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风口创业
面对14亿人口的垃圾分类市场,到底有哪些机会是可以抓住的呢?本文笔者将与大家一起找一找垃圾分类风口下的好机会。
自算命先生的“你算什么”、配钥匙师傅的“你配吗”、食堂阿姨的“你要饭吗”之后,上海人民迎来了社区大妈“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而这一切,源自于垃圾分类所带来的改变。
7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一旦被发现混合投放垃圾,最低50元、最高可罚款200元,连来上海旅游的游客也不放过。
虽然目前正式施行强制分类的只有上海一座城市,但是根据住建部文件表示: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省会城市自不用说,而海口、青岛这类旅游城市也名列在内。可以说,未来垃圾分类将影响到全国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市民们为不会分类垃圾、错过倒垃圾时间而烦恼时,垃圾分类市场正在成为众多创业者雀雀欲试的角逐场地。垃圾分类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垃圾投放、垃圾收集、垃圾运输、垃圾处置,这些是完成垃圾分类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面对14亿人口的垃圾分类市场,到底有哪些机会是可以抓住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找一找垃圾分类风口下的好机会。
机会一:工具、媒体型的线上内容,将迎来一波稳定的流量红利
按照互联网的发展形态而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流量,有流量的地方就能赚钱。
早在6月28日,支付宝就上线了“垃圾分类向导”和“垃圾分类指南”小程序,涵盖了4000多种垃圾。
截止7月3日中午12时,支付宝平台上的垃圾分类小程序累计新增用户数已突破百万,用户分布也从上海逐步扩散至浙江、广东、北京、天津等多个区域。就在支付宝推出“垃圾识别”小程序的第二天,微信也快马加鞭的推荐了4款垃圾分类小程序。
这类平台小程序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减少用户因垃圾识别分类错误而被罚款的概率。
从数量上来看:对垃圾的辨别需求用户逐渐上升。并且到2020年,在全国46个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的政策要求下,未来每个人可能都需要这样一个帮助他们进行垃圾分类的平台。
据百度指数显示:“垃圾分类”关键词在7月1日搜索指数达到巅峰值近150万次,而在这之后每日平均搜索次数也维持在10万次左右,可见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与之相关的需求也可能成为流量新机会。
目前,除了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如阿里腾讯推出了相应的小程序之外,市场上还未出现专门为用户提供的垃圾分类识别服务的工具型媒体或者APP。如果能有一个专业平台,能够提供精确的垃圾分类识别服务,那么全国46个重点城市的流量或许都会进入这个平台,让这个平台迅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流量池与数据库。
一方面,用户通过平台识别垃圾;另一方面,平台可以依靠小程序聚拢流量、锁定用户,然后通过广告、数据转换等方式来进行变现。
机会二:网上代收垃圾服务平台,垃圾分类市场再造一个“饿了么”不是梦?
7月4日,财新网在微博发起投票,主题为 “网约代收垃圾APP火了,你希望垃圾分类APP有什么服务呢?”。
投票数据显示超过4.3万人希望有“上门取,专人代扔垃圾服务”,位居第一,占投票总人数的68%。可见对于代扔垃圾服务需求十分有前景。
而据新浪财经报道:上海本土企业饿了么已经推出了跑腿服务,那就是代扔垃圾。每单12块钱,跑腿范围和外卖类似,不超过3公里。对于那些下楼不方便或者996上班族没时间扔垃圾的人而言,网上下单代扔垃圾服务是一项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饿了么之所以能够开展这项业务在于平台拥有大量的配送员基础,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人员几乎重合。只是饿了么毕竟是一家外卖平台,如果外卖小哥一手垃圾一手美食的出现在用户面前,可能还是会导致场面有点尴尬,外卖卫生问题还有可能受到质疑。
那么,针对垃圾代扔服务,能不能有一个第三方的专业平台来统一提供呢?
像物业公司这种本身具有一些闲置劳动力的就可以做到。物业公司可以每个月收100到200块的垃圾代扔服务费,为业主提供垃圾分类代扔服务。虽然每个业主只有一两百的费用,但按照小区规模的不同配置不同数量的服务人员,将一些闲置劳动力安排在这一岗位,就能够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其实对于代扔垃圾服务需求,有的用户是真的无法做到按时或者有足够的空余时间来进行垃圾分类,比如:996工作族。
而有些用户是单纯出于不想或者懒惰,虽然代扔垃圾服务有市场,但是这样做很难培养用户的垃圾分类意识,让用户形成一种“用钱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思想,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与风气。如果是像饿了么那样的提前分类然后代扔的跑腿服务或许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只是从“每单12元”的价格来看,跑腿服务的人工与管理成本不低。
机会三:垃圾桶智能化大势所趋 智能垃圾回收桶会不会是门好生意?
关于垃圾智能回收柜,“小黄狗”算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员。通过铺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小黄狗”采用对生活垃圾前端分类回收、中端统一运输、末端集中处理的“物联网+智能回收”新模式,完成有偿回收废品。
去年6月,小黄狗融资12.3亿,由中值集团领投。而目前,据搜狐网报道,与“小黄狗”类似的机构“猫先生”也在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多家投资机构表示看好猫先生。
这种“变废为宝”的智能回收柜台,通过有偿方式激励用户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并且对社区具有一定的聚集效应。拥有这样的回收平台之后,针对每个小区的垃圾回收情况可以建立大数据平台,为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提供数据库。
其次,针对B端客户、广告、物流等方面也可以提供增值服务。营收渠道多样、这或许也是去年小黄狗能够获得十亿级融资的商业价值所在。
只是这种模式前期投入巨大,一台机器落地可能就需要耗费三四万,再加上场地租用和电费消耗,以及自建的运营团队根据柜台回收情况定期收集,成本高或许会成为这一细分市场的门槛所在。
机会四:懒人经济下 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需求量也会大幅提升?
除了对于可回收物的智能分类外,目前垃圾分类最大的难题就是厨余垃圾,对于“干、湿”垃圾的分类让市民直呼头疼。
针对这类情况,“厨余垃圾处理器”自垃圾分类成为热议以来销量直线上升。而与此同时,“厨余垃圾处理器”的负面信息也越来越多,单价高、不实用、堵塞下水道等质疑让其陷入难题。
其实,针对厨余垃圾,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或许才是刚需。用户不用自己分辨干、湿垃圾,只需将垃圾扔进垃圾桶,然后垃圾桶通过智能感应就可以将垃圾放入不同的内嵌垃圾箱。
据人民日报报道:整个6月份,淘宝家用垃圾桶的销量达到300万件。尤其是在6月24日到30日这一周,垃圾桶的销量同比大涨五成。不少淘宝商家几乎卖断货,比如:淘宝某家店铺的“干湿分离垃圾桶”,不得不每人“限购1件”。
另外来自天猫的数据显示:6月份,“分类垃圾桶”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0倍以上,销售额同比增长5倍以上,分类垃圾桶的价格偏高。150元至300元为主流价格区间,而智能感应垃圾桶不用脚踩,不用手按,轻轻一挥即可开盖,也因此而受到广泛青睐,销售额同比增长120%以上。
可见,对于智能分类垃圾桶的需求在未来46个重点城市普及垃圾分类之后会有多旺盛。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家用智能感应干湿分离垃圾分类桶功能还很不健全,基本只有简单的设计款式,并且较为知名的品牌仅“拓牛”一家。其市场可开拓的空间十分广阔。
机会五:垃圾分类的大风口试下 万亿级二手市场将迎来一次爆发
在闲鱼、转转、爱回收、回收宝这样的二手回收平台,有特定的资源回收频道。比如:爱回收、回收宝就是专业数码回收平台,二者目前正在万亿级二手电子市场厮杀的不亦乐乎。
这其中能够与垃圾分类产生什么关系呢?
根据测算:3C数码品类(手机平板、数码影像、电脑、智能设备)和大家电品类中,老旧产品市场存量超过30 亿台,总价值高达万亿规模。每年国内新增回收需求超过4000 亿元。
而大部分的人选择将闲置的数码产品如手机之类放在家中暂不处置,因此,目前我国二手电子回收的渗透率仅为5%。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未来其渗透率可以提高到50%以上。针对这中间的市场空白,如何将垃圾分类与特定资源再回收结合,将是爱回收、转转这样的互联网平台需要发力的方向。
机会六:AI智能识别垃圾类型 垃圾分拣这件事情将交给机器人?
据网易新闻报道:7月5日手机淘宝的“扫一扫”新增垃圾分类功能,用户通过点击屏幕识别,便可通过AI智能识图功能,识别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等。对于AI难以识别的垃圾,用户可以手动输入垃圾信息,通过手淘搜索“你是什么垃圾”也可进入智能识别系统。
将AI引入垃圾分类似乎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淘宝目前只是在垃圾分类的前端及垃圾分类的投放阶段引入了AI的识别功能。
而其实,从2007年开始,美国等国家便开始了垃圾分拣机器人的研发工作,之后这个热潮便迅速在全球范围之内蔓延普及,目前在各国的垃圾回收工厂之中,机器人的身影已经十分常见。
这些机器人通过视觉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引导,能够使用机械臂寻找、识别和分类目标,并通过吸盘或是机械手从垃圾中分拣出各类可回收物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加持之下,它们的垃圾识别率和分拣成功率往往在80%以上,效果异常显著。
目前国内垃圾分拣站仍旧使用人工进行垃圾分拣。相比机器人分拣,人工分拣不仅可能效率低下,而且垃圾站的环境对人体的损害也是巨大,臭味、细菌、有毒有害物品直接伤害着垃圾分拣员工的身体。在之前有关垃圾分拣员工作状态的报道中,不少网友表示“隔着屏幕都闻到了味儿”。
如果能够利用AI智能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分拣员,将人从垃圾分拣流水线上解放出来,在垃圾后端处理阶段运用互联网、科技来减少更多的人力成本,就可以让回收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毕竟在电力充足的情况下,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休息的工作。
机器人时代,物流配送行业中机器人的身影并不罕见。在垃圾分类领域,需要的不仅是一个会移动的机器人,更为关键是要引入智能分辨系统。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远的事业,要想从根源上管理垃圾分类,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垃圾分类和环保教育始终是一种“软需要”。
目前出版行业销路最畅的应该就是教辅类以及儿童类书籍的书籍。而垃圾分类教育如果从儿童切入,可能效果颇佳,比如:出版社和相关媒体可以通过游戏、漫画、视频之类来对小朋友进行教育。
这就需要媒体、出版行业进行创新创作,或者依靠第三方平台来提供足够的内容。 如何将垃圾分类知识更好的融入市民的生活,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发自内心认可的行为,而不是一种可以用钱解决的“麻烦”。
需要承认的是:目前国内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远远不如早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开始的德国、日本等国家。据说日本的垃圾分类严苛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或许,只有严格的制度才能让市民的脑海里快速的形成对于垃圾分类的条件反射,然后才能发展成为一种意识习惯。
19年过去,垃圾分类终于正式落地,“垃圾围城”的现象或许有望得以改善。只是在这场垃圾分类大战中,新的财富蓝海或许已经显现。雷军曾说“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被吹起来”,而马云也曾作为回应般的表示:风口过后,被摔死的都是猪。
如今,在垃圾分类这个风口上,出现多条细分赛道。那些冲在前阵的先锋者们最后是折戟沉沙还是扶摇直上,目前仍未可知。
#专栏作家
小谦,公众号:小谦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土豪网创始人,互联网观察员,数十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