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白骑士”简史:情义还是生意?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攸克地产(ID:youkedichan),36氪经授权转载
企业发展到被拯救的地步,需要一些前提条件。中国房地产的市场化历史并不长,却实实在在地出现了几次“白骑士”驰援事件。回顾这些事件,还是挺有意思的。
《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说:“我的如意郎君是一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来娶我。”
至尊宝相貌丑陋,举止粗俗,却是紫霞最期待的“白骑士”。“白骑士”源于西方文学作品,指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此人英勇又浪漫,身骑白马,自带光环,很可能帅得一塌糊涂。
近几年,楼市调控频发,很多房企身陷囹圄。一些并购方手握重金前来施救,“白骑士”一词就此进入房地产。曾经的融创,如今的世茂,都被津津乐道地称做“白骑士”。
这个名字太过悦耳,以至于任何一笔并购交易达成后,都会有一种“白骑士搭救”的浪漫主义解读,似乎故事中丝毫没有尔虞我诈和斤斤计较。
实际上,从封建时代的土地兼并开始,房地产并购从来就不是一宗浪漫的生意。在现代商界,道义固然常被挂在嘴边,“价值”才是真正的主导。正所谓,“项目有价,情义也有价”。
房地产“白骑士”的历史,就是一部并购史,其中夹杂着行业的变迁、商业的规律、人性的复杂,并随时代变化呈现出不同的书写方式和价值走向。
但无论如何变化,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剧情的开端总是不变的:当一家公司陷入困境时,一定会有一个“白骑士”出现。
你能猜中开头,但能猜中结局吗?
1
1994年,广西桂平市西山,万通集团的六位创始人在不断的争执和扯皮中结束了一场会议。由于经营理念、战略思路不同,六人很难达成一致。这次会议为此后的分裂埋下伏笔,也被称为“分裂会议”。
第二年,“六君子”正式分家。时任公司财务负责人的潘石屹获得北京东三环外的一块土地,开启了创业之路。
潘石屹把这块土地打造成了当时的地标性项目SOHO现代城,一鸣惊人。此后几年间,他相继开发了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海南博鳌蓝色海岸、建外SOHO、朝外SOHO等多个项目。2007年,SOHO中国在港交所上市。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潘石屹是中国房地产界第一个真正的“白骑士”。
早在2004年,潘石屹就与任志强上演过“鸡蛋换粮票”的交易。任志强将华远手中的“粮票”——尚都项目的二、三期转让给潘石屹的SOHO中国,后者付出10亿元人民币的“鸡蛋”。
很多人认为任志强才是这次交易的“白骑士”,因为在建外SOHO意外大卖后,潘石屹将面临近一年的“断粮期”。但实际上,这个原本是1992年香港招商的项目已经被三次倒手,在潘石屹重新规划设计后,终于获得新生。同时,华远也借助这笔资金进行了其他收购。
2007年11月,“鸡蛋换粮票”场景再现。刚刚上市的SOHO中国花费24亿元购入原北京民源大厦和“燕莎圈”高档住宅项目,最终包装成光华路SOHO2和SOHO北京公馆。这两个项目均是从华远手中购得,前者还是北京著名的“半拉子工程”。
潘石屹与任志强私交甚好,互相信任。在茶馆聊天时谈到项目收购,他们甚至会在烟盒上起草合同。任志强认为,潘石屹虽然高调浮夸,契约精神却胜过大部分开发商。即使交易未能达成,两人的关系也不受影响。
此后,“白骑士”潘石屹的收购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2008年到2011年的四年间,SOHO中国在京沪两地收购了17个项目,耗资约360亿。公司旗下大部分资产均为收购而来。纵观收购的过程,出手之精准,作风之凌厉,丝毫不亚于后来的融创。
值得一提的是,在资产负债率最高的2011年,SOHO中国的负债率也仅为61.1%,可见财技之高。
潘石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商,却以“烂尾楼买手”的身份异军突起。他的成功,与那个年代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也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和不可复制性。
2004年“831大限”之后,中国大陆迅速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一片“热土”,内地和外资(以港资为代表)房企纷纷在公开市场圈地。此后,内地房企实现了第一轮规模增长,港资房企则大多走上“囤地”之路。两大群体的发展分野就此出现,并将其引入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是后话。
潘石屹反其道而行之,他的大部分项目都经收购而来。由于避免了土地市场的激烈厮杀(早期土地交易规则并不完善,价格很容易被推高),潘石屹总能以低价拿到京沪的核心地块。
同时,潘石屹拥有绝顶的产品意识和营销功力,他收购的烂尾楼,大部分都在重新包装后获得新生。
客观地说,直到如今,SOHO系列都是中国最知名的房地产产品系之一。虽然产品本身争议巨大,还曾被宋丹丹炮轰“难看极了”,但其极具个性化的设计和“居家办公”理念,直击当时的市场“痛点”,重庆还曾出现山寨版的SOHO产品。
与商业地产重运营的传统思维不同,SOHO中国的产品大多被散售。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出色的包装能力,使潘石屹总能完成漂亮的“低进高抛”。在观摩了SOHO北京公馆的销售后,任志强大骂华远的销售总监无能,“你们看看人家小潘是怎么卖的”。
那时候,博客、微博等社交平台热度正浓,潘石屹、张欣夫妇频繁出现在社交平台和时尚杂志上。商业的成功,加上名人曝光效应,使他们的风头一时无两。
2011年,新一轮调控政策出台,楼市进入下行周期, SOHO中国陷入销售困境。同时,商业地产的散售模式不再被认可,而后期运营不力导致的口碑受损,也使潘石屹的收购难度加大。SOHO中国已经没有捷径可走,并开始向持有物业转型,但前不久老潘又开始吆喝卖项目了。
此后,SOHO中国一度出售项目,潘石屹身上的“白骑士”色彩也逐渐淡化。在他之后,虽然也有公司和机构以大肆收购烂尾楼为生,但时代变迁,已经没有人能复制潘石屹的成功。
近些年,潘石屹仍然游走在商界和时尚界,并不时与老友任志强互动。2017年,“万通六君子”在亚布力论坛重聚,追忆往日情怀。虽然情比金坚,但可叹的是,“六君子”都未能达到理想的发展高度。
2014年,任志强正式退休,华远地产虽在北京城市开发中功勋卓著,但公司规模始终未能真正做大。2015年,万科遭遇生存危机,王石在“宝万之争”后选择隐退。从那个年代走来的开发商中,似乎都没能真正实现功成身退。
道义江湖,英雄末路。
2
孙宏斌是在2014年被冠上“白骑士”称号的。当时,绿城资金链告急,融创拟以62.98亿港元收购绿城2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前一年,融创卖了547亿,绿城卖了651亿。因此,这笔交易一度让孙宏斌压力山大。发布会当天,孙宏斌坐在“大哥”宋卫平旁边,谨慎而谦逊。“我就听宋总的,宋总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后面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孙宏斌坚持按自己的方式处理遗留项目,这让宋卫平十分不满。最终,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老宋毁约,但融绿平台卖给了融创。老孙从此在并购界声名鹊起。
命运吊诡。早在2006年,“白骑士”孙宏斌就曾遇到过“白骑士”。这段并购往事,反映出孙宏斌骨子里的冷静与倔强,也让他切身体会到并购之利与并购之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到此后多年的中国房地产并购市场。
1994年,孙宏斌在天津创立顺驰,正式进入房地产业。凭借对资金杠杆的充分使用和极高的周转效率,到2003年,顺驰在天津的市场份额占到15%。2002年,顺驰在北京、石家庄、苏州连续获取高价地,开始全国化布局,其高调和迅猛令同行侧目。
2002年到2004年,顺驰的销售回款分别为15亿元、40亿元、95亿元。
在2003年的博鳌论坛上,孙宏斌踌躇满志,“我们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也就是要超过在座各位,包括王总(王石)。”
那时的孙宏斌还不知道,中国房地产界有一条“老大魔咒”:凡是超过万科当上老大的企业,都会被一种神秘力量所伤,而在度过劫难后,挑战者已元气大伤。多年后,这个魔咒一再上演。当时的顺驰,已不觉成为第一个牺牲者。
2005年,全国性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楼市大幅降温。顺驰销售受阻,不仅回款受到影响,快速扩张中积累的很多问题也浮出水面,公司资金链难以支撑。
随后,“白骑士”单伟豹出现。2006年,单伟豹旗下的路劲基建以12.8亿的代价收购顺驰55%的股份和凤凰城地块。次年,路劲增持至95%。退出顺驰后,孙宏斌将旗下另一个品牌融创做大,终于东山再起。
但在当时,“白骑士”路劲未能让孙宏斌满意。双方曾在价格上展开拉锯战式谈判,终因收购方的强势压制而结束。在第一次收购后,孙宏斌对单伟豹说:“你买了个便宜货”。此后,因孙宏斌不肯放弃公司的控制权,双方还一度对簿公堂。
顺驰是中国地产史上最著名的并购案例之一。但事实上,被顺驰做到极致的高周转模式,一直都是业界认可的“金科玉律”,直到如今。
虽然并购绿城未果,但融创在并购界名声大噪,并以“钱多、人不傻”的白(野)骑(蛮)士(人)形象出现在各种并购现场。孙宏斌野心勃勃,既肯亲自去一线谈项目,又有极强的压价能力,使融创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大。
这几年,融创的并购清单上有一大串名字:中渝置地、西安天朗、江苏四方、武汉美联、烟台海基置业、莱蒙国际、杭州金瀚、融科智地、乐视、华夏幸福、万达、阳光100,等等。在股权层面,融创还顺手做了三笔“战略投资”:入股金科、链家、万达。
2018年,融创合同销售4608.3亿元,紧追“第一梯队”,三年复合增长率达75%,土地储备量达到了1.6亿平方米。
融创的成功激发了很多同样有野心的企业。2013年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迈过供需平衡点,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房地产业强者恒强的局面凸显,后进者要想赶超,只能借助收并购这一捷径。
幸而动荡的市场下,危如累卵者也不在少数,因此并购的目标从不缺乏,反而越来越多。
阳光城、招商蛇口、旭辉、中梁、世茂、新城控股……在这些年纷纷吃进,并取得了规模的巨大提升。其中,阳光城6年间实现了70倍的规模增长,成为“增长之王”;招商蛇口的并购规模超出了公司本身的体量;急谋IPO的中梁,则成立了并购重组中心。
在央企整合的大背景下,一批地产央企也借机出手,以求做大。
他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小融创”,规模效应的驱使,使他们的并购迅捷有力,如群鲨逐猎、秃鹫争食。
曾经的江湖道义被抛诸脑后,并购市场终于暴露出弱肉强食的一面。
不同于潘、任的“友谊长青”,融绿合作失败后,孙宏斌再也没和“大哥”宋卫平公开“同框”过。2017年7月,融创、富力、万达“世纪交易”开始前半小时,有人在贵宾室门口听到争执的声音和杯子摔碎的声响,疑为各方在做最后的讨价还价。不管这一插曲是否属实,商战中的寸土必争已昭然若揭。
为做大规模,企业无所不用其极。并购后,他们可以不对产品线和营销体系做任何改造,也不插手对方的战略和运营,甚至连派代表都免了。并购成了一种形式,他们只求一个结果——并表。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3
2015年,万科也遭遇了“老大魔咒”。
7月,“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和钜盛华大举买入万科的股票。8月,宝能超过华润,万科第一大股东20年来首次易主。尽管华润很快反击,但万科股权分散,他们无力抵挡宝能系的凌厉攻势。年末,宝能再度坐上第一大股东之位。
惊恐之下,王石一边发声“不欢迎宝能”,一边四处求援,并最终与深圳地铁达成重组意向。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华润公开质疑万科决策层的做法,称此次合作未经董事会讨论,独董华生也认为万科管理层沟通不力。此时,宝能一边继续增持,一边趁势发声,反对重组预案。他们甚至还提请罢免包括王石、郁亮在内的7名董事,意图更换万科的管理层,未果。
到2016年下半年,管理层对万科的掌控权岌岌可危。股权之争已影响到万科的正常运营,恒大还趁火打劫,持股比例一度达到14%。“宝万之争”成为公共话题。
经过长期、艰难的斡旋后,2017年年初,华润宣布退出,深铁接盘,宝能则不再谋求控制权。年中,各方的股权变更完毕,万科终于转危为安。随后,王石退位,万科进入郁亮时代。
这场旷日持久的股权之争持续了两年。万科的管理层、股东、独董、“野蛮人”均卷入其中。资本棋局与口水战相互交织,好不热闹。
万科保住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却散布开来:“野蛮人”轻轻叩门,宇宙第一大房企就陷入慌乱。在外力作用下,隐藏在万科内部的矛盾迅速积聚并爆发,险些成为摧毁公司的力量。在资本面前,房地产企业的外强中干暴露无遗。
因此,这场战役看似万科的胜利,却是房地产的失败;看似宝能的失败,却是资本(险资)的胜利。
两年后,一家险资终于赢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在华夏幸福深陷资金链危机之际,2018年7月和2019年2月,平安耗资180亿、连续两次买入,成为第二大股东。平安也一度被称为华夏幸福的“白骑士”。
虽然承诺“不主动谋求”控制权,但“白骑士”入股后,华夏幸福仍然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老臣孟惊让位,新任CEO吴向东从华润加盟,并在深圳建立“南方总部”;董事会结构调整,平安获得两个席位;公司的业务类型、布局区域将调整,收入结构也可能变得大为不同。数年后,华夏幸福很可能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华夏幸福。
平安被认为是中国房地产界的隐形“一哥”,不仅因为介入之深,还因涉足之广。这些年,平安入股了碧桂园、朗诗、融创、金地、旭辉、绿地、华润、保利、九龙仓、协信等诸多一线房企,堪称真正的幕后大佬。
地产界“险资双子星”的另一位是AnBang。AnBang曾在宝万之争中买入万科股票,至今仍是第四大股东。在此之前,AnBang已经入股了金地、金融街、远洋、保利。
值得一提的是,AnBang曾是并购界的“超级野蛮人”,在2014年最后的三个月里,他们曾连续举牌七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包括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大鳄。此后,AnBang曾尝试控股招商银行,但在与其“大BOSS”招商局的对抗中败下阵来。而当面对股权分散(多么熟悉)的民生银行时,AnBang通过“12连击”一举拿下控制权,耗资近400亿。
复盘AnBang在宝万之争中的表现,他们完全有能力后来居上。但AnBang选择隐藏自己的野心,此举赢得了王石的赞许,也让AnBang以“白骑士”——而不是“野蛮人”——的身份出现在这一历史性事件中。
一念天使,一念魔鬼,多么吊诡而又危险的现实。不过,AnBang自己由于老板东窗事发,走向另一个无人预测的结局,则是后话。
很长时间以来,房地产企业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虽然起步有先后,但机会均等。近几年,强者恒强的时代到来,“大吃小”的趋势很难逆转。当你坐上谈判桌时,双方已经不再对等。
好企业的价值恰恰在此时显现。由于房地产业的周期性规律与资本逻辑并不完全吻合,使得他们明明前途无量,市值却总被低估。此时,资本便开始介入,来获取价值红利。
纵观整个过程,外部资本就像一个“渔翁”,坐收房地产业的“鹬蚌相争”之利。
险资已然成为其中的代表,除平安、AnBang外,生命人寿入股了金地、佳兆业,新华保险则入股金茂。此前,中民投东窗事发,使得这家产业资金的地产布局浮出水面,亿达中国、上置集团、阳光城都是他们的持股对象。此外,以中国信达为代表,诸多AMC也在介入项目层面。
就像AnBang一样,他们既可能以“白骑士”,也可能以“野蛮人”的形式来介入,具体取决于自身的策略和标的的价值。
纵使你是万亿级的房企,也可能束手无策。不同于传统的询价立约式谈判,他们可以依靠二级市场的交易规则,直接进行举牌。可以说,只要实力允许,他们完全能够对房企实施“降维打击”。
残酷吗?是的。无论是行业竞争中的胜者或败者,都有可能沦为资本的猎物,这是中国房地产业20年聚变与资本大潮裹挟下的必然结果。房地产企业必须站在更多维度上进行思考,才能应对波云诡谲的现实世界。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