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 浏览器才是最大的技术垄断
本文来自 36 氪编译团队「神译局」,译者 boxi,爱范儿经授权发布。
浏览器是访问 web 的入口,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之前微软利用自己的操作系统优势爬上了巅峰位置,不过随后先是因为被反垄断伤到元气,后又因为技术落后被一众新兴浏览器赶超。但其中最出色的无疑是 Google 的 Chrome,进行了彻底创新的 Chrome 不仅现在占据了 70% 的市场份额,而且其他的浏览器现在也都纷纷采用了跟它相同的内核。这是不是好事呢?Blair Reeves 认为不是,并且给出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浏览器的样子。原文标题是:The Browser Monopoly
我真正担心的大的技术垄断只有一个。这个垄断不是 Amazon,Facebook 或苹果,虽说这几家在各自的领域都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并且以反竞争的方式行事,被采取监管补救措施是它们应得的。但我怀疑最大的技术垄断可能是现代互联网体验中最司空见惯的东西之一:你的网络浏览器,以及它可能性最大的来源 ——Google。
自 2012 年底左右以来,Google 浏览器一直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网络浏览器,并且流行度从此节节攀升:
但关键是 Google 对浏览器市场的控制远远超出了 Chrome 本身。Google 还是免费的开源网络浏览器 Chromium 的所有者和开发者,该浏览器现在不仅是 Opera 浏览器,而且是微软备受诟病的 Internet Explorer 的继承者 Edge 的底层代码提供者。(以及你可能不会关心的其他二十几种浏览器的。)
简而言之,Google——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告主和个人数据管理者 —— 现在也可以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互联网门户网站了。我不认为这是件好事。
Chrome 为什么会诞生?
构思和开发 Google Chrome 浏览器的目的相当直截了当:广告。Google 称之为「在 web 上推动创新」,而且说句公道话,Chrome 的确推出了许多优雅的新功能(比如迎合色情「隐身模式」,多线程内存修改,标签页等)。但 Google 真正做的是为能够提供各种新的在线广告格式(如视频)和复杂的 Javascript(有助于更有效地跟踪和定位用户)奠定基础。前者创建出新的、利润率更高的广告产品,让 Google(和其他人)可以卖出去;后者则为广告商和营销商提供了新的工具,让他们的公司相信这些广告的 ROI 是真的,从而让客户在数字广告的支出压倒报纸或其他形式。
换句话说,这对 Google 来说是双赢的。
如果你像我一样也从事与 web 开发相关的工作,就会知道现如今的 Web 开发和 Javascript 生态体系已经比过去复杂了多少。现在大概有十亿种不同的 Javascript 框架。Facebook 跑的 Javascript 未压缩的情况下有 7MB; Gmail 也有差不多 4MB。网站的互动性强多了,但如果你手头的不是新型手机的话,性能成本会很高。在争夺用户注意力的网络大战里,大家正在围绕着引入基于 Chrome V8 引擎的新型 Javascript 花招展开全面军备竞赛 —— 其目的全是为了推动广告印象。
产品 / 用户错位
在互联网即电视时代,我慨叹于现代网络正朝着被动消费「内容」而不是其他而转移。但我们也应该哀叹用户隐私和安全性正在逐渐被牺牲掉。虽说极度渴望广告的 web 如何轻松地跟踪、记录和利用个人数据的例子随处可见,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危害却很难理解并且极不透明。
但是对产品的需求却在激增。比方说,最近几年广告拦截就很火。今年早些时候我改主意了,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永远也不会回到过去的做法了。广告拦截既高效又简单,是对整个在线体验的重大改进,其广泛采用很容易证明这一点。另一个例子是密码。密码是 19080 年代诞生的技术,绝对是验证系统的最小公约数。像 LastPass 和 1Password 这样的密码管理器是强大,安全和可靠的替代品,这些工具可以直接驻留到浏览器内,并能为个人安全带来巨大的概念。(说真的,如果你还没用密码管理器的话,别看了,赶紧去弄个。我个人就是一位非常快乐的 LastPass 客户。)但这些基本工具在浏览器里还不是标准功能,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也就是说,除非你记住了那条经典的互联网格言,否则的话:亲爱的用户,你不是客户。你是产品。
像这样的产品选择可以直接追溯到是谁提供了最大份额的 Web 浏览器,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从根本上来说,Google 做的就是广告业务,所以他们对限制广告展示,或阻止你共享个人数据绝对是毫无兴趣。我怀疑这也是他们对密码管理器功能漠不关心的主因,尽管这是还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 注意 —— 我并不认为公司责任真的是根本原因。按照现有密码管理器的工作方式,即使受到了黑客攻击,供应商的责任也很小。他们并不持有任何密码!
浏览器是新的操作系统
由于我从事 SaaS(尤其是企业 SaaS)方面的工作,所以我对浏览器如何支持在它上面运行的软件非常感兴趣。观察到浏览器是新的操作系统运行时这一现象的,我远算不上第一人。基于浏览器的工具的广泛采用,使得现在在大多数公司里面该用 PC 还是 Mac 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个人选择的区别,这也是整个 SaaS 行业得以运转下去的原因。
任何从事 SaaS 工作的人都会告诉你,在一切可用的浏览器上进行 QA 和测试是件痛苦无比的事。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当我把举起的锤子砸下来,决定终止对某些苟延残喘的糟糕浏览器的支持时(我说的不是 IE9,但我也不是不承认,这属于其中之一),自己内心感到了非常大的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说,对 Chrome / V8 之类进行标准化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非常有用的。我们非常了解我们的 Javascript 是如何执行的,在什么地方可以如何去优化性能,也知道怎么去模拟我们大多数用户的体验。
也就是说,我一直都意识到我们得按照别人的标准去过日子。当然,Chromium 和 V8 引擎都是开源的,但它们仍然属于 Google,而 TCP / IP 或 IMAP 什么的就不是这样。随着越来越多的软件行业转向 SaaS ,我们都要面对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微软决定干掉曾经领先过的 web 门户 Internet Explorer,将其替换为基于 Chromium 的后作,这很能说微软作为一家公司选择的新方向。我怀疑这个决定跟微软自己很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着更多的关系。
渠道为王
Google 的浏览器只有两个还算有意义的替代品,其原因均可归结为分发。
在 web 上分发产品,没有公司能做得比 Google 更好。当它在自己的搜索栏下方放置一个下载 Chrome 的 callout 链接时,其实就已经宣告了 IE 的灭亡。微软无论做什么也无法接触到 Google 那么多的潜在用户,或者驱动那么大规模的采用,规模决计达不到那种程度,微软最终还是明白了这一点。
除 Chrome 和 Chromium 浏览器外,其他选项实际上只有 Safari 和 Firefox。
Safari 的使用几乎完全由无处不在的 iOS 设备所驱动,而 Google 对此是完全可以接受的。2019 年向苹果公司支付了 120 亿美元以保留作为 Safari 默认搜索引擎的地位,这是因为他们从所有那些搜索(以及搜索所支撑的广告)中赚到的钱要大得多。会自行更改默认浏览器的人相对较少,所以苹果对硬件的统治性只是 Google 迂回进攻的一种手段,因为任何人想要复制这种优势是很困难的。不过苹果正在慢慢令 Google、Facebook 以及各个营销人员更难以跟踪用户并进行定向广告推送 —— 其办法是默认阻止第三方 cookie 及其最新的 ITP 更新。很多人都希望他们未来能够更加严格地限制 cookie 可以做些什么。
尽管如此,就全球浏览器份额而言,Safari 也就那十几个点了。
我是 Firefox 用户。在浏览器份额方面,Firefox 一直在大个位数的位置徘徊,最近这 10 年一直的慢慢地已经逐渐失去领地。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浏览器,具备出色的功能(我特别喜欢它的 Facebook Container 功能,已经成为标准了。)尽管如此,在分发优势方面,Firefox 的制造者,硅谷非营利机构 Mozilla 要想跟 Google 或苹果竞争是毫无希望的。
如果我是 Mozilla 的产品主管,我会把桌子拍得梆梆响来介绍有用的付费产品,那是可以丰富和支持 Firefox 整个生态体系的产品。首当其冲的应该是一个低成本的,独立的电子邮件服务,它应该专注于隐私和垃圾邮件保护,允许大家从 Gmail 迁移过来;还有就是 VPN 服务;媒体 / 内容白名单服务再加上广告拦截器,让大家可以轻松地为内容付费;甚至还可以有自己的密码管理器。
与此同时,Firefox 本身就是一款很优秀的浏览器,我几乎只用这一款浏览器。作为基本的浏览器,它几乎跟 Chrome 没有什么区别。但我很欣慰,因为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受到保护的 —— 而且我通往 Web 的门户不是为了跟踪我和塞广告给我而定制的。像这样能更好地控制个人互联网体验的个人偏好对于现代 web 来说是否现实仍不得而知。但时间会证明的。不过这要靠像 Mozilla 这样的公司来做出决定。
延伸阅读: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