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鸡是怎么炼成的?
2003年,老乡鸡第一家门店在合肥开业,生意异常火爆。闲下来的时候,同事们坐在一起展望未来,讨论合肥能开多少家老乡鸡,结论是20家。
16年过去了,如今老乡鸡仅在合肥一地就开了300多家,在全国拥有800多家门店,每月新开近20家店,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不久前,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老乡鸡为中国快餐小吃第一名。
束从轩是这一切的缔造者。 已过天命之年的束自信从容,说话时观点明确,语调肯定,但大多数时候以倾听为主。相对于表达,他更喜欢用行动表明态度。接近束的下属说,老板做事雷厉风行,执行力极强,事情一旦决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以最短时间做好;如果交代给别人,则要尽快看到结果,让他最恼火的是交代的事情迟迟没有进展。
进入束从轩的办公室,左手侧有一个大的展示柜,摆满了各种鸡的模型和雕塑,这里凝结了他一生的心血。他青年时养殖肥西老母鸡起家,到了不惑之年,决定放手一搏,从养殖拓展到餐饮,以期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束从轩赌对了。原因很简单:特别是对于上班一族,生活压力大,时间紧张,亲自下厨的机会越来越少,对干净、卫生和美味快餐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老乡鸡总经理束小龙是束从轩的儿子,前些年留学美国,后来到台湾、香港和日本考察,看到相似的情况,平常做饭的人越来越少了。
你也许想知道这个神秘的中式快餐明星是怎么炼成的。事实上,机会对所有参与者均等。过去三十年,中国餐饮业年均增速超过了18%,远远超过人均国民收入增速。单就快餐业,过去十年市场份额快速上涨,从19%攀升至今天的26%,其中中式快餐占了七成市场份额。
束从轩本人认为, 老乡鸡的秘密就藏在24本厚厚的手册当中,这些手册涵盖了从生产、采购、服务、开店、卫生等快餐经营的方方面面,每一条都极为详细,甚至对每一步的具体操作都有详细介绍和界定 。手册最初有6本,由束从轩亲自执笔,后经团队不断完善和扩充达到24本。现在,公司每年还会花一个月时间修订这些手册。
2019年8月,束从轩拿出厚厚一摞手册,一页一页地翻,一条一条地讲。他对36氪说,我把家底和秘密都给你看了。他很快又说,对于很多模仿者,你给他这些手册,怎么执行又是另外一套。
事实上,比这些手册更为难能可贵的,则是老乡鸡自创业以来的探索、尝试和经验。模仿者或许能够看到某些手册的操作,但如何让整个系统运转起来,却远非操作和执行能够解决的。所有这些,都凝结在老乡鸡的过往和日常之中。
从养殖到餐饮
如果不是1980年代的百万大裁军,束从轩可能会被提干,然后在部队一直待下去。1982年,整个师被裁掉,他的军旅生涯戛然而止。
复员回到安徽农村,拿着结婚时父母给的1800元现金,他在合肥乡下搞起了养殖。当时,市场上大规模引进成本低和生长快的白羽鸡,40多天就能养成,土鸡要养180多天,很多养殖土鸡的农户和商家也跟着改养白羽鸡。但束从轩一直坚持养肥西老母鸡。
到了1990年代,他已经是合肥最大的养鸡商家,月均产出超过60万只。 束从轩先是自己养,给农户示范,成熟后带动附近一带的农户养,他提供鸡苗、饲料和疾病预防。再后来,他带着乡亲们到合肥各县的农贸市场找销路。
1990年代后期,鸡价受市场影响剧烈波动,束从轩预感到纯粹养殖的生意可能做到头了。即使可以做下去,他也不想一辈子都窝在乡下养鸡,于是思考怎么做鸡的下游产品,进而拓展价值链。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到浙江考察一个速食品牌,摸清了原料、加工、包装和销售之后,觉得那是害人的生意,这条路自己不能走。
束从轩在合肥经开区承包过一个养鸡场,那段时间萌生了做快餐连锁的想法。当时束小龙还在合肥的寄宿制学校读书,假期回到经开区的养鸡场,经常碰到父亲和团队在测试鸡汤。他从小对味道特别敏感,吃东西也挑。他们就端一碗肥西老母鸡汤给他喝,问他感觉怎么样。喝了几次,束小龙觉得这个味道可以。
如何做好一碗鸡汤,在源头上是如何养好一只鸡。 鸡有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之分,束从轩做老乡鸡,选用的鸡种祖代便是大山深处找出来的肥西老母鸡,再由他们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培育品种,即父母代,父母代再培育出商品代,才能交给农户养殖。
除了鸡种,后续养殖、宰杀和配送也会极大影响一碗鸡汤的口感。今天老乡鸡所用食材,均经过两端饲养,先由农户养殖120天,重量达到三斤二两后,再到老乡鸡自营养殖场养60天,由技术人员控制其饮食和防疫,以达到食品安全要求,同时保证稳定的货源供给。
养到180天的肥西老母鸡,经过留样检测,合格后送去屠宰。为了保证食材新鲜,屠宰和分割后的食材,第二天必须全程冷链送到门店,在800家餐厅的透明厨房现场烹饪。每一步都有是一个筛选,从老乡鸡的养殖场到门店,食材的淘汰比例高达3%-4%。
以老乡鸡餐厅中广受好评的香辣鸡杂为例,鸡杂从分拣、清洗、烘干、杀菌、漂烫、配送和烹饪,每流程必须经历的时长和次数均有严格规定。
除了养鸡,创业之初,束从轩并无快餐连锁经营经验,但他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1992年,他偶然发现一本叫《销售与市场》的半月刊,以后每期必读几遍,年终再按上下半年分别装订起来,生意上遇到问题就在里面找。2001年,他遇到一套哈佛职业经理人丛书,便如获至宝,全面学习了经营管理、销售管理、组织管理、资本运作、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等专题。通过这些书和杂志,束从轩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
1999年,束从轩参加培训,才知道有一个好东西叫快餐连锁,靠系统和手册在推动运营。回到合肥后,他想各种办法搜集快餐连锁手册。 第一家老乡鸡开业之前,束从轩就花了半年时间,写了6本手册。 他说,写出来,就按照这个干,这是硬功夫。
老乡鸡最初从装修色调、品牌形象到店内动线,模仿的对象是麦当劳。装修第一家店的时候,装着装着不对劲,就去麦当劳的店里看。去的多了,被麦当劳店里察觉到,不让他们进。装修不断返工,装了扒,扒了再装,六个月后,第一家店终于装好了。
束从轩做餐饮时,已经完成财富积累,再次创业舍得投入,什么都用最贵的。束小龙记得,父亲花两万块钱买了一扇门,第一家店就买了系统。束从轩让人把买的拖把拿回来,员工问多少钱买的?束说9000元。员工开着车去拉拖把,到了发现只有4个拖把,一个拖把桶,外加两把刷子。
束小龙回忆说, 父亲从养鸡起家,后转型做餐饮,起点反而很高;老乡鸡第一家店开业,除了麦当劳和肯德基,合肥没有哪家店能有那种要求。
老乡鸡开业后,生意很火爆,在合肥一炮走红。接下来的几年,老乡鸡不断开拓门店。2010年左右,门店已经遍布安徽全省,甚至开到了南京和上海,数量达100多家。那时候,老乡鸡的品牌还叫“肥西老母鸡”。离开合肥,肥西老母鸡的辨识度迅速降低,门店开了之后,不温不火,老乡鸡遇上了麻烦。
练好内功卷土重来
2011年,老乡鸡一年利润600多万,束从轩就一次性支付了400万咨询费,请特劳特公司协助其进行战略收缩。
收缩有序进行,先是剥离活禽专卖、田园旅游、食品加工等业务,紧接着帮束从轩打下半壁江山的肥西老母鸡,也正式改名老乡鸡。与此同时,老乡鸡撤出南京、上海。
按照特劳特公司的说法,战略收缩后的老乡鸡,定位由“特色老母鸡快餐”变为“安徽最大连锁快餐”。 从战略上讲,老乡鸡选择聚焦快餐,集兵安徽快速开店,待局部领先,兵强马壮之后,再南下攻打南京和上海,西出取武汉。
2012年6月,束小龙从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毕业后,进入父亲创办的老乡鸡。他先在养殖场干了三个月,跟着员工一起干活;之后又去了门店,从店员、店长、区域经理,最后干到老乡鸡总经理。接下来的几年,他和父亲带着老乡鸡苦练内功,升级产品、门店、系统等。
做合肥西二环路店店长时,他让人把公司最新的设备送到店里,然后把旧设备抬走,有些墙也需要敲掉。员工说不行,新设备不会用,还会经常坏,但束小龙坚持要上新设备。他说新设备在一家店试验成功,就可能推广到其他门店,这不仅是为了一家门店,而是为了整个公司。
他刚上任时,店里用电饭煲做鸡蛋羹,只有那些经验丰富的员工才能蒸出恰到好处的鸡蛋羹,蒸的时候还要看时间,一不小心忘记时间,就蒸废了。用了新设备,初始温度40度把蛋液放进去,7分钟出来刚刚好;即便是新员工,按照流程也能做出一份品质有保障的鸡蛋羹。
苦练内功的那几年,除了更换新设备,老乡鸡开始梳理流程。通常,快餐店要求产品不能超时,超时的产品口感和品质大幅下滑,需要报废;也不能卖断货,不能消费者点一个菜没有,点一个菜没有。在老乡鸡,所有食材由冷链物流车辆送进餐厅的冷库和冷箱。烹饪时,食材先拿出来解冻和清洗,为了保证柔嫩皮脆,炖汤的鸡肉肉还要进行“按摩”,然后用农夫山泉熬制60分钟。以前,门店卖断货了,发现食材还没解冻,员工急急忙忙做出一道菜,口味肯定不好。
怎么进行梳理流程?束小龙想到了小时候学过的 统筹方法。 他根据门店每天销售数据,大致评估每个时段各菜品的销量,然后倒推整个生产和烹饪环节,比如什么时候解冻食材,解冻多少,什么时段开始烹饪,烹饪多少,然后确定每一步干什么,并将纳入系统。做成系统以后,如果每一道菜都严格按照工序去做,其品质肯定是最理想的。
2014年9月,O2O风暴还没有进入合肥,老乡鸡尝试做外卖业务。接单靠打电话,配送由门店自己做,每单配送费1元。束小龙管理的门店一天送出去110份外卖,相当于一个普通快餐一天的业务量;后来实在做不过来,便把配送费涨到2元,单子还是没法降下来。他招了一个大学兼职做配送,一个暑假下来挣了7000多元。
相比于设备和流程,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很难意识到IT层面的问题。束小龙做了老乡鸡总经理后,IT总监告诉他, 公司数据散落在各角落,如果收集起来与软件对接,可以极大改善效率。 后来,老乡鸡搭建了中台系统,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比如,通过中台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老乡鸡的用户画像和消费习惯,将极大地帮助门店选址。
2017年,老乡鸡迎来新的CIO,他将ERP、POS等系统换成SAAS结构。最近,老乡鸡又找了一些专业机构,辅助做会员裂变。2019年8月,接受36氪采访时,束小龙说IT方面至少还要投入过亿,招更多的技术人才做这些事情。他试着跟父亲解释,发现父亲能听明白他的意思。
作为更进一步的举措,束小龙在老乡鸡成立了一个新餐饮中心,负责新产品研发,设备迭代,门店模式迭代,还有工厂工艺的研究。除了新餐饮中心,他还鼓励公司层面发动门店去创新和改进,创新一旦被评估可信,提出者将会被重奖。
过去这几年,在束从轩和束小龙的带领下,老乡鸡极大地改进了门店设计、就餐体验和运营体系,并引入数字化和IT技术,将供应商、中央厨房、门店全部纳入数字化的管理路径。
2016年以后,练好内功的老乡鸡陆续进入南京、武汉和上海。这一次,他们成功了。随着门店模式的成熟,复制扩张也就变得容易了。
截止目前,在南京和武汉的门店数量均超过100家。
未来还有多大想象空间?
从20世纪80年代的养殖起家,到后来进入快餐连锁,再到如今成为中式快餐连锁明星企业,老乡鸡是两代人的事业。如今,它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关键点上,一方面是两代人的换班和传承,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快餐连锁企业从传统走向现代。
1985年,束从轩23岁生日的那一天,他给未来的人生定下了一长串的目标:30岁挣到10万元,40岁挣到100万,50岁挣到1000万,60岁挣到1亿元。一晃三十四年过去了,昔日的目标已经成为今天的谈资,在和36氪访谈时束从轩甚至会觉得当时的目标有些可笑,现在更想为所有顾客认真做好一餐饭,这是他的新目标。
回首父亲三十多年平凡但不平淡的创业经历,束小龙觉得其最大的变化,就是他从一个个体经营者变为一个公司化的经营者;同时,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视野的不断开拓,他对一切工作的要求都变了,从一个人坚决贯彻执行,到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老乡鸡升级第五代门店,团队在一起开会,大家征求董事长束从轩的意见。他只说了一点,中式快餐发展这么多年,除了产品不同于西式,其他售卖方式等还是逃不掉西式快餐的影子,我们为什么不创新一下?后来,束小龙和团队设计第五代店时,强调了体验感和参与感,把西式快餐排成两排点餐取餐的动线改了。
如果说1980年的大裁军,终结了束从轩的军旅生涯,后来的商场延续了他作为军人的雄心壮志。他从一个士兵,最终转变为一个将军,带领1.2万人的团队,在商业的战场上奋力拼杀。与军人的战场不同,这是一场与自己和团队的战斗。
现在,老乡鸡的权杖和责任正在向年轻一代倾斜,束从轩目前对这一过程感到满意。
他说,儿子搞第四代典型,没有跟他说,反反复复弄了很长时间。有同事跟他说,这个花了很多钱,是不是要干预一下。他没有管,觉得一旦干预,可能积极性就被打击了,等做出来再看。有一次,他睡着了,司机把他拉到第四代店门口,他察觉以后掉头就走。直第四代店开始营业,束小龙才告诉父亲,你什么时候去看看。他一到门店,就眼前一亮,觉得那是他们老一辈干没法做出来的。
老乡鸡定位于中高端快餐连锁,客单价30元左右,其品质、体验和服务均高于同行。如何让老乡鸡在品质、体验和服务方面超越同行,早日逼近西式快餐,这是束小龙所擅长的。
束从轩说, 儿子追求完美,有创新能力,对新东西感兴趣,而且能够钻进去,但创新大不冒进。
小时候,束小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跟着父亲的员工出去跑,只要能到一个新的地方,他就特别开心。有时候出去是在晚上,他也跟着出去拉东西,接东西,每到一个新鲜的地方,“你去闻那个空气都会感觉不一样”。
工作以后,除了宁夏,束小龙已经跑遍了中国的其他地方。他出差到了外地,第一件事情就是搜一下附近有哪些好吃的,当地有什么特产和品牌。他说,全中国各个城市好吃的东西,基本上都被他收藏在自己的大众点评里面了。
采访中,束小龙提到一部颇为知名的纪录片,《世界顶尖主厨》(World's Best Chefs)。这部纪录片讲述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主厨,发掘他们的料理哲学、烹调过程和锐意革新。束小龙说,其实人家对于顾客体验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中餐在上面有很大的差距。言下之意,老乡鸡有意向这些顶级餐饮致敬。
关于中西餐的分野,一个重要的分界点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大约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中西餐发生过一次巨大的分野。束小龙提到当时的分餐制,西方人不吃内脏和骨头。他也提到,今天任何一家有野心走向世界的餐饮品牌,都还需要一些改革和改良。 “西餐为什么能超越种族,被全世界接受?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对用餐方式、服务方式和环境的要求,以及对食材理念的理解等等。我觉得中餐要这么去做,才能走向世界。” 他接着说,“否则光往外开,只是做中国人的生意,我觉得也没什么意思。”
现在,束小龙每次出差,都会格外关注餐饮。进入一家餐厅,他通常会看餐厅设计得怎么样,环境怎么样,菜单怎么样,食材怎么样,服务怎么样。“做餐饮就是QSC,质量,服务,还有卫生。”他说。
他和父亲都认为,老乡鸡目前还在改进中,走向更高的目标还需要一段时间。按照计划,老乡鸡在今年底达到800多家,明年底达到1000家,五年左右达到2000家店。现在,不管是新进入到南京、武汉、上海,还是即将要进入的地方,他们都希望能够借鉴最近几年在合肥的做法, 在一个城市一直开下去,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