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我的12条创业笔记
作者回顾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从遭遇问题到解决麻烦,从困境到成功的一些所思所想,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我常常向朋友这么解释创业的状态:每个人在期末考试前2小时都会有些许紧张或是不安,这份忐忑是源于自己努力过却不知未来的结果。
而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份不安感却是24小时*365天不间断存在的。
从去年9月至今我也创业近一年了,在细分领域里已经做到了前三,品牌也逐步累积了口碑。
当然,其中走过的坑是不计其数,就比如被职业打假人勒索钱财、在同一天3/5的员工提出离职、情绪调控不当压力过大而导致发烧病倒……
我来梳理一下这一年走过的坑,复盘思考创业的变化,用随想随记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复盘反思,你若打算创业势必会用得上。
而我作为创业者,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技能,希望能交识更多的牛人一同进步。
一、 业务精进之路
1. 失败的常态
在创业的第一个月时,我尝试了不下10种涨粉吸引用户的方式,均以失败告终。
而当我在尝试第11种涨粉方式时,成功了,当天公众号涨粉6w。
那种难以抑制的兴奋感让我依旧记得那个下午在办公室过道中来回疾走,那一晚只睡了3小时,是梦想让我醒来。
我才创业一个月,便一天增加6万用户,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我觉得这个世界都是我的,根本睡不着。
天真与乐观是创业者的本性。
就在第二天时,微信将我们公众号的6万粉丝全部清除,瞬间被打回原形。
再一次失败了。
失败是常态,成功只是点缀。
2. 高频刚需
高频刚需是每个人都知道最佳创业领域,只不过在没有新技术发展前,几乎所有高频刚需的领域都被占领了,所以为了避免红海,创业者开始试探非高频or非刚需领域。
我所从事的旅游行业是典型的非高频行业,在非高频行业创业有一个极大的问题:没有及时反馈。
互联网创业的本质是要求“小步试错,快速迭代”,这其中执行的关键是在于获得及时反馈。
创业者永远是缺乏资金、缺乏经验,在一个非高频行业中我的反馈周期长达半年之久,也就意味着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时,已经全力执行了6个月——对创业公司而言时间是致命的。
非高频or非刚需行业对于创业者而言反馈周期更长,对于创业新手而言,需要三思。
3. 应对意外
今年4月20日斯里兰卡发生了恐怖袭击,死伤超过400人。
而斯里兰卡是我们最热门目的地。
我在4月22日袭击后第一个工作日处理退款5万+人民币,预计后期盈利损失20w+人民币。
这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面对这样的意外其实挺无奈无助的,因为我每周都会根据订单预定情况做中期计划,用于做招聘做人员分工等。
而如此意外的发生便让我之前的美好想法全部落空,原定的招聘计划也被搁置,工作分配也随之发生变化。
总之因为不可抗力的因素让我们元气大伤,而创业公司真的没有这个资源(时间、财力)去规避低概率事件。
4. 面对勒索
对于电商从业的小伙伴而言,极限词是一道红线。而对于非电商的创业新手而言,还不知极限词为何物。
极限词指的是在广告用语中表述“最”“唯一”“仅有”等词语,这类词语属于不合规的广告用语,将被罚款20万元以上,初犯为3万元。
所以出现了职业打假人专业在淘宝/公司官网寻找极限词,随后向工商部门举报。工商局的“老师”会建议私了,随后与其沟通中对方开价2800,正好处于3000元敲诈勒索立案线以下。
你可以选择支付2800元进行私了,你也可以选择硬刚一波接受工商局30000元的罚款,并且在工商局企业登记中留下一笔。
在初期做网站时,我们基本是照着同行的样板进行优化,即使是到现在,他们的网站中依旧存在着“最”“唯一”等词汇。
而且还有一点对我挺无奈的是,我在澳大利亚受的商科教育,而在当地的案例法中是明确不排斥”best””only”等词语,并合法称之为”mere bluff”. 想想自己走神的课也不少,怎么就如此牢记这bluff了呢。
5. 高度同质化产品
创业公司需要一个具有独特性的产品,无论是占领心智还是护城河的建立,产品的与众不同是核心。
旅游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行业,因为无论从A旅行社还是B旅行社预订的行程最终前往的都是X地区Y酒店Z景点。
那么在这个行业中我曾想当然地认为价格是一切,所以打出了“最具性价比”这样不合规的词汇。
其实对于高度同质化的产品中,流量才是一切,价格再低没人看见也是无用功。线上流量分搜索流量、系统推荐流量、去中心化的分享流量。
每个平台都有不同的流量分发规则,就比如百度为搜索以及信息流推荐,而微信几乎仅有社交分享流量。在我学习研究了一些平台的流量规则后,我获得了种子用户,并且开始获得收入。
而当我想突破小规模的种子用户去规模化地推广时,我感受到力不从心。
因为一个不具有特色的产品是不会在用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公众号、个人号这些私域流量可以触达到他们,但是毫无忠诚度及辨识度可言。
6. 消费行为心理
用户对怎样的产品、服务进行花钱购买?就拿我们的目标客群来讲。
年龄区间为18-25岁的女性。这一群人接受新鲜事物,愿意尝试新的体验,对价格敏感度高。直白地说,95后及00后愿意花钱,但得花的有意思。
就比如他们愿意花500元在曼谷学习一次泰餐,他们愿意支付2000元的酒店为了在无边泳池拍一张美照。
他们不愿意多花50元去选择所谓服务更好的导游,他们也不愿意花钱去购买节省时间的服务。
这些服务类别对于他们感知性不强,或者说他们的目的性更强,他们知道自己旅游是为了拍美照吃美食看美景,与核心目的无关的服务便不愿支付溢价。
所以单纯地说我们有更好的服务,更好的后勤保障,这些对他们而言是无效的。
二、 管理是一条漫漫长路
1. 低效招聘
招聘是一件高度重复且低效产出的事情,从发布JD到收简历安排面试,二面再入职,最终入取的比例甚至低达1/20. 这就意味着这是极为低效的过程。
对于一个从0起步的初创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缺乏商业模式、缺乏经验、缺乏一切,那么这一阶段是在验证需求的真实存在,所以初期招募时招的是执行自己思考方向的人,而非某位大牛大神。
如此本质上创业者是需要发挥自己的领袖魅力寻找到追随者,而非为了工资的求职者。
面对于那些普通的被动执行的员工,建立制度是最有效的提高产出方式。而建立制度却又是创业公司最缺乏的能力,所以在初期招聘时,写好明确的JD以及付出合适的工资是最关键的。
2. 实习生的离开
在我创业最开始的时候,为了验证商业模式以及节约成本,我想当然地只招募实习生作为员工。
实习生对于公司的优点在于劳动力价格低,执行意愿度更高。而缺点在于缺乏能力及经验,不稳定。
而我在创业的第一个月过分注重了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而忽略了其劣势。所以那天中午我一共4位实习生的其中3位告诉我下周不能来上班时,我觉得玩不下去了。
我每一天尽心尽力地教会他们业务的模式以及思维方式,当逐步迈向正轨的时候,这个团队也瞬间散了,这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即使是对于初创企业也不应该将核心岗位交给实习生。
3. 95后的献策
在创业公司中,由于没有人拥有成熟的经验,即每个人都在不断试错尝试突破,那么领导者所瞄准的方向也并非一定是正确的。
对于现在的95后而言,他们极度希望表达自我,希望自己所说的话能够被重视。那么若是作为领导者所瞄准的方向出现了错误,95后的同事便会十分不爽,认为这是领导者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所产生的结果。
若是你成为一个善于聆听的领导者,并且认为95后的员工可能更了解自己的消费者。那么又进入了一个能力低洼的陷阱。因为他们大概率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而未挖掘到深层次购买的驱动力。
在聆听与决策之间寻找到契合点,95后团队才会对领袖产生认同。
4. 团队士气低落
有一段时间业务发展频频受挫,订单量远不及预期,在用户增长方面也是停滞不前,办公室中有些同事出现了无事可做的情况。
这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是极度焦虑的。
员工无事可做的情况是绝不能出现在创业公司里的,这是最直接的资源浪费。必须得提升士气,让每个人都散发活力,充满参与感,最终获得成就感。
所以当时我选择了主动寻战,拿了自己最强的营销能力打了一场硬仗。
员工的参与感成就感是直接挂钩于其工作表现,同时也示意着他对公司的期待。
千万别让自己的追随者失望。
5. 赚钱的效率
都说企业是建立在价值观之上,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缺乏细致制度的约束,更多的是来自于领导者的格局以及能力。简单来说,创业公司的价值观来自于这位创始人的气度。
其实绝大多数创始人第一次创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赚钱。而钱是一个极为功利的东西,赚钱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创始人对赚钱的欲望度。
我一度十分纠结,是应该做一家绝对有价值的公司呢,还是先赚到钱再做一家有价值的企业。
若是选择赚一波快钱我有可能会去做微商,卖一些高单价低成本的东西,用营销的手段在短时间内爆发,不顾后续可能存在的问题。
如果不是一个长期存在价值的工作,我会产生自我怀疑,在遇见困难时便会迅速退缩。
所以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赚钱速度,满足自己的期待,同时可持续发展。
6. 了解员工的需求
创业的过程中有三个需求:市场需求、自我需求、员工需求。
市场需求顾名思义是面对于消费者。自我需求是认识自己创业的目的,在赚钱或是对社会创造价值中寻找到平衡点。员工需求是在于工作能力的发挥最大化以及团队稳定性。
员工需求最常见的比如有:赚钱、自身成长、消磨时光。
不得不承认“消磨时光”的员工不占少数,这也是常听闻的“小白兔”型员工,这一类员工缺乏主动性,让她做一些额外的工作她便会散发出一种消极的情绪,这股消极的气息在办公室里是极容易察觉且极易扩散的。
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招到主动性强学习能力强的员工,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还需结合时间成本及工资成本考量,所以根据不同的岗位招募不同的人。
这12条称之为复盘未免显得有些随意,更多的是自己在创业路程中挣扎后的一些感想。
当然,其中任何一个点我都可以用自己血淋淋的例子去详细写出3000+字的思考,希望在这些日子我都会逐一地写下来。
创业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
作者:Joe Shi;公众号:创业复盘日记
本文由 @Joe Sh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