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战争:争的是你我时间
从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竞争的重心经历了从地段到流量再到时间的过程。
2011年,当我们很多普通人在关注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用户之争时。
马化腾在接受吴晓波采访时说,“因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吴晓波在他的《腾讯传》中写到,这是马化腾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语调低沉,不容置疑。
彼时,微信超过3000万用户,每天新增20万。而最新数据,微信月活用户已达11亿。
在社交这个战场上,腾讯微信无疑所向披靡,鲜逢对手。
是对手太弱吗?
那我们简单梳理下曾经参与过这场战争的一些玩家吧,小米的米聊、阿里的来往、网易的易信、王欣的马桶MT、头条的多闪等等。
每一家都是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可仍然无法撼动腾讯微信。
既然微信在社交领域这么能打,那是不是我们就认了,做好自己的产品,不去碰社交这个霉头了?
不!
8月29日,新浪微博推出一款基于图片社交的APP“绿洲”,倡导“清爽社交圈”,一句话说明这款软件,“在绿洲,发现美好世界。”
这时,我们不禁要问,前面已经有多家互联网巨头都尝试过做社交,最后都折戟沉沙,这次新浪微博的“绿洲”能成功吗?
尤其是中间还经历了一次,Logo的版权问题。
这会不会又是一只本以为自己是迎着朝阳起飞的蜜蜂,却变成飞向熊熊火焰的飞蛾?
本篇文章我就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下这个话题,讨论下社交之争。
文章分成四个部分:
- 时间之争: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们要前赴后继地扑进社交领域?
- 网络效应: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巨头最终都没有挑战成功?
- 下一战场:那到底怎么样才能赢得这场社交战争?
- 犹未可知:“绿洲”能成功突围吗?
1 为什么巨头们要前赴后继地扑进社交领域
没有互联网之前,“地段为王”
在商业世界中,企业永远在追随客户的脚步。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我们消费者在商铺里流连忘返,那时北京的你,可能会经常出没于王府井;上海的你,流连于南京路;广州上下九、杭州武林路、重庆解放碑等等。
所以在那个时代,李嘉诚经营地产的金科玉律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为什么地段会是大家考虑的第一要素?
因为好的地段,就是在同一时间段聚集更多的潜在客户,用见面的方式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颜色、款式、大小、对人的信任、讨价还价等),提供更高的沟通效率(人流更密集,沟通更深入),促成交易。
所以,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地段为王”。
PC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
而到了PC互联网时代, 我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商品,而线上相对于线下,没有高昂的房租成本,所以很多商家就在线上开设店铺。
但慢慢的就会发现,即使在线上开了店,可是如果没有人来访问,那也不会有成交。
这时,流量就变得异常重要,谁拥有流量,谁就有机会与客户沟通。
这时,拥有巨大流量三家知名的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腾讯应运而生。
同样是2011年,百度战胜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第一的公司。
那时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我们找到一条精准的信息越来越难,这时百度提供的搜索服务,能让我们快速的找到所需信息,于是百度很自然的成为了很多人浏览器的首页。
百度也因此成功收集了流量。然后,百度把我们搜索的关键词,“卖给”一些商家,这样分发了它所获得的流量。
同样的,我们在淘宝上购买商品也是通过搜索关键词,于是阿里收集了这些关键词,再分发给商家。
如果说本质上,百度是通过收集信息流量,在分发这些流量给商家的平台的话,那么阿里就是通过收集购物流量,再分发的购物平台。
收集流量、分发流量,就成为PC互联网时代的一门大生意,它的地位就像没有互联网之前的商业地产商一样。
所以,在PC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
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为王”
而到了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格局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时间,成为了企业抢夺用户最重要的资源。
为什么抢夺用户时间变得如此重要?
因为我们太多事已经离不开手机。现在,你可以不带钱包出门,不带交通卡出门,但是绝不能不带手机出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手机,我们从分发流量的时代,进入分发时间的时代。
随着沟通效率的提升,我们与商家之间,已经从“地段”变为“流量”,进一步转变为“时间”。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就是商家为了抢夺你我与他们交互“时间”的竞争。
所以,在商业世界:
- 我们以前认为地段最重要,好地段是商业的本质;
- 后来发现,地段不是本质,从地段中抽取出来的人流,也就是流量才是本质;
- 再后来发现,流量也不是本质,一个人推门进来、访问我们网站不重要,进来待多长时间才重要。
所以,时间是流量的宽度。
2014年,我在我的书《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提出商家本质上已进入抢夺用户时间的竞争,17年,罗振宇提出了国民总时间的概念。
很多商家这时突然意识到,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而手机上什么APP最占用我们的时间?
是社交。
如果把抢夺你我时间作为终极资源的话,那么众多互联网巨头就绝不会错过这个领域,前赴后继的扑进了这个战场。
2 为什么巨头没有挑战微信成功
社交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自带最强的网络效应。
我们用社交软件,不完全是因为它的功能,而是因为它能让我们和朋友连接,人连接越多,它的网络效应就越强。
我们为什么打开微信?
因为几百、上千的朋友在上面,可能很多微信功能我们觉得很傻,我们会骂它,但是我们就是离不开它,还是会打开它。
这就是因为它形成了强大的网络效应,所以社交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属性。
这时你可能会有疑问,什么是网络效应?
所谓网络效应,当你一个人去用微信,类似于你过去只有一个人用电话,你一个人用传真,没有其他任何人用的时候,这时候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两个人的话,有一点价值。那三个人呢,你发现价值更大了点。
如果100个人都用同一个社交软件,你发现这100个人是互相联系的,价值就大多了,如果100万人共同使用,那么价值就非常大了。
也就是说,随着用户越多,这个平台本身的价值就越会被放大,而用户越少,则价值就越小,这个效应就叫做网络效应。
因此,社交软件成为互联网公司垂涎三尺的软件,本质是垂涎因为网络效应所带来的用户时间。
这些互联网公司垂涎网络效应所带来的的好处,但同时也恰恰是网络效应阻碍它们成功挑战微信。
所以当用户总数到达一个超级大数量值的时候,那么新的社交软件想挑战,比的就不是功能了。功能已经不是社交软件最核心价值,用户总数反而变成了最大的价值。
当微信有11亿用户的时候,一个新做的社交软件,即使你用户数就算是很厉害,能做到100万,但跟微信比起来,它的价值感仍然有巨大差距。
阿里的技术是毋庸置疑的,可来往依然无法撼动微信;网易的易信、王欣的马桶MT、罗永浩的锤子短信、头条的飞聊、多闪都没办法挑战。
这时,网络效应就成为了后来者的门槛。
你不可能用它的办法去干掉它,能战胜微信的,一定不是另一个“微信”。
3 那到底如何才能战胜微信?
想在社交领域战胜微信,只有在下一个时代构建新的网络效应或者分战场建立新的网络效应。
开头我们提到,当我们在关注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之争时,马化腾推出微信说,“因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套用前面的话,战胜微博的,一定不是另一个微博。
当起于PC时代的新浪微博形成一定的网络效应后,马化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出了微信,构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网络效应。
同样的,当微软在PC时代通过操作系统建立护城河之后,谷歌、苹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出了安卓和iOS。
而即使PC时代,如此强大的微软也无法挑战,那怎么办?
微软决定在下一个时代,云计算等着。
当然你也可以避其锋芒,开辟一个分战场。
比如脉脉,脉脉是什么呢?
脉脉是一个职场社交。我们在职场社交的时候就有一些特殊的需求,这些需求平常的时候是不需要的,在这种特殊需求下,人的职位就很重要,这人过去的经历就很重要。
比如Snapchat,短时间社交应用,阅后即焚就很重要。
比如,钉钉,在办公社交应用上,也活得很好。
所以在一个垂直细分的需求里面,一个个小众的社交软件就有可能存活下来,但是他们不会撼动微信作为通用社交软件的价值。
4 “绿洲”能成功突围吗?
最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新浪微博新推出的“绿洲”APP,很多网友都说,这款软件特别像Instagram,是基于图片社交的一款软件,也有人说特别像小红书。
所以,绿洲最起码做到了不像“微信”,他有一点点介于陌生人和熟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是通过图片让用户展示自己,而不是像微信那样,以交流为基础。
可见,“绿洲”总结了以前的巨头做社交的经验教训。想在图片社交这个分战场分得一杯羹。
但最终,“绿洲”能否突围成功,现在做判断还犹未可知。
尤其是上线后,网友吐槽比较卡,一周后又因为疑似Logo版权问题不得不下架,现在又恢复上线,但“绿洲”想成功突围,要走的路还很长。
当年新浪微博打败了腾讯微博,腾讯开启了一个新战场,微信。
今天,新浪微博的“绿洲”到底是开辟一个新战场或者分战场,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老战场的延伸,还不能下结论,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最后的话
我们今天讨论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社交战争,它们从PC互联网时代一直战斗到移动互联网时代。
我们回看了腾讯和新浪,和阿里、网易、今日头条等等巨头之间关于社交领域的战斗。
明白了这场社交战争,本质是抢夺由网络效应所带来的用户时间,也就是你我的时间。
所以,在这场社交之战中,我们不是旁观者,不是茶余饭后看看这些互联网公司之间的争斗,而是要做出一个选择,我们到底要把我们的时间交给谁?
商业世界,本质上有两种交易,一种是商家用商品换取我们兜里的钱,一种是商家用产品换取你我的时间。
那么,你想怎么花你的时间呢?
作者:刘润,整理: 程志。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6fDugJ5L5ITDAEEeLRQerQ
本文由 @刘润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