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设计中的行为设计思维:动机、能力、触发
本文笔者将运用四个例子来讲述:如何将行为设计学模型——B=MAT,B是Behavior行为,M是Motivation 动机,A是Ability能力,T是Triggers触发,运用到APP设计中去?
在武侠小说中,经常会出现经脉之说,打通任督二脉就可以成为武林高手。任督二脉打通后,内力可以游走全身,循环往复,不会发散,发招时可以把全身的力气聚集一点而出。
做设计同样如此,设计师怎样才能打通任督二脉输出最有价值的设计,无非是拥有多维度的知识体系,一名UI设计师拥有交互思维、产品思维、服务设计思维、品牌设计思维、还有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行为设计思维,我相信他的作品不只是在好看的层面上。
UI设计师的设计稿常常会有这样的评价: “界面设计挺好看,风格把握的也很准,但是……这个按钮放这里合理吗?这个板块是产品核心不突出合理吗?标题完全展示不出来合理吗?这个跳转符合用户习惯吗?”
等等!问题在哪里?无非就是不重视交互,不了解产品,不了解用户,结果输出的只是飞机稿而已,这样的设计是没有价值的。
做为一名视觉(UI)设计师一定要跳出一个设计思维误区: “我职责只是负责把界面设计的好看”。
其实做为UI设计师把界面设计的好看只是你的本分,好看都做不到跟路人没有区别,设计一定要有背后的逻辑,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才是UI设计的核心!
所以,我们要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UI设计,设计帮公众号一直为UI设计师分享多维度的设计理念,之前的文章一直在分享交互思维、产品思维、服务设计思维。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行为设计思维,一起领略APP设计中的行为设计思维!
什么是行为设计?
行为设计学是指:为改变用户行为而设计的一门新兴科学, 包括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产品研发与用户体验等多学科交叉内容。
设计师能运用专业经验及技能,将行为设计研究出的洞察,转化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依据!
说到行为设计就不得不提,斯坦福行为心理学教授Frogg曾发表过一篇论述『行为设计学』的模型。
简化模型就是B=MAT,B是Behavior行为,M是Motivation 动机,A是Ability能力,T是Triggers触发。
Frogg行为模型
产生行为,需要三个条件:动机、能力、触发。
举例:
- 几个人想打麻将就是触发点;
- 打麻将三缺一,三个人去找到第四个人动机就很高,因为找一个人更容易达成目的;
- 知道邻居牌友在家无事,找到这个人的能力就简单很多;
- 最终产生把第四个的人叫过来打麻将的行为。
APP中的行为设计
案例一
拼多多产品设计中的,行为设计思维运用!
拼多多商品详情页
我们常见的团购一般多会设定很高的数量,这样会保障产品薄利多销的模式。这种往往有个痛点就是拼团周期长,用户虽然用了很低的价格买了商品,但是随着漫长的拼团周期,用户低价的感知越来越弱,低价购买的爽点也就荡然无存,触发再次购买的动力就会变得很低。
拼多多两人即可团购,让用户感知到更容易达成团购,这样就源源不断刺激用户的爽点,最终惊人的销量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
(这里要科普一个知识:拼多多很多产品是亏本卖的,但亏的不是平台,是商家。商家的目的可以把产品传播出去,起到广告的效应,有时候花几百万做个广告,不如把这几百万先亏给精准的客户,可能会更好的广告效应。这年头酒香也怕巷子深!)
如果你还不了解用户对价值的感知会随着时间加长变得越来越小,那看下面的例子:(本案例出自李仁杰集创堂线下分享内容)
两个人同样的买了橄榄球票, 一个是比赛开始一月前花40刀买的票; 一个是比赛开始一天前同样花40刀买的票;
比赛那天下暴风雪,他们俩人谁更有可能去观看比赛?
一个月前购买的价值感知曲线,随着时间逐渐增加会让你的支付是免费的。
昨天购买价值感知隔天并没有减少,所以昨天买票的人更有可能去看比赛。
这个理论映射到拼多多,快速团购让用户有很强的低价感知。并且爽点的刺激也容易形成二次购买,触发点是购买商品,动机高是低价的商品,俩人拼团是简单的能力,最终产生购买行为。
案例二
首先思考我们平时用淘宝京东会有几种行为,例如当你想买iPhoneX和想买手机你的界面操作行为是一样的吗?
辛向阳教授提出了用户行为路径可以分为三种:渐进式、往复式、随即式。
渐进式:
购买iPhoneX就是渐进式行为,打开APP,搜索iPhoneX——选择参数——购买,有明确的目的,从A到B到C称为渐进式。
往复式:
我想买个手机,具体买什么品牌我不清楚,打开APP,搜索手机——查看A品牌——退出详情——查看B品牌——退出详情——此处省略N个品牌——购买。这种从A到B,B回到A,A再到C,往复循环行为称为往复式。
随机式:
打开APP不知道买什么,随机浏览,没有规律,看到感兴趣的就点进去看,这种称为随机式。
京东首页与搜索页
给予三种用户行为,电商APP的设计很好的满足不同用户行为的需求,右图往复式中带有渐进式的设计,更贴切的满足用户需求。所以,洞察用户的行为,能让我们的设计更有价值。
案例三
下面吐槽不好的案例,小黄车每天骑车扫码必弹的弹出框!
我每天上班都骑小黄车,所以我每天早晨都会面对这个弹框,我就想知道OFO,你是怎么知道我缺钱的!这么影响用户体验的设计,让人感觉小黄车穷挤眼了,像一个强盗!
想象一下:我们每次骑共享单车都是什么行为场景?是不是要从a地点到b地点?
到b点是T触发点,M动机是骑车,A能力是让用户简单直接骑到车子,这三点产生用户骑车的行为。平台在用户扫描骑车时候想要截胡实现商业转化,其实没有找到运营与用户行为体验的平衡,如果把这个弹框设定在打开APP的首页就会好很多。
案例四
培养用户行为的设计:
知乎截图
知乎之前是左右滑动切换问答,现在版本改为上下切换问答,当用户操作错误时,就会出现上图的小弹框提示。在一段时间内,都会出现,目的就是培养用户的习惯,等数据显示弹框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也就说明用户养成了习惯。
这种大的交互改变,对于一个中级活跃度高的产品,压力其实很大,让用户去改变操作习惯会很不爽,如若长期遭到用户的抵制,就有可能改回去。微信曾经把首页下拉改为拍摄小视频的功能,遭到了用户的极力反对,最终改回!
最后
今天分享的行为设计是否会与你的设计知识体系碰撞出火花呢?
记住要想成为武林高手必要打通任督二脉,只有多维度的学习,才能有可能创造出更有价值的设计。
这篇文章一定要记住行为设计学模型,B=MAT,B是Behavior行为,M是Motivation 动机,A是Ability能力,T是Triggers触发。任何行为的发生都是由MAT同时存在才能发生,动机、能力高时更容易产生行为。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互联网设计帮不定期分享交互思维、产品思维、服务设计思维、行为设计思维等,关注设计帮让你的设计更有价值,下期见!
作者:吴星辰,微信公众号:互联网设计帮
本文由 @吴星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