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机构杜铮:在线教育的红利,从需求侧转向了供给侧丨2019WISE超级进化者大会
7月9-10日,36氪在北京和上海同步举办“2019WISE超级进化者”大会,活动设有七大会场,关注企业发展变革路径、行业风向把握、零售行业的进击与蜕变、万亿企业服务市场的崛起、产业创新机会、全球化趋势与差异化需求的爆发逻辑等议题,邀请超百位行业领袖,聚焦那些引领行业变革的超级进化者的崛起之路。
在线教育蓬勃发展了两三年,教育线上化带来的需求端红利,而各大巨头也已经进入到了割据战阶段。
尚德机构 COO 杜铮认为,在线教育的红利未来会在供给端出现,其所搭建的一整套数据库,能够驱动教育体系化创新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企业未来能够长远,在线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核心方向。
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杜铮老师如何分析未来供给端可能会出现的红利。
以下是略经修改的演讲实录:
从去年开始,大家开始达成一个共识:互联网已经开始从上半场切换到下半场。我认为这是增长模式和增长动力的切换。
那么,从上半场过渡到下半场过程中,如何才能在供给端释放更多的红利?
现在暑假刚开始,正是家庭教育最热的时候。很多朋友说今年互联网广告圈是低靡的,但事实是,在线教育给低靡的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我们推测,虽然互联网的上半场持续了 20 年,但可能在线教育的上半场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
2016 年在线教育的兴起,其实得益于需求侧红利的释放。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已经把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好的内容连接进来了,从最早的数字化消费品,比如三大门户、视频、游戏、音乐等等,下一个阶段是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把很多实物商品标准化,然后接入互联网。最后一个阶段是各种服务的连接,这是一个最大的需求侧的释放。
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我认为是享受了需求侧的红利。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手机、支付方式、用户认知,以及互联网人才涌入了教育行业。教育之前是不太能够通过互联网连接到的服务,但在这些基础都已经具备的情况下,一旦教育被接入,我们就可以看到特别大的爆发。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水坝,过去已经积累了特别多的水量和蓄能,很多教育人在这个地方挖出一条道,大水便倾泻而下。蓄水的过程非常长,但是水冲下来的过程非常快。
两年时间,在线教育已经和互联网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未来比拼的,更多是谁在相对平静的水面上养出更多的鱼。
在线教育开始进入下半场,而下半场靠的就是如何能够释放供给侧的能力。
有一个比喻,线下教育更像舞台剧,在线教育更像电影,在线教育的商业效益和商业模式如何超过舞台剧?这个靠的就是供给侧的红利释放。
尚德机构多年前就停掉了所有线下的课程,全部转移到线上,2016 年开始建设内部体系化的系统。
我把我们在探索过程中的得出的经验,总结成三个化:线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这三化的结果和目标是什么?我们能够通过三化作为基础,实现两个好的结果: 一个是能够持续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其次是让企业具备结构化的创新能力。
先说一下线上化。
大家觉得在线教育自然是线上化,我说的这个线上化不仅仅是把老师和学员放到线上上课,而是把整个企业所有的业务环节和所有员工都实现线上化,这是很重要的。
大家说有这个必要吗?我觉得有。
我们看一下在线教育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它是一个多环节、多决策、长链条、长周期的业务。我们从触达用户,到让用户成为学员,接着让他们把课上完,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人,有非常多的环节。
每一个跟用户接触的都是人,人是非常不稳定的,但是学员体验的还是结果和效果等重要指标,这些量化的指标,都来自于长周期、多链条当中每一个员工给学生提供的服务。如何保证它的效率,以及如何保证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会变得特别重要。
举一个例子:
我们现在会给用户开放很多免费的公开课、试听课,潜在用户会留下联系方式,我们添加他的微信,但要注意的是,加微信的成功率和添加的时间非常有关系。如果一分钟之内添加,用户通过的百分比会比半个小时以后添加的多出好几倍。
整个教育由非常多的环节组成,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很强大的在线化系统,把教育的每一个过程都搬到线上,用系统把他们连接起来,保证每个环节之间的效益。
大家会有一个疑问,有必要吗?不就是给人上课吗?需要搞成这样吗?
线下教育阶段比较像农业社会,一个班级几十个人,大家之间的配合靠的是天然信任和互相制约,你不会把事情做得不好,因为你身边的人会质疑你。
而在线教育是一种类似社会化的大分工、大生产模式,大量的员工集中在一起,我们有几百个老师和助教在一起办公,他们互相不认识,如何能够保证不认识的人在高度复杂的环境中高效工作,保证质量,保证衔接的有效性?所以说,在线化一整套系统是特别重要的基础。
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我们会意外获得两个东西:所有用户的信息,以及业务运营的全过程。
我们知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工作的信息和数据,就可以用用户的数据驱动我们体系化的创新,其次,能够用一些策略提升整个体系化的运营效率。
什么叫驱动创新?目前大多数教育机构老师更新课件、教案的频率是多少?可能是一年、一个学期、一个月。他们怎么更新?是靠自己自驱?还是靠体系管理?
在线化之后,我们的老师可以按天更新课件,而且是以体系化的方式驱动,当一个老师上完课1后不久,系统会推一个课程报告。报告会具体呈现:每个人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哪个环节走的人最多,学生的课堂情况,课后作业的情况,哪个知识点好,哪个知识点不好等等。通过这种方式,高频推动每个老师更新和迭代内容。
基于这个逻辑,我们把运营和用户数据存到了整个数据中心,有了数据中台后,开始用策略推动业务模式创新。
回到刚刚用户的报名流程。用户如果报名课程,他会留下一个联系方式,这个时候会有授权的学习规划师跟他联系。之前我们会随机分配一个学习规划师,后来发现,其实可以通过学员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所在地等,找到最适合他的学习规划师。通过这种分配策略,最终成单的转化率会比随机分配高出不少,而实际上,每个环节都会有很高的提升空间。
当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免费做策略引擎,就可以用策略优化教育的整个环节。
有了数字化之后,很自然地就走到智能化的阶段。
最早的时候,教学场景里只有两个角色:老师和班主任,后来我们增加了 AI 老师。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事情让AI老师去做了。
比如每一节课老师应该讲什么,不是老师自己定,而是 AI 根据历年考试的题目,把相应内容作为重点,然后让老师去讲。
所以是整个 AI 体系在帮助老师迭代,进而把握更好的上课节奏和效果。
对学生侧也是一样,我们通过 AI 帮助每个学员了解自己的状况,做自适应的方式,推荐最适合他的学习节奏和学习内容。对班主任也同样。之前学员没上课要去提醒,学员没做作业老师要去提醒,现在 AI 会做开课通知、缺课提醒和没做作业的提醒,节约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同时机器人做的事情,比人更稳定、更高效。
这就会省下老师很多的时间,去做更多跟情感相关的事情。比如有些同学可能连续 3 次没有来,那么老师就会主动联系,进一步了解原因。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下半场,如果企业能够做到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他将获得体系化的效率提升和系统化的创新迭代,而这两个能力,是在下半场去释放供给侧的能力。它可以让一个企业走得更远。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