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沟通怎么才能不像在吵架?
项目沟通并非吵架,看起来却总是剑拔弩张。有效沟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笔者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从对象到场景,再到方法与技巧,应该在沟通中有针对性地注意这些问题。
沟通是个老话题,在项目管理中有专门讲沟通的章节,它是九大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但是实际工作中你会沟通吗?我结合个人的经验来聊一聊沟通,希望读后有不一样的感受。
沟通无处不在,在项目管理中是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沟通?一直在学习,一直没长进——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表述没有问题,你听不懂是你的问题,你不理解你就是笨,这就是沟通双方的矛盾。
一、沟通对象
首先按工作时间来划分沟通对象。
1. 初入职场的毕业生
一般情况下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在沟通过程中都会彬彬有礼听着前辈大哥在那喷,所以表现很真诚。其实90后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前辈有很大不同,在沟通过程中应该让他们参与进来,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部分人成长是非常快的,没准哪天就成为你的领导了。
2. 3至5年工作经验的人
目前这部分人是产品技术业务团队的主力军,干活的是他们,所以在需求会、评审会宣讲的、讨论最积极的也是他们。他们大胆、有想法、有能力敢想敢干,遇到这部分人时要多聆听,多思考后再表达,不要打无把握之仗。
3. 5至10年工作经验的人
这些人现在基本是领导了,不是主管就是经理,有的可能已经是总监了。
在项目需求启动会、例会或总结会上,这部分人会侃侃而谈,会提出各种想法与意见。有能力的靠真才实干上来的人,遇到问题能够快速给出解决方案,需求讨论会中能够一针见血说出关键点,这些人值得佩服。
也有一部分是靠吹牛或在大公司呆过几天混出来的人,沟通能力极强,但是一般只能说说大流程,聊到细节就属于我是领导我不负责细节的人。实话实说这部分人是极少的,这部分人最擅长的就是指手画脚而且无知无谓,脸皮也挺厚,遇上你就只能呵呵了。
实际上,我所接触的人中有很多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且能力也很强。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热贴:《我是技术总监你干嘛总问我细节?》有兴趣的可以搜搜。
4. 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
有些人无论从经验还是技术或业务能力上都有些干货,沟通时不推诿,能够很好地进行交流。但也有些人就是给你画大饼,沟通过程中他讲的你听着没错,而且感觉的确是那么回事;但是等沟通完回来静下来一想,什么也没解决,完全是虚的。所以在项目执行中遇到这些人要注意自己的判断。
以上是我瞎掰的,其实我们在互联网公司中,主要涉及产品部(设计、视觉、产品)、技术部(研发、架构、运维、测试)、业务部(采购、销售、市场、运营、仓储、客服、财务)三个大部,按沟通范围又分为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
二、沟通场景
1. 熟悉的场景
1)业务、产品间
业务会说,我就这么多要求很简单,你们帮忙产品规划设计吧;但我要求XX日前(大促、店庆)必须上线,这是老板要求的,而且我们的优惠宣传册已经印好发出去了。
产品心里第一反应是什么鬼,没确定你发什么宣传,又拿老板来压我,自己要的东西都没整明白还和我扯。但表面上会心平气和得说,做肯定没问题就是资源太紧张,你们看看把这些不确定的再梳理一下,然后我们按优先级排期,肯定尽量满足你们。
这就是需求收集阶段,此部分对于业务与产品应该先确立目标,再判断风险,然后分阶段设计规划,好说好商量肯定能解决问题,千万别拍脑袋,拿上线来压人。
2)产品、技术间
到这一轮的沟通,基本上应该是需求已经确定,要进行需求评审了。
首先产品要先装孙子找研发(这里描述不恰当,大家别当介意呀),描述这个需求业务有多急、我们这已经拼命挡了很多很多功能放在二期实现了;你们先看看PRD,然后给我们一个排期,有问题随时找我们,态度非常好。作为业务技术中间协调人,着实的不容易呀,这里必须要赞一下。
技术这边,心里第一反应就是又做这些不靠谱的需求项目,能不能整点有用的,上次做完的项目上线了也没见啥效果呀!
作为技术咱不能让产品瞧不起。
首先,要大概判断影响到所负责的系统模块,想着实现的技术,对于新接触的技术可能还会上网找些资料研究一下。其次,也会说这功能实现有难度,指出PRD中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在需求评审会中会指导产品说你应该这样这样改一下。但往往这部分是在沟通过程中最耗时的,也是最吵的阶段,心里互骂是家常便饭(表面还是要量和谐的),在好多的需求评审会上吵起来也不足为奇。
在此阶段,我个人觉得应该按以下流程做:
- 确定干系人,指定相关需求评审人员,在需求评审前需要把PRD发给相关人员;同时相关人员要提前看,光接收不阅读是没有用的。
- 提前准备资料,在评审前,关于此需求与项目的产品、技术负责人要提前沟通,沟通主流程,确定大方向无问题。
- 合理的时间安排,会议室、电话会议设备要准备好,要严格按计划评审,对于不确定细节如果不影响主流程就会后分组讨论。
- 需求评审后要有会议纪要,这是沟通方式的一种,也是此阶段的一个总结;一个项目经过几次评审能够确定,最终需求都是很不错的;有很多变更都是在项目进行中途或即将上线前调整的,这都是不可避免的。
3)业务、技术间
如果有产品部,那么就不要有此环节,这个是原则问题。
有的业务可能想绕开产品,直接找技术解决一些问题需求,有的技术觉得就是顺手的事。有些所谓的管理者又奉行自己了解的敏捷开发模式,自认为简化了流程,提升了交付能力,在那自以为是。
其实后续有些坑就已经埋在那里了,最终出了问题就开始收拾烂摊子了。公司初创时没有专门的产品,一般领导就是产品,沟通尽量要叫上双方的领导,共同商讨,共同解决。
2. 外部与内部沟通过程
上面说的 业务、产品、技术 间的沟通对于各个部门来说都是属于外部沟通。公司间都会有部门墙,都会有竞争,都会有各自的KPI。所以对于外部沟通还是要确定一些必要的规则。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瞎说。有些人自认为关系很好,无论什么都和盘托出,尤其是没有与自己的上级领导沟通前就承诺这、承诺那的。
我个人的分析:
- 研发人员都自认为技术牛,都觉得没有技术不能实现的(有些难但可以变相解决);
- 技术思维,0就是0,1就是1——诚实,遇到一些会说的产品和业务就妥协了;如果再给点糖衣炮弹就彻底交待了,碰上美女给个微笑就更不好意思了。
内部沟通一般指部门或组内的沟通,但这也是相对的。
从业务、产品、技术来分,每个内部都应该提前进行内部沟通,保证后续项目需求的顺利进行。部门间有障碍,内部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如果大家目标一致,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我们在沟通过程中是采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还是“枪口一致对外后,再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两者有效结合,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才是最佳组合。
三、沟通方法与技巧
1. 沟通方法
瞎白话这么多,具体的沟通方法是啥,项目管理课程中都有过很多介绍,但下面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和总结。
1)要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
我认为能当面沟通的就不要电话或微信,能电话的就不要邮件或微信。现在每个人手机中如果没有几个微信群或钉钉群,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职场人员。但实际上有大部分都是些扯淡群,刷屏的,拍马屁的信息居多,沟通效率不高。
2)选择合适的人沟通
尽可能少的人参加,参加沟通的人一定是要能拍板的人。我参加过很多项目需求会,有的参会人员有十几或几十人,如果是项目启动会我觉得还可以;但是一个需求评审或研发、测试用例评审会就真的没有必要的。
3)选择合适的时间
在周末前、节假日前就不要为了完成工作而完成工作了,这时无论业务还是产品、研发我都觉得适合于总结,而不适合进行相关的项目需求评审了;但对于现在执行996工作时间的公司来说,这点可以忽略。
4)真诚、直接,避免小会
我曾接触过总习惯于拉小群、开小会的人。有问题就摆在会上说出来,不应该总是各个击破,这样的人反正我是不喜欢的。项目干系人了解了相关内容,有助于互相配合调整,避免猜疑。
2. 沟通技巧
前段时间看了《王阳明全集》这本书,里面讲到关于探讨问题的6字真决,即: 聆听、欣赏、接纳 。
学会聆听,聆听你过去不耐烦听的;学会欣赏,欣赏你过去不欣赏的;学会接纳,接纳你过去不愿意接纳的——你包容了整个世界,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1)聆听
先放下自己的见解,清空自己的心脑。不能像武术对打一样,自己先摆个防守架势。
各种需求项目及技术的讨论评审不是打架,没必要先摆个防守架子;不防守,不能像街头泼妇吵架,两个人各吵各的,只用嘴,不用耳朵。
2)欣赏
对方讲的无论是PRD还是技术实现方案,还是业务流程,必定是经过整理的,而且有的形成文档了。我们应该先接受。为什么?
每个人的视野有限,都是只能看清自己前面,看不到后面。有的人被沙子迷住眼,甚至连前面也看不清。对方对,我欣赏;对方错,我也欣赏。知道他对在哪里,是提高;知道他错在哪里,也是提高。
3)接纳
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对的、错的,都接纳。
为了争论而反对,那是诡辩。我接纳了你的观点,对的入我心;不对的,我们就协调、继续寻求好的方案或方法。我说出自己的观点,我只是说出我的观点,我不批驳你。论学,是为了辩明白,不是为了争个你高我低。
四、总结
记得我在10年项目管理师的软考中的论文就是关于沟通的,沟通就是为了设定一个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与群体间传递和反馈,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
虽然经历了多家公司,接触了很多人,但是如何沟通仍然是萦绕在我脑子中的一件重要的事,不善于表达,个人技能的不足都是造成沟通不畅的绊脚石。
在沟通中应该不断的提升个人技能,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你可能见到整片森林,最后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倔强的大萝卜;公众号:倔强的大萝卜
本文由 @倔强的大萝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