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好莱坞大片,中小体量的国产片的新门路?
文|犀牛娱乐,作者|南如珉 ,编辑|朴芳
在定档安排中,有一种叫做捆绑战术,又称傍大片。就是在一部好莱坞大片周边,安插一部国产电影,靠着打差异化收获市场。
这种行为有一定的争议性,既是风险巨大,极具冒险的行为,又在风险中存在机遇,堪称一半天使一半魔鬼。对于所有想玩捆绑战术的人们来说,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认真评估对手和自己,不是光有类型的差异化就够的,而是在品质上,口碑发酵上反复论证评估,才能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可能。
好莱坞大片捆绑史, 甚至比影片更精彩
在整个捆绑战术的历史当中,这种对于好莱坞大片的捆绑战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简单粗暴,到文明捆绑、战术捆绑,做法也在完善和升级当中。市场在成熟,观众在成熟,对发行和定档的思考自然也在成熟。
整个捆绑战术基本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开创时期。早在十年前《阿凡达》时期,国产片跟好莱坞电影同时上映就已经形成。那是整个内地电影市场最为混乱的时刻,明目张胆的偷票房司空见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便是好莱坞分账片。在那个无人监管的时代,每当重磅好莱坞大片上映,影院跟国产电影的眼睛就开始冒光。
因此,对于国产电影来说,捆绑好莱坞大片,有的是为了背后的"暗箱操作"。在当时,偷票房主要有三种方式。首先是偷梁换柱,拿《阿凡达》为例,明明买《阿凡达》的票,但影院给到的是其他电影,给观众解释说不影响观看。
其次是捆绑销售。这在当时《变形金刚3》的时候用的较多,想看《变形金刚3》必须捆绑观看另一部国产片《杨善洲》。更甚的是分账比例,比如花了80元,其中《变形金刚3》才占20元,另一部占了60元。但结果是影厅里《变形金刚3》场场爆满,即便观众有《杨善洲》的票,也是无人观看。
最后是手写票,这个偷票房的方式甚至一直延续至今,监管难度较大,堪称偷票房的神器。当年《阿凡达》的手写票泛滥,究竟入账到哪部电影,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绝不会是《阿凡达》自己的兜里。
在当年,但凡是大体量的好莱坞大片,周围几乎都在安插一些国产电影,已经成了不成文的惯例,这也是捆绑好莱坞大片的1.0时代。简单粗暴,泛滥成灾。而国产片确实得到了切实的好处。对好莱坞大片的捆绑,在那个年代更多带有贬义,随着市场的规范,那种混乱一去不复返。
第二阶段应该以《分手大师》为节点。相比野蛮的1.0时代,2014年上映的《分手大师》堪称一股清流。在那个节点,偷票房已经在大幅度减少,国家的监管起到了巨大作用,开始慢慢进入到一个拼内容的公平时代。跟《变形金刚4》的正面硬钢,一时传为佳话,而最终的牌面也是非常漂亮,《分手大师》最终斩获近7亿的票房。
《分手大师》的神奇捆绑战术,有着很强的策略性,自身的优势是三四线的增量观众,刚好跟《变形金刚4》互补,表面是竞争关系,实则彼此相互加持,将整个影院的流量都提了上来。《分手大师》的上映给很多国产片方一些参考,自此之后,捆绑大片进入了"战术捆绑"的2.0时代。
接下来的2.0时代,捆绑好莱坞成为很多国产片的选择。尤其是超大体量的好莱坞分账,身边几乎都有着国产片伺机行动。这种定档方案已经逐步成为主流的发行策略。但更多的是以失利而告终,盲目的选择,以及对自身定位的失准,导致了未能创造好的市场成绩,再也无法复制《分手大师》的奇迹。
其最大的原因,是那些捆绑的国产电影体量在下滑,国内的片方,但凡是中大型国产片总是想独占档期,抢占更好、更热的档期,而好莱坞大体量电影总是跟这些好档期绝缘,导致国产中大体量电影再也无法跟好莱坞大片相撞。《分手大师》碰撞《变形金刚4》的事发生的概率变小。最终能够玩捆绑战术的国产片,只剩下那些自信心不够的中小影片了。
另外,自身的实力、定位不足,也是捆绑失利的一大原因。比如《速度与激情8》同天上映的《指甲刀人魔》,即便有着周冬雨、张孝全等卡司,但终究还是败下阵来,最终仅有400多万票房,最大的原因是被同期其他对手压制,未能精准评估自己。其他的一些捆绑失败,更多的是品质不足,导致快速的失去观众。
当然也不乏成功的案例,诸如捆绑《变心金刚5》的《原谅他77次》,两部影片同一天上映,后者在首日仅拿到了3.2%的排片,首日仅有320万票房,俨然一副炮灰的架势,但在其他国产电影表现不够的情况下,拿到一个极佳的曲线,最终斩获近8000万票房。
捆绑大片已经成为了 重要的营销方式
正如前面所说,跟好莱坞大片正面硬钢的,多数都是中小体量的国产片,因为跟国产大片根本碰不到。如今捆绑大片已经不单单是档期选择那么简单,也逐步成为如今国产片的一种营销方式。
为何越来越多的国产片选择捆绑战术,背后隐藏着许多市场逻辑。跟好莱坞大片同步、或准同步开画,优点有三,这也是国产片看到市场契机的原因。
首先,没有什么比重磅好莱坞大片更具引流效应。 诸如《速度与激情》系列,包括热映的《复仇者联盟4》,都将带来巨大的人次流量,让原本枯竭的影院瞬间爆满。尽管这事貌似跟同期影片没关系,但却能给其他电影带来曝光量,具备了可转化的可能,只要国产片品质够好,就能具有可观的转化率。甚至早年间有很多买不到好莱坞票的观众,都出门左拐改看了国产片。
然后,国产片捆绑好莱坞大片之后,能够填补分账片无法覆盖的受众,属于一种 "查缺补漏"的行为。分账片的天然劣势非常明朗,开局爆发力出色,但耐力不足。作为国产片,一旦能够挺过首周,接下来将会有更大的机会。
基于这个角度,对于捆绑者来说,一定要改变心态,这绝不是一场正面硬钢的战争,因为两者实力差距巨大。对于捆绑的国产片来说,它的真正对手是同期的其他国产片,只要能在国产片领域里拿到第一,就有很大的成功概率。总之,给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绝不能将对手定义为分账片。
最后,在内地市场寻求出路是很难的,尤其是对于中小体量影片来说,空间感是最为重要的 ,但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拿不到的,放在国产片的人堆里,几乎等于宣判了死刑。
然而大树底下好乘凉,捆绑战术另一个核心思维是"狐假虎威",借着好莱坞这只"老虎",把其他的影片吓怕,自己这只"狐狸"则是渔翁得利。真正的重量级好莱坞大分账,周边寸草不生,基本都被吓跑,甚至前后两到三周都是一片空白,这个市场空缺其实是很大的机会,也给捆绑者带来了一个长线的机会。
基于这三点,国产片的捆绑,也就形成了国产片的新希望。诸如早期《分手大师》接二连三的跟《变形金刚4》进行营销的捆绑,形成一种国产喜剧挑战好莱坞大片的话题,很多营销点都是"不惧对抗"、"虎口拔牙"的方向,极大的提升了热度。
而后续的捆绑战术,尽管在营销点都有傍大片的方向,但在硬实力面前,终究还是胜少败多。诸如目前的口碑文艺片《撞死了一只羊》,甚至连王家卫也在呼吁求排片,其实这也是希望跟《复仇者联盟4》建置一种对抗的关系,希望形成以小博大的局面,从而以此作为话题的发酵。但两者巨大的差距,以及《撞死了一只羊》自身的类型局限,很难达到捆绑的营销效果。
对于捆绑战术来说,很难定义它到底是好是坏,更多的是一事一议,影片不同,出现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但未来的电影市场,公平才是更大的主旋律,观众用脚投票已经在形成。捆绑战术,作为国产中小片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在未来依然还会有,但想要升级到3.0时代,怕是要在内容上做一些突破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