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處出現問題,才會出現第三者?從卡普曼三角透視《我們不能是朋友》的內心戲
文/雞湯來了王韻捷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黎皓一對著周惟惟說:「這一切都是因為褚克桓,他出現,你就變了」
周惟惟:「對!我變了,你也變了。你的世界已經變得沒有我的空間了!」
黎皓一:「你的空間一直都在,是你走掉了!」
看似老套的小三劇情,其實夾雜著看不見的關係問題。
到底周惟惟口中所說的「空間」是什麼?黎皓一總是照著計劃來,規定一天只能吃150元,週一到週五不能睡在一起,僅管惟惟是那麼的想念他,想要更靠近他,但皓一卻一再以「約定好的計畫」來推遲惟惟。讓惟惟不禁產生了「你的計劃比我還要重要」的感覺。
似乎原本是「共同約定」的計畫,在惟惟心中卻默默變成了「皓一的計畫」,而皓一並沒有發覺,且在後續的溝通、爭吵之中仍無法理解周惟惟口中所說的「空間」。其實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但問題不在於改變,而是不斷地在兩人改變的過程中保持理解彼此。
檢視相處的問題:用「卡普曼三角」看人際互動
在電視劇《我們不能是朋友》 中,每當黎皓一在面對周惟惟提出的問題時,他總是回答「都是褚克桓對不對……」。這樣的答覆似乎沒有回應、理解周惟惟的需求,反而把責任歸咎於他處,更讓周惟惟心裡感到難過,覺得對方心裡已經沒有自己的空間了。 但到底是為什麼黎皓一總是認為問題是褚克桓,而不是他自己跟周惟惟呢?
這個狀態我們可以試著用 卡普曼戲劇三角 來看看。卡普曼戲劇三角形是 1989 年由美國精神科醫師斯提芬・卡普曼(stephen Karpman)提出的人際模式互動溝通模型。這個理論概念源自於 TA 人際關係溝通分析學派的理論,他認為人們在團體中會因為各種環境、情境因素,進而被迫扮演三種角色:迫害者 ( Victim ) 、拯救者 ( Rescuer ) 和受害者 ( Persecutor ) 。
- 迫害者(Victim):傾向把別人看得比較低下、較差,容易貶低別人。
- 拯救者(Rescuer):與迫害者相同的地方是把別人看得比較低下,但他試圖從較高的位置幫助人,他傾向認為「我必須幫助別人,因為他們不夠好無法幫助自己」。
- 受害者(Persecutor):認爲自己比較低下、較差,傾向尋求迫害者貶低自己,或是尋求拯救者提供幫助,而認為自己無法幫助自己。
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人們可能傾向快速的成為「受害者」 ,「受害者」經常覺得被問題壓得很辛苦,甚至到自悲自憐的地步,常常抱怨。
不過, 待在這個位置是非常不舒服的,於是乎我們很可能接著轉變角色成為「迫害者」 ,心存責怪、自認優越、追求完美,會非常憤怒的逃離正在承受的痛苦,於是開始把問題怪罪到別人的頭上。只要你找得到那個可以讓你怪罪的理由,就可以暫時不被懲罰,暫時不承擔責任,或是向外尋求幫助,讓別人擔任拯救者的角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衝突事件當中,三種角色可能都是不同人,或是在同一衝突中自己的角色也會有所轉變。
周惟惟提出分手,黎皓一面對不論是精神出軌還是肉體出軌的另一半,可以看見他非常快速的讓自己進入了受害者的角色,而無法看見關係中更深層的議題,更無法聽見周惟惟的內心訴求。最後甚至成為了「迫害者」的角色,不斷的批評、攻擊周惟惟,更讓彼此的關係惡化,讓周惟惟更想要逃開這段關係。
當我們過於快速、簡單地為這段關係下一個定論:「都是小三的出現,才害我們關係結束」,似乎這樣就能完全撇除掉自己在關係中的責任,好像所有錯都是別人造成成的,與我無關,我才是那個最可憐的受害者。
甚至黎皓一在最後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用了不恰當的方式在辦公室向周惟惟求婚,試圖扮演一個英雄,去拯救那個你以為陷入危機的公主。難道皓一真的認為周惟惟要的是一場華麗、鋪張的求婚;而不是一個能真實看見自己,聽懂自己說話的伴侶?
覺察到自己陷入這樣的互動模式,我們能怎麼做?
當黎皓一認為周惟惟外遇劈腿後,不斷自怨自艾,甚至做出許多言語攻擊、不當行為。想避免卡在卡普曼三角模式之中,我們可以暫時先放下「受害者」角色所帶來的感受與情緒,再好好看一看關係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試著在關係中,練習用開放、不攻擊的態度好好溝通,我們可以試著這麼做:
- 停止責怪 :停止責怪對方「你都變了」,取而代之的是回到當下,抱持著好奇的態度詢問對方發生什麼事?
- 辨認互動模式 :釐清彼此在溝通、爭吵的過程中扮演了什麼樣的「受害者監牢」角色,並重新核對彼此真實的態度。
- 澄清議題 :跳脫角色後,回到溝通的事件本身。譬如:黎皓一和周惟惟就需要繼續討論婚期延後,對彼此的意義,以及願意為彼此做的讓步、協調空間。
親密關係是沒有公式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也許我們可以試著精進溝通上的技巧,但回到現實層面,沒有絕對哪一種方法可以適用於所有的人,因此在關係上彼此傾聽、理解,慢慢的去尋找什麼樣的方式適合彼此。
延伸閱讀:
- 《我們不能是朋友》為什麼穩定交往中,還是會對別人心動? —從「婚姻品質與穩定交換模型」來解答
- 只要「你好就好」的愛情真的好嗎?從《我們不能是朋友》解答「為愛犧牲」的三個問題
- 你在愛情裡,是什麼風格?從《我們不能是朋友》劇中人物談起
參考資料
- 余蕙玲、張德芬譯(2014) 。 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原作者:CHRISTOPHER MOON) 。漫步文化:臺北市。
本文轉載自《雞湯來了》《我們不能是朋友》外遇、小三只是關係中的假議題 —從卡普曼三角透視皓一的內心戲
距離 921 大地震發生已經過了 20 年,時間漸漸走過,傷口慢慢癒合,但地震、颱風甚至是極端氣候等天災對我們的侵襲依然無可避免。那麼我們已經學會如何和天災共處了嗎?
9/21 當天,來和震識副總編輯阿樹、救災經驗豐富的消防員宗翰,一起聊聊震災的相關研究和應變方法!
The post 相處出現問題,才會出現第三者?從卡普曼三角透視《我們不能是朋友》的內心戲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