样车。
性能诸元(四式坦克):
战斗全重:30.5吨 装甲:车体75/35/35mm,炮塔75/50/50mm。
动力:柴油机,400马力 最大速度:45km/h
武器:75mm试制长身管坦克炮1门,7.7mm机枪2挺
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机枪手
推测理由:因为日本没弄什么重型坦克……那些个100吨型太邪乎了,四式和五式最少有过实车,平衡一下还是可以的。
坦克歼击车
游戏中已存在的三种歼击车:"弓箭手"、丘吉尔GC、四号突击炮的共同点是,都安装了75mm或者76.2mm的反坦克炮;都没有炮塔;大多使用本系别中型坦克的底盘改装。因此下面选择了双方比较符合此条件的载具进行介绍:
日方:三式炮战车
此型号在97式中型坦克底盘上固定安装了一门75mm野战炮和一个全封闭战斗室,以为乘员提供更好的防护。
性能诸元:
战斗全重:17吨 装甲:25/25/25mm
动力:柴油机,170马力 最大速度:40km/h
武器:90式75mm野战炮1门
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x2、驾驶员
推测理由:一式炮战车是个彻头彻尾的敞篷车,用弓箭手那种篷布都罩不住;二式炮战车带炮塔;四式安装了150mm榴弹炮,不适合作为普通坦克;而至于试制五式炮战车根本没完工,图纸都有好几种。
美国的歼击坦克都带炮塔……我不知道dice会怎么做。
美方:M10坦克歼击车(?)
美军坦克部队与歼击车部队相互独立的方针催生了这台坦克歼击车:在改造过的M4A2底盘上安装了开放式炮塔与3英寸长身管反坦克炮。至战争结束此车总共生产了6706台。
性能诸元:
战斗全重:30吨 装甲:车体38/19/19mm,炮塔57/25/25mm
动力:柴油机,410马力 最大速度:41km/h
武器:3英寸M7反坦克炮1门,12.7mm机枪1挺
乘员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机枪手
推测理由:美国的坦克歼击车都有炮塔,唯一没炮塔的T95我感觉还是做成支援载具比较合适……
防空坦克
美方:M19防空坦克
由于已有的防空战车与德军防空坦克相比性能相差甚远,美军在1944年启动了新一代防空坦克的研制计划,并研制出了这台防空坦克。它在M24霞飞坦克的底盘上安装了2门40mm博福斯机炮。至战争结束该车共生产了不到300辆。
性能诸元:
战斗全重:17.6吨 装甲:车体12/12/12mm,炮盾12mm
动力:汽油机,296马力 最大速度:56km/h
武器:40mm博福斯机炮2门
乘员6人:车长、炮手、装填手x2、驾驶员、通信员
推测理由:美国的防空战车除了这个,就是半履带车上安4挺12.7……想来想去还是弄这个合适一点。
日方:暂缺
由于已有的防空战车与德军防空坦克相比性能相差甚远,美军在1944年启动了新一代防空坦克的研制计划,并研制出了这台防空坦克。它在M24霞飞坦克的底盘上安装了2门40mm博福斯机炮。至战争结束该车共生产了不到300辆。
性能诸元:
战斗全重:17.6吨 装甲:车体12/12/12mm,炮盾12mm
动力:汽油机,296马力 最大速度:56km/h
武器:40mm博福斯机炮2门
乘员6人:车长、炮手、装填手x2、驾驶员、通信员
推测理由:美国的防空战车除了这个,就是半履带车上安4挺12.7……想来想去还是弄这个合适一点。
日方:暂缺
以上就是小分队对本次《战地5》将会推出的美日方面地面载具的预测,最终游戏内容还是需要等待官方的正式宣布哦,欢迎密切留意我们在各大社交平台的资讯报道!
本文内容由fps小分队编辑:四季岛撰写,如有不妥之处尽请谅解 ,欢迎各位玩家读者批评指正, 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联系本号编辑部。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