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十答:5G如何改变智能硬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罗超
这是面向读者征集的10个跟5G、智能硬件、AI、VR/AR相关的问题,分享给关注5G、智能硬件、智能家居、VR/AR和AI的朋友。
问题1、什么模式更容易出智能硬件独角兽?
潇洒 :中国的智能硬件市场,什么模式更容易出独角兽? 像小米一样整合供应链打造生态的?还是像华为立志做好辅助系统和平台的? 对于小企业来说,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哪?
现在智能硬件赛道的独角兽有优必选、大疆、Rokid、智米科技(小米生态链中的空调公司)还有柔宇科技,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等赛道而言,不算多。
里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卖得好的,现金流很强的,比如大疆和智米科技;另一类就是概念很前卫,机器人、智能音箱,柔性屏,两种模式都是围绕消费市场本身, 智能硬件创业应该多关注市场、产品和用户,而不是上来就要做平台、系统,这些是大公司做的事情。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应该跟大公司合作,就像智米。
问题2、智能硬件为什么没有统一的传输协议?
六七:目前所有的智能硬件都不能逃脱出硬件--传输协议-- 软件开发这种很重的模式,在一个复杂场景内,很多时候需要太多的智能硬件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市面上又没有很好的成套解决方案提供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一个硬件一个硬件的搞接口,再去做软件开发,不堪重负。
那么问题就来了,能不能有个扛大旗的组织搞一个成套的智能端口硬件传输协议,目前这样的协议有没有人做,推广难度又在什么地方?
我了解的是,智能传输协议是有很公司在做的,海尔、华为这些公司都在做自己的协议,机智云这样的创业公司也在做,跟着大公司在走。最大难度还是每个公司都想搞个自己的协议,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不像互联网的HTTP之类的第三方协议,得到各家公司拥护。
问题3、智能家居的机会是to B还是to C?
不爱吃番茄 :智能家居的终极落地场景到底会是to B还是to C? 现在看来各有利弊,to B端体验更好但价格昂贵,to C大众能消费得起但短时间内尚无法实现云云互通、生态壁垒严重。
应该是两条腿走路。To B更适合前装,To C更适合后装;To B适合整个方案,to C 适合零星方案。现在智能家居整个体系都不成熟,应该让一部分用户用起来一部分功能先,上来就做大而全,我认为不现实,因此to C可能机会更多一些。To B的话,房地产公司、家居家装公司都有自己的想法,要to B就要抱大腿,或者做重,做大B们做不了的事情。
问题4、智能硬件会在什么场景先普及?
雨师:我们都在聊智能设备,但是可能我们更应该聚焦到"某个场景下"的智能设备。请问罗超老师认为哪个场景下,智能设备会最先通用起来呢?是车载,还是家居,亦或是商场,酒店?
我认为家的智能设备场景是最多的,我们在家里呆的时间最久,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家里的设备很多,家居家具家电,从安全到温控到娱乐到家电到儿童,等等都有智能化场景。车载看上去场景很多,其实很多都是伪需求,在车里放一个屏幕来操作空调或者用语音操作空调不见得比按钮更好,至少开车时用物理按钮最安全方便。
至于酒店、商场这样的商业场景,普及智能设备会慢很多,因为不能带来实际效益。当然,我们会发现像智慧停车这样的场景,就普及得非常快,核心还是需求,要做这些场景就要有很强的to B能力,大多数互联网类创业公司是缺乏的。
问题5、什么设备会是5G智能设备的控制中心?
雨师:都说接下来几年5G的热潮会带来智能设备的爆发,那么这么多围绕着我们生活的智能设备中,离我们最近的智能设备、用于指挥其他设备的核心设备会是什么,是智能音箱,还是手表、手机?亦或是不同场景下不同设备的组合呢?
我们用排除法,首先不会是手表,不是每个人都有智能手表;智能音箱也不是,不是每个人都习惯语音交互。手机是离我们最近的,不一定会指挥其他设备,但是我们使用其他智能设备的第一步,比如做一些配置。智能电视也可以是一个家庭的交互中心,但真正将不同智能设备连接起来的,是统一的协议和云服务。
未来的智能家居是碎片化的,很多设备都想成为智能家居各种设备的入口,但我认为这不现实,不同厂商有各自的协议,很难互联互通。智能家居不会有统一的控制中心,或者一个系统,人们会有更多的选择,对智能家居进行DIY拼装,按照自己的习惯去使用。
可以确定的是,5G和AI支持下,设备都会真正变得更加智能,更加联动,更加好用。
问题6、操作系统会越来越多吗?
雨师:最新的 WWDC2019 已经召开完毕,我们看到 ipad 拥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iPad OS。苹果基本给每个硬件都配上了自己的操作系统,我认为会给不仅是 UI/UX 设计师,还有开发也会带来一些阻碍。请问罗超,您认为到底是像谷歌 Fuchsia 的智能设备通用操作系统好,还是每个平台一款好呢?好的话又好在哪里?
操作系统发展到最后一定会分化。最初只有一个OS,后来设备越来越多,OS做得越来越细,一个大而全的系统满足不同设备不现实,所以会出不同的版本,比如MacOS后出现了iOS。不同设备有不同交互逻辑、应用场景,独立的OS可以更好地适配这样的场景,对用户体验提升是好的。而且从华为被谷歌安卓限制来看,操作系统只有一个很可怕,所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OS,比如KaiOS、鸿蒙、阿里OS等等。5G时代,Web OS也会兴起,类似于ChromeOS、KaiOS这样的依赖云端的OS,更适合"瘦终端"。
对于开发者来说,就算没有不同的OS,也需要去做不同设备适配,核心目的是提升用户体验,更多的OS不是阻碍。
问题7、5G对AR/VR和AI产业的改变是什么?
晨阳:罗老师,您好,非常期待您的解答。我想问一下随着未来5G的商用和成熟。5G会给我们的AR和VR,还有人工智能这三大行业带来那些硬件和内容的提升呢?
AR/VR此前受制于网络,内容、应用都不能做到极致,网络时延问题会让用户眩晕,5G会让这些问题得到改善。然而VR/AR真正的问题是逆人性,没有人愿意每天戴着一个笨重的头盔去玩儿游戏,尝鲜可以,长期很难。
智能眼镜的问题也是一样,看上去很炫酷,但真让你戴着个眼镜来操作交互,用眼球转动这些来控制什么东西,是非常糟糕的体验。而且智能眼镜对视力的伤害,对续航的要求,对体积重量的限制,计算能力的限制,都是巨大的技术问题。
5G对AI产业的激发是非常巨大的。AI的基础是数据,5G可以加速IoT发展,IoT可以采集大量的数据,贡献给AI。IoT有大量的AI技术应用的场景,比如无人车、智能家居,AI技术在场景中可以不断学习进化,走向新一步成熟。
问题8、5G时代设备与云的关系是什么?
赛欧:在家居和办公两大场景下,分别是哪个硬件将成为控制中心的角色? 无数个分布式的终端,与中央枢纽的云服务之间是什么关系? 数据和计算怎么分配比较合适?
前面说到家居、办公都不会有统一的控制中心,如果有就是云。
分布式终端与云服务的关系是协同,分布式终端负责数据采集、交互、应用,云负责计算、算法和存储,会出来一个中间层就是边缘计算。数据和计算的分配,应该会更多向云集中,向边缘计算集中,终端需要做的越来越少,很多IoT设备计算和数据存储很有限,瘦终端时代可能真的来了。
终端变瘦,云会"变胖"。基于云的OS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在的OS会更重视云的能力,比如过去让手机上的照片和视频全部同步到云端是不现实的,往往还要有WiFi才可以,未来会是家常便饭。
问题9、华为智能电视是否还有机会?
诚意正心:华为智能电视的用户目标人群是什么?在线上小米电视王,线下各厂商激战下,华为电视怎样突围?
华为智能电视业务的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
不过,如果华为做智能电视,机会是非常大的,有鸿蒙系统,有麒麟芯片,有华为市场(品牌、渠道、粉丝等等),不同设备可以结合起来。5G时代,华为的优势更明显,比如提供基于5G的在线高清电视服务,广电拿到了5G牌照,广电和通信服务会加速结合,华为通信、终端优势都非常明显,内容可以补齐,就像小米、TCL们做到的那样。
问题10、5G对隐私保护有什么新的挑战?
新用户11074442:5g时代与人交互的部分硬件免不了人工智能的嵌入,人工智能所提供的用户反馈自然会获取用户信息,那么在5g和ai共同协作的时代用户的隐私保护问题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一方面,5G时代会有更多的数据被采集,更快速地被传送到云,更快速和充分地被AI挖掘,用户的隐私更容易被挖掘出来,隐私挑战大了很多。
另一方面,5G时代会有很多IoT应用,比如无人车、比如智能安防等等,跟现在的在线应用不同是深入到实体世界,如果隐私出现问题,后果会更加严重,比如控制无人车谋杀的"智能谋杀",比如入侵智能家居可以盗窃。
写在最后
4G到来前很多人都以为最大的应用会是视频电话,现在看来最大受益者是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行业。5G能带来什么我们现在想到的,可能都是错的,"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5G带来世界的改变,给我们生活和生产带来的改变,将不会是手机上的东西,会远远超过人类的预期和想象。4G普及后我们发现3G只是一个过渡技术,5G到来后我们可能也会发现4G只是前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