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 UNstudio 的技术想象:假如居住空间重组,普通人能否得到话语权?
2017 年,澳大利亚开发商 Beulah 拍下了墨尔本南岸商区的一块地皮。随后通过大型公开竞赛的方式,对外征集商业综合塔楼设计方案,包括 MAD 、BIG 在内的全球各大顶级建筑公司都出现在入围名单中。
最终,一组被称为“ Green Spine ”(绿色脊柱)的双塔在六个候选方案中胜出。塔楼的外形有些类似扭旋的 DNA 链,一侧是像素感的玻璃幕墙,一侧是一直延伸到楼顶的阶梯状灌木表面——这种巴比伦空中花园式的设计正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流行, Stefano Boeri 著名的“垂直森林”和胡志明市的“天空森林”中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
Green Spine 预计耗资 20 亿澳币,建成后塔楼的最高点能达到 356.2 米,轻易刷新了昆士兰黄金海岸 Q1 大楼在 2005 年创下的记录,成为全澳洲乃至整个南半球的最高建筑。
除了传统的公寓住宅和酒店,下部楼层还包含了包括零售空间、学校、日托中心、图书馆、电影院,加上位于屋顶公共花园,一座城市的格局在其中竖向拉开。
远在两万公里之外的荷兰南部,另一座“城市”的建设也正在筹划之中。
这次设计者面对的是一个全然不同的命题:如果可以用科技从零开始设计一个城市,社区和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
未来十年,在荷兰海尔蒙德市一片超过 320 个足球场大小的土地上将出现这样一座城市:在这里,人们生产日常的食物,产出所需的能源,管理剩余的废物,并控制自己的数据。
1500 个住宅围绕中心公园平铺开来,周围有 12 公顷的商业和休闲场所,景观不仅是景观,也是食物、能源、水的生产区域。人们自给自足,生活在一个紧密的资源循环圈里。
这里被设想为“世界上最智能的社区”,也是一个活的实验室。社区中有一小块核心区域将被用于一个名为“ 100 houses ”的实时实验——将 100 个房屋作为社会的缩影,创建一个可控的测试环境,用以探索数据作为货币的经济模型以及道德规范。
Green Spine 双塔和名为 Brainport 的荷兰智能社区,两个项目从维度和概念上截然不同,但核心设计都来自于同一家建筑公司 UNstudio 。
这家老牌荷兰建筑公司创立于 1988 年,业务涉足三个大洲,拥有来自全球三十多个国家的客户。他们在 2008 年设计了杭州来福士的流线型塔楼,并于第二年在上海建立了 UNStudio Asia 的第一个办事处。
一方面有来自荷兰的务实主义;一方面,作为 Zaha Hadid 的门生,他们的设计风格受其影响,线条流畅而诗意。
与 Hadid 相似, UNstudio 大部分的项目也不外乎于高楼、场馆和大桥这样的巨型建筑。虽然已经进入亚洲市场十年,他们仍与其他几家大型建筑公司一样,处于同质化的竞赛循环中。
在资本和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建筑的表达空间也在被压缩。 Brainport 社区的出现,意味着三十多年的商业和公共建筑实践之后,他们开始将眼光转向未来的空间,寻找不会被时代变化所淘汰的建筑,以及自身作为大型建筑设计者新的立足点。
想象未来建筑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有的人认为未来的建筑会更轻巧灵活,有的认为会更贴近自然景观,还有的则把“环保”、“可持续”挂在嘴边…… UNstudio 创始人之一 Caroline Bos 在深圳的 Mindpark 大会上用的词则是“循环”。
这听起来可能只是又一个术语。术语之外,她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他们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未来建筑能否使普通人重新获得对生活空间的参与。
1
Caroline Bos 出生于荷兰,年少时她常常到首都拜访自己的阿姨。
6、70 年代阿姆斯特丹的混乱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反文化运动正达到高潮,嬉皮士在市中心的马路上睡觉,公园、广场和校园被兴奋而活跃的人群、抗议者占领。但与此同时,剧场、画廊、博物馆这些形式丰富的文化机构也大量涌现。
她在一场 TED 演讲中讲到这段经历:“于我而言,这就是混乱的本质,它是此时此刻发生的所有事情的结合。当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里,他们会产生一种奇妙的能量,并为城市带来自发的特殊秩序。”
时至今日,年少时的体验仍在影响 Bos 对于城市的理解。“这与生活在村庄或是郊区都很不一样,城市是被人所塑造的,不可预知让它充满了活力。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都被城市吸引,因为它给人的选择和自由——你可以重新定义自己。”
“而我们不希望规划将这份活力抹杀。”
400 年前,富有远见的城市规划者为阿姆斯特丹开拓了辐射状的运河系统;直到今天,这个壮观的系统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座城市的性格和发展方式——“自由、大胆而充满创意”, Bos 形容。
当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与 60 年代的混乱共同到来,市政府采取了低密度建设和鼓励廉租房的政策,并让绿化带与周边建设一同扩张。城市化在一个有序的节奏中发生,同时为多元人口的自我改造留有余地。
阿姆斯特丹地图。来源于orangesmile
两位创始人的建筑教育来自于英国,这种建筑与生活无限贴合的务实理念渗透在这家公司的气质里。对于 Bos 来说,“我们如何在城市生活”也许就是建筑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Bos 并不是建筑设计出身,而是首先学习了建筑史和理论研究。她和她的丈夫 Ben van Berkel 在伦敦相遇后,共同回到阿姆斯特丹创建了 UNstudio 。
她曾被称为 UNstudio 的“秘密武器”,因为作为“局外人”,她往往可以挑战传统建筑中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为设计引入外部视角。
其中之一就是很强的“城市规划”的视角。在她的理念中,建筑从不是脱离周遭环境而存在的,尤其是在全球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她自己后来还继续研修,成为了一名注册规划师;三四年前,城市规划成为 UNstudio 的一个正式部门。
时至今日,荷兰一直走在实验性建筑的前沿,这也与其本身所处的环境有关。
荷兰文化与传播大臣 Rick van der Ploeg 曾这样评价 UNstudio 以及众多荷兰设计品牌的成功,“荷兰并没有很多的土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最大限度地投资于周遭环境,某种程度上,建筑师和设计师们是新时代的英雄”。
Caroline Bos
2
作为一家建筑设计公司, UNstudio 从早期开始就因为接手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而受到瞩目。
工作室最早,也是最负盛名的设计之一是横跨马斯河的一架地标性的天蓝色桥梁,连接了鹿特丹市南北部的伊拉斯谟桥。这座价值 3.42 亿美元的大桥建于 1996 年,由于不对称的优雅结构被当地人称为“天鹅”。
而它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完善的交通设施,拥有两条人行道、两条自行车道、电车轨道以及机动车道。
2015 年完工的阿纳姆中心是一个更加成熟和复杂的样本。这个新的火车站花费了前后 20 年的时间修建,是连接德国、荷兰和比利时的主要铁路枢纽之一,建成后成为这座城市最大的战后重建项目。
阿纳姆中心在视觉上很有冲击力,不仅拥有两万多平米的运输终端空间,独特的曲线内部结构,还可实现最长 60 米的无柱跨度,空间与空间流畅地连接在一起。
但这座被称为“面向未来”的火车站,其特殊之处更在于它作为基础设施的有效性。
设计之初,设计者就将“不过时”作为目标——在 UNstudio 的理解中,“不过时”并不意味着先锋的时尚审美,而是在服务于当下的居民的同时,也能适应未来居民的需求。
他们发现,“在我们研究项目潜力时,我们意识到它与人们先前的假设完全不同。一个传统的火车站作为机构性的、全民性的地标在很久以前就变得多余了”。 而如何让每日于此经过的人流、被激活的事件在其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才是决策者真正面临的问题。
因此相比于将建筑作为地标的存在,如何能让其在功能上更符合周边的发展以及运输需求,成为这个设计的核心理念。
作为建筑师,他们常常因为对于周边基础设施统计数据的了解而让客户感到惊讶。通过对该交通网路的分析,他们发现只有 40% 的人真正是为乘坐火车而来的。因此设计时将公交车站安置了在车站前部,并为乘客提供相同的计费方式和无缝衔接的铁路平台访问。
新的火车站最终成为了涵盖多种公共交通的换乘枢纽,大厅设有服务区、零售店、会议中心和地下停车场,还与市中心、市民公园直接相连。
Citylab 指出,相比于许多追求“纯粹主义”的设计, UNstudio 务实地在原本的设计中就为将来可能入驻的商店预留了空间。而不是过于理想化地设计一个宏大空旷的大厅,然后在投入使用后被格格不入的商业实体切割。
建筑内部本身的“扭曲”设计,也是旨在尽可能减缓建筑物的老化——无柱的开放空间充满多种可能,因而允许未来的建筑师将这个设施用于其他的目的,而非必须推倒重来。
UNstudio 不喜欢谈论风格,也不喜欢谈论美学,而更倾向于就事论事地探讨各个建筑的本地适应能力。他们的项目因而常常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但一些类似的元素仍会重复出现。
Green Spine 作为一个商业项目,也延续了他们在作为公共设施建设者的眼光。
地面层、裙楼及其屋顶公园不仅向塔楼的居民开放,也向游客开放。阶梯式的设计,“为街道层面提供多孔性,同时通过扩展公共领域将上层楼层与街景连接起来”,方案介绍中讲到,意味着他们试图将游人引导到平台上,让建筑成为公共空间的立体延伸。
在未来,裙楼的平台预计将会为临时演出、雕塑、灯光装置和展览提供空间。“在街道层面上,这个方案展现出能真正改变公共领域的品质。” Beulah 的执行主任 Adelene Teh 在一份声明中评价。
3
基础设施设计的经验让他们了解到城市的不同部分如何互相关联,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如何与建筑发生关系。
但所谓的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似乎正在消失。
van Berkel 在 2011 年与 archleague 的对话中就表达出这份隐忧,“现在也许只剩下建筑和政治了,因为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开发商接管了,欧洲的情况就是如此。”
他表示,基础设施一直与社会政治结构紧密相关,并且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想想维多利亚时代教堂的架构方式,男人和女人都有自己分开的入口,神职人员也有单独的门;又比如曼哈顿的电网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它如何在生产、消费和高端金融业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
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建筑成为一种审美和生活方式的霸权主义,民众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评论家一方面认为建筑变得过分时尚,华而不实,一方面批评设计师对于其实际功能的理想化,投入运营后的效果往往与预期不符。
UNstudio 为新加坡大学设计的新校区也遭受到相同的批评。一体化的设计被指,“虽然效果图看起来很好”,但不适宜于热带气候,而且隔音效果非常糟糕。
UNStudio为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校园做的设计。
“在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充满美好愿景的,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 Ren Yee 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但它们很多其实都行不通。”
去年,UNstudio 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科技部门 UNsense ,这是一家技术开发公司,聘请数据科学家和程序员,并与神经科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等专业人士合作,探索技术能够如何改善内部设计、建筑和城市,使建筑更健康和智能。Ren Yee 是 UNsense 的负责主管。
在他看来,从过去这些自上而下的大计划中人们学到的教训是,“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在这里生活的人。”
而科技革命对建筑带来的最大影响是,空间不再是一个被框死的实体概念,而是流动和虚拟的。空间重组的过程中,普通人能否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呢?
至少他是这样希望的。
在 Ren Yee 的想象中,未来城市应该有大量的民众力量,市民会更直接地参与到规划和构建的过程中来,以达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力量之间的平衡。
新的通信和数据科技让这个愿景变得可能。民众参与变得比从前要容易很多,人们可以更快地对周边环境进行反馈,“城市将会变得更加灵敏”。
“如果你看看最新的特斯拉,它可能有几百个传感器。” UNsense 创立伊始, van Berkel 曾告诉 Dezeen 。“但普通建筑可能只有三个传感器。”
UNstudio 设计的抗压力吊舱,交互式的墙面。
他们想象的是,同样在快速城市化的图景下,一个更加灵活和可变的建筑构造,可以随着在其中人口的数量和构成的变化而变化。
Brainport 智能社区可以被视作这个想象的落地产品。与大多数开发项目不同, Brainport 不会按照先设计后建造的常规做法,而是两者同步推行,根据每位居民的需求进行逐步开发。
100 houses 以“居民和社区从他们自己的数据中受益”的原则运作一种替代经济——“数据”被视为可以获得奖励或补偿的“劳动力”,而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数据”的共享,参与到一系列社区服务中,包括交通、联合能源生产、零售和食品生产/分销。
UNSense 还建立了一个道德委员会,作为一个客观的咨询机构,对数据控制、隐私、法规和任何商业利益进行监督。他们将与蒂尔堡大学合作,研究数据交换作为基础模型的可能性。
Brainport 荷兰智能社区规划图。
用个人数据构造城市的理念在建筑行业中也许非常鲜见,但却越来越多地被科技大公司们所提及,例如由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开发的 Sidewalk Labs。
不过 UNstudio 坚持自己与科技巨头角色的不同,“我们真正感兴趣的,只有那些能帮助我们作出更好设计的,特定的空间使用行为。”相反地,他们还想挑战目前存在的数据垄断,将数据的控制和使用权交还到市民的手中。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新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最直观的首先是陌生和冰冷的感觉。而有多少人可以真正了解并使用到最前沿的技术,这是否会形成新的层级划分,新的信息威权,都是他们未来可能需要面对的问题。
Bos 提到 Google 的设计伦理学家 Tristan Harris 推行的 Time Well Spent 运动,以及像 Facebook 这样的公司如何通过软件设计,让人们对于他人的“关注”迅速成瘾。“如果没有正确的原则指导,这样的事情很可能会在物理环境中发生。”
“这是在一条很细的钢丝上行走。”
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项目,技术开发以及新型社区方面带来的回报其实很难预估。虽然目前能够获得政府与机构对于创新项目的拨款,以及一些税收上的优惠,但对于 UNstudio 来说,仍然是很大的一笔投资。
在这其中的投入显示出 UNstudio 对于行业自身未来的危机感。
在一个信息爆炸、迅速变革的时代,建筑不再只是一种景观。但在 Bos 看来,建筑的角色没有改变,一直以来,最顶尖的建筑师们都是在寻求为人们打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场所,而不仅仅是自我表达。只是在资本和技术的影响下,他们曾经拥有的权力被越来越多地分散出去,“这是唯一的方法,来保持我们的职业(与现实)仍旧相关。”
题图为伊拉斯谟桥;长题图为 UNstudio 设计的抗压力吊舱。文中未标注图片均来源于 UNstudio
关于 MINDPARK 创意大会:该活动于 2019 年 4 月 19 日至 4 月 21 日在深圳举办,本届大会以“重塑消费”为主题,探索城市营造与公共价值创造的公共设计,聚焦品牌未来形态和发展的品牌新世代,讨论数字技术与内容创造之关系的数字内容,展望场景消费趋势的场景体验,探讨设计如何内化为商业变革力的设计驱动,关注创新和美学教育的儿童美育,以及立足本土创新力的创意中国。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