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克拉克及科幻的意义(与罗摩相会)书评
-- Preview: --
在克拉克创作《与罗摩相会》之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阿瑟·克拉克早在1956年便迁居锡兰(1972年改名斯里兰卡),至此常年定居于这个印度洋上的岛国。在2008年正式加入斯里兰卡国籍,同年去世。
2.1964年起,与库布里克一起创作《2001太空漫游》,电影1968年正式上映,迄今仍是人类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太空题材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3.1968年罗杰·泽拉兹尼《光明王》获得雨果奖,该作品开创性地将科幻与传统神话相结合,正式开启了科幻新浪潮运动。
4.1968年电影《2001太空漫游》上映后,克拉克推出了同名原著小说。并开始着手下一步作品的构思与创作。
5.1972年,新作《与罗摩相会》正式出版,并获得1973年的星云奖及雨果奖。
你以为我会把这些因素连在一起,试图推出诸如“克拉克特意用罗摩这个名字命名一部新的太空题材小说是为了和罗杰·泽拉兹尼的新浪潮较劲?”此类的结论。
TOO YOUNG。
压根没人能猜透克拉克究竟在想什么,或者说,克拉克从来就不是一个会揭开所有底牌的人。他从一开始就很坦诚的告诉你,我只知道,面对未来和宇宙,我一无所知。
他是这么评论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 “如果你能理解2001的全部,那我们就失败了,我们要提出的问题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个评论同样适用于《与罗摩相会》。
《与罗摩相会》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证明了什么,比如《天堂的喷泉》里的垂直轨道系统或者《月海沉船》里的沙漠游艇,它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第一次抛开了“科技以人为本”的束缚,将着眼点放在了充满未知的宇宙上。
如果说,“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那从宇宙层面上讲,人类所拥有的技术,有可能跟猴子表演杂耍一般无二。
这种视角和态度,放到今天,仍然是难能可贵的。
科幻的一个重要功效,应该是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面对浩瀚的宇宙,无垠的时空,纷繁的可能,你所知所学的那一点,是何其微不足道啊。
好好读读这本书吧,它能帮你摈弃自满和虚荣,分清愚妄和无知。
阅读原文
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