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快地读一本书?| 《快速阅读术》读书笔记
Matrix 精选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读书,每个人都想读得快又记得牢,但现实往往是心血来潮的翻开一本书,几分钟分钟过去了却连一页都没读完。 好不容易读完了几页,「嗯?刚才几页讲的什么?」于是干脆翻回去重读。
作者印南敦史是一位职业书评人,每个月需要为超过 60 本书撰写书评,不过就是这样一位速读专家曾经也是受到阅读慢困扰的人,本书也被他自己评为「一个曾经并不擅长阅读的人撰写的,能够提供克服自身缺陷和解决办法」的书。
核心观点
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 从「复制」100% 到「邂逅」1% 。
我们从小到大理所当然的读书就是要一句一句读,离开了校园的我们还需要一字一句的啃书本吗?现在的书籍还值得我们逐行阅读吗?
书里提倡读书就该像听歌一样,不强求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的 流水式阅读 。
为什么阅读速度慢?
阅读速度缓慢的人普遍执着于一个问题,那就是 读一本书到底该仔细到什么程度 ?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要求我们逐字逐句顺序阅读,理解并背诵全文🌚,所以一学期只能学一本书。 其实哪怕一字一句的阅读完一本书也会发现很多地方已经忘记。
「读书,就是将其忠实地复制在自己的头脑之中。」 如果被这样的想法束缚,读书就永远只是一个「记忆书本内容、避免遗忘」的过程。
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一本书能够留在记忆中的,至多一两句话。或者,更常见的情况是「想不起来具体写了什么,只记得『这是一本好书』。
什么是流水式阅读?
「流水式」源于英语单词「flow」,意为「流动」。简而言之,「流水式阅读」指的是这样一种读书方法: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与之相反的读书理念是「存储式阅读」。这种传统的阅读模式注重将书籍内容存储在脑子里(学习过经济学或会计学的读者,或许更容易理解「流水」与「存储」的区别)。 流水式阅读是信息大爆炸时代最合理并且可以「避免堆积」的阅读方式。
简而言之,流水式阅读就是不带目的的阅读,像听音乐那样有大概的印象即可,给心理减压,孜孜不倦的努力将书籍内容印在脑海里真的有意义吗?
「想读书,却难以实现」的人,其实就是没能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规律。也就是说,读书并没有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想要从一个慢读者过渡到快速阅读者的行列,那就需要培养阅读的习惯,为此作者提出了几个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
养成定时读书的习惯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通过规律的重复实现的,读书也不例外。每天保持同一时间阅读可以让大脑产生「习惯的错觉」,作者对时间没有要求,可以是早上也可以是晚上。
不过结合作者和我本人的体验来看,早上优于晚上,晚上容易被各种事情打乱规律,而且劳累了一天后很多人根本提不起读书的兴趣。
而神清气爽的早上读一读书不仅有利于脑子活跃起来,还会让自己产生一种成就感,我今天学习过了√
可以使用闹钟定时,每天早上 6 点 50 开始读书,7 点整结束阅读。
培养习惯的初期只要 10 分钟就够了,一上来就下「每天读书一小时」的决心,负担太大。
选择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要想养成习惯就必须持之以恒,而选择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就很重要了。 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是否想读」,还要考虑「能否快速阅读」 。
作者把书籍分为三大类
- 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 无法快速阅读的书
- 没必要读的书
「没必要读的书」并非是这本书没有价值,而是对自己不需要。
阅读不适合自己的书就是浪费时间 。
「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包含小说、漫画、专业书籍等,毕竟跳过了某些剧情后阅读就比较困难,专业书籍同理。
「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独立章节较多,无论从哪里读都能有收获,常见于工具书。 书评人阅读的书,九成都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难怪数学书没有书评🌚
9 : 1 法则
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占九成,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占一成。这样既保证了阅读量又可以读自己想读但不能快速阅读的书籍。
每天选择不一样的书
一本书读了个开头,就放在包里,好几天(更糟糕的恐怕要好几周)都不会再碰了。 虽然也想着「有时间就看一看」,可还是不由自主地就拿起了手机翻看新闻,或者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刚拿起书开始阅读,没翻几页就觉得困倦,读不下去了。最终,就变成了「书放在包中却不读」的状态。
做任何事新鲜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习惯养成的前期,新鲜感的丢失很容易导致前功尽弃。作者主张同一本书的集中阅读时间不应该超过 10 天,即使是自己感兴趣的书连续读上 10 天也会感到厌倦。
如果确实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读完的书,也请中间穿插其他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
健身每天都在换动作,饭菜每天也在变花样,阅读也是一样的道理。
快速阅读技巧
跳读
畅销书一般多采用以下结构:提出观点➡️举例说明➡️得出结论(甚至有些书开头直接上结论),作者自述、特殊事例以及一些渲染情绪的夸张表达完全可以跳过。
序言和目录认真读
序言是一本书的导入部分,一般会写明书籍的撰写目的、概要等。了解一本书的文体、写作意图,把握全貌,阅读序言至关重要。
而目录则是一张明示书籍内容的结构图,因此,通过目录,即可选出自己需要阅读的章节。
只读章节开头和结尾
因为大部分书籍都是遵循着提出观点➡️得出结论的顺序,中间大多为论证过程,即使我们跳过了中间列举的具体事例,也能够理解作者的主张。
章结尾一般都会为下一章节进行铺垫,因此,从这里直接读到下一章节的开局,就完全可以轻松把握书籍的整体结构和推进。
依序阅读并非唯一正确的方法
不必遵循「开局→中局→结局」的顺序,而是可以通过「开局→结局」的模式,其实理由和之前的差不多。
关键词搜索法
就拿这本书来说,如果只对快速阅读技巧感兴趣就可以只读这一段,没必要再去读其他地方。一个简单例子就是字典,你只会查你需要的字,而不是顺序阅读。
读后忘记怎么办?——呼吸读书法
吸气,与读书是非常相似的。 所以,如果只是一味地连续阅读,就好像只是不间断地吸气一样,是非常痛苦的。 何况,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信息如潮水般从手机、电脑上向我们涌来,或许,大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空间再接受新信息的状态」。 也许,正是因为平时接受的信息量剧增,才导致很多人「读不了书」或「读书速度缓慢」。
呼吸读书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输入输出法」,不仅仅要输入,还要做到输出,把书里的精华以摘抄和心得的方式写下来,当我们有了「为写而读」的意识,就可以丢掉「为记而读」的刻板传统观念,读书也会变得轻松。
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
在阅读的同时摘录下令人心动的段落,遇到想记住的内容,就摘抄下来。开头标明页码,之后是文章内容,如此不断累积。
尽量精简原文,将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即一行采集。
按照这个方法我已经摘录完了两个笔记本。
从摘录中选出最让你心动的一句话, 读书之魂,凝于一文 。一本书只需要记住那一句就够了。这即是一行精华。
很多人对于输出有很大的恐惧感,「我这人没什么文化,写不出来这么多」,「阅读已经很费劲了,为什么还要再写读书笔记?」
因此作者提出「一行评论」,需要你写的,也只是对于上述那一行精华的感想罢了。一来就写成百上千字的读书笔记会让人有很大的压力,进而放弃阅读这件事。
为什么是手抄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现在人更喜欢用 OCR 光学识别来记录笔记,一拍即可,方便快捷。
拍照一时爽,后续真的会再去回顾记下的这些笔记吗?拍下后立马分享到朋友圈坐等点赞估计才是更多人的真实写照吧。
手抄有着无可比拟的几个优势。
在手抄的过程中,获得了细细品味文字的时间,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写一遍也会让自己的记忆更加深刻。
拍照的时候我们会忍不住这里也拍那里也拍,电子书直接划线即可。而手抄则会促使我们思考「这一段真的有必要抄下来吗?」
最后一点,写满整个笔记本的成就感可不是一个 APP 的数字能比拟的。
要不要划线?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 Hum 在《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读书笔记开头就谈到了。
读书,如果是以学习为目的,如果不能过目不忘,就需要划线。
对于日常休闲阅读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非学习型书籍基本不会再看第二遍,即使划线也不会再翻开,这样划线也就失去了意义。
摘抄到本子上反而是更加科学的方法。
关于书籍的管理
大量阅读势必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书籍的获取、管理。
这一部分是最主观的部分,我虽然没有作者一年 700 本的阅读量,但一个月也有 20 - 30 本的阅读量,如果只买新书的话是很大一笔费用。
选择图书馆和二手书店,我是选择的网络租书平台和 Kindle,偶尔遇上 618、双 11 就买几本这两方找不到的书。
书读过后的处理可能只有搬过家的人才能体会那种痛苦,对于已经读完的书要坚决的实行断舍离, 舍弃不需要的书,会更加爱书 。
每三个月整理一次书架, 书这东西只有才到手的时候才是最想读的 ,一般超过三个月还没下手的书多半都不会下手了,趁早断。
厚颜无耻的挂一下我之前的文章清空环境,清空杂念——《断舍离》读书笔记
一点感想
阅读真不是一个必须的事情,也不需要抱着很高傲的心态看待那些不爱看书的人,本书的作者在书的结尾也写到
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读者,可能会产生傲慢情绪。
……
拥有大量的知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非常了不起。这与全身穿着名牌的人觉得自己优雅高贵是同样的道理。醉心于收集知识的人,往往会误以为自己非常优秀。
想读书的时候就去读,不想就不读,人生不止一种活法,多看书也不见得就能考上清华北大,不爱读书的人也能混的很好。
人生就这几十年,换个角度想,读书的时间拿去陪陪家人,出去旅游不也很棒吗?从这角度看读书不也是浪费生命吗?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