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技越发达,加班却越来越狠
-- Preview: --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ID:HRInsight),作者Sean Ye。36氪经授权转载。
过去10多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人记忆犹新,也让中国走上了互联网创新之路,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18日,全球共有272家“独角兽”公司,总估值为8,640亿美元。在全球272家“独角兽”企业中,有79家(即29%)来自中国,占总估值的33%。
过去十年可以算得上是中国互联网的井喷时代。
科技技术的井喷,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好的体验,但对从业者来说,却不够友善。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就有学者预言:
未来的人一天只需要工作4个小时。
如今,马云接受采访时依然表示,未来有了人工智能,人一天只需要工作4个小时。
真的是这样吗?
那为什么明明现在科技发达了,互联网公司却纷纷搞起了996(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六天)?
一、理直气壮的996
大多数跨国企业把公司与社会的结合点放在这几个方面:
在我看来,不少互联网公司,已经在造福了客户,股东,所在社区,甚至对环境保护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比如:
但唯一比较尴尬的是,和员工的关系。
在互联网公司崛起的这些年,劳资矛盾看起来更加严重了。
就薪资福利来看,互联网企业为员工提供不菲的薪水,优厚的服务,还有期权。
但是企业在用人策略上,依然是涸泽而渔。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
加班,常态化加班。
比如:
在互联网崛起之前,也有民企也会要求加班,也不见得给加班费。
但大多数时候,这些企业还是自觉理亏的。
唯独在互联网行业,理应更高效的高科技行业,堂而皇之的推出了996常态性加班。
职场人突然发现,加班不再是公司理亏,而变成理直气壮。
如果你拒绝这种常态加班,那一顶顶帽子就扣了过来:
吃不了苦,缺乏抗压能力,工作不够主动,没有团队精神创业精神
996,这个属于中国互联网的名词,如今也是享誉海外(臭名昭著)了。
来源:BBC新闻
二、996是双输的工作方式
很多人认为:996对员工伤害很大,但对公司有利益,所以公司有动力压榨员工。
其实不然,这种工作方式对企业也是很大的伤害。
我在之前的文章《老板:不接受996加班制?现在员工吃不了苦啊》分享过,996工作制的科学性是值得质疑的。
心理学家Robert M. Yerkes and J. D. Dodson在1908年基于对生物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论述,鼓捣出了一个“叶杜二氏法则(Yerkes-Dodson Law)”。
压力和成果是倒U型关系,适度的压力水平能够使业绩达到顶峰状态,过小或过大的压力都会降低工作效率。普通人的效率并不会因为时间的延长而提升,相反会在临界点过后,效率陡然下降。
正常员工劳逸结合,在工作的时候之所以能很专注,是因为在个人时间内做了良好的调整,效率会很高。
而如果你去关注那些长期加班的员工,他们根本没有效率可言。
长期连续加班的员工,很容易因为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会在出现疲劳后频繁出错,效率下降,甚至导致严重的身心疾病。
每年的双十一,医院都会接到一大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这些大多是为了准备双十一而奋战在电脑前2-3周的电商人才。
一位外企电商的高管向我吐槽,200人的团队,双十一期间,5个90后员工因为椎间盘突出住院了。
有没有长期加班,但应对“自如”的员工?
有,他们被马云称之为兔子。
兔子深谙职场潜规则,老板发言他鼓掌,老板发票圈他点赞,老板提要求他表决心……
但是,全力干活,不存在的。兔子上班出工不出力,看起来很努力,但是根本没成果。到了晚上不回家,在公司加班,装作非常努力的样子,甚至还会时不时发一些励志的朋友圈。比如这样的:
老板是个矛盾体。
他很痛恨兔子(出工不出力的员工)。
马云对史玉柱说,兔子虽然认同企业价值观,但是没有能力,兔子如果混得好,会带坏很多普通员工,对企业危害很大。
但企业往往又很喜欢拼命加班的员工,《为什么人人都恨阿里钉钉?》里也分享过:钉钉有一个「下班后哪个员工最先走」的排序功能,很受企业老板喜欢。
长此以往,优秀的员工效率不断下滑,无法持续为公司创造出价值。
而兔子们却凭借善用规则为自己省力,在企业里得到了更多资源,活得更舒坦。
普通员工都不是傻子。
如果优秀人才都加薪晋升了,他们就会努力把自己变得优秀。
如果兔子升职加薪,小白兔活成大白兔了。那普通员工也做兔子呗。
讲道理,变得优秀很难,但成为小白兔的门槛却很低,只要听话就行了。
温和听话的兔子,更容易得到管理层的关照,会进一步挑战优秀员工的生存空间,抢走优秀员工的晋升机会。
优秀员工一瞅,我去,我这么努力这么高效,升职加薪的机会却被兔子给拿走了,那我有什么必要在贵司继续待下去呢?
三、996的本质
首先要正名,996(据说最近还衍生出十十七)这一人力资源领域的“创新”之举,其实并不来源于人力资源专家。
有正常思维(要脸)的人力资源专家,是不会研发出这种不合乎情理的产品的。
为什么要搞这种工作方式?
最重要的原因,说起来很讽刺,恰恰是公司人力资源水平的低下。
老板不知道:
如何分配工作才合理;
不知道如何评估员工的效率;
不知道用目标去管理员工。
古代带兵打仗的将军们,可不是只懂得排兵布阵,或者大喝一声万千军中取上将首级。
敌人会出现在哪里?
行军路线如何安排?
行军时间需要几天?
粮草够吃几天?
做将军的都应该了然于胸。
举个如今工作的例子,我安排小伙伴帮我设计公众号的排版,2个小时后就会催稿。因为我自己做过,清楚2个小时绰绰有余。
如果老板很了解项目,应该安排3个人做两天,能出效果ABC。
那他完全没必要让员工加班,甚至可以告诉员工,如果能提前做好,效果不打折的话,剩下的时间,员工可以去自学一些技能,或者早点下班回家休息。
有些老板会说,我懂一部分工作,我又不可能懂所有工作咯。的确如此,所以需要企业在人力资源上投入更多。
第一次排班3人计划5天,发现3天做完了,那下次项目规划中就应该标注好3人3天是常规量。
利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出工不出力的兔子们根本无处遁形。
此外,企业可以用目标和激励手段来管理员工,可以是期权,也可以是奖金、福利,甚至可以是公司内的表彰,来鼓励员工尽快完成手头工作,或者在本职工作外拓展新的成就。
可惜的是,如今的领导们和老板们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太低。
不会精细化管理,那只好粗暴的来一招996。最终让员工为老板在战略上的无能买单,缓解自身的焦虑。
这就叫做「老板偷懒,员工买单」。
四、996没有未来
粗放型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过了。
如今已经是互联网下半场,争夺存量生意,未来比拼的是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我们简单看几个未来十年的人力资源趋势:
1.人口红利消失
中国的人口红利,薛定谔的猫。
十年前就有人说人口红利消失,到了如今各方的口径仍不相同,似乎承认人口红利消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但事实上,对于用人企业来说,招到合适的人才,相比十年前20年前的难度,明显越来越大了。
2.人才崛起
30-40年前,工业时代,人才依附企业。
企业提供工作机会,保障人才的生存,而离开企业,人才的日子也会很难过。
工业时代的分工细化,让工人在一段生产线上成为熟练工,但他们也只是这段生产线的主人,离开这段生产线,就算是心若在,梦也在,但生存压力依然会很大。
互联网时代,人才愈发独立,罗振宇提出过人才的“U盘式生存方式”:
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过往,无论是人才,还是庸才,都是企业的螺丝钉;都需要按资排辈,逐级汇报。
一个优秀人才的未来往往会掌握在他的上司手里,而这位上司可能就是比他早个3-5年加入公司的人,到底这位领导,是人才还是庸才?是愿意帮助下属心胸豁达,还是不肯帮助下属,甚至提防下属的狭隘之辈,只有看缘分。
如今,在新的网格模式下,人才会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企业组织架构扁平化的同时,把自己变身成平台,提供给优秀的人才,供他们施展才华。
996的工作方式,从来没有把员工当成人才,只是把员工当成劳动力。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真正的人才逐渐流失。
3.个性化时代
随着90后职场人成为职场的主角,年轻的一代逐渐意识到他们想从职场中收获的不仅是钱,不仅是股权,也包括幸福的生活,也包括健康的心态。
如今在职场上,能看到70后-80后-90后,未来还有00后,员工的分布越来越多样化,对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的需求也会多样化。
企业需要聆听人才的声音,接受他们的个性,满足他们的需求。
瞎说职场(HRInsight):
是Sean分享人力资源行业12年从业经验感悟的地方,主要内容涉及:职业规划,个人职场提升以及求职面试建议。
Sean拥有10多年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先后供职于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Randstad和咨询公司Mercer。工作之余,Sean的身份还包括第一财经/南都周刊/领英专栏作家,知乎人力资源优秀回答者。
阅读原文
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