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SaaS类产品的「黑运营」手法
对于SaaS类产品而言,要想运营好就需要狠下一番功夫。而作者在同样经历一番不易后,为我们总结了做SaaS产品的几点「黑运营」手法。具体内容来看正文吧。
一、引子
互联网是一片黑暗的汪洋,持刀纵横的海盗们驰骋于这片开放水域,或一战功成,或客死异乡。
我喜欢写互联网运营和 Python 编程的文章。然而,这二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面。
编程的确定性非常高,所有最重要的知识都是公开的,经过大量的读书和实践,就可以成为一个技术不错的工程师,如同一名成长于藏经阁内的千锤百炼的武者,所需尽是汗水、也只是汗水。
运营则相反,通过书籍、资料,你最多只能学到工作框架、或者最普通的运营手法。而那些最有效的招数,往往隐匿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深渊深处。
去年马蜂窝被爆数据造假,我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给马蜂窝支招》),教马蜂窝如何把假 UGC 数据伪造的更像样一点——虽然说不上天衣无缝,但绝不可能那么轻易就被现场抓包。
有朋友对我的「支招」行为不满,留言说「既然不想杀人,那你为何磨刀霍霍呢」。其实我哪里是磨刀霍霍,我只是告诉大家,刀永远都在那些隐匿于比特海的运营海盗手上,我们有意或无意的都曾做过俎上鱼肉。
今天讲讲我做过的一个 SaaS 产品的「黑运营」。
二、偷来的「冷启动」用户
我曾经做过一款外贸行业SaaS类产品的运营,主打功能是 CRM 和邮件群发,其主要用户是外贸业务员。彼时产品是冷启动状态,运营团队有 4-5 人。
冷启动非常痛苦,每天眼巴巴等用户来,看着屈指可数的 DAU,心里无比焦躁。那段时间经常和外贸业务员聊天,全身心去理解他们的需求、跟踪他们日常的网络行为,也开始混外贸人聚集的网络社区,逐渐产生了「偷流量」的想法,也就是去蹭那些社区的流量,用打广告的方法,把网友变成自己的用户。
于是我们几个人,都纷纷撸起袖子,跑到国内最大的几个外贸论坛上疯狂的发广告贴、软文等介绍产品。
论坛导流
初期是有效的,的确来了一些用户,但更快到来的是账号被封、IP 被 ban。
对于运营者来说,这固然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非就是多注册几个账号、多弄几个代理而已。然而我天性懒惰,觉得这样效率太低了,与其封一次注册一次,倒不如找个什么办法把用户收集起来,以便未来我们自己反复用。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种玩法叫做「私域流量运营」或者「流量池」,但当年还没有这么炫酷的名字,我们只是叫它「建群」。
这样,下一步的目标清晰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各种办法,针对各大外贸论坛、尤其是最大的一个——阿里巴巴的外贸圈论坛,把他们的用户「偷」到我们的 QQ 群里,放水养鱼,做社群运营,然后让这批用户过渡为我们自己产品的种子用户。
论坛这种形态的社区,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了,稍有规模的论坛都管理严格,我们如何做到「暗度陈仓」呢?
首先,不停发各类经验分享贴,吸引用户读完,在文末导流到 QQ 群。
在行业论坛里,总会有一批「大神」「讲师」,这些人每一个都自带流量,有很多粉丝。利用这些「大神」,可以获得很高的曝光。于是我们注册了一批小号,在论坛上转发各路大神的文章,并在结尾处加上一句「快加入外贸超人 2000 人 QQ 群,作者 XXX 大神群内实时答疑!」。
这种方法可以理解为对社区贡献了内容,同时对运营人员来说,拿来主义的成本比较低,一个帖子的有效期也比较长。随着账号等级上升,转化还会持续上升。然而一旦被认为是垃圾广告,则会直接封号,同时新注册小号的等级过低,用户对引流导语的信任度很低,整个帖子的转化也就一溃千里。
然而「偷」与「反偷」是有时间差的,在管理员发觉前的几周,我们已经大量发布了很多内容。就靠这么土的方法,比较轻松的圈来了第一批群友,大概不到 1000人。
数周后,随着论坛管理员禁止了这种推广方式,我们全方位瞄准论坛的各个细节。
这次我们把所有账号的签名档,都改成了超大红色加粗字体,内容是「加群 XXXX,内含科学上网软件以及客户资料」。只要在论坛上看到有新帖或热帖,我们就进去留言一个「楼主说的不错」,读者向下滚动读帖子的时候,自然会被我们的超大红色字体广告所吸引。这一步的转化率出乎意外的高,群人数很快开始暴涨,还开了几个新群。
再后来,又发现了新的方法。基于 Discuz! 的论坛都有一个评分功能,我们看到有热帖和新帖,就会给帖子送一个金币,然后留言一句「多谢楼主推荐的群 XXXX,又拿下两个大单!」。这样,读者甚至可以在热帖的首楼就看到我们的信息。
靠死磕这些细节,从阿里官方薅了不少羊毛,当然也有一些大佬对我们很不满,阿里官方甚至破天荒的全站红字置顶警告了我们。随着规则的加强,以及其他人的效仿,我们慢慢废止了这些从阿里偷流量的方法。直到现在,我偶尔上外贸圈论坛看一看,还能发现很多人在学习我们当年的招数,只不过效果寥寥,毕竟任何技巧和技术的红利期都是短暂的。
社群运营
折腾完这些事情,我们的 QQ 群已经有了 2 万成员——其中2 千人群有四五个,1 千人、5 百人群实在太多记不清数量,全部是精准、真实、不重复的外贸从业者。我们这些外行人,竟然一不小心做成了全国第一大外贸 QQ 群社区!
为了方便管理,我使用了一些自动化工具,但更多的是靠自己去和用户去聊天、交流、甚至吵架。在这段经历中,我明白了想做好社群运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和社群成员成为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事业,让自己从「运营者」降格为一个普通用户,才能从用户的视角去理解产品和社群。
由于群实在太多,管不过来,我就用了一些取巧的方法。例如在每个群培植 KOL,然后让他给群成员免费讲课,之后给他颁发证书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在这 2 万人的社区里培育了非常好的生态环境和内容供给机制,后期的运营相对轻松很多。
让社群成员转化为产品用户
当然,培育社群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社群成为我们 SaaS 产品的核心流量池。事实证明,这个思路确实很靠谱。我们偶尔会在群里发优惠券、或者产品新功能信息。每次发布,就会瞬间涌来几百甚至上千个 IP,而这些都是免费的。这是一批铁粉,他们有问题会直接在群里反馈,帮忙捉 Bug,甚至帮助其他用户使用产品,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的义务运营,帮我节省了大量时间。
我们的外贸 SaaS 产品,就这样度过了冷启动。
然而,另一个问题浮出水面——社群流量总有上限。
我陷入了如何获得持续增长的痛苦之中。
本节要点
- 「冷启动」的流量,大部分都是「偷」来的。如果暂时没有思路,不妨想想去哪里「偷」。
- 做运营不要有道德洁癖,马化腾也曾在 QQ 上装妹子聊天。
- 市面上有很多自动化运营工具(例如 QQ 机器人等),平时挨个试一遍,或许有奇效。但微信大号不要试,会被封号。
- 80%的流量来自于 20%的渠道,吃透任何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渠道,都有可能带来流量的爆炸式增长。
- 魔鬼在细节中,死磕运营细节往往会给你超额回报,龟兔赛跑的故事要牢记于心。
- 有效的方法往往并不复杂,天下无敌的降龙十八掌,一共也才 18 招。核心是反复练习,吃透招数。
三、流量来得太慢——那就造个机器人吧
我做运营很矫情,对自己和同事有一些运营以外的、「非专业」的要求:
- 除非被证实极为有效,否则我拒绝重复别人用滥的方法。
- 整个团队必须不停的创新,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超过第二名,而是要和第二名拉开一个让他感到绝望的距离。
有了「血洗」阿里论坛的经验,我愈发的偏向一些简单暴力的运营方法。
偶然间,我发现外贸业务员经常会在他们每个人都用的外贸通讯工具 Trade Manager (以下简称 TM)上收到垃圾信息,大多数是货代物流类的小广告。于是一个初步的想法钻进脑子:如果我们也在 TM 上发产品小广告,会怎样呢?
于是很快动手,搞了一些 TM 账号做储备,弄到了一批业务员 TM 信息清单,准备好了网络代理,开始人肉发广告。
注意:此时人肉发广告并不是为了拿用户,而是为了做「技术热身」、熟悉渠道流程。
我们先通过各个漏斗的成本和转化率,估算一下人肉群发广告的获客成本:
- 每个人平均每分钟发 3-4 条,则每小时的上限是 200 条左右,四五人的团队如果专心致志不吃饭不撒尿的干一天,大约可以发 6000 到 8000 条。
- 如果小广告转化率为 5%(弹窗私聊小广告的转化会比其他渠道稍高一些),那么每天有 300~400 人到达 Landing Page。
- 假设 Landing Page 的转化有 10%~20% 的话,每天将有平均 50 个人注册为用户。
- 4. 如果 5 个运营的平均工资是 8000 元,那么每日工资成本大致为 2000 元。
- 如果不计其他成本,获客成本将至少是 2000 元/50 用户 = 40 元/用户。
做运营策划的第一件事,就是成本核算,而运营拉新成本的「理论上限」则是在线广告投放成本——换句话说,你折腾了半天,如果效果还不如买关键词排名,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去买百度广告呢?
40 元的获客成本,远远超出了我们正常投放百度广告的成本。这个方法看上去已经可以被判死刑了……
……然而一切都是刚刚开始。
在把整个发小广告的流程、TM 的反垃圾规则搞明白后,就开始着手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了——做一台超级小广告群发机器人。
在我们的设想中,这台广告机器人的架构应该很简单,就是打开电脑运行起来,自动一条一条发广告。如果账号被封,我们就手动更换账号,然后继续群发。如此这般,机器的效率会远远超出人肉操作,成本又可以压缩到仅仅需要电费的水平。
机器人 V1.0 的工作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 获取广告内容和目标用户列表。
- 通过代理池更换 IP 和账号。
- 对目标用户发送广告。
那时候我还是纯种文科生,对技术一无所知,上述功能都是我通过集成了现成的工具东拼西凑出来的。很快,V1.0 做好了,是一台单体办公电脑,24 小时不间断发广告。
不过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终我耗在这个机器上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期间在不断的组装和调试。并将机器人升级到 V2.0 版本,新版本增加了如下功能点:
- 去华强北扛回来 10 台工控机,同时每一台机器都开了两三个虚拟机,每台虚拟机里都有一个账号在发广告,由于多客户端并行,广告发送量直接提高了几十倍。
- 每个机器要读取的广告内容和用户列表,都来自同一份文件,而这份文件我利用分布式同步工具进行管理,避免了资源的混乱、消除了管理成本,还实现了设备在两个不同的办公室之间的自动协调。
- 所有机器都连接到一台 KVM 切换器,10 台机器、几十个虚拟机,只需要 1 个显示器,就可以查看运行状态。
- 偶尔 TM 会出现要求输入验证码的情况,我接入了一个打码平台,只要出现验证码,无需人工干预,可以自发解决。
当机器人 V2.0 最终上线的时候,我心里默默的想,阿里 TM 技术部门的兄弟们,又对不住你们了……
上线一周后,机器人 V2.0 就成为 TM 上全球小广告发送量第一名,日发送量在 20 万~40 万之间。成本仅为日常运维成本加电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机器人昼夜不停的运作,大批精准用户导入产品,我们的 SaaS 产品又开始一轮新的增长。
至此,我的流量机器人,打造成功。
本节要点
- 任何运营活动,都必须先计算成本。
- 拉新类活动的成本上限,是在线广告获客价格;高于在线广告价格,就没有做的意义。
- 如果获客成本过高,不要急着否定目前的渠道,先考虑能否降低成本。
-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方法,如果你想不出来,就去咨询会写代码的朋友。
- 打码平台的背后是一个一个真人在给你看验证码,并不是什么 AI 人工智能。要敬畏技术,但技术并不总是最佳方案。
- 技术不好,就尽量不要做对抗平台的事(例如机器人群发广告)。如果技术好,当我没说。
四、关于运营与技术的思考
完成了流量机器人之后,我思考了很多关于运营和技术的关系。
诚然,运营人有很多功能完整的工具可供使用,但是涉及到具体业务,总有特殊场景需要技术的介入。例如我的机器人 V2.0,直到完成,还有几个技术细节没有解决:广告目标的资源文件虽然实现了同步,但依然需要我们每日手动切分源文件;而封号后的账号更换也还是只能靠我们手动处理等等。
于是我就产生了学习技术的想法,再后来,转型成了一个写 Python 的后端开发工程师,并开始在公司里带技术团队,这一做就将近三年了。
现在,我认为卓有成效的运营,应该是这样的——通过某些方法(技术或非技术),实现别人不知道或很难实现的运营策略,要么是「黑手段」,要么是「黑科技」。而这一切只有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有效」。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互联网世界风云变幻,运营更是不断迭代升级,但其内核永远不会变。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与所有互联网人共勉!
附录:本文要点汇总
- 「冷启动」的流量,大部分都是「偷」来的。如果暂时没有思路,不妨想想去哪里「偷」。
- 做运营不要有道德洁癖,马化腾也曾在 QQ 上装妹子聊天。
- 市面上有很多自动化运营工具(例如 QQ 机器人等),平时挨个试一遍,或许有奇效。但微信大号不要试,会被封号。
- 80% 的流量来自于 20% 的渠道,吃透任何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渠道,都有可能带来流量的爆炸式增长。
- 魔鬼在细节中,死磕运营细节往往会给你超额回报,龟兔赛跑的故事要牢记于心。
- 有效的方法往往并不复杂,天下无敌的降龙十八掌,一共也才 18 招。核心是反复练习,吃透招数。
- 任何运营活动,都必须先计算成本。
- 拉新类活动的成本上限,是在线广告获客价格;高于在线广告价格,就没有做的意义。
- 如果获客成本过高,不要急着否定目前的渠道,先考虑能否降低成本。
-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方法,如果你想不出来,就去咨询会写代码的朋友。
- 打码平台的背后是一个一个真人在给你看验证码,并不是什么 AI 人工智能。要敬畏技术,但技术并不总是最佳方案。
- 技术不好,就尽量不要做对抗平台的事(例如机器人群发广告)。如果技术好,当我没说。
作者:谷溪,公众号:古老湿
本文由 @谷溪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