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华为王成录:鸿蒙和 EMUI 是怎样的关系?
在今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19)上,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 OS 和 EMUI10。
作为华为智能终端的「灵魂」,采用分布式设计的鸿蒙和 EMUI10 都是华为今后在智能生态领域中探索的重要一环。
在这次开发者大会结束后,我们与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进行了一次答疑对话,关于鸿蒙和 EMUI 的细节,王成录给我们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
鸿蒙 OS 和 EMUI 的关系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除了是问鸿蒙和 EMUI 的关系,还有关于目前鸿蒙在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核心。作为一个面向多终端设计的操作系统,鸿蒙在未来会怎样发展?有哪些地方是现阶段的 EMUI 能参考的地方?
内部 EMUI 和鸿蒙是两个不同的团队,但作为同属华为开发的操作系统共享了部分技术特性与资源。EMUI 本身就是面向未来全场景,这个正好跟鸿蒙定位一致。
鸿蒙的特点如果用一句话记它就是「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其核心特点实际上有三个:
第一,这套系统怎么适应不同的硬件,实际上这套系统从一开始就是全面解耦,把每一层内部都解耦,大概有几千个模块,解开挑战非常大,解完了怎么保证这个接口在发展中不变?我们把接口全部用头文件写好,用工具看护。
有了基础之后,设计之初每一个模块打个标签,比如这个模块可以扩大是内存的设备,这个模块是有多少存储空间的设备。
有了新理念以后,只要硬件落在某一个范围内,范围包括处理器能力、空间大小、显示规格、麦克风怎么配,系统根据这个范围的标签自动推送相应的操作系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
我们打一个不恰当比方,大家可以更好的理解。
鸿蒙系统的第一个特征,他就像我们的活字印刷术,一个模块就相当于烧好一个个字,当写某一本书的时候,就把这些字重新组合起来,就是这个设备的操作系统。
第二,非常有创新性的打破终端硬件的边界。比如手机有显示器、处理器芯片、内存等等,它实际上是通过手机上的 PCD 板把他连接在一起的,构成了一个手机。
鸿蒙就是把硬件的 PCD 变一个软 PCD,每一个硬件组成部分,都把的它抽象一个驱动,这样在一个消费者账号下面多设备的时候,他们就如同抽象出来的一个各种器件的大池子,这个池子里根据应用的不同场景,选择做组合,就像演示的无人机。
实际上对端演示的无人机,其实是用分布式系统新定义一个新手机,这个手机摄像头就是无人机的摄像头,他被拉远到空中,这是系统的第二个特征。这个是非常具有创新价值,它核心如果能达到或者接近硬件 PCD 组建能力想象空间太大了,会非常巨大。
比如说运动手表,无法打电话,在华为这套系统下面用可以用它来打电话,这种场景它和手机组合成一个新的可以打电话的手机,只是说这个时候这个手表变成了手机麦克风。
第三,我们有了这样能力以后。我们的硬件形态越来越多。我们要解决应用不断适配问题,目前我们无法把一个应用快速做成适配手机版、PC 版,PAD 版。我们希望通过 UI 控件的抽象和解耦,包括业务逻辑原子化可以快速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以上是鸿蒙三个可行的特征,这也是 EMUI10 可以参考的。
鸿蒙将会有哪些技术会用在 EMUI 上
作为鸿蒙前期阶段的系统之一,EMUI10 在功能上和鸿蒙有着不少相似的地方,比如两者都拥有分布式设计,为华为在日后的「1+8+N」全场景智慧家居打下了软件基础。
王成录表示,鸿蒙与 EMUI10 相似的地方,主要就是分布式技术。因为所有移动产业里面,无论 iOS 还是 Android,到目前为止仍然只适合在手机,即使是苹果也无法将 iOS 同时跑到 PC 和手机上。
EMUI 用到鸿蒙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分布式技术,包括分布式文件、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的调度这些都是整个技术的一部分。
应用鸿蒙的前置条件是什么
在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多次提到了鸿蒙是一款面向未来的系统,那么余承东所说的「未来」除了意味着鸿蒙需要 5G 网络支持外,是否也需要多终端的支持,才能发挥出鸿蒙的最大作用?
王成录向我们解释:
如何解决移动的硬件越来越多的现实状况,如果只是音箱,大家用它没有太大意义,小孩玩两天没有人用。手表只做记步的东西或者看时间,其他做不了。未来能否把硬件资源不断叠加复用。
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讲,等于我买了一个音箱可能意味着我的麦克风资源多了一个,当我买了一个电视来,就意味着我们的显示资源多了一个。
这些所有的东西都在一个用户 ID 下面,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随便组合,你就可以用系统定义一个新的硬件,就像今天我们的演示中,相当于定义一个新手机,这个手机是用飞在天上的摄像头(指无人机)。
对于鸿蒙定义出新硬件的说法,现场有记者提问:鸿蒙在日后是否会有一个单独的操控面板,来重新定义未来硬件?
王成录补充解释,鸿蒙不需要单独的操控面板,我们把单个的硬件把它转化成一个个驱动文件,就好比 Windows 下面的打印机,不管你是哪个品牌的打印机,你只要按照微软发布打印机驱动开发指导去做你的驱动就可以了。
生产出来打印机你满足了这个驱动,就可以即插即用,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比如说我把这个手机屏抽象成一个软件的驱动,这个驱动软件对整个鸿蒙内核部分,他的接口是相对稳定而且不变。
如何把「1+8+N」融入到华为的超级终端池里
「1+8+N」这个概念指的是 1 台华为手机、8 个智能可穿戴、家居设备、N 个第三方合作商组成的超级终端池。
在这个超级终端池中,这些设备将使用同一个系统,用户只需要使用一个 ID 或一张人脸就能在这些设备中共享内容。那么,华为会通过哪些方法,与「N」家第三方合作方完成超级终端池的构建?
王成录表示,华为会先把这个能力先在企业内部用起来,随后开放给第三方,华为会提供开发指导,提供架构指导,设计说明,第三方只要按照这个去做就可以了,开发内容都会开放。
如何考量分布式设计的安全
王成录:我每次思考安全的问题都特别头疼,很累,非常非常累,非常烧脑。但是我们跳出来,安全实际上就一句话,一定是正确的人,我用正品的设备,去操作我应该操作的信息,一句话总结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手机每次要用的时候要解锁呢?它要保证操作这个手机的人,是这个手机的主人,否则就不需要解锁了。是不是?包括应用本身,要输入密码,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它要保证操作的这个人,就是手机的主人。所以这件事情在分布式以后变得既复杂,又有巨大的机会,巨大的机会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我现在这个手机,我只能用指纹解锁,或者是脸部 Face ID 解锁,或者是我输入密码把它解锁,分布式来了以后,你们想一想,我就完全可以用手表上的心脏传感器同时来解锁,当我来解锁的时候,这个心脏传感器同时在做校验。我们既方便,又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就像我举的那个例子,我们用银行的转账,我们要用 Token 来做额外的加锁,用手机的短消息,来输入验证码,实际上它都是为了保证这种安全级别高的应用,一定不能仅仅就解锁就能用了,这是不可以的。
机会就在于,我们分布式了以后,我们再也不需要仅仅用一个能力,去应对那么多的应用了,我们就希望用这种分布式的能力,一次的把尽可能多的生物特征信息,针对不同应用级别,用哪些来做。比如解锁,可能不需要密码,一握就可以了。
因为这个握力传感器,它对我这个人的握力的特征是清楚的,所以我们可能在很短的未来,我拿起手机来就解开了,就不再需要输入密码,因为确实还是很麻烦的。
所以它既能够适配不同的应用级别,有不同的认证要求,又方便不需要额外增加新的设备,这是机会。挑战就在于,当你所有的 ID 下面,这么多设备,大大小小都在的时候,小设备最容易成为攻击点的,我们怎么办呢?
在这个设备,在第一次配置进我 ID 的时候,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认证,要认证它是正品厂家生产的设备,我要通过我的这个设备的密码,产生密钥来去确认,去设定你的密码。同时要告诉你,你这个设备只有授权的那一两台可以控制你,别人发出指令你不要接收。
所以我就会通过我这个主设备,去决定哪几个设备能控制我这个小设备,所以这样的话就相当于,这个小设备,它只接受有控制权的设备对它的控制。这里面实际上也是密钥。只有匹配这个密钥的小设备才会对它反馈,否则它不反馈,所以这就堵住了小设备容易被攻击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你看原来我们从应用之间调信息,在同一个设备之间操作,是在设备内部流转的,我们现在变成设备与设备之间了,那就必须保证这个信息不论从这个设备跑到那个设备,必须保证存储的时候它是加密的以及通道之间是加密的,当你有东西运输、存储的时候,根据信息不同来定义加密的级别。
你即便把信息拿到了,这个柜子你也很难打开,或者打开的时候可能你拿到也是不全的信息,所以这里面把人的运动健康相关的信息切成很多片,存在很多地方,我用的时候从不同仓库把它拿过来运走,所以你即使拿了这些信息也是不全的,是没有价值的。
这实际上借助了很多无线通讯里面的技术。比如说像无线信道,加随机码,你即使获取一包,下一包你根本不知道走哪一个信道。
鸿蒙系统与苹果系统的区别以及推进过程
在鸿蒙系统的演示中,我们能看到当下的苹果跨平台交互和鸿蒙都有相似之处,那么苹果系统和鸿蒙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另外鸿蒙距离成熟还有多长时间?
王成录解释:我觉得华为相比苹果也好,相比 Google 也好,我们有两个巨大的优势。
第一个,我们没历史包袱。因为苹果和 Googl 一旦要发生大的变化。这就是 Google Fuchsia 做了那么多年他不敢上,因为他没法上,他上了之后安卓的生态怎么办?这些生态全要跟着改,那他代价太大了,实际上 Google 一直在寻找,怎么样平滑的把 Fuchsia 引入进来这样一条路,它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
在 Android 上,构建这么大生态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方案,能够最小代价的迁移,我觉得它成功不了,会很困难。苹果是同样的问题,你看苹果为什么 iOS13 又专门发布了 iPadOS,那就是它不得已而为之,它没办法,因为它要用好的这个比,它现在系统解决不了,它只能为这个再定制一个 iPadOS,肆意它这个历史包袱它很难搞。
对于华为来讲,我起步,我从零开始,我就是彻底分布式的,彻底用驱动的方式让生态非常容易接进来,我们比它有非常大的优势。
第二个,我们在刚才说的三个鸿蒙的特征,头两个,我认为是遥遥领先苹果和 Google 的,我们这种自动化的部署,还有我们把设备用驱动的方式外设,包括我们的分布式软总线,我觉得都是非常开创性的东西,他们是没有的。
对于鸿蒙设备的推进时间,王成录补充,鸿蒙的微内核放到全系统,我们预计两年左右的时间。争取两年左右的时间,不仅仅在 TE 的环境,都把它用鸿蒙微内核来进行替换。
分布式技术会对今后的 AI 生态带来哪些影响
今天给大家演示的这些 Demo,包括我们视频拍的内容,实际上只是给第三方做了一个 Showcase,我们希望第三方基于这样的能力去创新。我打个比较抽象的比方,有点像我们 CPU 由单核到多核的转变。
单核的 CPU 的时候,编程者你不需要考虑资源的调用,你写驱动就完了。但是当我们把单核的 CPU 变成 ARM 的多核,当时因为底层没有这个调动能力,编程者就要考虑到底绑在哪个逻辑核上,这是非常土的办法。
当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后,操作系统的底层,慢慢把异构多核全解决了,我们上层应用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所以咱们分布式就是这样一个能力。
假如说我把一个硬件,比喻成一个一个逻辑盒,原来的应用,进程要跟逻辑盒绑死的,它只能跑在这,不能跑在其他地方。
那么我们用分布式以后,这个逻辑盒之间,所有的差异就由咱们分布式这套系统来把它屏蔽掉,对上层应用开发者来讲,你仍然按照原来的程序,开发模式来开发,开发语言来开发,没问题。
对于应用来讲,它看不见底下是不同硬件组成的一个新的设备,它跑就行了,反正它能够尽最大能力发挥出来,所以这个里面场景会特别多,比如打个比方,我们明年 P40 就会上,这个功能也是做个配置,我们欢迎大家赶紧来创新。
我们可能有很多设备,你写了很多文件,都不知道在哪个设备写的。我要找到它,我在想,我这个设备是在哪个上去弄的。我记得那次我跟毛总我们去美国出差,我就在一个手机上,记了一个便签,我在另外一个手机找的时候,我记得写了,怎么找不到了。后来是谁提醒我说你是不是在那个手机上,结果在那个手机上直接打开就对了。
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分布式能力以后,你对任何一个设备,你 ID 下面的设备,只要是分布式系统跑起来的,你对任何一个设备都可以说,找我哪篇文档,它就找到了,背后它到哪去找,你不用管,不需要人再去翻一个一个的设备,所以这是分布式最大的价值。你看我们今天大额转账的体验,一会儿用手机搞一个验证码输进去,一会儿再来一个输入进去,用这种方式来做体验是很差的。
我们有了分布式能力以后,消费者只需要关注一台设备,就能把任务完成。因为这个完成的过程中,需要什么能力,完全是由这个系统调度的。
就像我刚才打的那个比方,他调的是哪个逻辑盒,开发程序的人不用去管它,它自动调度就可以了。
比如说像找这个资料,就是非常棒的东西。再比方说我们查照片,我们照片越来越多,这是非常大的问题,可能我们将来在 PAD 上随意调我的照片,我想查哪个时代什么照片,它就找到了。这个时候 PAD 有可能是从云上把它拿下来,也可能是从手机把它拿下来,都没问题,这些东西都不需要人去配置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