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新知新法「直播教學」,遇到哪些問題?該如何才能教得更好學得更快?
- 文/人機共生你我他
設計對白:七點該吃飯配直播了!圖/Unsplash
臺灣吧、阿滴英文、冏星人、理科太太、啾啾鞋,台灣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知識型 YouTuber 或是實況主透過直播來分享他們的各種專業;在中國,除了分享硬科學或生活百科的直播主之外,也有不少為了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直播主(例:花椒直播),透過直播來讓更多人了解富有歷史文化意涵的茶藝、書法、制香工藝、陶藝、瓷器、玉器等傳統技藝。
「直播」除了讓遊戲玩家分享實況、讓朋友們互相實況自己有趣的生活這些娛樂性質的活動之外,也越來越多實況主開始透過直播分享自己的一技之長或特殊專業。與線上課程不同的地方在於直播提供分享者與吸收新知者(觀眾)有較多的即時的互動,而且同一時間內會有大量觀眾同時在線上觀看、並且在聊天室留言討論,這種即時互動的特性也讓分享者能夠根據觀眾當下的回應來調整分享內容;而除了即時互動的特性外,直播和線上課程都讓位於不同地理位置的學習者,在擁有連網電子設備情況下得以學習。
雖然直播逐漸開始成為另一種分享特殊知識與學習的媒介, 但目前直播平台的設計尚未針對教學、分享知識與學習的目的來設計 ,因此,這篇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團隊透過訪談知識型 直播主 (streamer)、 直播小幫手 (moderator) 註1 以及觀眾 (viewer) 這三個角色,嘗試帶我們了解:
**• 目前大家是如何透過直播分享與學習?
**• 透過這個新媒介教學的過程中,不同角色面臨了什麼挑戰?
挑戰1:難以確認直播當下話題的背景 (´⊙ω⊙`)
在直播環境下,觀眾可以在任意時間點加入觀看,中途加入的觀眾不一定能跟得上目前的課程範圍、未必有足夠線索聽出當下的話題背景、看到一半分心的觀眾也很難重新進入狀況。雖然聊天室的留言可以提供一些線索幫助中途加入或是分心的觀眾推測直播內容,但研究發現大多數的留言都是閒聊或是跟抒發情感有關的內容,像是「阿滴你好認真」、「阿滴可以加你的私人ig 嗎?」、「吉祥物賣萌好犯規」、「理科先生好可愛 」,但這些留言對了解影片內容未必有幫助。
挑戰2:無法在眾多的留言中找到重要的內容 (✺ω✺)
另一個在直播聊天室會遇到的問題,是有太多太雜的留言,導致直播主跟觀眾很難在短時間內辨識出哪些是有意義的留言或是重要的發問。這個限制使得直播主無法有效地在短時間內看出立即需要被解決的觀眾發問;身為觀眾的學習者,也很難從眾多留言中找到對自己理解影片有幫助的資訊。
♫(我的留言)獨自漂流在人海茫茫的街頭♪圖/Unsplash
挑戰3:剪輯直播影片耗時費力 (((゚ Д ゚;)))
訪談發現這些直播內容在播出後,直播主們並不會直接把整段直播內容放上影音平台,而是會與直播小幫手一起剪輯重要片段後再放上平台供其他人觀賞,而這整理與剪輯的過程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此外,實況主們與小幫手也一致認為直播過程中的留言中包含不少重要的資訊,像是不同觀眾的詮釋、發問、評論、想法等等,這些留言會因為埋沒在眾多閒聊的留言中,要一一找出來太耗時費力,以致於無法把這些有價值的留言放入剪輯影片中。
挑戰4:想深入討論時卻無法直接參照直播的某個片段 (° ཀ °)
在教學的情境下,不同背景的觀眾偶爾會想與其他觀眾討論某些課程內容。但直播的一個限制在於,大家想討論的時候無法拉回到影片的某個片段或是討論串中的某個區間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對中途加入觀賞的人來說更加困難,因為他們沒辦法快速知道目前直播的進展,也沒有任何影片跟討論的連結可以幫助他們進入狀況。
挑戰5:直播主沒有管道了解每個觀眾的學習狀況 (´A`。)
訪談發現直播主們希望能夠知道個別觀眾的資訊,像是某位觀眾觀賞自己的影片多久了、他們的背景是什麼、他們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等等,如此一來直播主才能盡可能根據不同的觀眾調整分享知識的方式。直播主們知道前來觀賞的觀眾來自多元的背景,他們認為提供集體的觀眾資訊對他們幫助並不大,他們反而比較希望了解個別的資訊,才能幫助他們盡可能地符合觀眾學習的需求。
左手安撫觀眾右手打遊戲,對吧!圖/Unsplash
根據這些發現,研究者們設計了一個輔助直播主分享知識、輔助學習者觀賞的工具,並實際邀請直播主與觀眾在觀賞直播時使用,藉此了解幾種能夠幫助直播分享知識的設計方向。這個輔助工具包含幾個功能來解決以上的挑戰:
• 透過彈幕的方式 來讓重複被觀眾提及的關鍵字於特定時間點出現在畫面上,藉此讓觀眾能夠對應某些重點或話題在影片中的時間點,方便日後瀏覽。
• 提供觀眾 在聊天室撰寫個別摘要 的功能,讓觀眾們能新增自己理解後寫的摘要,同時讓所有觀眾觀看
• 讓觀眾們可以 針對每則評論按讚 ,並呈現最多人按讚的留言在畫面上,藉此過濾出較重要且跟直播內容有關的話題。
後續訪談使用這個新設計的直播主跟觀眾後,研究者發現:
• 增加彈幕不僅能夠讓觀眾更清楚看出重要的評論,同時觀眾們的投入程度以及留言品質都有提高。
•
提供撰寫摘要的輔助,一方面幫助觀眾在觀賞的同時學習與整理思緒;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其他觀眾透過別人對影片內容的詮釋來幫助自己理解直播內容,達到同儕共學的效果。
• 透過觀眾投票篩選出的重要評論也能幫助直播主/小幫手更有效率地找到有意義的評論。
辛苦的直播小幫手。圖/Unsplash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٩ ( ๑ •̀ ω •́ ๑ ) ۶
有越來越多新媒體的出現,賦予我們更多元傳播資訊與接收資訊的管道,直播使得分享者與觀賞者不受時空限制與他人學習、互動,同時也能讓位在不同地區的學習者能夠同時與他人線上參與討論,並與知識分享者直接互動。然而,透過直播教學仍面臨許多挑戰,未來還需要持續被解決的問題包含了 資訊過量、如何鼓勵觀眾們貢獻所知、如何輔助直播結束後的自學、如何透過虛擬小組的形式輔助線上共學 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持續深入探索的研究主題;此外,當個體戶有越來越多管道傳遞資訊時,如何 提醒觀眾在接收資訊時同時保有反思能力、不照單全收他人給予的訊息 ,也是科技提供者與使用者需要共同思考、解決的問題。
註解
- 註1:直播小幫手(moderator)在這篇研究中指的是協助直播主規劃課程內容、剪輯、協調聊天室對話、影片結束後分享相關連結等任務的小幫手,這些小幫手多為直播主的忠實觀眾,自願協助直播的錄製過程。
- 本篇是擷取原始論文中部分內容搭配筆者想分享的概念所架構而成,部分研究細節與討論並未完全呈現,鼓勵有興趣的讀者直接參考原文深入了解細節。本篇目的在於讓讀者了解人機互動領域中如何探討直播教學的主題。內文並非逐字翻譯,亦不能取代原文 。
參考資料
- Lu, Z., Heo, S., & Wigdor, D. J. (2018). StreamWiki: Enabling Viewers of Knowledge Sharing Live Streams to Collaboratively Generate Archival Documentation for Effective In-Stream and Post Hoc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ACM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CSCW), 112.
本文轉載自人機共生你我它。「人機共生你我它」由一群致力於人機互動研究(HCI,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的研究者所創立,我們定期發表人機互動相關文章,讓更多讀者了解這門結合資工、心理、設計等學科的跨領域知識以及它在實務層面的應用。
歡慶泛科學院 MasterTalks 線上課程專館開幕! 8/15 前每堂課程現折168元,任買1堂就抽 Switch !
活動步驟
1⃣打開 MasterTalks專館 2⃣輸入168元折扣碼:mastertalks
了解活動詳情: http://bit.ly/2OdioaV
The post 吸收新知新法「直播教學」,遇到哪些問題?該如何才能教得更好學得更快?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