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专业表达指南——细节篇
有理有据,有面有料,是一个设计作品的专业体现。之前花了四篇小文(链接在文末),讲述如何提升设计师设计作品的内在含金量和外在形式感,今天,我们将用最后的篇幅,聊聊如何给设计作品创造一个尽可能完美的终局——交互文档的细节。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再专业的交互设计,如果在后期交付时频繁出现细节的缺失和补充,其实还是很容易遭受研发和测试同学diss的。甚至有可能因为一个细节的疏忽,导致整体交互方案的崩盘,不得不从头再来。
如果研发过程中发生这样的设计事故,其实是非常影响团队士气和个人专业影响力的。
设计细节篇,分两个维度来阐述,一个是文档外,一个是文档内。
文档外,其实是要回归设计的初衷,很多设计师包括我自己,设计久了,总愿意把自己当作是用户的代言人,尽可能的为用户体验着想,绞尽脑汁的寻求最佳体验的设计,并以此为傲。
这如果是在产品发展的成熟期,功能相对稳定,体验同质化严重,这个时候追求极致的体验,寻求体验的突破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让产品获得更多的口碑,从而带来更多的用户和收益。
但是如果是在探索期和成长期,过度的追求单一维度的体验,可能反而会成为一种产品发展的桎梏,阻碍产品的成长,而在衰退期追求极致的体验,则完全背离了公司作为商业组织的利益点,会显得和整个项目组格格不入。
产品生命周期与用户体验要求
所以对于探索期和衰退期的产品来说,设计师要尽可能考虑商业性和技术可行性。用最小的设计代价,快速的迭代,完成产品的目标(验证价值或解决问题)。
如果设计师在这两个阶段太揪细节,可能会因为得不到项目的支持而心灰意冷。
技术可行性和商业收益,不是我们所擅长的领域,通过前面的设计法则和用户埋点也不能准确推算,所以还需及时向技术及商务同学确认,别人家能做的产品形态,咱们家技术框架不一定支持。别人家能做的精简极致,可能会损害咱们家的主营业务。
涉及到这两点,除非有自上而下的旨意,否则单凭设计之力无异于蚍蜉撼树,很容易让自己费力不讨好。
文档内的交互细节,主要在于文档的完整性和阅读体验,既要面面俱到,又要清晰简洁。
面面俱到是指要尽量包含所有流程、页面及状态,避免遗漏。它体现了一个交互设计师设计思维的严谨性和设计态度。
网上有很多关于交互走查表的模板,非常的全面,但就是因为太过全面,反而让很多新人设计师望而生畏,避而远之,这就失去了交互走查表本身的意义。
我认为,交互走查表其实就是提供给设计师的一份帮助文档,大家都知道在设计的时候,提示要尽可能的简短,要适时出现,要清晰简洁,遗憾的是我看到的交互走查表往往都不满足这一条。
冗长的交互走查表,就像是冗长的帮助文档一样,把责任都推给了设计师,仿佛在说:谁让你不按照我逐条检查呢?
如果出现细节的遗漏,就变成了设计师自己的错。
谁都不想遗漏,但是后期设计时间往往真的就很紧迫,设计师除了细节的补充,可能还有其他很多任务需要做,大家只是想确认一下而已,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看那么冗长的“帮助文档”。
所以发挥一下设计师的同理心,根据二八原则,80%设计师可能遗漏的问题都只是认知走查表里20%的内容,这20%的内容也真正意义上影响我们80%的用户和体验,是设计者最为关心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先把这20%的设计解决好呢?这才是真正急设计师之所急,站在设计师的角度考虑问题。
所以本文精心筛选出最容易被大家所忽略,且大多数设计又必须要考虑的异常分支,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设计细节check表》,以确保主体流程的主要设计“面面俱到”。(流程设计、布局设计,以及互动设计,如果大家在前期有遵守对应的设计原则,再加上数据的支持,应该大方向都是正确的。我也希望大家尽量通过前期的理论和数据,去保证流程和整体设计的正确性,而不是要等到最后细节确认的时候,才来审视检验整体,让细节篇,真的是在完善细节。)
设计细节Check表
我把这份《设计细节check表》按照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了归类:
最大的单元是指每个任务流程的检查,然后是页面单元,因为页面涉及到加载的异常分支比较多,所以单独拆出来和页面状态并列分别阐述。最后是组块单元,主要包括输入类和非输入类的组件操作及反馈。
下面我们逐一来看:
一、流程检查
流程检查主要包括三点:
1. 和其他相似流程的一致性问题
秉承一致性原则,同一个产品,能保持一致的地方,要尽可能保持一致。
在实际项目中,同一个产品,往往有多个设计师,每个设计师都负责相对独立的一大模块,偶尔就会涉及到相似功能的设计,因为是不同人在进行,所以设计出来的形态就可能不一致;
但对于用户来说,使用相似功能的人,往往可能是同一拨人,设计的不一致,体验就会有差异,不仅对于用户来说学习成本高,而且对于项目组来说同时维系两套不同的设计,成本也比较高。
2. 逆向流程标注
如果一个流程的正向流程和逆向流程是完全一致的,一般无需特别说明,但是如果返回时需要跳过某些页面或者状态快速返回,则需要进行特殊标注,否则可能会被研发同学遗漏。
3. 流程进度的保存机制
当遇到特殊情况,程序崩溃,后台杀死,断电等,进度是否能够能自动保存并恢复,如果需要,就需要考虑恢复的时机和形式。
说完流程,再来说单独的页面。谈到页面时,首先要谈的是加载状态,毕竟页面不是凭空就有的。
二、加载状态
加载状态主要要考虑以下几点:
1. 是否预加载
预加载的时机是什么时候,预加载的内容有多少?(对于用户会长时浏览的内容,一般建议预加载,预加载的内容一般会结合内容大小、浏览时长、甚至网络状态综合决定)
2. 加载前的状态
在信息未加载出来前,界面是显示空白引导,还是默认占位符,还是显示上一次的缓存内容?(一般有缓存优先显示缓存,无缓存先显示默认占位符,等内容加载完成后再进行替换)
3. 加载进度显示
是否显示加载图标,进度条,是否可以取消加载?(一般情况下等待超过0.1s,就能够被用户感知到,就建议显示加载图标,以便用户知道程序已经接收到并在响应用户的操作指令。如果等待超过1秒,就建议显示进度条,并提供取消操作,便于用户自主控制)
4. 加载机制
是全部加载,还是分布加载显示?(一般情况下,在2~3屏内的有限内容,或者完全非同类的内容,是可以一次性全部加载的,因为用户可能就是冲着某一类内容进来的,很可能会快速滑动到目标内容。
而对于同类型的图文信息,而且是内容比较多时,一般都会采取分布加载的形式,避免浪费多数用户的流量。
视频播放机制、广告图片加载等,一般还要考虑网络情况,一般WIFI情况下,因为对流量及网速的要求低,所以采用自动播放视频,自动显示图片、播放广告等,更容易被用户所接收)
5. 加载超时处理
是否自动重试加载,何时进行超时提示等。(很多产品在设计时,如果不是完全无网络,仅仅是网络信息不稳定,会尝试自动加载,以避免用户手动操作。如果自动加载超过上限,才会提示让用户稍后再试)
页面加载出来后,就要要考页面本身的状态了。
三、页面状态
需要考虑的异常页面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 无内容,或者内容被删除后的空状态。(一般会有一个默认引导图,告知结果,并附加鼓励操作的行为引导);
- 有内容时,且内容比较丰富时,要考虑各种内容及条数的多种组合样式,特别是极端组合样式,要检查一下看起来是否合理,是否影响整体界面样式;
- 是否需要新功能引导。比如有新功能,希望用户尝试,或这是进行设计重构以后,功能布局发生了变化,要考虑用户是否还能找到原来的功能;
- 页面时效性。活动类有时效性的内容,还需要考虑超过有效期后是否显示,以及如何显示,一般刚结束,都需要有一个收尾页面,便于用户查看活动结果。活动下线后可能还有一个下线不可访问页面,引导用户向其他活动,或者其他功能页面进行转移。
考虑完整体页面后,最后再来考虑一下页面内的组件状态。先来看一下输入类。
四、输入框/文本框
输入框/文本框要考虑的主要有三点:
- 默认状态 。是否有默认提示,是仅仅是填写提示,还是可以直接提交的示范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为了减少用户的输入成本,开始在默认框中填入示范文本,考虑一下你的产品是否需要);
- 不可用状态 ,考虑是否需要;
- 输入状态及反馈 。这个要考虑的会多一点,主要包括正确/错误的实时反馈,超过输入上线时的处理方式(截断or提示)、输入非标准字段的包容性,以及输入内容是否实时保存。
最后看一下非输入类的操作组件。
五、文本/图标按钮、连接诶、可操作的卡片/列表
“文本/图标按钮、链接、可操作的卡片/列表”要考虑一下几点:
- 默认状态 。没什么好说的;
- 悬停状态 ,是否需要有悬停tips提示,这个一般只有PC端才有;
- 按下状态 ,也称点击态。(一般需要设置单独的视觉样式,以给用户明确的视觉反馈,正在响应用户的操作);
- 弹起状态 ,也称已点击或者已查看的状态(对于同类型的多条并列信息,通常建议添加已点击/查看状态,或者返回时,让用户明确点击的的选项,确认浏览的进度位置);
- 不可点击状态 。说明不可点击的条件即可。
如果设计完成后,初步检查以上五项内容,基本上可以确定主题流程的主要设计内容已经面面俱到了。
再考虑所有内容的可读性,建议参考上一篇《设计师专业表达·形式篇》从形式上把控设计细节,让交互文档可读性更强,降低用户的阅读成本。
设计呈现有理有据,有面有料,到此篇介绍完毕,希望对你的设计会有所帮助,如果你在设计呈现时,还有其他疑问,欢迎留言一起交流~
#相关阅读
本文由@合颜悦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