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用户上瘾的秘密——游戏化设计解析
36年前(1983年7月15日),日本任天堂公司推出FC游戏机(即红白机),开启了日本游戏产业的辉煌历史,红白机也随即成为时下很多热门游戏的前身。
如今,掌机、PS4、网页游戏、手游全面爆发。游戏成为人们娱乐活动的重头戏,而加入游戏化设计的产品也几乎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游戏和游戏化设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
- 人们为什么会对游戏上瘾?
- 产品如何运用好游戏化设计?
为什么会对游戏上瘾?
游戏让人停不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只有了解清楚这些内在动机后,才能够灵活地将游戏化更好运用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中。
我们会想玩游戏的动机是什么?它的核心在于调动人们内心里某一种感觉,通常有八种因素,其中包含正向因素和负向因素。
(游戏化八角模型。由游戏化专家Yu-kai Chou提出)
1. Meaning 意义和使命感
给游戏赋予意义,让玩家认为自己在做一件比事情本身更伟大的事,从而受到激励。假设在一款本身没有太多故事情节的游戏里,加入一段史诗意义的背景故事,那么玩家玩游戏就等于踏上了一段英雄之旅,可以去努力达成无数有意义的成就,这种使命感与成就感会让他更加沉浸在游戏世界里。
再如蚂蚁森林,虽然只是简单的收集能量,但它背后被赋予了公益的意义——「在蚂蚁森林里每养成一棵虚拟树,支付宝就会在西北荒漠中种下一棵真树」。所以当人们做这件事情时,会感到非常有意义,从而能坚持每天去做。
2. Accomplishment 成就感
人们内心渴望成长,通过达成目标来获得成就感。经典的PBL系统——Points(点数)、Badges(徽章)、Leaderboards(排行榜),就是来自于这种因素的驱动,也是目前产品上运用最多的游戏化机制。
这就是为什么游戏里面最基础、最经典的元素是进度条,因为玩家必须看到事情的进展,才会觉得有成就感,有动力继续做这件事。
3. Empowerment 创意授权
人们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完成游戏,获得成就感。乐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虽然它具有很强的重复性,但在玩乐高的过程中,用户的创造力得以发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还是会对它上瘾。
还有一款名为Minecraft的游戏,玩家可以在完全开放性的世界里,搭建一草一木,按照自己的想法建造专属于他自己的世界。这类型游戏营造了一种氛围,让人们可以在里面发挥巨大的创造能力。它调动的是人们在创造一件事物时内心充实的感觉。
4. Social influence 社交影响
人是社会性动物,行为容易受到周围人想法或行动的影响。
比如农场偷菜,它的本质是源于人们对社交的渴求,想要与他人互动。当人们发现身边人都在玩这款游戏,自然也想加入。所以现在很多游戏都会添加社交元素,希望借由社交的力量把玩家留下来。对于商家来说,如果只是一个人玩的单机游戏,就很难维持游戏的用户粘性。
5. Ownership 所有权与拥有感
人们想要增加或积累自己拥有的东西。这是收集狂会被调动的一个因素,他们喜欢收集全套的东西,缺了其中一个,心里就会不痛快。
6. Scarcity 稀缺性
如果某样东西非常稀缺且难以获得,人们就会更加想要。Facebook早期没有对所有人开放,用户必须被邀请才可以进入。所以,当名额成为稀缺物品时,人们就非常想要得到,会一直记在心里。
7. Avoidance 避祸心态
人们本能地害怕失去,会不自觉去规避风险。其中最典型的是FOMO心态(Fear of Missing Out)):我其实根本不需要做这件事,但因为害怕错过,所以去做。
举个例子:当人们听到比特币要涨的消息时,其实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大家很怕错过这个赚钱的机会,所以马上去买。这就是利用人们避开损失的心理,引发大家做这个行为。
8. Unpredictability 不可预测性
运用这一动机非常典型的例子是赌博。人们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颗骰子掷出来的是多少,所以会一直保持好奇,注意力无法跳脱那个环境。
在以上分析的这八个动机中,有正向驱动,也有负向驱动。一个成熟的产品,通常都是黑帽和白帽配合利用,如果只用负面动机,可能会让玩家成瘾,甚至误入歧途。早期大家对游戏的看法比较负面,也是因为后几个负面因素导致。
但如果只用正向驱动,玩家的积极性并不会立刻提升,因为他没有获得一个利己的动机,就算赋予游戏很多好的意义,玩家也没有急迫感去做这件事。所以,正负因素配合使用才是更好的选择。
当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如果想要驱动人们心中某一种感觉,可以参考这个理论体系。
游戏化设计案例解析
了解了游戏使人成瘾的因素后,该如何将它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去?
我们来看几个具体案例解析:
1. 得到APP
得到APP新改版后,把「学习成就」设为一个重要入口,下分四个类别:数据、勋章、证书、学分。它将用户每天学习的情况用数据进行反馈,让用户时刻感受自己的成长;当学习积累到一定量后,系统会颁发勋章,以此奖励用户一个阶段的学习成就。
同时,除了虚拟勋章,用户也会收到一张真实的优惠券,让他可以在商城继续消费,进一步激励了用户去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当完成所有学习,得到会提供终极奖励——学习证书。
这一套完整的学习成长系统,让用户处于设立目标、进行任务、得到反馈、完成目标、收获奖励的闭环之中,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黏性,也提升了用户学习过程中的趣味体验和成就感。
2. Forest
Forest是一款培养专注力的手机APP。当用户不看手机,专注在学习或工作上达成一定时长,则可以在Forest中种下一颗对应等级的虚拟树。
这本是「完成任务——获得奖励」的简单激励模式,但Forest加入了更巧妙的设计:用户不仅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树来种植,随着时间设定的长短,树的茂盛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并且,用户在同一天内种下的虚拟树会显示在同一片森林,森林中树木越多,种类越多,个性化的空间就越大,这让他们可以尽情发挥创造力,把森林种植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这一设计就利用了上面八大动机中的「empowerment」,用创意授权激发用户沉迷于此产品。
3. 泡泡玛特
近期,泡泡玛特推出线上小程序,在市场上又掀起了一阵「抽盲盒」风。根据我们上面分析的八个动机,大家就能很快理解为何这些小玩偶会让成年玩家如此着迷。
首先,盲盒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可预测性」。泡泡玛特每个系列有12款不同玩偶,玩家永远不知道会抽到哪一款,这种「随机、碰运气」的感觉让人们疯狂。接着,当抽了几个之后,玩家就会产生「收集」的需求,想要将一整个系列的玩偶都收集齐,这是「ownership」动机在作祟。
最后,商家利用人们对稀有物品超强的获取欲望,在某些系列设置了抽中率极低的稀有款,让玩家越发沉迷,甚至很多人不惜重金去某宝直接购买。(ARK将会从体验的角度深度解析泡泡玛特,文章将于近期发布,敬请期待)
4. 盛大人力资源系统
众所周知,盛大集团是一家游戏公司,他们利用自己的属性,为员工在盛大的职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一整套成就体系。
员工在盛大的职业生涯变成一条打怪升级的路,由「日常」+「副本」两种经验值累积而成,分别对应「岗位经验值」和「项目经验值」。员工做一些行为,就会获得相应的经验值。当经验值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则可以升职加薪。岗位经验值是员工日常工作时间累积下来,一定能够得到的,但项目经验则是额外的。
盛大一年会建立6000多个项目,员工可以自己主动去选择参与某些项目,完成之后就可以获得额外的经验值,晋升会更快。
盛大这套系统给予员工一个额外的动机,让他们有动力在完成自己日常工作之余,主动去参加其他项目。清晰的积分体系让员工清楚知道自己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可以通过怎样的努力,获得职业生涯的进阶。
游戏化运用的误区
虽然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产品都会引入游戏化机制,但还是会出现一些误区,有些产品甚至简单粗暴地认为「游戏化」就是添加一些游戏功能。
常见的误区有以下三种:
1. 生搬硬套
当设计一个产品时,强行加入某一种游戏玩法,如积分机制或排行榜。但这些机制与产品本身的使用场景没有任何相关性,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时常感到莫名其妙。
2. 只为完成指标
公司的运营或者产品经理有时会对产品有一种错误的期待,他们以为引入游戏化玩法之后就可以快速完成某种指标(用户黏性上升,或者获客量增加等),但其实他们并没有细想清楚这两者之间真正的关联。
3. 看似万能的PBL体系
有些公司简单粗暴地认为,即使是一款无聊的产品,只要加入PBL体系的元素,就会自动变得好玩有趣。
出现以上这些误区,是因为人们对「游戏化」本身缺乏理解。
那么,究竟如何将游戏化恰到好处的引入产品和服务之中呢?
首先,当商家希望在产品中加入「游戏化」手法时,应该去思考如何强化这款产品原本的价值,游戏化设计是否能达到这个目的。比如,产品加入「游戏化」成分之后,会变得更好用、体验更好,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更多的依赖;又或者商家可以利用这种「游戏化」方式刷一波品牌存在感,让原本与品牌没有太多交集和互动的用户,通过这种好玩的方式能与品牌产生连结,被用户记住。
越来越多的产品从一开始就想把「游戏化」当作产品的解药,套路式的将游戏化设计融入其中。但是,游戏化设计必须和产品本身的场景与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游戏化机制达到「强化产品价值」或「强化品牌连结」的目标后,才能更好的发挥游戏化在产品和服务中的作用,最终达到指标上升的效果。
作者:张文新,ARK Federation 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公众号:ARK创新咨询
本文由 @ARK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