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的日子如今好过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八点健闻,撰稿|张丽敏,责编|子木
新医改近十年。在诸项改革中,大家感受到最困难、最沉重的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任何医改政策无不需要通过公立医院这一主体环节发挥作用。
近五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与卫健委多次出台针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方案,旨在有效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实现资源良好分配,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落实分级诊疗和提高患者就医可及性。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
近期,艾力彼发布了《2018中国公立医院生存发展调研报告》。该调研共收到了来自25个省级行政区的135份问卷反馈,其中有效问卷134份,院长和书记占75.38%,中层管理占24.62%。
八点健闻联合艾力彼,与大家一起深入了解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中,面对发展规模管控、医保支付、DRGs、药品耗材零加成、取消事业编制等改革举措的推行,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们,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期望?
东部三甲医院,更愿意自减规模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提速,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的规模频繁扩张,造成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使医疗卫生"强基层"的措施前功尽弃。
从2004年开始,卫生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就多次出台措施严控公立医院规模。然而,创收的利益驱动,使公立医院对扩大规模的渴求依然未停歇。
2014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要求严控公立医院规模。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原则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综合医院床位总数不得超过区域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的30%,不超过区域医院床位总数的35%。
到2020年,省办及以上、市办、县办综合性医院的适宜床位规模分别为1000张、800张、500张。而据媒体公开报道,不少本已超此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仍在扩张;一些地方还新建有万张以上床位的医学中心。
△图1: 2009-2017年公立医院床位数变化 数据来源:2010-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医院从规模向质量转型面临很大的阻力。近五成医院不愿意缩减自己的规模(见图2),64.92%的人认为限制公立医院规模发展在现实中难落地,其中23.13%认为非常难落地。
△图2: 限制公立医院规模发展在现实中难落地
在问及会不会自行缩小医院规模时,仅23.13%的人认为会自行缩小医院规模,不愿意缩小规模的比例占47.01%,将近一半(见图3)。在会自行缩小规模医院中,其中三级医院占64.52%,二级医院占35.48%;东部医院占71.2%,中部和西部医院各占14.4%;省级医院占25.8%,地级医院占32%,县医院占41.9%。
△图3: 在规模向质量转型中,医院会选择自行缩小规模
县医院愿意缩减规模的比例最高(28.26%),不愿意的比例最低(43.48%)。地级医院愿意缩减规模的比例最低(20.41%),不愿意缩减规模的比例最高(48.98%)。其次是省会医院,愿意缩减规模的医院占20.51%,但是不愿意缩减规模的比例占48.72%,(见表1)。
表1: 不同城市医院会选择自行缩小规模
DRGs推进面临挑战,很难真正落地
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作为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按病种付费应运而生。
2017年1月,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深入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工作,主要包括逐步扩大按病种收费范围,合理确定具体病种和收费标准,扎实做好按病种收付费衔接,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政策等四个方面。
截至当年12月,已有黑龙江省、河北省、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安徽省、福建省、云南省等21个省市开展了按病种收付费的工作实践,并出台了按病种收付费的配套政策。作为国务院"钦点"的2017年70项医疗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按病种收付费改革首次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2018年,中国医保的"超级支付者"---- 国家医保局正式成立,成为推动医保支付体系改革的主力推手。其着力推进的,则是更为精细的DRGs改革。当年底,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27号文),将中国式DRGs向具体实施再推进一步。
但DRGs的推进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本次调研发现,55.23%的人认为DRGs付费实操难度大,很难真正落地,其中19.4%的人认为非常难落地,仅15.67%的人表示不难落地,以东部医院为主,占66.67%,中部医院占23.8%,西部医院占9.53%。
△图4: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实操难度大,很难真正落地
近六成二级医院认为DRGs付费实操难度大,很难真正落地(57.70%)。仅15.38%的二级医院认为可以落地,53.26%的三级医院认为很难落地,只有11.95%的三级医院认为可以落地。
表2: 不同等级医院认为按DRGs付费实操难度大,很难真正落地
八点健闻及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联合研究发现,DRGs的确为医保省了钱,减少了医疗服务成本支出,也减少了传统医疗服务在检查、药品使用、手术等方面产生的不合理收费。但由于病种收费标准不规范、不合理,且影响医疗机构的利益,实施中遇到了医院及医生的抵制。
如何从制度设计的根本上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成为DRGs取得成功的关键。
零加成后的医院收入预期如何?
一直以来,药品加成是很多医院的重要收入途径。2010年至2017年数据显示,公立医院药品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由7.14%降到1.49%。但是卫生材料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由2013年8.78%上升到2017年的11.60%。说明公立医院一直通过卫生材料收益弥补其他服务成本。
近七成的人认为取消药品加成、耗材加成后,政府对医院的补偿不到位,仅11.94%认为补偿到位(见图5)。认为补偿到位的这些医院中,三级医院占62.5%,二级医院占37.5%;东部医院占50%,中部医院占31.25%,西部占18.75%;省级医院占37.5%,地级医院占25%,县医院占37.5%。
△图5: 取消药品加成、耗材加成后,政府对医院的补偿不到位
超过七成的医院认为,通过医疗价格和收费项目调整,不足以补偿医院收入总量的亏损。仅10.45%的人认为,通过医疗价格和收费项目调整,可以补偿医院收入总量的亏损。(见图6)
△图6: 医疗价格和收费项目调整,不足以补偿本院的亏损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弥补到位需要一定的周期。随着药品加成的全面取消,多家大型公立医院被爆出陷入亏损,有的试点地区的医院甚至出现医生收入下降的情况,这无疑加剧了公立医院改革的难度。
取消事业编制,对哪级医院影响最大?
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的通知》,并在北京医院等全国148家医院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合同管理。
随即,各省市也纷纷下发文件开始大面积试点。3月20日,陕西省卫健委的文件提出,利用一年时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等53家医院建立省级试点。同月,河北省卫健委提出,将试点范围扩大到200家公立医院。此后 ,福建省也确立了39个省级试点医院……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由于体制不同,医师待遇也不一样。公立医院如果撤销事业编制后,会使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选择到民营医院执业。
调研发现,过半数的人认为,如果事业编制改革落实到位,一定会引发公立医院的大量人才流失(50.75%)。也有20.9%的人认为,即使取消了事业编制对医院也没影响,其中4.48%表示完全没影响。
△图7: 取消编制,一定会引发本院的大量人才流失
取消事业编制,二级医院更易人才流失。六成以上的二级医院认为人员会流失(61.54%),仅19.23%的二级医院认为人员不会流失。48.91%的三级医院认为人员会流失,也将近一半,仅19.57%认为人员不会流失。
表3: 不同等级医院认为取消编制,会引发本院的大量人才流失
面临非公医院竞争,西部和地级医院压力最大
据原卫生部《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2017年全国有公立医院12297家,占全国医院总数(31056家)的39.6%,病床数约463.11万余张,占全国医院病床总数(612.05万张)的75.7%。2018年,全国公立医院数量基本保持不变,民营医院的总数增加2000家,总数首次破2万家(见图8)。
对比历年数据,公立医院由于改制等原因,数量一直在减少,而民营医院可谓发展迅猛。得益于国家连续性、开放性的政策引导,尤其近5年,民营医院保持着每年新增约2000家的"生长速度"。
△图8: 2010-2018年公立与民营医院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2010-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虽然中国社会办医院总数量在2015年就已经超过了公立医院,但是,目前医疗市场的份额约90%左右还在公立医院手中,无论是床位数,诊疗人次,还是医生数量,公立医院还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不过,在经济新常态下,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正在被重点扶持,大批社会资本在政策持续鼓励下纷纷进入医疗领域。而随着多点执业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选择到民营医院执业,也加速了社会办医的兴起。
本次调研中,58.21%的人认为(见图9),政府鼓励社会办医,非公医院发展迅速,公立医院面临竞争压力。仅14.18%的人认为没有竞争压力,其中2.99%的表示完全没压力。在认为没有压力的这些医院中,三级医院占52.64%,二级医院占47.36%;东部医院占36.84%,中部医院占36.84%,西部占26.32%;省级医院占35.84%,地级医院占21.05%,县医院占43.11%。
△图9: 非公医院发展迅速,本院面临生存发展的竞争压力
近三成的人认为,在未来3年,非公医院医疗服务的比例能占到20%以上(见图10),37.59%的人认为,非公医院医疗服务的比例能占15%-20%,18.05%的人认为能占到21%-25%,还有11.28%的认为能占到25%以上。
△图10: 未来3年,非公医院医疗服务占比
智慧医疗:医院 "弯道超车"的关键
本轮医改适逢新一轮全球信息技术革命。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医疗健康领域,全新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持续融入,不仅从技术和资源供给端改变了行业的基础架构,还从业务和运作方式上彻底重塑了医疗健康服务的供需形态,智慧医疗应运而生。
在实践中,当前智慧医疗在中国的核心应用场景包含三类:1)覆盖医疗机构内部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2)连接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与分级诊疗体系;3)医疗影像AI辅助诊断、医疗机器人与AI辅助临床医疗决策体系。
艾力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庄一强教授预测:医院在未来10年左右将迎来第三次洗牌。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医院面临的发展窗口期将更为短暂。在未来第三次洗牌中,信息化建设愈发完善的医院将在竞争中攀爬上升,实现"弯道超车"。
在本次调研中,89.55%的医院都认为,信息化对本院未来实现"弯道超车"至关重要,说明各地医院、各级医院都意识到未来信息化的重要性。
△图11: 信息化对本院未来实现"弯道超车"至关重要
97.76%的医院认为,医院的第三次洗牌,将取决于以智慧医院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说明医院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得到提升。
△图12: 医院的第三次洗牌,将取决于以智慧医院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程度
智慧医疗时代的今天,医院预期年投入信息化建设的比例也在增加。由下图可看出,九成医院信息化的预计投入>1%,还有19.40%的医院投入大于3%。说明医院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意识到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在新医改方案的指导下,一定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建设更为先进的医院管理系统,才能提升自身竞争力。
△图13: 医院预期年投入信息化建设占医疗收入的比例
虽然面临同样的时代背景与相似的政策约束,东中西部的公立医院表现出了并不完全相同的应对态度与管理体验。整体而言,东部地区改革步伐更大,应对态度更为积极。
随着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不论东中西部,抑或一二三级医院,九成以上的人认为,信息化建设是"后医院规模化"时代的巨大发展机遇,是提升医院竞争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