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无法有效落地?可能是领导力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使用OKR的过程当中会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会把OKR和KPI混为一谈。本篇文章中,笔者通过分析探究,发现有时候OKR无法有效落地,可能是领导力的问题,一起来看看。
哪有什么OKR和KPI之争
朋友的公司推行OKR一年多了,现在虽然领导没有明确地说停止使用OKR,但实际上在汇报中已经很少使用了。
或者有些人在汇报中会使用OKR,但是实际上已经KPI化了。
我所在的公司情况也有点类似,不过不同部门之间差别较大。
我观察了一下,运行的较好的部门,下级能够主动制定未来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虽然开会和汇报时未必会提及OKR三个字,但是感觉得出OKR的管理思想贯穿其中。
有些运行不好的部门,虽然在汇报中都会附上近期的OKR计划,但是计划的内容却有少是员工自己制定的,团队的氛围也没有因为OKR的推行产生什么变化。
我开始思考OKR和KPI到底有什么区别,导致OKR就推行不下去。
看了很多解释,其中一个本质区别是:OKR靠关注人来实现事的目标,而KPI把人和事割裂开来。
也就是说:OKR关注人,而KPI关注事。
我恍然大悟: 哪有什么OKR和KPI的区别,这不就是领导力的差别吗?
领导力越高,就越关注人
约翰·麦克斯韦提出领导力有五个层级,从低到高依次是: 职位、认同、业绩、立人、巅峰。
- 职位型是领导力里 最初级 的境界,职位型领导者所仅有的影响力来源于他的职位头衔。即使员工服从他,也只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听。
- 领导力的 第二层次 基于对于人际关系的把握,在认同这个领导力层面上,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他们愿意听你的。
- 领导力的 第三层 是基于成果,领导者由此获得影响力与公信力,人们开始追随领导者是因为他们对于跟着你能够做出成绩来。
- 领导力的 第四层 是基于授权,他们充分运用自身的职位权力、人脉关系与生产能力投资于他们的追随者,着力培养他们直到他们真正成长为新的领导者。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立人”。
- 领导力 最高 的也是最难企及的层次是巅峰,只有天赋异禀的领导者才能迈到这一步。这些人都在做些什么?他们致力于培养第四层次的领导者。这需要培养公司内的文化。
可以看出, 领导力越低,就越关注事。 领导力越高,就越关注培养人和文化。
有领导力,OKR是自然而然的
只要领导真正地关注人,那么他自然会让下属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授权。
为了培养出下级处理问题的能力,领导必然需要让下属独立解决一些难题。
如果员工完成的所有的工作全部都是上级指派的,或者一旦遇到问题上级就直接进行干预,那么下属的创造力肯定不会得到发展。
所以,工作的目标和方法尽量要让下级自己思考并提出来,上级把控整体的方向即可。
王石在48岁时辞去了总经理一职,一开始王石不习惯,经常会对总经理的汇报做指点。
后来王石觉得这样无法培养他成长,于是他下定决心,只要总经理犯的错误不是根本性、颠覆性的,他就装傻,装作不知道,否则,新的接班人不会得到成长。
要知道那会还根本没有OKR的概念。
马云具有巅峰型领导力。他自己不懂技术,但是却能做出阿里云这样极具技术含量的云服务平台。
当初的阿里18罗汉,在阿里上市时有7位身居要职。这都说明了阿里对内部人才的培养。阿里人一直强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为了营造一种激发全员创造力和积极性的文化。
拥有高级领导力的领导会让员工自己思考工作目标,自己专注于思考大方向和培养人才。这样的领导拥抱OKR的过程浑然天成,毫无违和感,可能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用OKR的方法。
没有领导力,强推OKR也没用。如果领导只盯着业务数字,那么“人”只是完成事的工具。这样的领导从心底里认同KPI,因为KPI就是他追求的东西。
这种情况下不管用什么考核方法,领导心中都只是为了完成“事”,“人”只是完成“事”的工具。
OKR工作法有一个原则是“及时的沟通”,但是如果上级内心中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那么这种沟通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就不存在OKR存在的基础,这种公司推行OKR一开始就会宣告失败。
OKR工作法还有一个要点——“目标是由上下级共同制定的”,但这一点大部分公司还是做不到。
这类公司在制定目标时,可能一开始也会进行上下级的沟通。那些身处一线的下级,响应公司推行OKR的号召,提出的具有长期价值的提议。
但是如果领导看中的只是当下的KPI,并且没有培养下属的意愿的话,便会质疑这种工作,甚至直接否定。
要知道人们对他人的态度是很敏感的,即使在口头上没有明确说明反对,也是能感觉到的,何况对方还是自己的上级。
几次之后,员工很容易就知道了上级还是偏好短期的KPI;员工们在被多次有意无意的否定之后,就会明白自己只要做好上级安排的任务就可以了,并且要做那些马上见效的工作。
那些对公司来说重要的且具有长期价值的工作,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领导不重视,做起来费力又不讨好,还不如不做。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领导们会很奇怪为什么推行OKR那么久,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怎么还是没有激发出来?
不过员工们却很清楚,虽然公司领导嘴上说着OKR,但那不过是KPI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1. 照搬大公司的管理模式是没用的
为什么OKR工作法会突然流行起来?因为创造性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是对应的管理能力却没有提升上来,因此像OKR这样一套可以激发员工创造性的管理方法很容易吸引大家的目光。
但是Intel和谷歌发明OKR工作法,不过是将他们内部的管理方式做了标准化的处理,方便全公司推行。所以,是先有了对应的领导力和文化,才形成了相应的管理方式。
OKR是建立在对应的领导力基础上的。如果有了对应的领导力,OKR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没有,强制推行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这就好像非洲的利比里亚虽然宪法和美国一模一样,也实行三权分立等政治架构,但是却依然是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没有对应的文化基础,生搬硬套是没有用的。
2. 要小心那些伪OKR的公司。
有些公司大力推行OKR,但是领导却还是KPI思维,或者说领导力是聚焦在事上,那么就要小心了,这种很可能就是“伪OKR”公司。
如果你厌倦了KPI类的公司,选择了一家“OKR”的公司,很是却是一家“伪OKR”的公司。你很快发现自己再次成为一颗螺丝钉,自己在新公司里并没有什么发挥和成长空间。
就像很多公司在招聘网站上介绍自己是扁平化管理,看起来自己和高管的层级相差很小,有很多机会直接接触,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实际上真的到了会议室,你敢提反对意见试试?
明面上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下,有一套实际运作的系统。
不要看他们怎么说,要看他们怎么做。
3. 要去那些高领导力的公司。
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要去那些具有高领导力的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非常好地执行着OKR,那么这家公司的老板一定非常看重“人”的价值,认为人是会成长的,愿意培养人才。
并且这个公司内部的沟通一定是没有障碍的,不用顾虑一些办公室政治的因素。
遇到这样的公司,放心去吧。
如果这家公司不是OKR模式,但是你的领导是一个教练型甚至领袖型的领导,那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你的成长会比那些在拧螺丝的公司的朋友快很多倍,当然前提是你愿意学习。
OKR,KPI实际上是领导力的外延表象。作为求职者,找到那些相信“人”的潜力的公司和领导。
#专栏作家
三元方差,公众号:三元方差(sanyuanfangcha),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擅长数据分析、用户增长。喜欢阅读、思考和创作。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