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头条工作后,对产品经理的职业再思考(1)
提到产品经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工作时候写各种需求做各种功能,目标就是追求极致用户体验,职业生涯发展灿烂——穷则产品总监,富则CEO。但以上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实际情况差别很大。
当产品狗的5年里,我经历过腾讯和字节跳动(头条)这两个国内做产品很不错的公司。最近,我也是在不断反思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我结合对在腾讯、头条遇到的一些产品高手的观察,有一些想法跟朋友们先简单分享一下。
一、现在/真实的产品经理
以下从真实的产品经理目标、工作事项、职业发展生涯去讲述。
1. 目标:生意跑通
首先,产品经理的目标不是用户体验极致,用户体验极致是完成目标的其中一个手段!(当然你要做慈善事业也可以)。
很多大佬,面对采访不会赤裸裸说:老子就是要赚钱;所以美其名曰,我追求的是用户体验极致。
(比如没有腾讯游戏巨量收入养着,pony能给小龙哥时间慢慢追求“极致用户体验”吗?)
要是你目标就是“用户体验”最大化,那就南辕北辙了。
而且,如何衡量极致的用户体验呢?千千万万的用户,体验感受都不一样,怎么判断“极致”?
比如这篇文章《DOV原创驱动-短视频社交设计思考》,这是介绍腾讯一款叫DOV产品设计的文章,里面提到的设计都很好很精致,但这么极致的设计背后的留存又是多少呢?带来多少自然新增呢?为什么这么极致的体验了,DOV这个产品却还是没有做起来?(日活一直低于5万,数据来源qm)。咱不知道也不敢问。
所以请打破“用户体验极致”迷信,切记这只是手段,不是目标。
产品经理的目标应该是: 要不ROI大于1(盈利),要不符合老板/投资人的期望(产品可以不盈利,但有其他目标要完成)。
2. ROI大于1
这是大部分的产品的目标,到了今年互联网寒冬,融资难,绝大部分产品只有ROI大于1才能活下去。
ROI=收入/成本,目标的核心就在于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篇幅有限、仅简单介绍)
降低成本:
大部分互联网产品成本主要在于人力成本、开发成本,买量成本(增长)。
- 人力成本降低:如针对社招员工,用两个人的工资请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针对基础执行工作均使用实习生;使用外包等;
- 开发成本降低:如建设大中台降低重复做轮子;找开源代码;接外部SDK;外包等;
- 买量成本降低比较难,尤其买到一定量级后;一方面尽可能拓展买量来源,另一方面优化素材、综合优化投放策略,做大量实验;先不展开。
收入提升:
收入=DAU*arpu值,如何提高DAU?提升新增、提高留存。
如何提高arpu值?互联网主要的变现手段有:
- 广告
- 电商
- 直播
- 增值服务
- 金融信贷
(篇幅有限,均先不展开,望体谅,部分会在下面提到)
3. 符合老板/投资人的期望
有些产品的目标未必要自身实现盈利,可能是为公司一些战略服务,也可能是用于做高估值、从资本市场上赚钱,各种可能性都有。做这种产品的产品经理就要深刻理解老板/投资人的期望去完成。
二、工作事项
产品经理的工作,我觉得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让合适的事情,在合适的时间点,用合适的方式发生。
1. 合适的事情
产品经理需要有足够多的idea&信息来源来支持想到足够多的事情,有判断力去判断什么事情是合适的。
合适的事情一般来源于:
- 对用户的深入洞察
- 对行业、社会的足够积累
- 对产品的充足体验
以下简单讲讲:
(1)用户的深入洞察
尽可能深入研究自己产品涉及到的群体,不仅是看各种报告、用户反馈,还要融入去看——就是变成他们+变成他们渴望成为的人,变成他们能了解他们生活、兴趣的下限和一般状态,变成他们渴望成为的人能了解他们生活、兴趣的上限。
比如要研究中年大妈,尝试去过“大妈的一天”,早上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再借个亲戚家熊孩子带一天,晚上去参加广场舞(你会发现广场舞没那么容易学会、广场舞间隙会有大量闲聊);
然后去体验、思考他们渴望成为的人——精致的猪猪女人!一个优雅的中年贵妇,应该有人带孩子不用自己费心,穿着精致优雅的衣服跟几个闺蜜去逛街去美容去旅行,抠各种造型(所以越来越多大妈用美颜软件请不要惊讶)。
现实中的他们、理想中的他们、这两者之间的差距,都是合适为用户做的事情的来源。
(2)行业、社会的足够积累
不仅指互联网,更包括各行业、整个社会的观察;很多互联网产品上合适做的事情,参考自其它行业的产品。小的来说如网易云音乐播放页的黑胶片,大的如传销在互联网产品上的多种变种应用,产品经理必须时刻盯着整个社会各个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多观察其他行业的变化和一些方法、套路,可以从中找到机会。
比如说我离开腾讯时候选择了短视频行业,其中一个原因是基于对其他行业的分析:15年开始一直关注4G,到我离开腾讯(17年初)的时候刚好4G全方位铺开,受4G的影响,哪些领域会有更快的发展机会?明显就是视频和直播嘛。
直播已经经历了16年的千团大战、并且不适合碎片化场景,从内容生产和消费端来说局限较大,天花板较低;长视频对内容质量要求更高,是个重资源投入重版权的活;短视频则刚起步,不管生产还是消费都很适合4G下的场景,并且商业模式很清晰,不管做工具侧还是内容侧还是社区侧都有产品经理发挥的空间。所以当时在多个不同领域的offer里面选择了短视频,跟上了风口。
(3)对产品的充足体验
深入充足的体验才能找到一些参考对象,从而挖掘出自己合适做的事情。从传统产品,比如脸部按摩棒、抓头器,这种设计简单却大卖的爆品,到各类互联网产品,都要观千剑才能识器。对自己主要从事领域以及邻近一两个领域,更要有更深入的体验。
举个例子:拿社交行业为例,之前有一篇传播甚广的文章《我在探探上24小时内遇到的25个骗子》。作者体验算深入,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是一篇好文章。
但如果一个产品经理只是体验到探探上很多骗子,那对自己又有什么借鉴作用呢?
顶多就是思考如何做好反作弊系统,打掉骗子。但如果都是骗子,难道探探的产品经理是呆瓜?难道探探上700万日活跃用户都是傻子?
真正的体验姿势应该是:
用几个典型用户画像上的特征用户,全都注册账号,去体验——美女、丑女、饥渴穷屌丝、高富帅、普通中年大叔,通通注册一个号(别问怎么注册那么多号,多搞几个手机号微信号是产品经理的基本素养)。用他们的喜好去代入去刷、去聊、去经营展示面、去体验整个过程,过一段时间能有深刻的体会。
再综合不同号的体验去推敲探探的匹配算法,不同群体的用户的陌生社交需求,这才是该有的基本体验姿势。(同理,各种内容产品建议用不同机型、在不同城市、用不同的典型用户特征去体验,这样才能验出产品策略、推荐算法、内容的区别)。只是得出一个片面的结论,很容易会对自己迷之自信,以为都懂了,实则不然。
2. 合适的时间点
产品经理必须能区分产品所处的阶段以及对时间节奏有明确的把握。
时间点的判断主要来自于:
- 对自己产品的深入了解,明确当下的重点
- 参考前人、其他领域产品的节奏
- 监控竞品节奏
(1)对自己产品的深入了解
对自己产品的核心数据,要做到睡着了被拍醒问数据都能冲口而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对于其他重要的二级、三级数据,要清晰大概的数值范围及变化趋势。只有对数据很了解,才能明白过往时间节奏是否合适、结果如何,才能知道当下的重点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才能明白哪些事情应该在未来怎么样的时间节点去做。
比如做小视频,突然面对审查收紧,那本周的重点任务自然是安全;但很有可能因此后面的时间节奏全被打乱了。如果对产品数据、过往情况很熟悉的话,就会想到必须保留少部分精力和人员投入到内容吸引度上面,这样审查期内数据才不会掉得太多,期后也能马上回升,时间节奏才能紧凑。
(2)参考前人、其他领域产品的节奏
很多人体验产品只是看app上的各项功能,画个思维导图,每个功能截图,这没什么意义。更应去推敲现在看到的产品,是怎么进化成这样子的?为什么要进化成这样子?我所看到的就是别人看到的吗?这样的产品对应的服务端长什么样子?等等。
回到时间点来说的话,一定要看一个产品在商店里面的版本更新记录、一些公开报道里面时间的蛛丝马迹,看多了就能慢慢把握一些主流产品的节奏都是怎么样的,一般怎么做的。
比如抖音最近的版本节奏截图,一周一个版本,并且都集中在工具侧,可能反映了抖音投稿渗透率越来越低,需要不断通过新玩法来拉动内容生产侧;做工具、玩法产品的同学也可以参考这样一周上一个大玩法的版本迭代速度,对自己产品迭代速度做一个参照;也可以再多挖之前的版本迭代节奏,以及相关公开报道、数据,挖掘出抖音每个时间阶段不同的侧重点,可能导致的影响等。
(3)监控竞品节奏
宏观上紧盯着竞品在商店的版本节奏,分析为什么竞品在这个时间段做这样的事情;通过questmobile、appannie等监控竞品数据的走势。
微观上保持对竞品的深入体验。这里指的是用不同机型、不同线级城市、不同活跃天数、不同类型用户等来体验,不是仅仅看表面交互的学生式体验,要知道很多产品都有不同的策略、实验,不同的人命中的策略、实验组都不一样,不这样根本验不出竞品的全貌;还有多从人脉网络里面获取竞品信息。
3. 正确的方式
也就是要做know how人才,知道怎么用正确的方式去做事情。
这个基于前述的合适的事情、时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依赖于工作经验与平时眼界、积累,篇幅较长,先简单介绍一种习得方法—— 多向别人学习。
可以通过工作/人脉间交流/面试/付费咨询/培训等获得,其中最靠谱的是前两者,简单说说:
(1)工作
通过工作观察牛人大神们的工作方法,是最好的学习,活生生、毫无保留的案例教学,并且因为工作缘故,你有一切问题对方也会给你解答。这也是为什么绝大部分过来人都会建议毕业生先到大公司工作,小公司牛人也有不少,只是相对来说大公司人才密度更高,各方面体系更完善方法论更完备,小白可以耳濡目染学到很多。
这里不举工作中的具体例子,就说一个平时的小事:
去年在食堂遇到朱文佳(原来头条ies即抖音、火山的推荐算法总负责人),之前工作原因跟他开过两次会,难得吃饭遇到。于是我像个小迷弟似的坐到他旁边吃,跟他聊起来。虽然只有短短半小时。但他对算法、对产品的思考深度深深震惊了我,当时我完全跟不上节奏,直到今天还在消化。具体内容先不展开,但如果你经历过“震惊”瞬间,应该会明白这种“震惊”对自己后续的发展会有多大影响。
(2)人脉间交流
产品经理打造自己的人脉圈、情报圈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事情关键的做法、成果,绝大部分都不会写到文章里面流传出来的,都是小范围内信息互换才能得知。千万不要闭门造车,可能辛辛苦苦做了几个月、上了多种实验的某功能,别人早就做过,早就有过总结。
但切忌伸手党,一定要基于价值相近下的等价交换。有价值的信息别人没必要分享,前提是你也有对等的位置、信息。建议这个最好从刚毕业就开始积累,当自己还是小兵的时候,多认识其他公司的小兵,分享一些小兵角度的信息。
比如A去了腾讯,B去了阿里,C去了头条,三个人可以多交流信息(公司不允许分享的信息还是要保密,这是职业道德;但具体一些方法论、某些功能大概的数量级之类的可以好朋友间讨论)。当上了组长,就跟其他公司的组长层级多交流,如此类推。恰到好处的往上交流也可以,但前提是展示出了自己的潜力。
三、职业发展生涯
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也要重新审视、思考。我理解产品经理的生涯应该是: 穷则转行,达则产品总监,祖坟冒青烟才能当上CEO。
在技术没有突飞猛进的前提下,绝大部分领域的产品都有一定的规范、有大量的模板与SDK可以调用,产品经理自行创新、高度发挥的空间并不大。同时随着互联网下半场工作的精细化,原来广义上产品经理能管的事情被其他岗位分割,比如运营、推荐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很多公司产品名额都被大幅削减。
因此工作了几年的产品经理要是还“穷”(收入不高、岗位较低、发展前景不明朗不乐观),除非特别热爱这个岗位,否则可以考虑转行。上述所提到的对行业、社会的积累这个时候可以派上用场。转行也不会是严重的损失,产品经理的思维可以应用到各行各业。
就算工作了几年后的产品经理比较“达”,也要接受很有可能到产品总监就是头了。至于以往大家畅想的当几年产品经理然后拉兄弟们去创业自己当CEO,在当前来说就是祖坟冒青烟的难度。当然理想还是要有的。至于这两者如何做到,我先挖坑,希望过几年能把它们写完。
结语
最近工作太忙,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还有很多的思考,如果大家觉得本文还凑合,愿意看更多,请分享到朋友圈或给朋友,也欢迎留言想看的方面,我再挤时间写。
感谢各位,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共勉!
#专栏作家
杨家俊,微信号公众号:思考的杨咩咩(ID:yangjiajun0621),校招时获得腾讯、阿里等知名互联网企业offer;3年腾讯产品经理、一年字节跳动产品经理经验;大学曾公众号创业“吃喝茶山刘”,经历过创业小团队几万用户的产品到腾讯上亿用户的产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