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座新城,未来科学城的科创之路
2009年2月,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科技工作的主线,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全国的产业结构从2009年开始调整加速,互联网、科技、创新的力量由此逐步进入各行各业,并开启了一场“大改造”。同期,在2009年启动的还有4座科技新城,分别位于北京、天津、杭州、武汉,它们代表着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方向。其中,北京未来科技城是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牵头组织协、集中建设,目标是建成促进企业人才、研发、创新的产业基地。
2009年8月21日,北京未来科学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昌平区正式注册成立,之后国家电网、中粮、武钢、中国铝业、中国电信、中国兵装、国家电投等央企的研究院、研发中心先后完成进驻。
开工奠基之后不久,北京未来科学城也随着北京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了不断升级。按照最初的设计,未来科学城集聚央企的研发机构,通过人才、服务、资源等方面的设计,为他们的研发效率和创新碰撞提供机会。例如,中国商飞和国电投氢能公司在未来科学城的一次科普讲座上发现合作契机,双方合作研发的中国商飞新能源验证机(灵雀H)于2018年3月试飞成功。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未来科学城的成立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相吻合,同时也正好赶上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北京等特大城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也开始了城市功能布局的总规划变动。北京正在迎来几十年来的最大改变:正在从过去的单中心结构——城市核心区集聚产业、外围睡城围绕的格局,向老城区—通州一轴、外部多个产业带围绕的格局转变。
在北京北部,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形成一个大的产业布局,汇聚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等高精尖、高效能企业。北京南部和雄安新区之间,将会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带。
2012年,北京发布了《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北京核心功能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禁限产业比例达到79%,拉开了北京市产业外溢的序幕,之后北京版图变化加速,五环外的土地价值、产能提升速度首次超过了五环内。
在这些肩负未来重要使命的产业带中,北部区域是高科技、创新最集中的地区。例如,中关村软件园集中了国内的头部互联网企业,未来科学城是技术研发创新的集中地。它们是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之中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主平台,将会打造成技术创新领航区、协同创新先行区、技术人才集聚区、创新创业示范区。
未来科学城在发展规划中提出,“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围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科技发展方向、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战略层面出现调整之后,未来科学城也从原先的服务于央企到如今承担了新的使命,包括产业的军民融合、央企和民企融合、经济布局的结构性调整等方面。2019年,未来科学城将围绕做优增量、激活存量、促进协同创新,持续推动创新能力提升。集中力量优先搞活未来科学城东区,加大存量用地和闲置空间资源盘活力度,引入创新主体,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千方百计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未来科学城创新创业,全力打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政策机制和服务环境,围绕规划落实,引领区域联动发展。
在昌平区公布的2019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未来科学城规划范围内就有44项,占比超过55%。其中包括生态环境提升5项,基础设施建设13项,民生改善18项,高精尖产业8项。
2019年,未来科学城还计划扩容,将会在西部和中关村科学城板块直接衔接。扩容之后,未来科学城将会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来增加内部的企业互动、资源对接,真正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截至目前,北京未来科学城东区已入驻14家中央企业下属的101家单位,建成先进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0多个国家和北京市级研发创新平台,包含了国家电网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商飞、中国电信、中国电子、中国兵器等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等每个领域的巨头。西区进驻了北航、北邮等8所大学或分校区,还引进了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和小米科技等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从人才培育、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科技服务到成果转化的创新发展链条。
围绕“创新、开放、人本、低碳、共生”的发展理念,在打造先进产业集聚区的同时,未来科学城计划未来三年新建成33万平米住宅配套、7万平米商业配套、10万平米公共配套,基本建成8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提供入学入园学位1300个,实现5600套共有产权房、人才公租房,陆续定向配售配租给符合条件的入驻企业人才。同时,进一步完善科研人才的政策供给、服务保障,助推人才集聚、营造留人环境。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尽快将现状10平方公里区域建设成为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活力创新之城。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可以说,无论是从产业定位还是从区域规划、软硬件配套,未来科学城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未来之城”。为了深入了解这座快速成长中的“城市”,36氪专访了未来科学城集团相关负责人。
Q:“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那他们各自的规划分工是怎样的?未来科学城在其中的扮演着什么角色?
A:“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三城一区”指的是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中关村科学城的功能定位在“聚焦”,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原创成果和国际标准;未来科学城的功能定位在“搞活”,打开院墙搞科研,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创新平台,持续引进“千人计划”人才,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怀柔科学城的功能定位在“突破”,聚集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吸引聚集全球高端科学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则是“承接”,发展高端制造业,承接三大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
2018年12月5日的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的会议指出,未来科学城两头连着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把握未来科学城的特色和定位,以央企合作、引进海外人才为基础,着力汇聚国际一流创新型企业、一流研发机构和一流人才,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要做好“搞活”的文章,“一企一策”盘活存量资源,把好项目准入关,推动形成“混合型”研发主体格局,推动央企打开院墙搞创新,发展研发经济。要做好与分区规划的衔接,注重增减挂钩,推动科技创新走廊发展。要保护好生态绿心,做好战略留白,加强路网建设,促进职住平衡,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Q:未来科学城的具体产业规划和定位是怎样的?
A:近年来,未来科学城的定位被提升,由建设央企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向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转变,由服务保障央属国企创新向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转变,由单一功能区建设向多点支撑、全域联动转变,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在产业方面,未来科学城重点聚焦“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等创新领域,注重加强与现有产业功能区融合互动,促进央企、高校、院所与创新型企业协同创新,集聚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金融法律等创新服务平台。
Q:未来科学城怎样为入驻的企业赋能?
A:对于入驻企业的赋能,未来科学城主要做的就是聚焦协同创新,搭建平台支撑。充分发挥高校与央企研究院在昌平地区的集聚优势,推动央校间、央企间开展联合攻关。引导央企向社会开放科研设施,促进央企与高校院所、民企、外企合作。同事,推动央企、高校以重大项目为平台,带动关键技术发展,释放央企、高校创新活力。
Q:除了已经进驻的14家央企研发机构,未来还规划有创意办公、高端办公,这些空间对入驻企业有什么要求?
A:未来科学城是以汇聚央企、高校、院所优势资源和高层次人才为特色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之一,地处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的连接点上,成果承接转化优势明显,战略位置突出。目前正在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截至目前,东区已入驻14家中央企业下属的101家单位,建成先进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0多个国家和北京市级研发创新平台。西区进驻了北航、北邮等8所大学或分校区;生命科学园已成为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脑科学等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高地;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一批关键技术创新平台为技术突破提供条件保障,同时,还引进了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和小米科技等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从人才培育、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科技服务到成果转化的创新发展链条。
在引进企业的挑选上,我们一直强调,要引进多元主体,集聚要素支撑。瞄准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方向,依托未来科学城现有科研用地和产业空间,加快引入新的优质增量。争取国家级高端产业、重大专项设施落户,推动智能电网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建设,抓好一批国家级双创平台建设。同时吸引层次高、体量大的优势民企。
Q:在人才引进方面,未来科学城有哪些服务举措?
A:未来科学城将会建成低碳环保的科技生态新城,配套完备的国际人才社区。目前区域内,有12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约3%正高级职称技术专家,约1%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平均1家入驻单位就有4位“千人计划”专家。未来科学城的人才可以享受昌平区人才奖励、住房保障、个税返还、创新创业配套政策。
为了方便给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未来科学城还联合北京双高国际人力资本集团、北京新时代中特教育科技中心成立了北京双高未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双高未来”以打造全链条国际人才服务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推动国际人才引进、国际人才服务、科技成果引进与转移交易、创业企业孵化、科研机构和科技项目引进,推动未来科学城引进集聚海外人才、建设国际人才社区。目前,“双高未来”已经揭牌,这也标志着未来科学城正式落地国际化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
Q:未来科学城规划的配套,如何打造宜业宜居新城?
A:未来科学城的主要建设目标包括“促进职住平衡,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并带动回天地区提高品质”。现阶段,未来科学城一期范围内的配套住宅、购物中心、学校、医疗中心等均已进入集中建设期。未来三年,未来科学城计划新建33万平方米住宅配套、7万平方米商业配套、10万平方米公共配套,基本建成8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贯穿北京南北、始发于未来科学城的地铁17号线也将于2020年部分通车。
在公共交通方面,将以地铁17号线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力,以电动班车为补充,形成公共交通体系。未来,地铁+公交+电动班车出行分担率达到50%,自行车与步行分担率将提高至57%,园区内各功能中心之间的出行时间将低于15分钟。截至目前,园区已建公交场站1处,公交站点16个,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已实现公交站点300米范围内90%全覆盖,自行车交通主要以共享单车为主,共享单车在园区100%覆盖。
在教育方面,东区规划有7所北师大师资公立学校、一所国际学校。目前第一所幼儿园、北师大实验小学、北师大附中已经开学招生,第二小学和中学已于2018年12月8日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秋季开学。在医疗方面,区域规划建设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未来科学城国际医疗中心,确立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为区域高端人才、有高端医疗需求的居民及在京外籍人士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
随着这些规划的逐步落地实现,未来科学城将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真正宜居宜业的理想新城。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