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又被“揭伤疤”:经济强势,大学弱市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程晓玲,36氪经授权转载
佛山又被“揭伤疤”了。
最近,佛山“GDP排名全国前20却没有一所好大学”的心头痛,再次出现在本地媒体的报道当中。
根据报道,日前佛山三龙湾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作为佛山对接广州的全新战略平台,三龙湾筹备上马了首批98个项目,其中佛山理工大学被单独拿出来重点解读。
其实,对比骨干交通等重磅项目而言,一所高校的建设能够脱颖而出,这背后还是指向了佛山“大学荒”的陈年旧疾。
早在2017年,有媒体发布了一份“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榜单,佛山位居榜首,同在榜单的还有两个广东城市,分别是排名第二的深圳和排名第四的东莞。
时隔两年,昔日的难兄难弟,一个拿下了传闻已久的大湾区大学;
另一个也在加大投入补短板,计划投入1500亿元,集中资源办更多高水平大学。
就问一句,佛山,你急不急?
1. 危机
地处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东接广州,身为全国经济大省广东的三巨头之一,佛山的经济实力向来全国瞩目。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2018》中,佛山以经济竞争力排名全球第91位的成绩,领先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日本广岛、西班牙马德里、意大利罗马等城市。
2019年还没到来的时候,曾有专家预测佛山GDP将破万亿。然而根据公开数据,佛山2018年GDP为9935亿元,名义增速为5.72%。
这一增速在2018年广东省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垫底,究其原因,或与佛山赖以支撑的制造业增速放缓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佛山太过于依赖制造业,制造业是佛山的亮点,但产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如今,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尚未转型成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如是说。
处于真正意义上的换挡转型期,佛山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形成两个超万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两个超5000亿元、四个超3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引领佛山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然而,美好理想的背后,却有一个略显尴尬的现实——佛山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或许无法满足其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倚靠隔壁广州这一超级大都市、教育强市的高校资源,佛山似乎忽视了本地高校实力的孵化和培育。
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佛山仅有3所普通高校、5万在校大学生,且本科院校只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和广东东软学院两所不算出名的学校,其余还有3个广州的大学分校区和6个专科院校。
一位佛山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曾公开表示,“时至今日,当高校成为一个创新主要源泉和动力时才发现,过去高校在佛山落地的形式以及模式,已不太适合现在佛山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城市创新创造的需要。”
优质高校人才,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日渐突显。留住更多本地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已成为各大城市关注的重点,但佛山本地高校人才资源可以称得上匮乏。在2016年全国经济35强市中,佛山的大学生密度排名倒数第一,甚至比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还低。
如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所言:“没有一所大学,高水平大学支撑,或者一批高水平大学支撑,我们的转型升级和创新是走不出去的,我们是不可能走在人家前头的!高等教育就是我们其中的一个短板,必须要把这个短板补上!”
2. “摘帽”
如何甩掉“GDP排名全国前20却没有一所好大学”的帽子,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2017年9月,佛山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提出到2025年,佛山要建成2所国内一流的理工类大学,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达到30所,全日制在校生达18万人;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率达到80%,高校学科专业对产业覆盖率达90%以上。
这份文件后来被媒体定性为“佛山高教办学的分水岭”,“开启了南方高等教育名城建设新征程”。
如今,距离该意见发布不到两年,佛山已经悄然新增了6所高等教育办学机构。
其中,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佛山研究生院已于2018年投入运营,佛山湘潭大学绿色智造研究院于2018年11月成立了筹备组,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于2019年1月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四方共建项目于2019年5月正式启动,前面提到的佛山理工大学也预计将于2020年正式开学招生。
与此同时,佛山也在努力做大做强本地已有高校。此前,朱伟曾公开表示,佛山将继续举全市之力支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据该学院副校长李先祥透露,目前该校正向教育部正式申请更名为“广东科学技术大学”,此事已被纳入广东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引进外援,还是培育本土资源,佛山都表现出了对理工科的偏爱。
比如,由佛山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作建设的佛山理工大学,其开设的学科以工科为主,兼具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而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也将重点培养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学科方向的硕、博士人才。
这称得上是“对症下药”。因为,从每年发布的《佛山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来看,要跟上佛山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发展大计的步伐,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类人才缺乏所引发的焦虑,始终横亘在前路上。
3. 出路
佛山千灯湖 谢陶 摄
正所谓“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有什么样的人才,将决定城市发展的格局与潜力。但以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否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出路?
“创新资源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办大规模的一流大学并非唯一路径。”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表示,经济体量和高等教育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不能盲目追求“一流大学”。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现在广佛同城化发展,佛山如果要办研究型大学,完全没必要。”
他认为,中国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已经世界第一了,如果佛山重复只追求规模而不重视质量的模式,只会让大学生的数量进一步扩张,
“现在佛山追求的不应该是‘一流大学’,而是探索和国内外高校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形式。”
佛山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近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的《关于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的公告》中,
包括佛山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佛山5所职校被列为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意在鼓励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根据官方解释,“1+X证书”是指“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出发,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的设置。
除了要培养人才,留人引人也一样重要。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当前的人才净流入率为1.39%,处于人才净流入状态。这其中,深圳、广州两城的人才流入量之和占大湾区流入总量的七成以上。
面对这两座城市的超强吸引力,如何在激烈的人才大战中,把优质人才引进来、留下来,也是摆在佛山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冯帅章所说,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办法多种多样,但资源流动始终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综合条件好,城市完全可以从外地甚至全球引进专业人才。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