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害~鱈魚不想死啊!誰來阻止美洲大赤魷!——《下一個物種》
編按:在上一篇〈如果有一天,魚都不見了~世界會變得怎麼樣?——《下一個物種》〉中,我們從加利福尼亞灣的案例得知,由於溶氧極低層的持續擴張,讓美洲大赤魷取代衰退的魚群,成為了海洋的強勢物種。而本篇則會介紹,當美洲大赤魷佔領了海洋後造成了那些後果?這個現象背後的因素和帶來的發現又有哪些呢?
在鱈魚的悲歌中,美洲大赤魷打了一個飽嗝
美洲大赤魷以加利福尼亞灣的燈籠魚為食,不過,牠們或許更喜歡智利、秘魯以及加州北部的鱈魚。所謂「鱈魚」,其實包含了好幾種隸屬鱈科 (cod) 的大型海洋魚類。過度捕撈和缺氧海水壓縮了鱈魚捕撈業的生存空間,南美洲相關當局正為此傷神。加州北部的鱈魚捕撈業尚未受到海水缺氧的問題影響,但那裡的底棲生物可沒這麼幸運。
俄勒岡州和加州外海,溶氧極低層已經往上擴散,並且愈來愈靠近海岸。「溶氧極低層已和大陸棚相交,並往內陸快速移動,就像一條衝破堤岸的河流,」吉利如此說道,「再者,有許多棲居在海洋底部的生物根本沒有移動能力。」
太平洋西北部美洲大赤魷的數量激增,已經衝擊了脆弱的鱈魚捕撈業 。
舉個例子,二〇〇九年,在鱈魚魚群出沒的區域,出現了大量美洲大赤魷,據聲納探測估計的結果,該區域的鱈魚數量已經無法滿足美國及加拿大兩國的國定配額。
鱈魚是美洲大赤魷眼中的美食。圖/WIKI
在美洲大赤魷出沒的海域深度,鮮少有可以制衡牠的捕食者存在。像鮪魚和鯊魚這類用鰓呼吸的有鰭魚可以下潛至溶氧極低層的上界,但鮮少有魚類可以潛入溶氧極低層,在其中待上夠長的時間,並獵捕魷魚為食。每一年,大白鯊會固定移動到夏威夷,來自史丹佛大學的科學家追蹤大白鯊的活動軌跡後發現,許多大白鯊會停留在途中一處他們戲稱為「大白鯊咖啡館」的中洋區。在這裡,大白鯊反覆下潛至溶氧極低層的上方,牠們是在這裡獵食嗎?這個問題目前尚未解答。吉利認為,這些大白鯊下潛可能是為了獵捕美洲大赤魷,或者是同在這裡出沒的南魷 (Purpleback flying squid) 。
科學家發現大白鯊會重複下潛至溶氧極低層的上方。圖/pixabay
死區、深海散射層的推波助瀾,情況繼續惡化
含有肥料成分的逕流自加利福尼亞灣東北方的海岸流入大海,或許增強了該區域的低氧效應。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河口、中國長江口、東歐黑海盆地、離開挪威、瑞典與丹麥的斯卡格拉克海峽 (Skagerrak) 、開羅盆地,以及委內瑞拉近岸處,這樣的逕流已經打造出所謂的「死區」。目前,全球死區已超過一百五十處。
死區和溶氧極低層的差異在於,後者是指海岸及中洋環境日光能照射到的最大深度之下,氧氣不足的特定水層。溶氧極低層的縱深介於兩百至七百公尺,科學家測量後發現,過去五十年來,溶氧極低層的氧氣含量下降,垂直及水平的界線都已擴展。
至於日光照射最大深度的水層,又稱為深海散射層 (deep scattering layer) ,二十世紀海軍軍官發現,聲納探測碰到這一層有許多海洋生物聚集的水層時,會得到假性的海床回聲。浮游生物聚集在這裡躲避看得見的捕食者,而浮游生物的食性會耗去水中溶氧,因此形成下方的溶氧極低層。
浮游生物會消耗水中溶氧,促進產生下方的溶氧極低層。圖/BBC
能夠在溶氧極低層生存的海洋生物實屬少數。不過,美洲大赤魷正好是其中之一。進入溶氧極低層的美洲大赤魷,新陳代謝速率會減緩,比起牠們在海洋表面活動時,耗氧量減少百分之二十。特化的鰓使美洲大赤魷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搜括水中溶氧,追逐獵物時,美洲大赤魷的心臟也不需要狂跳,畢竟牠們的獵物因為缺氧導致行動減緩的程度,遠遠高於美洲大赤魷。「這可不像獅子追逐瞪羚,」吉利說道,「牠們捕起魚來輕鬆多了。」
加州漁業的重要組成分子,一種體型較小的管魷 (common market squid) ,恐怕無法在溶氧極低層生存。吉利研究這兩種魷魚已長達數十年,他相信, 溶氧極低層的擴張會導致美洲大赤魷族群繼續擴大 。對有鰭魚類而言,這是個壞消息,畢竟體型較大的魚類為了尋找氧氣含量較豐富的水層,早已集中在深度較淺的海域,導致牠們更容易成為商業漁獲的戰利品。在秘魯和智利沿岸,洪保德海流流經的區域,是全球商業漁獲量最豐富的地方,然而溶氧極低層的狀況正發生,使人不禁懷疑漁獲豐富的情景還能存續多久。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這齣發展當中的悲劇, 最主要的凶手可能就是氣候變遷 。溫暖的海水含氧量較少,氣候變得溫暖,能夠為表層海水攜來氧氣的風也變少了。結果就是海洋分層變得更明顯,海洋表層較溫暖的海水凌駕下方密度較高的冰涼海水,妨礙了水中溶氧的混合。此外,極區的海冰縮減可能減緩海流循環的速度,而海流可以帶來太平洋和大西洋深層含氧較多的海水。兩億五千萬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造成地球暖化,導致海中缺氧,九成海洋生物因此死亡。白堊紀大滅絕的主因同樣也是海水缺氧。
當極區的海冰減少時,可能會讓海流循環的速度下降。圖/pixabay
大目鮪、劍魚和鯊魚可以下潛至溶氧極低層之上,但是很少有魚類能夠長期待在溶氧極低層。抹香鯨、象鼻海豹和一些海龜是最常穿梭於溶氧極低層的生物,然而要能夠承受缺氧的生存壓力,生物必須經過極大的適應。對這些能夠穿梭於此的動物而言,溶氧極低層的上界可謂海中一處隱密的寶地,因為這裡海洋生物數量豐富。
——本文摘自《下一個物種》,2019 年 4 月,臉譜出版。
歡慶泛科學院 MasterTalks 線上課程專館開幕! 8/15 前每堂課程現折168元,任買1堂就抽 Switch !
活動步驟
1⃣打開 MasterTalks專館 2⃣輸入168元折扣碼:mastertalks
了解活動詳情: http://bit.ly/2OdioaV
The post 欸害~鱈魚不想死啊!誰來阻止美洲大赤魷!——《下一個物種》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