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曾国藩、段永平与郁亮为例,谈成功“方法论”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砺石商业评论作者,作者|张军智
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一代传奇功成身退,完美谢幕。能够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不贪恋名利,急流勇退,马云的做法和人生智慧得到了媒体和世人的广泛赞许,关于马云20年来的创业历程、名言语录、未来人生等等的报道也充斥网络。
不过在媒体普遍关注马云传奇经历、辉煌成就之时,笔者却想起马云创业历程中的那些艰难险阻,并且好奇马云是靠什么力量战胜那么多困难和挑战。网红作家冯唐在一本书中也提出了类似疑问:"少数人为什么能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大事?而多数人,手里一把好牌,为什么就总是出昏招,总是打不赢?"
笔者有个非常敬佩的撰稿人朋友,写过不少财经爆款作品,而且出稿非常稳定高效,着实令人钦佩。我把马云和冯唐的问题抛给他,他却一语点破。
他说,能成事的人大多有做事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不是玄虚的东西,而是做事的自信心以及心力的源泉,人做事就怕心力交瘁,但有方法论的人,即使面对从未经历的困难和挑战,也往往充满自信,并且能按照自己的方法最终取得成功。
我说你的方法论是什么?他说具体到写作上来说,其实就是不管写得好坏,都力求一气呵成,然后再慢慢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为了印证他的"方法论"之说,我们又探讨了些典型的人物案例,今天一并写出来,或许能给读者带来些许启发。
曾国藩的作战方法论 ----结硬寨,打呆杖
晚清名臣曾国藩据说是个"笨"人。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曾国藩小时候在屋里背书,有个贼躲在房梁上,打算等他睡觉后偷点东西再脱身。结果曾国藩那篇文章颠来倒去直到后半夜也没背下来,最后贼实在忍受不了,跳下房梁,当着他的面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或许有杜撰和戏说的成分,但曾国藩的"笨"有些事迹却是有据可查的,比如曾国藩考秀才,接连考了七次,直到23岁才以全县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中。而他后来的同僚,同样是中兴名臣的左宗棠,14岁就中秀才,而且是全县的第一名。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就认为他做事反应太慢,说他是"儒缓"。曾国藩也评价自己是"余性鲁钝""秉质愚柔"。梁启超则说他"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但就是这样一个"笨"人,却在内忧外患的清朝末年,几乎凭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平灭了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让风雨飘摇中的大清王朝又续命了几十年。一个天资愚钝的人,何以建立这样的不世伟业?
晚清文学家王闿运,写了一本书叫《湘军志》,主要讲的是曾国藩带湘军打仗的事。看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虽然早期曾国藩极其勤奋与努力,而且充满热情与理想,但却几乎没有打过什么漂亮仗,反而是能征善战的太平军,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几度逼得他要自杀。
曾国藩幸运的是,他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克敌致胜方法---- 结硬寨,打呆仗。具体来说,就是湘军所到之处,首先就是修墙挖壕,比如营寨的墙要高八尺厚一尺,墙外再挖沟,壕沟深六尺,比一个人还要高,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五尺,还要埋入土中两尺,花篱有两层或者三层。打仗时,湘军经常是挖几十里的深沟,而且不是挖一道,而是二、三、四、五、六道。由于太过于执着挖壕沟,湘军更像是个工程部队。
中国有句话讲,不争一城一池之得失,但湘军却相反,就这样修墙挖壕,一个一个城接着打。左宗棠抱怨曾国藩"兵机每苦钝智",意思是由于迟钝,经常丧失战机。
曾国藩的战法看似非常"笨",但实则非常高明,他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不是机敏之人,所以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确保了湘军首先在战场中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在自己不犯错的基础上,消耗对手资源,坐等对手犯错。而反观太平军虽然获得了许多小战役的胜利,但最终却被曾国藩困死在了南京城。
曾国藩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方法论"很典型的例子。有了适合自己做事的方法,一个天生愚钝之人也能成就不世伟业。
段永平的商业方法论 ----本分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但在这些企业家中,谁能配得上"商业教父"这个称谓,或许段永平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个。这不仅体现在他一手做出了小霸王和步步高两家家喻户晓的企业,还在于他培养和提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家。
例如:网易的丁磊说,段永平是除他父母之外,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拼多多的黄峥说,对自己商业教育影响最大的人,是段永平;OPPO的陈明永、vivo的沈炜、小天才的金志江、一加的刘作虎,都将自己商业上的成功,归功于段永平商业思想的引领。
既能自己上马做实业,又能下马培养接班人,商业思想还能产生广泛影响,段永平"商业教父"的称谓,堪称名至实归。
段永平为什么这么厉害?探寻其商业成就的秘密,会经常看到他说一句话"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正确"。理论上来说,如果一个企业家总能选择做正确的事情,并且能把事情做正确,自然会立于不败之地。但什么事情是正确的事情?如何把事情做正确?何为正确与否的评判标准?这就不得不说,段永平做事的方法论:本分。
何谓本分?段永平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的角度做过多次阐述,其基本思想是:做人、做事、做企业要"本本分分",少一些投机取巧与歪门邪道。
段永平说:"所有的企业一些基本的原则都是相同的,比如保证产品的质量,比如守信用等,关键是能不能坚持。就拿信用来说,谁都知道应该遵守,但关键要看一旦要付出代价时能不能做到。举个简单的例子,向别人借了钱,还钱是应该的,这跟以后要不要再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有的企业不是这样,他们把讲信誉变成了一种手段,因为我还要跟你打交道,所以我就讲信誉;如果我以后不再跟你做生意了,就会找各种理由赖账,这就是不够本分。"
段永平创办小霸王时,当时行业有些品牌的返修率高达30%,但段永平却通过艰苦的努力,将小霸王的返修率控制在0.3%左右,而且在资金并不富裕的境况下,在全国建立了五个维修中心。给消费者提供过硬的质量产品和放心的售后服务,在段永平看来就是一个企业的"本分"。
OPPO公司2011年在由功能机向智能机换代转型之时,积压了大量的功能机库存,在资金链非常紧张的情况下,OPPO依然按照口头承诺照单全收了即将贬值的供应商物料,同时付出了3亿的代价给终端代理商进行调价补差,确保经销商不蒙受损失。在段永平的弟子陈明永看来,不坑合作伙伴,就是一个企业的"本分"。
步步高教育的金志江很早就看上了"小天才"商标,但出价到300万,商标持有人仍然不卖。2008年金融危机时,金志江委托第三方公司,只花了30万就买到手了。当商标真正过渡到步步高手上时,金志江却派人找到原来商标持有人,补给了对方270万,并告诉对方:"我们认为当年你的品牌值300万,现在也值300万。"很多人觉得金志江傻,但在他看来,这恰恰是步步高成功的秘诀:本分。
"本分"的做法,为步步高的发展营造了极佳的内外部环境,也促使了步步高裂变出了vivo、OPPO、小天才等等优秀的企业。段永平说,步步高能发展至今,与同时代很多"流星"一样的企业相比,关键在于他们很少犯错。而少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总能根据一件事是否属于"本分"的范畴进行抉择。
郁亮的方法论 --细致的计划,精确的管理
万科创始人王石是一个非常挑剔的人,他脾气非常大,被员工称为"王老虎"。据说早年创业期间,办公室里传来的经常是他地动山摇的拍桌声和阵阵咆哮。而与员工交流时,他往往言辞激烈,让对方压抑的喘不过气来。有员工甚至与他说话时,会紧张到双腿颤抖。
但王石从来没有骂过一个人,而且极其欣赏他,在这个人36岁时,王石就将万科总经理的重任交给了他。他就是现在的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
2001年,36岁的郁亮开始正式主持万科工作,此时万科的地产业务营收是24.49亿,但不久之后郁亮却提出要用十年实现销售过千亿,这样大的目标让王石都忍不住跳起来告诫他不要太浮夸。但2010年,郁亮却带领万科提前完成了千亿销售目标,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住宅销售公司。此后几年更是接连实现了飞跃,在过去的2018年,万科的销售业绩是6069.5亿。
年轻的郁亮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他又有什么过人之处?
郁亮做事有个方法,就是细致的计划,精确的管理。他喜欢"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登月这么伟大的事情也是一个计划,是计划就可以分解实现"。在郁亮看来,再难的事情,其实都可以分成很多细项的小事,然后一点点实现,没有想象那么难。
靠着这个方法,郁亮完成了很多令人震惊的事情,比如带领万科突破千亿,比如登珠峰、比如跑马拉松。
郁亮从小不爱运动,为了登珠峰,他决定开始节食、减肥、再长跑、还组织了个菜鸟登山队。三个月的时间,郁亮减掉了25斤,一年后,郁亮各项体检指标开始正常,体能突飞猛进。
此后,他登顶了5000米级的四姑娘山大峰、6000米级的启孜峰、7000米级的慕士塔格峰。2013年,郁亮开始准备挑战珠峰。
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他仔细研究了历年来攀登珠峰的遇难者遇难经历,寻找原因,研究对策,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先是体能的训练储备,确保登顶的实力;对每一个包裹做精细的标签,因为高山缺氧,人容易犯傻分不清;为了在条件差的敞篷中,心里安稳,得以更好休息,他带上了床单、枕套;为了防止手指冻伤,多加上了一双手套……
2013年5月17日,经过三年计划、层层分解、精心准备、严格的管理,郁亮和队友历时8小时成功登顶珠峰。
在郁亮登上珠峰之前几年,也有一些中国企业家尝试攀登珠峰,但一部分却因体力不支、冻伤等原因,中途折返。郁亮登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16具登山者的遗体,一名队友还突发脑水肿,被迫放弃。
拍摄回来的视频中,刚刚去世一小时的遇难者,穿着鲜亮的登山服就倒在白雪中。但他却显得"很容易",他没受伤、没减重、甚至没晒黑。
这一切都源于他对风险细致的计划和精确的管理。他说:"死亡不过是一个概率问题,概率管理得好,就不会死。"
从珠峰回来5个月后,郁亮在北京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成绩是足以令常人骄傲的3小时44分。此后,49岁的他又在上海创造了3小时18分的个人最好成绩。而就在三年前,郁亮刚开始跑步时,800米就心慌、膝盖疼、感觉完全受不了。
"我相信,一切事情只要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然后一步步去做,就一定能成。"郁亮说。
结语
大多数人的人生似乎都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就是不管有多么远大的理想,有多么渴求上进的决心,也不管多么勤奋努力,多么热血和激情,但面对事业中的困难和挑战,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心力和体力耗尽之时,最终被这些挑战和困难,虐得体无完肤,进而对自己和未来丧失信心。
因为兴趣和工作的原因,我研究过不少优秀的企业家,了解他们成功道路上碰到的挑战和困难。我想我们普通人遇到的挑战与困难与他们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为什么他们能克服一个个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成就一番伟业,而我们大多数人却连更小的困难也不能克服?
在笔者与自己朋友探讨之后,我们相信"想卓越"与"卓越"之间,隔着一扇门就是方法论。
其实不仅那些优秀的企业家有自己的方法论,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生活工作中,那些比较优秀的人也都有自己做事的"方法论",因为有了方法论,即使面对挑战和困难,他们也会心里有"底",从容自信,并且按照自己的方法,掌控做事的节奏,最终取得成功的结果。而缺少方法论的人,通常面对挑战与困难的时候则会表现地焦躁慌乱,结果也只能一败涂地。成功往往难以复制,但成功者做事的"方法论",却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和借鉴。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