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 | 鸿蒙初问世,华为敛锋芒
文 | 李振梁、王婵
编辑 | 苏建勋
揭开面纱的那一刹,“鸿蒙”让东莞篮球场的 5000 人集体被点燃,全场掌声雷动。这是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华为有2万员工新基地举行的开发者大会现场。
今年这场开发者大会,也是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后,举办的最大规模发布会。外界将目光锁定在华为在一系列事件后的现状:海外手机销量、零部件渠道储备,当然,还有欲遮还显的“鸿蒙”系统。
用万众瞩目形容这场发布会并不过分。仅是 9 号下午的主会场,参会人数就达 5000 人,华为消费者业务(CBG)高管余承东、王成录、张平安、邵洋集体出席。华为也没有让众人失望,几番铺垫后,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宣布:“鸿蒙”(Harmony OS)系统正式亮相。
根据余承东介绍,“鸿蒙”具备以下特点:
1、基于微内核、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具体含义会在下文解释)
2、面向的是“下一代”的 IOT 场景,包括已发布的荣耀智慧屏,规划中的PC、手表手环、车机、音箱、耳机、VR 设备,未来还会延伸至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3、开源。
余承东公布的“鸿蒙落地规划图”。图片拍摄:苏建勋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作为华为消费终端最重要的品类,却没有出现在余承东公布的“鸿蒙”落地规划中。 对于华为为何收敛起鸿蒙的锋芒,余承东在会上展现出开放姿态,他坦言:“考虑到生态原因,我们优先使用谷歌 Android 操作系统。”
不过,在会后接受 36 氪等媒体采访时,余承东也强调,如果当前国际形势持续下去,“华为可以一夜之间把所有手机都升级到鸿蒙,我们 always ready。”
可以说,不论是余承东的言论,还是发布会上华为 CBG 众高管拿出的完整 IoT 产品线,都在对外传递出一个信号 :(与美国企业)是分是合,华为皆有对策。
在今年华为开发者大会的媒体采访包中,附有一套任正非曾展示过的苏联战机图片,他曾用这架战机比喻今日之华为:历史上这架战机没有坠毁反而成功返航,原因在于核心零部件油箱和发动机没有被打中。图片拍摄:苏建勋
华为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自 5 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无法从美国公司获得软硬件产品、服务后,华为随即实施一系列举措:供应链环节,启用“备胎计划”,解决核心元件供应问题;海外市场,在意大利、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开展营销活动,承诺如果谷歌应用程序在购买后两年内停止运行,将向客户提供全额退款。
至于受影响最大的系统服务,余承东也坦陈,由于谷歌 GMS Android 系统的断供,以华为手机为主的消费者业务的确存在漏洞,但随着“鸿蒙”的加速推进,目前该漏洞“已经补得差不多了”。
“现在海外市场已经恢复了80%多,预计今年手机销量在2.4亿台左右,坐稳全球第二问题不大。”余承东对包括 36 氪在内的媒体说。
能让余承东如此有底气的,还有华为硬邦邦的业绩。7 月底,华为公布了半年报数据:2019上半年,华为录得营收40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明显高于此前两年同期15%的增速。净利润率为 8.7 %,净利润录得 349 亿元。
1、鸿蒙究竟是什么?
随着余承东的演讲递进,不少观众的惊喜逐渐被疑惑替代。微内核、分布式、多编程语言……鸿蒙究竟是什么?
“在 IoT 厂商看来,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术语,只不过华为提出来后,更能让大众有所感知。” IoT 解决方案供应商“小匠物联”创始人米雪龙对 36 氪说。
米雪龙进一步向 36 氪解释到,“内核”指代的是操作系统中的核心架构,大体可分为“宏内核”与“微内核”,前者代表为 iOS 与安卓,后者代表是谷歌 Fuchsia 与鸿蒙。两者的区别在于:内核越小,涉及的操作系统代码越少,进程越简单。
宏内核、微内核的路线选择,也与其适配的产品性能有关。
由于宏内核包含的系统服务很多,比如文件系统、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声卡显卡驱动程序等,调用起来需要强大的处理器,所以适用于手机、电脑、PC 等产品;但微内核只提供诸如 CPU 管理、进程调度等最基础的功能,其余服务均以后期叠加的形式完成,因此更适合对于运算需求没那么高的手表、智能家居等 IOT 设备。
说得再浅显一点, 操作系统是用来安排计算机怎么干活的机构,内核就是这个机构的大管家。安卓 Linux内核是一个什么都爱管的大管家,大管家亲自过问,处理效率自然高,但事情管多了难免容易出错;而鸿蒙是一个只抓核心事务的管家,其他的边角料事情就交给小弟去做,这样大管家就轻松一点,鸿蒙的代码与出错率也就少很多。
至于“分布式”的概念,智能家居 IoT 服务商“雅观科技”的 CMO 林伟则告诉 36 氪:分布式技术是 IoT 厂商提出“万物互联”的基础。从手机、到手表、到智能家居、汽车,不同设备对于系统的运算需求(本地/云端)、内存处理都不一样,而“分布式”则是用来连接这些设备的操作系统。
可以说,不论是微内核,还是分布式,都显示出鸿蒙本就是为IoT而生的系统,它以微内核为主的设计,主打低时延、低能耗,都是适配IoT设备的特点。
“鸿蒙的微内核比安卓Linux宏内核小 90% 左右。安卓Linux内核是非常重的内核,该内核其实来自于服务器时代的Unix,有很多手机环境根本用不到的内容。这就给运行设备造成多余的负担。”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总裁王成录对 36 氪说。
由于IoT设备数量庞大,种类繁杂,大小、能耗、应用场景不一,因此鸿蒙也要实现弹性部署,当设备需要多大内核,鸿蒙就能调用多大的内核加载进去。 据华为CBG首席战略官邵洋介绍,鸿蒙最小可加载10KB的内核。
为了弹性部署,鸿蒙还将扬声器、麦克风、显示屏、摄像机等硬件资源虚拟化,同一华为账号下的各种设备,就可以共享这些硬件,比如手表不能拍照,可以调用手机摄像头进行拍照。
这种设计有两大好处:对用户而言,不同设备可以互为终端、互为外设,你可以调用最好的硬件资源。比如,荣耀智慧屏发布会现场演示中,就把大疆无人机虚拟成了智慧屏的外设摄像头,无人机拍摄的内容几乎实时同步到智慧屏上,从而让家中的亲人与在外旅行的你一块欣赏风景。
对开发者而言,一次开发的APP可在多个终端同时部署,大大提升开发效率。
无论对用户或开发者,鸿蒙系统的设计都很友好,加上华为庞大的IoT硬件体系,可以让华为在IoT上更好地抢占未来。
目前,华为的IoT硬件体系为“1+8+X”:1指的是手机,作为主入口;8指的是平板、PC、电视、车机、耳机、音箱、眼镜、手表;X是智能冰箱、智能空气系统、智能灯泡等泛物联网设备。
华为的IoT硬件体系为“1+8+X”。图片拍摄:苏建勋
2、系统容易,生态难。
若从终端设备的数量来看,华为目前是全球三大出货量手机厂商,其作为主入口的手机业务十分强势。与之相比,其他主流硬件厂商中,小米的主入口手机现在陷入增长困境,而苹果的生态相对封闭,很难连接大量的第三方厂商设备,OPPO、vivo 在IoT上起步较晚,尚在追赶之中。
但另一方面,鸿蒙尚属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应用生态并不完整,对其他手机厂商的吸引能力自然有限。“鸿蒙好像是一栋摩天大厦,里面却没有家具,但安卓系统的应用已经有几万个了。”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 36 氪比喻到。
更重要的是,华为在终端的强势布局,也让其他厂商不得不忌惮。多位行业人士均对 36 氪表示出顾虑:“既做终端又做系统,华为这是又当裁判又当球员。”
“我们一旦决定了开源,就决定了对所有的厂商和使用者都是公平的。”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回复36 氪等媒体,谈及开发者生态,他进一步表示,将用开源基金会等手段打消市场顾虑,“鸿蒙一定不属于华为,一定是属于大家的。”
在大会现场,张平安还宣布将扶持开发者的华为“耀星计划”升级至 10 亿美元,主要包括对开发者的分成优惠、应用导流、创新激励等;另外,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还透露,华为将主导运营国内首个开源基金会。
从高层态度到拿出真金白银,华为对鸿蒙生态的建立已势在必行,但在华为之前,诸如微软、阿里,都曾对“系统帝国”的建立发起冲击,却大多无功而返。
以阿里来说,2011 年,阿里云就推出过YunOS,同时发布首款基于 YunOS 的智能手机天语K-Touch W700。2015年2月,阿里向魅族投资5.9亿美元,合作前提就包括,魅族要在自己的手机上搭载YunOS系统。
但 YunOS 的麻烦很快来临。2012年,Google 将 YunOS 定义为“非兼容版安卓系统”,直接将华为、中兴、联想、OPPO等一大票Google开放手机联盟成员隔绝在了YunOS之外——作为联盟成员,品牌可以提前获得新版安卓,这在海外市场认可度极高。没有哪家愿意牺牲海外市场去与阿里合作
开发者也没什么动力迁移至 YunOS。由于 YunOS 采取的“卡片”式入口,让用户无需下载 App 即可调用服务,这无疑影响了开发者后续的商业化进程。另外,阿里还要求开发者要达到这种服务为入口的效果,必须要将应用接入阿里云服务。
用户体验也是个大问题。2014年,有外媒曾写下魅族MX4 YunOS 3.0版的使用体验:YunOS 的卡片服务(Cloud Card)听起来不错,但用起来很卡,用户的耐心很快就被消磨殆尽。就连时任魅族副总裁的李楠也在微博上说了一句拆台的话:“YunOS的安全和效率我们是认可的,但是设计和交互方面还是Flyme(更强一些)!”
虽然 YunOS 最终还是通过真金白银地打补贴(每台机补贴10-30元),终于在2016年5月底,达到了智能手机累计激活超过7000万的成绩。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YunOS 没有摆脱“和杂牌机绑定”的命运。那些搭载了YunOS系统的手机——海客Z1,青橙GO N1-Y,波导枭龙XL,飞利浦小飞侠,大多数人连名字都没听过。
谈及巨头在自建系统上屡屡受挫的经历,余承东也毫不避讳,他向包括 36 氪在内的媒体直言:“他们做不起来,是因为没有强大的终端能力。华为每年有超过3亿台终端,手机占了2亿多,我们更容易打造生态。”
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余承东
不过,打造一个生态,不只是几千万行代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起厂商、开发者、用户联动的意识。APICloud CEO 刘鑫向36氪表示:“做个系统可能需要2年,但是生态养成需要5年。”华为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做到这一点呢?
3、鸿蒙的下一步,华为的下半场
作为 IoT 系统,鸿蒙可负重望,但作为手机系统而言,则是半路出家——美国禁令让华为调转马头,给鸿蒙“嫁接”了一个新的使命,拯救手机业务。
为了打消业界疑虑,王成录多次对鸿蒙在手机运行的稳定性上拍板。他表示,华为攻克了微核条件下的性能问题,与安卓相比并不会造成手机性能的减弱。
但是,这个半路出家的手机系统真的能替代安卓吗?“随时可取代安卓”、“已达到商用水平”,余承东这些信誓旦旦的话多少让人生疑。
余承东也承认,鸿蒙的打造会需要一点时间,如果美国禁用安卓,短期会受到影响。鸿蒙现在投入人力4000-5000人,早期投入没这么大,现在大规模突进,短期要把系统完善。
为了进一步激励开发者,余承东也给出承诺:开发者基于其他系统开发的软件迁移到鸿蒙系统的工作量非常之小,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言下之意是,如果一个软件从安卓系统向鸿蒙系统迁移的话,开发者的成本很小、门槛很低。
从技术层面来看,华为在国内EMUI在历代版本的更新当中,已经逐步把安卓系统的很多部分替代了。在华为最新发布的EMUI 10当中,里面具备了很多与鸿蒙相似的优点,包括硬件能力互助共享、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等等,除了Linux的安卓内核外,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半个鸿蒙了。如果进一步把Linux内核替代为鸿蒙内核,在国内市场实现平稳迁移并非不可能。
不过, 单从技术上满足开发者需求远远不够,App 的开发者需要流量、IoT 厂商需要销量。 米雪龙就对 36 氪表示,如果华为愿意将全球终端的零售渠道资源拿出来分享,这个 IoT 生态会很快建立起来。
“IoT 厂商接入小米能卖几十万台,阿里也在给平台流量和曝光扶持,相比之下,华为的带货能力更有限一点。”米雪龙说。
华为的海外市场怎么办?
GMS安卓断供之后,华为海外市场下滑,主要是因为安卓的套件不能再用,而这些大多是海外用户的高频应用,包括邮箱、地图、YouTube、Google Play(谷歌应用商店)。如果GMS安卓不能恢复,华为就需要找到这些应用的替代品。
对于这一点,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给出了部分解决办法。华为首次向全球发布HMS生态,为开发者提供了功能、服务支持,包括华为定位、地图、统一扫码等等。但这只能算作权且之宜,习惯了谷歌应用的多数用户迁移难度很大。现有的方案里,也没办法替代YouTube、Google Play。
另外,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吕俊宽还指出,Facebook、Google这些巨头的APP,能不能在鸿蒙上面运作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综合来看,如果GMS安卓断供,华为的鸿蒙系统可以勉力支持,但当下并非上佳之选,谷歌GMS套装里的高频应用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品,即便在国内切换到鸿蒙系统,也会给开发者增加一定的成本,虽然这个成本并不大。所以,即便拥有了鸿蒙系统,华为高管也屡屡强调,安卓依然是首选。
谈及海外市场的消费者信心,余承东也颇为乐观:“美国消费者有的以为华为手机不能用了,变砖了,但之后发现没问题后,这个信心还是会恢复的。”
对于华为来说,业绩、销量的硬指标正在好转,但鸿蒙生态的开启,与华为对下一个 5-10 年 IoT 的押注,又成为摆在其面前的另一座大山。
头图来源:华为官方;文图均由 36 氪拍摄。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