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博物学经典,引领你进入哺乳动物的生命国度
《比人更有趣的哺乳动物》
内容简介
鼯鼠随身携带“降落伞”,可以在林中自由滑翔;海象会在睡着前推醒邻居,好让对方替自己站岗放哨;睡鼠从十月睡到第二年四月,醒来变成了瘦子……
当我们说到哺乳动物时,我们讨论的是这颗星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族群。从赤道到北极,从陆地、天空到海洋,它们的足迹遍布全球。在这本经典的博物学著作中,约翰·亚瑟·汤姆森爵士为我们揭开了动物真性情的一面。他笔下的自然灵动、鲜活,于细微之处隐藏着造物奇趣。
作者简介
约翰·亚瑟·汤姆森(John Arthur Thomson,1861—1933),英国著名自然学家, 25 岁时成为爱丁堡皇家学会成员,先后在英国皇家兽医学院(1893—1899)及阿伯丁大学(1899—1930)教授生物学,尤其以对软珊瑚的研究而闻名学界。 1930 年,汤姆森被英国王室授予爵位,以表彰他在博物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书籍摘录
第三章 英国与美洲哺乳动物:生存秘诀(节选)
动物们的成功秘诀
先从鼹鼠(mole)说起,这种生物如何能安然生存至今?原因就在于它发现了活在地底世界的妙处,从此成为挖洞专家。为了求偶或是找水喝,它有时也会在地表现身,但整体而言,它仍是黑暗世界里的居民,以昆虫幼虫或蚯蚓为食,从口鼻到尾巴都可说是为地底生活量身打造而成。
鼹鼠食量奇大,每天都要吃下自己体重一半重量的食物。在饲养环境下,鼹鼠只要一天没吃东西,就算前一晚它已吃得大腹便便,隔天早上饲主还是有可能会发现它空着肚子饿到暴毙。鼹鼠既然拥有这种体质,自然得学会在粮食短缺(即使只是暂时情况)之下随机应变。据说在冬天来临时,鼹鼠会在自家地道尽头的广室中囤积大量蚯蚓。它会先将这些蚯蚓的头咬掉再送入库房,蚯蚓不会因此死亡,只会精神萎靡无力逃跑。我们的确时常在鼹鼠洞内发现大群软弱伤残的蠕虫,鼹鼠也的确会以它们为食,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们是被鼹鼠囤积起来的。有许多博物学家认为,是这些虫儿自己被冻得昏昏沉沉,很多又受了伤,才会挤在这些现成的洞里取暖,关于这一点,还需要更详细的观察才能确认。有人记录,人工饲养的鼹鼠一时饱足之后,会抓一只虫从头一口一口咬到尾,让这只虫只留下一口气然后掩埋起来,再回来抓另一只虫如法炮制。最近也有人观察到,鼹鼠似乎的确会储存虫子。但即便真是如此,这应该也是临时应急的做法,因为从我们目前挖到的虫堆来看,其中规模最大的(能装满一个大圆锹)也只够让一只鼹鼠维持两到三天的生命!
我们前面已经谈过鼩鼱和水鼩,这两种生物又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呢?这是因为它们体形极小、戒心奇高、动作毫无声响又毫不起眼。它们挖浅洞为家,以昆虫和各种小鱼果腹,擅长在暮光与夜色中打猎。
水鼩靠什么生存?靠的就是它们静悄悄、不引起任何注意的习性,而且它们能以各式各样的小型动物为食(如昆虫幼虫),最重要的是它们依水而居的生活方式。还有一个因素适用于各种鼩鼱:那些拥有足够知识的人类,知道鼩鼱是许多昆虫的克星,因此愿意与它们相安无事。
鼹鼠与鼩鼱属于食虫目,老派且分布在大不列颠到俄罗斯乌拉尔山之间广大区域内的刺猬,也属于食虫目。刺猬体形较大,无法像小个头鼩鼱那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溜掉;它也不是鼹鼠这样的地洞族,不靠逃进地底来保命。它能游泳,但并不爱水,因此水鼩的生存之道也不适用于它。
刺猬的生存秘诀是什么?在这个不利于哺乳动物生存的国家里,它们为什么还能存活?这里农田(与高尔夫球场)的面积不断扩张,保留野生原貌的土地越来越少;这里的野生动物也都天敌环伺,其中以人类最为可怖。刺猬为什么能在这种地方生存下来?
刺猬身上的毛发大部分都变作尖刺,敌人几乎无法对它下手;刺猬性喜爬高,而这些尖刺能在它失手摔落时作为缓冲。它能将自己蜷成一颗打不开的球状物,连满腹计巧的狐狸都对此束手无策。它的身体强健,就算被蝰蛇咬上一口也能毫发无伤(这种无脊椎动物是刺猬的天敌之一)。刺猬另一项有用的特质是,它能以多种不同动物为食,例如蚯蚓、蛞蝓、小型蜗牛及甲虫幼虫。它对人类毫无害处,只有无聊疯了的人才会想要除掉这种生物。当天气变得冷、食物变得稀少时,刺猬就会进入一种奇特的冬眠状态,“韬光养晦以待明时”,过程中完全不吃不喝。不仅如此,刺猬的安全还因它的夜行习性而更受保障;它白天在树篱隐蔽处或中空树干里憩息,直到漆黑夜色足以隐蔽身形时才出门活动。夜里偶尔能听到刺猬的奇异叫声,那感觉就像是它们知道自己处境安全一样。
鼹鼠,来自:维基百科
啮齿目动物的荣景
当我们离开食虫目进入啮齿目,就会发现这里的情况大不相同。许多啮齿目生物不仅普遍,甚至可以说是普遍过了头。大鼠、小鼠、田鼠如此常见,而且会对各种农作物与仓储造成极大损害,正因为如此,人们会给予它们“害虫”的恶名也实在不足为奇。大鼠要等到诺曼人入侵不列颠后才进入英国,但我们还是可以将它与黑田鼠、堤岸田鼠、小家鼠与小林姬鼠相提并论,探讨为什么这么多种啮齿目动物都会沦为人见人厌的害人精。这个问题必须从三个层面加以回答:第一,它们繁殖得太为迅速,这些不够强壮、不够聪明的家伙却总以鼠海战术取胜;第二,它们能在农田、仓库以及人类有意无意积存的各种垃圾堆中找到食物,而这些食物远远超出自然环境所能供给它们的数量;第三,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天敌,例如老鹰、白鼬、猫头鹰与黄鼠狼,都被人类逼到穷途末路,因此它们才能如此繁盛猖獗。
对于兔子我们不必多说,它的生存秘诀不外乎多产以及以容易取得的青草为食。就像黑田鼠一样,尽管有狐狸、猛禽等天敌,还有人类的枪口与陷阱虎视眈眈,它们仍能顺利维护族群存续。不过,我们在此还得补充一点,就是它们掘洞穴居与喜好在黄昏觅食玩耍的习性,也在生存竞争中打下了根基;此外,它们会以后腿用力跺地来发出警告讯息,这为其生活安全更添了一层保障。就连它尾巴底侧的明亮白色都可能暗藏玄机,这在微光中可作为醒目的路标,为经验不足的年轻兔子指出巢穴方向,让它们在生死攸关时能一口气蹿进地底。野兔的生存之道是什么呢?欧洲野兔(Lepuseuropaeus)是狐狸的猎物,(未足岁的)幼野兔更是白鼬热爱的美食,但这种迷人生物的存续并未因此陷入危机,它的生存秘诀究竟是什么?它的视觉、听觉与嗅觉都极为敏锐,且时时警觉从不懈怠。它从家中出门时会猛地一跳,回家时也是从远处跃入洞中,如此简单的做法却能让自己留下的气味不会一路延伸到家。它行动时常走锯齿状路径,连狐狸都会被搞得一头雾水。它的毛色具有隐身功效。此外,母兔照顾小兔尽心竭力,这也是能让种族存续的关键。
雪兔则和欧洲野兔不同,它的体格更健壮,能够适应高海地区的生活,也能靠着更粗糙的饮食过活。冬天来临时,雪兔会换上一身白衣,只留下双耳尖端的一点黑色。
至于同属啮齿目总是心情快活的松鼠,则是凭着爬高离地的本事来求生。它在大树枝丫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它们看起来总是无忧无虑、爱玩爱闹,大概表示它们不太需要为了填饱肚子或保住小命而担忧。在树林中,它像飞鸟一般轻松穿梭于各个枝头,如履平地;也像鸟一样能在高处做窝,让孩子安全无虞地长大。即使它是为了找朵可口的伞蕈大嚼或是埋藏坚果而下到地面,也会待在随时可以跃上高枝的地方,以便逃开生命威胁。要说它储存粮食的习性对于生存有多少帮助,历来的说法或许都有些夸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橡实、榉实备粮在时节艰困时的确能派上用场。我们在圣诞假期时也能看到松鼠从积雪树梢飞跃向另一处,由此可知它们并没有冬眠的习性。
白鼬,来自:维基百科
食肉目动物的生存秘诀
目前生活在英国野外的食肉目动物,或者说以肉类为食的哺乳动物,分作四大族群:首先是猫族,该族唯一的代表就是极其罕见的野猫,野猫是强大的肉食动物,住在林间,与人类豢养的家猫不太有血缘关系(英国的家猫都由海外引进)。其次是犬族,该族也只有一名野生代表,就是狐狸。再次是各形各色的海豹,它们以海为家,是卓越的泳者,但也为此付出了无法再以后脚站立的代价。最后则是一伙有趣的食肉目动物,它们不像猫和狗,也缺乏海豹的奇特性。
这些成员包括獾、水獭、貂、黄鼠狼与白鼬。此处我们选择栗褐色的白鼬(stoat)作为代表。猎场管理员恨不得将这种生物赶尽杀绝,但它们面对极为不利的情势仍能继续在野外存活。它们会在冬季换上白毛,只留下尾巴尖端一点黑色,“白鼬”之名就是从它这身冬装而来的。那么,白鼬的生存之道是什么呢?
白鼬肢体之柔韧,在哺乳类动物中数一数二。它的身上没有一两赘肉,跟蛇一样软柔灵巧,能钻入窄得不可思议的通道。它总是保持在最佳状态,从不松懈防备,视力与听力敏锐,嗅觉辨物也很精准。除非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否则任何想要偷袭白鼬的生物都能够被它察觉。雌性白鼬一胎生下五六只幼儿,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它们,并教导它们在树林中的求生之道。
不过白鼬所掌握的最大优势还是它善用资源的智力,以及坚持到底的脾气。曾有一只白鼬爬上穿过温室屋顶的锌制排气管,掉温室顶上的铁丝网,再从排气管溜下,杀死两只被关在笼内的松鼠,吸了它们的血,最后回头爬上排气管(光是这项技术就非常了不起)扬长而去。这只白鼬隔天又回到现场,以为能找到更多松鼠,却被松鼠饲主逮个正着而丢掉了小命。饲主自然是因白鼬前一天的过分行为而发怒,但我们这些读者也难免为这只白鼬感到可惜。另外,兔子在短距离内可能跑赢白鼬,但白鼬的呼吸功能更佳,因此更有耐力,能在长跑中取胜;跑累了的兔子会开始慌乱,进入一种因恐惧而瘫痪的奇特状态,白鼬随即欺近身来,一口咬向它颈部的大动脉。
就算你站在刚游泳过河、正要上岸的白鼬正前方,它也不会因此绕道;就算你傻到拿石头砸它脑门,它也不会因此退缩。白鼬的字典里没有“恐惧”两字,一只护家心切的母白鼬就算遇上率领猛犬的猎场管理员也会奋勇抵抗。所以,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白鼬之所以能够存活,就在于它的警觉与顽强的性格。
如前所述,白鼬在夏天披着栗褐色的毛皮,到了冬天就变得一身雪白;大部分的毛都是新换的,但也有些旧毛会直接变色。这身冬季白大衣能让白鼬在雪地里无影无形,助它成功伏击松鸡或是避开老鹰的双眼。但我们认为,白色新衣的主要功能还是减少体内热能流失,这点与雪兔相同;比起褐色或其他任何颜色的毛皮,白色外衣最能留住热能不外散。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冬季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白鼬就算到了冬天还是身披褐色,但那些住在苏格兰高地的白鼬,只要冷风刮起,就一定会换上一身纯白。
题图为动画《鼹鼠的故事》,来自:豆瓣
我们还有另一个应用,会在上面更新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