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动画:游戏版的《进击的巨人》也同样是一种对自身可能性的新尝试
但凡一提起《进击的巨人》这个名字,没怎么看过漫画或者动画的其他二次元粉丝也多少会听过什么“兵长一米六”、“献上心脏”这些个名词。在没有被和谐之前,谏山创的这部脑洞极大的作品确实给很多初入二次元的爱好者们给予观感上的极大冲击。
且不说作品中那些具有压倒性力量的巨人们,各种层层勾心斗角的阴谋诡计和出乎意料的剧情展开就在漫画连载初期吸引了不少目光。在2013年被改编成动画后更是进一步让漫画原作备受瞩目,也就在那时起,《进击的巨人》也开始像其他著名的动漫IP一样,开始了ACGN全面开花的发展路线。
在故事中调查兵团通过“立体机动装置”在城市和森林间自由移动的场面曾经成为很多动画MAD的必备素材,而这种“自由穿梭后抓准机会使出致命一击”的特点,也只有在《进击的巨人》的世界观中才能完美的展现出来 —— 自然,花重金拿下《进击的巨人》系列游戏开发权的游戏研发商也不会放过这个极度适合改编成游戏的系统特色了。
但除了7月4日登陆PS4和Steam平台的《进击的巨人 2 -Final Battle-》以及其前作以外,截止目前整个《进击的巨人》其实已总共改编成了16部游戏。有些游戏因为平台问题难以被国内玩家所得知,有些游戏已经停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有些游戏从游戏性上却又有点让人颇感意外。
从平台分类来看,游戏版的《进击的巨人》已经登陆过手机、主机、PC、掌机、街机等数个平台,甚至还出过两款桌游性质的作品。不得不说,每一作被改编成的《进击的巨人》,无一不是对这个风靡全世界的日本漫画IP的新的探索。
而接下来,笔者将会对这些作品一一整理,为大家展示《进击的巨人》游戏化所经历的各种变革。
手机平台:
虽然《进击的巨人》登陆手机平台时间较早,但是直到目前位置还没有过现象级的作品出现——说来也怪,明明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机平台,各种不好好做的“换皮巨人游戏”也是出现率最高的地方。
1.《进击的巨人》,2012年,Konami
实际上,《进击的巨人》游戏的第一作其实可以说是姗姗来迟。这部由Konami开发的手机游戏在2012年4月2日登陆Mobage平台。虽说比起漫画首次刊载晚了有3年之久,但恰逢2012年智能手机开始面世,手机游戏飞速发展的关键点上,于2011年起开始引起话题的《进击的巨人》能够登陆在当时可以说是唯一能够与大厂GREE抗衡的手机游戏运营平台Mobage,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既然是第一部手机作品,游戏类型也是之前流行的卡牌游戏 —— 就是非常传统的“点一下走一格”,而至于什么立体机动装置嘛……碍于当时的技能也并没有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虽然故事很忠实地还原了当时的漫画内容,但因为当时卡牌游戏类型已开始呈现衰退局势,加之游戏过于平庸,才开了8个月就关服了。
2. 《进击的巨人 —反击之翼—》,2013年,Strategy & Partners
2013年,这部由Strategy & Partners负责开发和运营,挂名副标题为“反击之翼”的手机RPG游戏登陆了GREE和Mobage平台。
这一作使用了Q版的人物造型,人物的动作也比起前一作更有可看性,但游戏模式却与前作无异。游戏在发售之初还请了著名的搞笑组合“Ungirls”中的田中卓志来代言。
可说到开发商Strategy & Partners,可以说在日本的手游业界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公司了。虽然不是什么大型公司,但其运营和开发的水平确实差到难以置信。在本作刚推出的时候,竟然还出现了“只要连打抽卡按钮就能无限抽”的BUG,可以说笑掉大牙;随后还有版本更新后很多玩家的课金武器消失,紧急维护后没有找回反而开了新的卡池的操作,令很多玩家非常不满。
但非常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竟然还拿下了《罪恶王冠》、《Fate / Zero》、《魔法少女小圆》、《Black⭐️Rock Shooter》等著名的IP游戏改编权,令人匪夷所思,也被很多玩家成为“名作坟场”。2019年3月6日,Strategy & Partners宣布破产,负债5亿2800万日元,然而这个游戏却至今依旧在运营着。后来这个游戏还被移植到了PC网页端登陆了“Nico Nico App”,那就是后话了。
3. 《进击的巨人 —向着自由的咆哮—》,2014,DeNA
整个游戏看起来像是《Clash of Clan》,实际玩起来则更像。整个游戏剧情与漫画并没有什么关联——玩家作为被放逐出外壁的人,需要自己建立防御工事保护自己,也可以操控巨人来摧毁其他人的城镇。
但实际上在13年优秀的3ds作品发售后,作为同IP下的游戏,这种单独换皮的做法并不能讨好手机玩家。即便是启用了曾连续39次登上“红白”的著名歌手和田现子,游戏也还是在运营了2年半后的2016年7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4. 《进击的巨人 Chain Puzzle Fever》,2017,Copro
2017年8月开始运营的消消乐类型游戏,一言以蔽之就是迪士尼《Tsum Tsum》的又一换皮。游戏的唯一值得看的亮点大概就是启用了著名的“蚊香眼”人设吧。
5. 《进击的巨人 TACTICS》,2019,Kayac & DeNA
3个月前刚开始运营的游戏。游戏类型为策略类RPG —— 但实际上就是个换皮的《皇室战争》塔防(又是换皮……)。整个游戏采用了三渲二动画的渲染风格,游戏画面表现还算说得过去。值得一提的是,游戏是全程语音的。
由于游戏刚上线,目前还有热度较高,《皇室战争》的玩法固然有趣,但是游戏的养成坑度较深,拖慢了游戏的节奏,如果想从游戏中看漫画故事的话可能需要忍耐上很长时间了。
PC页游平台:
纵观目前已经登场过的两部页游,也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槽点。
1. 《进击的巨人 -反击之翼- Online》,2013,Strategy & Partners
其实就是之前“反击之翼”的PC端强化版,比起手机端画面的单调,PC版本稍微强了那么一丁点儿,但游戏刚公布的时候兵长手持两把左轮的设定就已经让广大机警的玩家嗅到了一丝粪作的气息。前文提到Strategy & Partners的开发以及运营手段实在过于低劣,各种诸如“登陆奖励无法领取”、“活动报酬无法领取”等等BUG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但即便是这样,PC版还是坚持了2年之久,在2015年5月28日停止了运营。现在对于这个游戏的回忆,可能也就只有日本的玩家们在当年记录下来的那些视频影像了吧。
2. 《进击的巨人 盘打 ATTACK ON TYPING》,2015,MicroVision
这是部2015年下旬开始运营的“非常令人无法理解开发商思路”的页游。好端端的一个《进击的巨人》开发成了一个打字的游戏。玩家在游戏中需要掷骰子决定前进步数,当停下来时需要输入游戏中的台词/单词才可顺利触发剧情。
游戏中角色的强弱需要靠课金或者游戏过程中获得的人物卡来决定,总体来说也就是个披着打字皮的卡牌游戏。
如果不能播放请点击→这里
整个游戏的设计思路看起来颇有种东拉西凑的感觉,玩久了就会十分无聊。在运营开始之后也没有收获什么人气,就这样在2016年中旬的某一天游戏悄悄地关服了,而官方推特也永远定格在了那年的6月22日。
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留言
主机 & 掌机平台:
虽然《进击的巨人》在手机和PC页游平台上都没有出现过什么佳作,然而在高手云集的日本主机&掌机平台,《进击的巨人》却出了不少佳作。
1. 《进击的巨人 ~人类最后之翼~》,2013,MicorVision
《进击的巨人》的游戏总喜欢用“XX之翼”作为后缀,本作也不例外。作为3DS上登场的首部《进击的巨人》系列作品,其表现可以说非常亮眼。
首先在机能并非强劲的3ds平台上,游戏在系统上做出了“立体机动装置”的速度感和自由感,这也是第一部强调战斗的作品;再次游戏正好赶上动画版第一季的播出,使用了大量动画版镜头的过场动画为游戏增色不少;同时本作亦是首部利用3D技术制作的《进击的巨人》,在卖相上也较为不错。
2014年12月还发售了追加了新角色、场景、武器和联机模式的《进击的巨人 ~人类最后之翼~ CHAIN》。
明眼人肯定发现了,这部作品的开发方竟然是上面介绍的《进击的巨人 盘打》的开发方,明明有如此开发能力,为什么时隔两年拿出来的却是这样一部作品呢?
2. 《进击的巨人》,2016,ω-Force(Koei Tecmo)
2016年发售,在PS3,PS4,PS Vita,Steam平台登场的作品,在ω- Force的成熟功底下终于完整地充分展现出《进击的巨人》的惊人世界观与。虽然游戏模式与《人类最后之翼》相近,但在PS3强劲的机能下,让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再加之扩大数十倍的战场地图,使用“立体机动装置”的翱翔感终于能够在本作得以再现了。
除去刀身、刀鞘、立体机动装置等升级养成要素以外,本作继承了《人类最后之翼 chain》中加入的在线模式,能够即时与好友一起斩杀巨人。不过本作最大的问题还是可用人物太少……当然,由于出自同一个制作组的手笔,伴随着各种战况提示以及战场变化,整个游戏玩起来还是不免有一种《三国无双》的既视感。
本作不但包含了动画第一季的全部剧情,在通关后还有由原作者谏山创亲自监修的原创剧情,可以说是诚意十足了。对比上面提到的《巨人》作品,开发商有钱是真好啊!
3. 《进击的巨人 死地逃脱》,2017,Ruby Party(Koei Tecmo)
2017年5月11日发售的3DS作品。本作为完全原创作品,讲述了第五十七回壁外调查之前艾伦,三笠,利威尔等人从充满谜团的死地逃脱出来的故事。游戏风格为“文字冒险”。跟很多解谜类型游戏一样,本作也同样充满了各种调查、推理、解谜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开发组Ruby Party可是光荣旗下非常著名的工作室 —— 其制作的《安琪莉可》、《遥远的时空中》、《金色琴弦》等被誉为“Neo Romance”系列作品可以说是乙女游戏市场的顶梁柱作品。
而本次由他们负责这作《进击的巨人》游戏的开发,与其说是解谜游戏,不如还是归为乙女游戏更合适一些?
4. 《进击的巨人2 ~未来的坐标~》,2017,MicroVision(Spike chun Soft)
一看开发商就知道了,2017年11月于3DS平台发售的本作是《进击的巨人 ~人类最后之翼~》的续篇,包含了动画第二季的内容(当然游戏内也可以回顾第一季的故事)。
本作中新增加了“据点防卫”模式,并追加了大量的新角色。通过使用“巨人化”变身成的巨人,在本作中还可以自由设定能力和外观。在强化了游戏中攻击系统的表现后,画面上比起前作更加丰富多彩。
5. 《进击的巨人 2》,2018,ω-Force(Koei Tecmo)
已经在2018年3月15日发售的PS4,PS Vita,NS,Steam平台发售的动作类游戏。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进击的巨人》系列游戏。作为上一作主机平台的续篇,本作涵盖动画第一、二季的全部剧情。与前作同样,通关之后依旧有谏山创亲自监修的原创剧情。
比起前作,本作的可操作人物数量由10名上升到30名。而在针对战斗方面,游戏更加细化了手感,部位破坏、物品补充、连携技等系统比起前作有着更加细致的表现。前作的在线模式也得到了扩充:在已有的“合作”和“歼灭”两个模式基础上,在三次更新后又增加了“捕食”、“驱逐”和“决战”三个新模式。原创的主人公也更容易让没有接触过《巨人》系列的玩家更顺利地入坑。
当然,既然还是ω-Force所开发,各种压制据点等非常“无双”的系统还是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6. 《进击的巨人 2 -Final Battle-》,2019,ω-Force(Koei Tecmo)
已经于7月4日于PS4,NS平台,7月5日于Steam平台发售的《进击的巨人2》的强化版。虽说感觉上特别像“无双”系列的“猛将传”,但本作囊括了目前已经播出的动画第一季到第三季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全系列内容最多的作品。
如果不能播放请点击→这里
比起《进击的巨人 2》,在这个强化版中首先值得称赞的是加入了“操作辅助”。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巨人粉都擅长玩动作游戏,加入这个系统可以说是对各位游戏初学者们最大的帮助。而既然游戏加入了动画第三季的内容,自然在第三季中登场的装备也不会缺席——“对人立体机动装置”、“决战兵装 【雷枪】”和“决战兵装 【加特林】”这些能够带给巨人们极大伤害的武器在本作中登场。
除去已有的数种游戏模式,在《Final Battle》中新增加了“壁外夺还”模式,玩家将作为“壁外夺还兵团”中的一员,创造属于自己的兵团达成各式各样的目标。
很多人可能已经购买了《进击的巨人 2》,而本作也贴心的提供了付费升级包,无论是实体版还是下载版,只要条件符合都可以直接升级成《Final Battle》版本,对于已经购买原作游戏的或者还在观望的玩家而言都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入手的一作了。
(等等,最合适的原因还不是因为有中文嘛!!!)
街机平台:
虽然《进击的巨人》确实尝试过街机平台的游戏,然而似乎街机平台并不那么容易做出优秀的作品……
1. 《进击的巨人 TEAM BATTLE》,中止开发,Capcom
早在2016年和2017年的JAEPO(JAPAN AMUSEMENT EXPO)上Capcom就宣布了本作的消息。玩家可以通过使用做成“立体机动装置”的控制器来向巨人进行攻击。
然而在2018年11月,Capcom因本作“无法带给玩家十足的乐趣”为理由中止了本作的开发工作。
2. 《VR 进击的巨人 The Human Race》,2018,Taito & Sony
由Taito和Sony共同开发的VR游戏。通过使用VR设备和骑马机,将故事中“女巨人捕获作战”如实地展现出来的VR作品。
但其实整个游戏看起来就很像国内很多VR体验店里面常备的作品……
看别人玩VR总有点尴尬……
明年《进击的巨人》动画版即将迎来最终季,而漫画虽然一直在传言即将迎来完结篇,但依旧还在连载之中。对于很多追着动画或者漫画的粉丝们而言,整个波澜壮阔的故事将会迎来怎样的收束,一直也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作为衍生品的游戏,在拓展《巨人》世界观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着漫画和动画之外的可能性。而在这个更加自由的平台,接下来《进击的巨人》游戏还会有怎样令人欣喜的新作出现,也会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吧。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