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遇到受傷野鳥該怎麼辦?專訪台北鳥會野鳥救傷中心
採訪/文詠萱
當代的動物保育議題,無論是棲地保育或是野生動物復育,都與人類的行為選擇息息相關。本次專題,希望初窺這個龐大題目的一角:生而為人,遇上野生動物,我們可以做什麼?我們該怎麼做?
走在路上,看到受傷的鳥該怎麼辦?學飛的小鳥在路邊晃來晃去看起來很危險,該做什麼呢?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抓起來送去救傷中心。先別那麼急!動手之前,還可以看一看想一想,真的有這個必要嗎?本次我們專訪台北鳥會野鳥救傷中心,一起來了解「當人遇上鳥」的注意事項吧。
直擊野鳥救傷中心現場
台北市野鳥協會(簡稱台北鳥會)自 1992 年成立 「野鳥救傷中心」 ,並於 2007 年在台北市麟光捷運站附近成 立 野鳥收容 及 漸進式野放工作站 ,除照護傷鳥、探討人為傷害的影響外,也致力於推廣野鳥救傷觀念。
台北鳥會與野鳥救傷中心原本位於同一辦公地點,然因野鳥種類繁多,有些鳥類食用活體,並且在照護時會產生味道,因此後來就將照護救傷的場域另外獨立。
有些鳥的食物為活體,故需獨立空間照護。攝影/文詠萱
教育推廣副組長呂佳璣提到:「救傷中心僅有一位專職人員再加上一位兼職人員,我們的工作除了基本行政工作外,主要還要接待民眾送來的傷鳥、帶傷鳥到醫院、與志工接洽協助照護傷鳥,另外還有接聽民眾通報及詢問的來電。」工作可以說是十分忙碌。
路見傷鳥,安全第一觀察第二
如果傷鳥在車來車往的馬路這種較危險位置,還是以自己的安全為優先。
有時在路上遇到傷鳥,鳥的位置會有點危險,例如像是在車水馬龍的車道上,應該要先評估自身安全,再進行救援。若傷鳥在一個很危險的位置,建議等到紅燈的時候,將鳥趕到人行道上,再想辦法安置鳥兒。
安置傷鳥該怎麼做比較好?呂佳璣建議提供夠暗、通風並且有軟墊的環境,如果用紙盒在加墊物就是臨時處置不錯的選擇。
「可以找一個紙盒或紙袋安放傷鳥,讓鳥待在陰暗的空間。一方面可以讓鳥休息,另一方面是因為野鳥通常鳥類很怕人、沒有安全感,待在紙箱內,會讓牠們不會感覺有很多人注視著。」
在紙盒中,呂佳璣建議可以在底部擺放褶皺的報紙或是毛巾,可以讓傷鳥爪子有地方抓著,不會因為沒有地方抓而在盒內滑動。另外,並不建議使用塑膠盒、塑膠袋,一個原因是因為塑膠材質並不通風,另一原因是不環保,且會讓工作站增添盒子回收的煩惱。
不要急著餵食: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
有些人求好心切,認為撿到傷鳥第一件事就是要餵食,但由於有時肉眼無法判斷傷鳥的狀況,餵食食物可能會造成鳥類的二次傷害。
呂佳璣表示:「傷鳥有可能是受到撞擊、車禍等等原因,造成內出血,這個時候是完全不能進食的,最好的處置就是保暖安置。但如果遇到一些原因(例如半夜拾獲),無法將傷鳥立即送來,必須在家過夜的話,可以餵一些葡萄糖水,或是到便利商店買運動飲料稀釋餵食,而稀釋的量大概是五倍左右。」
也有些人會在運送傷鳥時,於紙盒中擺放食物與水,但因為傷鳥在紙箱內是看不到的,這些食物和水在運送的過程中會晃動,傷鳥不但吃不到,還會讓食物沾滿身體,弄得狼狽還要另外清理。
發現小鳥先停看聽,別急著「綁架」學飛幼鳥
除了路見受傷的成鳥,還有另一種容易被撿到的情境,是野鳥還未長大的時期。根據鳥的成長過程,可將鳥簡易分為「雛鳥」、「幼鳥」、「成鳥」,而需要鳥巢的是在「雛鳥」階段。
野鳥救傷中心常常接到電話表示撿到小鳥卻找不到鳥巢,主要會透過民眾敘述鳥的行為及外觀判斷鳥的成長階段,判斷這隻鳥是否需要巢,若為雛鳥,救傷中心會建議將他放回巢內。
「雛鳥可透過外觀分辨,他們沒有毛、腳也沒有力氣,必須得蹲在巢內。但以我的經驗,要放回巢內會有困難,有些人會告訴我鳥掉的地方看不到巢,這種狀況只能推斷可能被鳥媽媽叼到比較遠的地方丟棄,還有可能因為巢太高,放不到。另外,如果像是麻雀,因為麻雀的巢比較隱密,巢的形狀也不是一般認知的碗狀,很難被找到。」
還有另外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幼鳥在學飛的時候,由於警覺性才剛開始建設,常常飛一下就會窩在角落等待,被民眾看到可能就會認為是受傷的鳥。
呂佳璣表示:「而最常被撿到的鳥是『幼鳥』,這個階段的鳥已經可以移動,牠會離開巢跑來跑去,也有可能會小飛一段,但又飛得不好,飛一飛又掉下來,看起來很像受傷。也不知道牠在等待什麼,牠就是待在那邊,每個人都可以靠得很近,可是有時候過去碰到牠之後,牠又飛起來了。」
其實這個時期的幼鳥,本來就會四處趴趴走。只要小鳥看起來有活力沒有受傷,確定附近的環境安全,人其實可以離遠一點,讓鳥爸鳥媽自己回來找小孩餵食。
會不會我碰到了這隻鳥,鳥媽媽就不要他了?
救傷中心常常有許多民眾詢問,是否小鳥身上有人的味道,鳥媽媽就會不要牠了。針對這個問題,呂佳璣表示:「其實這只有在哺乳類動物才會有的行為,氣味對鳥來說不是那麼的重要,也許在找尋食物的時候會用到氣味,但鳥類其實比較注重聲音與外型。」
收到傷鳥,中心會如何救援處理?
救傷中心收到傷鳥之後,會先為鳥進行「檢傷」,也就是確認送來傷鳥的狀況,看看是否有外傷、失溫等;同時也觀察鳥的成長階段,再進一步判斷是否需要送醫。
呂佳璣表示:「我們和台大附設動物醫院有合作,會安排受傷的鳥過去接受治療,但因為醫療資源較有限,有些簡易的傷口包紮,就會先在我們這裡處理,再安排後續就醫。」
雛鳥放在保溫箱中,保溫箱維持在攝氏30度左右,用來維持小鳥體溫。攝影/文詠萱
另外有些虛弱的鳥,不需送醫,只需要安置與照顧,而救傷中心有一群志工,他們會將鳥帶回家,協助照護餵養,等到鳥可以自行進食以及可以穩定飛行後,志工會協助野放。
救傷中心讓送來的傷鳥吃木瓜,不僅甜甜的能吸引小鳥進食,還因為軟軟的能讓鳥學習啄食。攝影/文詠萱
天然因素最大宗,傷鳥傷病類別分析
接獲傷鳥後,救傷中心會進行傷病類別分析,受傷原因分為「不明原因」、「天然」、「非故意人為」及「故意人為」四類,其中以天然因素為大宗。「只要遇到颱風,傷鳥的數量就會攀升,風大對鳥類野外求生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小鳥在學飛時期,風一大很容易就出事情,受傷數量就會變多。」
而非故意人為的因素主要以撞擊最多,再來是 黏鼠板 及 砍樹 。「受撞擊的鳥,通常無法判斷是被撞或是自撞,透明玻璃的穿透與反射,會影響鳥類飛行判斷,是他們的殺手。黏鼠板的數量從 2015 年開始有下降的趨勢,而被黏到的鳥存活率也有持續上升的趨勢。修樹、砍樹也會讓傷鳥增加,常常來的是一整巢一整巢的。」
救傷小記事
在救傷的過程中,常會遇到許多溫馨故事,但也有許多讓人生氣沮喪的事情發生。
「印象中,有一家人,他們家有座院子,發現院子中有隻白頭翁媽媽都會帶著另一隻比較大的白頭翁,來看一隻一直都沒辦法跟鳥媽媽飛走的小白頭翁,這一家人澆花的時候會盡量繞過他們。有一天這家人打電話過來,那隻鳥小孩腳有點怪怪的,暑假要出國,擔心他們不在這隻小鳥不是有問題,後來我們發現那個小孩不知道是先天還是後天,腳有骨折,根本不可能飛走。讓人感動的是鳥媽媽沒有放棄,一家人送來之後也有追蹤後續。」
「另外,比較讓人生氣的事情發生在大約2015年,這是一位撿到兩隻鳥的男生,他那陣子感冒很嚴重,認為是那兩隻鳥害他的,就把鳥封閉在小空間,沒有跟鳥接觸、沒有餵食也沒有給水喝,後來自己比較好之後,才把那兩隻鳥送過來,那兩隻鳥已經被他餓成皮包骨,讓我有點憤怒,這種因為人為的錯誤造成的傷害,我們會很想要把他們救起來,但最後因為拖太久了,小鳥想吃,但腸胃道沒辦法吸收,所以兩隻都死了。」
救傷中心盡可能提供傷鳥一個好的照護環境,但若是能在第一時間做好緊急處理,或是在砍樹、擺放黏鼠板時,多一份注意,就能讓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給小鳥一個自在的生活環境。
泛.生活:大人放暑假
小時候等著放暑假,長大只能期待颱風假 ……工作太苦悶,除了滑手機看電視劇,泛科學院為重視新知的你,精選結合知識與生活的實體及線上課程。
「 泛.生活」新館別隆重推出,收納所有新奇好玩的生活知識課程,用知識調劑身心,建立新的 泛.生活 Style!
The post 路上遇到受傷野鳥該怎麼辦?專訪台北鳥會野鳥救傷中心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