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的意义:巨头的线下必争,和收银台前的更多想象
一个近乎共识的结论是,线下支付场景的争夺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巨头争战的主题之一。从传统的 POS 机再到二维码收单,在智能手机这个矢量动力的持续推动之下,轮到了人脸识别的商业场景落地。稳扎稳打的话,这将加速无现金支付时代提早临至,也会让巨头之争变得更加清晰可循。
蚂蚁金服算是先行者之一,2014 年他们开始研发人脸识别技术,并迅速部署至支付环节。愿景简洁明确:那就是让消费者不再依赖于手机,仅凭一张脸就能完成支付和转账。
五年过去,这款被蚂蚁金服命名为「蜻蜓」的线下支付,几乎就要奠定了某种线下支付最新的想象蓝图了。他们认定,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大家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接受程度,符合支付宝当初设想的合理预期。
(支付宝第二代基于线下消费场景的刷脸支付机具「蜻蜓」,定价 1999 元,相比第一代直降近 30% | 支付宝)
**
**
商家的经营助手
2015 年,马云在德国汉诺威用一张银票开启了刷脸时代。虽然当时那个系统意义大于形式,只能为马云一个人服务,但 2016 年之后,支付宝开始思考如何把刷脸技术落实到商业应用之中。2017 年 11 月,支付宝联合肯德基发布了首款刷脸商业应用产品。
2018 年 12 月,支付宝推出了首款刷脸支付的硬件终端设备——蜻蜓一代,做出了第一代完全不需要手机的刷脸支付的产品,并将刷脸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了 80%。
「蜻蜓」在北京第一台刷脸设备落地于北京味多美中关村店。历时四个月的探索和打磨,支付宝在 4 月 18 日发布了第二代「蜻蜓」产品。
据介绍,第二代蜻蜓产品从如下三个层面进行了升级:
第一是产品升级。蜻蜓将不再是首款产品的名称,而是支付宝刷脸线下支付的产品系列。并且只要是符合支付宝技术要求的合作伙伴,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可以加入到蜻蜓的产品矩阵中。
第二是服务升级。蜻蜓以前是支付服务设备,但是支付宝希望其服务于商家,帮助商家打通线上的运营阵地和店铺的数字化运营阵地。
第三是政策升级。让更多的用户,更多的商家,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一起帮着我们推广这一产品,推广这一技术,我们会对政策,对我们推广,对商业激励的措施做全面的升级。
在过去一年多以来,支付宝陆续推出了各种不同形态的机具和产品。从刷脸不需要带手机,优化到刷脸无需手机号。支付宝生物识别产品部总监留招表示,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为线下刷脸支付的生态「贡献了各种各样的玩法」。
不得不说,仅有刷脸技术还不够,在刷脸应用推广的过程中,商户在使用刷脸支付设备的实施成本居高不下,仅凭一己之力打通服务商、ID 系统和支付链路等一系列渠道几乎不可能,这些「痛点」无疑是刷脸技术在各行各业推广应用的绊脚石。
因此,支付宝希望把刷脸的机具变得轻巧方便,能够即时与商户已有的商业系统对接。
留招认为,一款刷脸设备如果想非常地方便集成到商户系统中,必须拥有非常好的「身材」,第二代「蜻蜓」的厚度只有初代产品的四分之一,重量只有上一代「蜻蜓」二分之一,包装体积仅占上一代蜻蜓的 20%,在寸土寸金的收银台占用面积更小,商户可以根据收银台的物理结构和技术特点完成定制化的底座接入。
人脸识别技术被认为是蜻蜓的内核。新一代「蜻蜓」对 3D 激光摄像头进行升级,在侧光、逆光等相对复杂的情况下,依旧能快速定位并精准地进行面部识别。
此外,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维度,「蜻蜓」升级了音频系统,将音质和音量提高了四倍以上。在顾客没有关注到收银台和蜻蜓屏幕时,也能通过声音传递商户的促销信息。
作为金融场景下的终端设备,交易的可靠性是商家的聚焦核心。「蜻蜓」作为连接 POS 机和商家运营系统的交易入口,进行了全链路的可靠性优化,譬如 POS 机和「蜻蜓」的距离更远;店铺安装和配置更灵活、更易操作;强化网络连接的可靠性,适配更多复杂环境,即便在无网情况下也能完成交易。
留招把新一代「蜻蜓」产品定义为「商家的经营助手」。很多功能在 IoT 的维度上,让收银台具备智能化、数字化的能力。
蜻蜓可以帮助商家在 IoT 智能屏幕上完成会员的一键开卡,无需填表、确认、签字等琐碎流程,在商家端做好开卡配置后,只需要三秒就能完成商家会员的快速授权和开卡。
蜻蜓还有另外一项功能,蜻蜓可以借助「刷脸识人」的能力,帮助商户完成定向营销的工作。
商业的需求有共性,也有差异。过去,蜻蜓为了实现「即插即用」的极简接入功能,损失了一些与收银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能力。留招表示,接下来支付宝会通过蜻蜓生态的开放,让一些更加复杂、更加定制化的商家需求在「蜻蜓」上展示出来。
第一种方式是与支付宝小程序类似的「蜻蜓小程序」。据了解,蜻蜓的小程序可以完全复制支付宝小程序所有的开发组件,并移植到蜻蜓小程序上,并且将包括摄像头能力、语音交互能力等 IoT 功能,添加到蜻蜓小程序中。
另一种新的定制生态被叫做「蜻蜓小指令」,其类似很多标准化的业态操作流程。为了减少重复开发,「蜻蜓小指令」的概念在小程序和原生 APP 的基础上,只需要把一些指令与蜻蜓做互动即可执行。
留招举例,如果商家需要在蜻蜓的屏幕上展示支付和优惠金额,可以通过定义好的小指令,将金额传递到界面上,「蜻蜓小指令」可以帮助商户实现定制化的界面。
相较初代产品需要在刷脸过程都要输入手机号,第二代蜻蜓无需再进行支付过程中频繁地进行手机验证,用户的支付体验和商家服务体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
(「蜻蜓」刷脸支付识别率达 99.99%,且不允许商家获得或存储用户刷脸的照片信息,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 | 支付宝)
**
**
支付的持续脱媒
通常来说,硬件产品的迭代周期为六到九个月。这一次,支付宝与合作伙伴一起,在产品侧融入了几百项技术创新和专利,并且仅用时 4 个月便完成了设计、研发、调试和最终量产。支付宝 IoT 事业部总经理钟繇坦言,支付宝团队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在过去五年的技术耕耘中,让刷脸支付时代再彻底些。
早年间,刷脸支付曾是神秘技术的黑科技代表。它是支付方式的创新,亦是产业变革的开端。支付方式的每次创新都是商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从上世纪 50 年代,信用卡在美国诞生,再到后来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支付悄然盛行,两者普及速率之快,使得商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崛起。
淘宝网是中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创业的典范。在 2004 年上线之初,买卖双方缺乏信任的问题被暴露出来:「如果买家始终不相信卖家可以把钱打给他,那么电商就没办法得到快速发展。」为此,淘宝搞出了「担保交易」这种创新模式,以「担保中间人」的身份解决了双方线上交易的疑虑,成为推动了中国电子商务十余年来生意盎然的早期助推器。
2010 年,PC 时代让位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逐步取代功能机,用户的线上消费逐渐从电脑浏览器迁移至手机客户端。为了解决网上交易支付成功率和支付体验的问题,支付宝推出了快捷支付,让网上交易的网银开户门槛大大降低,支付体验得到大幅提升。
随着快捷支付的普及,支付宝遂相继推出了条码支付和二维码支付。除了刷脸支付,还有企业尝试掌纹支付技术的落地。虽然支付方式的创新花样繁多,但钟繇认为其无外乎有以下两个切入点:
一是资金流的变化。例如担保交易和及时到账,是资金流变化和交易发生的融合问题,其帮助消费者降低支付过程当中的交易门槛,让商家能够更专注地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支付媒介的变化。货币是最传统的支付媒介,当货币变成电子流的时候,需要以银行卡代表个人账户的支付媒介完成支付。正如手机移动支付对之前的专业媒介进行更迭,支付创新的过程实则是「持续脱媒」的过程。
未来,媒介在支付环节的属性会越来越弱,那如何证明「我就是我」;如何证明银行账户资产的个人所有权,显然,人脸是最好的媒介。钟繇表示,「持续脱媒」的支付创新指向了刷脸支付,这是支付宝五年来布局刷脸支付的主要原因。
不过,钟繇不太愿频繁地提及刷脸支付:「如果把商业场景的人脸识别,把线下的人脸识别与刷脸支付划等号,会大大低估人脸识别在商业层面产生的价值。」
他补充说,支付只是在商业过程中,单笔交易完成的成功节点,而商业活动发生于诸多场景中,「商家若要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就要更深入地了解消费人群,以便于提供更好的服务,博得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新技术的应用为传统店铺的经营创造了更多可能。钟繇认为:「人脸识别的出现能够让过去邻家店铺的消费体验和眼下大规模、集约化、连锁化经营的商业形态完美融合。」
特别是受到 5G 和 IoT 的时代感召,大量商户正在大步踏进或正在酝酿数字化的转型过程,以便于链接顾客、商家、供应链、物流仓储。除了银行卡作为最基本的媒介外,基于人脸识别的支付,打通了商家数字化经营的渠道,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效率,有助于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千人千面的服务体验」。
传统商业零售并不匮乏客源,一二线城市头部的连锁型卖场和便利店品牌单日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群覆盖,但是矛盾在于,顾客花一个小时到店消费,最终和商家的有效接触(结账)可能只有十秒钟左右。在如此紧绷的时间内,消费者的等候耐心有限,商家还要机械式地「安利」自家会员体系。其目的是做精准化推进和营销发券,带动并提高复购率,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引起消费者的极度反感。
遗憾的是,这种矛盾一直得不到稳妥的化解。恰巧,支付宝在线下推广蜻蜓的人脸识别技术时,找到了解决方案。支付宝发现,顾客使用刷脸支付的过程中,意识会本能地「专注在收银系统和数字化经营设备的充分接触」。经过测试,蜻蜓的多媒体屏和智能精准识别手段,不仅将收银效率缩减至 5 到 8 秒的时间,较人工收银提升 20% 至 50% 不等,而且会员拉新和会员发券的转化率和领取率也提升了 5 到 6 倍。
据介绍,在中国本土市场之外,「蜻蜓」还将推广至「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市场之中。
责任编辑:卧虫
图片来源:支付宝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