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对话5家顶级基金:股权投资大平台机构的坚持与谋变丨2019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峰会`
4月25日,由36氪主办、联合科技部中国风投委、中国 母基金联盟协办的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峰会在北京举行。
当下,中国一级市场正处于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在经历了创投市场的狂飙激进后,诸多挑战让所有人必须重新定位自身与未来的关系。过去10年,GP、LP联手创造了巨大价值、也获取了超额回报。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在此次2019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峰会期间,他们分享了洞察趋势、掌握制胜之道的观点与方法,以期共同探索在新周期里如何共赢、共生。
平台型机构是如何穿越周期的?科创板将对VCPE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未来投资的主赛道是什么?就以上话题, 36氪投资报道总监洪鹄对话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浦晓燕、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元禾辰坤母基金合伙人王吉鹏、中国国新科创董事总经理欧文志,以及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副总经理张楠。 同时,对于具备“中国特产”色彩的机构平台化问题,以上嘉宾也分享了各自观点。对话要点如下:
基金扩张是为了追求更大影响力,但也要尊重原有基因;
基金如何能避免“绝种”?需要不断迭代内部企业文化来顺应变化;
“募资难”对大机构的影响更大,但有助于优化LP结构;
科技创新、大数据和产业相关投资,可能是未来投资最大的主赛道。
平台型机构的边界在哪?
36氪:在座的各位都不能用简单的FOF、VC、PE来形容,在各个领域大家都有资产配置,这种全产业链、全链条投资似乎是国内资本市场一种典型现象,有人说这是“中国特色”的,相比之下美国基金的边界会更强。大平台是无限的吗,它的边界在哪?
浦晓燕:大平台的边界是不是可以延伸?我觉得要看是不是有内在的基因。红杉中国从早期投资开始,逐渐向成长期投资扩张,已经覆盖了种子期、早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二级市场投资和母基金投资,建立了全产业链投资生态。红杉中国平台化发展的路径和红杉美国的发展路径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全链条的投资模式,是基于我们早期投资的基础。有早期投资基因的基金,在向前或者向后延伸的时候,成功率会更高:是从1到100而不是0到1的过程。
另外,平台化的初心不是要赢家通吃,为做大而做大,而是如何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客户就是LP和创业者。
创业者往往对两类投资人印象深刻。一类是最早的投资人,另一类是给他帮助最大的投资人,红杉更希望通过全链条的服务,既陪伴创业者走过最初的关键阶段,也是创业者最认可的持续输出价值的投资人。对特别优秀的创业者提供持续的支持,这样他们就不用花时间在融资上,而把精力专注在企业发展上。如果只有早期投资,基金影响力在企业成长后期可能会变弱,但当你有多个不同的产品类型时,就能够服务创业者的不同阶段需求,持续帮助他们,影响一定是最大的。红杉的理念就是成为高速成长的伟大公司最早的、最重要的投资人。
李骁军:我觉得基金在扩张时首先要考虑清楚两点:
一、有没有机会?为什么说美国基金行业的界限相对清晰,因为别的领域已经有玩家在初步启航了,大家都是看风险评估的。
二、你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儿?如果你跨越完全不同的象限,未必符合你的能力。在这方面我和红杉刚才分享的想法比较接近,我觉得平台化发展是比较自然的。包括吸引人才上,结合你本身的能力再去吸引人才,把未来想尝试的逐步尝试,我想这肯定不是一个很盲目的过程,更多的还是怎么能更好地服务创业者,更好地服务LP。
王吉鹏:我们看到过去确实有些基金用几年就做到了“从1亿到30亿”,很多美元更习惯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控制一定的规模,边界划分得比较清楚。但也有一些美元基金在创新,比如vision fund已经一千亿美金,之前大家都没有想到过能做千亿美金体量的基金。逻辑上,我觉得大家还是在追求影响力,但你掌握了更大的影响力也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从基金自身作为一个管理公司的本质来说,它同样是一个公司,面临人员的扩张、管理能力的迭代,也会面临企业生存发展时同样的问题。可能表象上看上去通过管理更多的基金、切入更多的品类,但是核心点还是说要问你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当自己的能力到了后再去扩展。我一直说钱是死的,人是活的,人的能力资源到了,你才可能会做更多的事情。当然了,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加持,你有好的品牌,招人、融资,以及资源上也会有一定的优势。
组织效能如何适配平台规模增长?
36氪:做大平台肯定要面临更大挑战,对于机构组织效能的要求可能是指数级别的增长,如何才能让组织效能与基金变大同步?
欧文志:中国国新下面有五大板块,其中之一就是基金,我们从战略新领域布局了超过5000亿的基金。今年还会陆续成立包括黑马基金等。
从机制上来看,我们还是对标市场头部的GP机构,包括现在设定的两个基金,我们都从投资的定位和策略上面给它们一个明确的划分。在每个基金中,我们作为一个发起人的角色,各个基金会设立独立的管理公司。在新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上,设立一个平台公司——就是国新基金管理公司,所有的LP和GP的身份都由大基金管理公司来担任。这个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负责募资、行业研究、专家库、决策支撑、风控、运营管理,还有投后赋能等方面,是一个常态化的支撑和服务平台。这样才能使得各个基金有序地按照他们自己的定位运转,并且依托国新背后强大央企的资源投进项目。
张楠:中俄地区基金是2018年9月12日由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上宣布基金正式成立的专门支持中俄两国地方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相关项目的平台,基金的首期规模是100亿元,总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中俄地区基金重点关注能源、资源、基建、农业、大健康、高科技等领域的投资。
习主席在宣布基金成立的同时表示“愿同俄方一道支持运营好基金,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将其打造成为中俄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习主席所说的这个平台是什么?我理解就是为双边和多边各类合作提供资金端和资产端全方位支持的机构。中俄地区基金是一支新成立的基金,与在座的各家机构相比是后来人,我们今天来参加这次讨论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来进行交流,我完全同意刚才几位嘉宾的看法,同时我认为对于大平台而言除了边界的延展性之外,其自身定位的专业性同样重要,中俄地区基金的定位就是全力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相关项目,支持的形式既可以是直接投资,也可以作为具备资金优势的母基金,为市场上各家专业性强、核心能力突出的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我认为真正的平台的作用是让各方能够在其上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优势,提升效率。
李骁军:我们投很多公司、尤其是早期公司,我们也经常讨论组织架构。VC是一个人的行业,而且它里面的管理人员特别少,发现其实很多基金对自己本身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的建设是相对薄弱的。IDG资本在中国是历史最久的机构,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作为一个投资机构,它肯定有它的组织架构、决策机制、内部提升机制,更重要的是它的利益分配、传承、退休机制,我觉得这几点对于组织架构都是需要考量的。
现在我们有各种产品,有VC团队、PE团队、并购团队等,团队之间哪些地方是可分享的?研究是分享的,法律是分享的,但执行的层面有合作也有分工,因为不同团队对每个人的衡量标准不一样。所以在这个里面有多个产品、多个行业、多个阶段,内部怎么样管理,怎么样配合都有很深的考虑与规划。这方面美国有同行做了很多尝试,我们也有一些学习借鉴。
浦晓燕: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始终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在战斗,是一个机构化的平台,不是围绕几个人的平台。
其次,合伙人之间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组织架构,但作为一个平台化的公司,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伙人机制和文化,形成真正的团体作战能力。
第三,要以“变”去应万变,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得益于红杉在过去47年的发展历程。我印象很深刻,差不多在三年前,红杉全球的合伙人都聚在一起开年会,当时恰是红杉又创新高的一个时点,但会议的主题是探讨——“绝种”。曾经有无数非常成功的基金和企业,他们风靡于电视和报纸等媒体,但为什么后来都绝种了?这是红杉非常深刻的文化:就是我们想要做基业长青的基金,但是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迭代演化,居安思危,不断调整组织架构业来顺应变化。
中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土地,企业成长的速度,市场变化甚至快于美国。作为一个平台化的基金,更需要保持柔软的身段,保持组织价格和企业文化的高可扩展性,去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环境之变
36氪:去年整个行业市场偏冷,尤其是一些小GP甚至是LP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募资困境,大平台受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王吉鹏:其实从去年,整个募资市场遭遇了很大的变化,分享一个数据给大家:2018年整个人民币募资比2017年大约下降了46%左右,另外一个数据:2018年在中国境内美元的募资相比2017年超过了130%,涨了有一倍多。
一方面,2017年、2018年互联网公司集中上市,我们叫平台变现期,所以美元分了很多的钱过去,所以他们会去投。这个问题,包括我们自己交流的时候也谈到,过往很多很长期的美元LP,不会因为经济的,或者所谓大环境的变化,在某一个年份放弃或少投。
第二,一些大年份——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成立的基金往往会得到超过正常年份基金的回报。现在说募资难了,竞争没有像以前那么激烈,企业的融资环境也相对比较严峻,它的价格会回到相对合理的区间。在相对合理的区间内进行投资,经济的波动也会以两三年为一个周期。在相对合理的区间进入、在一个好的时间退出,会得到更好的回报。
2006年到今天,我们也做了13年的投资,每年都在持续地投,我们会看到有一些年份变化之后有些企业会产生新的机会,我们可能会在某一领域或者某一阶段上做布局。我觉得在中国做投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行业的变化会越来越快、经济周期的调整等,对我们来讲要更多的做前瞻性的预判,不是等事情发生以后再去投。我们经常会说风口来了之后不是你去做投资,而应该是你去退出的时机。
欧文志:应该对我们这种规模的的基金企业而言,影响是很大的,大基金也需要大的LP。
我们成立一个部门,不断调整我们的LP结构,包括资管新规出来之后,我们马上转变策略,可能会选择一些地方的国企、投资平台、引导基金、母基金等来补充,有一些LP结构的变化。
总结一下就是,我们要常态化地建立一个LP的平台,结构上要多元化,否则在不同的年份可能会有不同的冲击、不同的政策变化。
科创板是多大的机会?
36氪:各位如何看待科创板的推出,有哪些提前布局?
王吉鹏:科创板离我们已经很近了,从我们做投资角度来讲,原来的创业板背后大概有40%的企业有风险投资的支持,原则上科创板会更鼓励。整个行业也非常期盼科创板有好的落地、有持续好的表现,给我们增加了退出途径,也是加快了整个投资周期。
我们今天看到科技带来行业的很多变化,过去可能有一些红利市场,但可能到今天红利结束以后,什么是新的红利?某种程度上说科技跟各个行业结合,这也契合科创板的精神。
欧文志:没有科创板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在2014年定位国新系列基金主要还是围绕战略信息产业布局投资,跟现在的科创板所关注的方向是非常吻合的。国新其实做战略信息产业定位跟我们自己的资源禀赋是有关系的,因为国新背后代表着央企的资源。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围绕着央企所缺的子行业,包括针对相关产业里面所欠缺的布局去补充,比如在装备制造,科技创新、大数据,包括医疗大健康等领域,我们的布局比较超前。
浦晓燕:作为一个投资机构,面对周期或者经历一些低迷的时间是”一种常态”,我们应该坦然去面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投资人是喜欢波动性、喜欢周期的,从企业成长路径来看也是如此——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电商的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节点,之后中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我们历届基金的回报来看,在经济周期底部开始募集和投资的基金往往有着更亮眼的回报。在经济下行时,强健的物种才能存活。所以,当市场遇冷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兴奋。
另外,跟投资机构所选择的投资领域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选择周期性比较强的投资领域,那么感受经济温度的变化会很剧烈。红杉是非常坚定的对科技创新进行投资的机构,尽管经济周期有很大的波动性,但是技术成长、创新曲线是一直上扬的,所以它是最有可能穿越周期、抵抗周期、获得非线性的回报。
最近很有幸跟科创板高层领导进行交流,资本市场的活跃和繁荣,对我们基金的存量投资项目的退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鼓励优秀的、高成长性被投企业抓住这一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机遇。另外我想说的是,无论什么板,重要的是投资到好企业,只要企业本身素质好,成长性高,都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李骁军:科创板首批受理的九家企业中就有两家是我们十年前投资的。我想宏观肯定对我们是有影响,不管是募资还是退出。但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更重要的,还是你在一个周期里能不能找到真正的好企业,穿越周期。
投资还会有主赛道吗?
36氪: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中国出现了大约25年,基本上有两波最大的机会:一波是所谓的PC互联网,一波是移动互联网。未来投资行业还会有这样大的系统性投资机会?
欧文志:我们觉得未来在科技创新和大数据这两个方面,会有很大机会。在经历过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投资之后,需要跟产业有更多结合。
王吉鹏:我们讲2000年开始进入互联网,这波红利趋平缓,人工智能现在上得非常快,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因为这两年人工智能不是一个新的东西,今天来讲我们算法在迭代,算力有很大的提升。我们也会想到数据,以前采集不到的数据现在能拿到,这个使人工智能有飞速的发展,无论在提升效率、开创新的商业模式上都会有非常长周期的红利。
浦晓燕:这个挺难预测的,我认为只有先抓住了小趋势,当大的趋势来了之后才能够接得住。当下,其实有很多小的可以关注的机会,像5G、云、AI领域都有很多的机会。另外,在过去中国VC成长的20年里边,可能TMT带来了80%以上的回报。现阶段,从投资创新和投资增长来看,我们认为在生命科学领域会有一系列的突破,可能会带来颠覆式的创新,和比拟TMT的回报。
李骁军:其实大家聊什么行业热的时候,可能这都是已经绝对公开的信息。我们说有四种信息:一种是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一种你知道我知道,一种是我知道你不知道,还有我不知道你知道。其实大家都想知道的是“我不知道你知道”的事情,更多的是你怎么能抓住行业机会。比如你对来自小县城的人群来说,能不能真正地去了解他们;或者是我们在真正的科技领域,有些是自己学到的,有些是通过专家来学到的,能够把握住机会。主要还是你能不能抓住机遇。
张楠:中俄地区基金高度关注在包括健康管理、养老养生、医疗医药在内的大健康领域的发展,基金将专门设立大健康专项子基金,将国际先进的技术、模式和理念引入国内,并对与外部合作持开放态度,愿与各同业机构、企业、地方政府等在资金、项目、信息等各层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获得丰厚的回报。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