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知识分子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写给“愤青”的近 20 封信
《致愤青》
内容简介
《致愤青》是美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克里斯托弗·希钦斯的经典著作。在书中,希钦斯以写给青年的信的形式,为未来的激进主义者、独立思想者和一切“愤青”提供了必要的指导。他探究了各种类型的“愤青”在关键历史时刻所采取的"对抗立场",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曾经给他带来无数灵感的埃米尔·左拉、 罗莎·帕克斯和乔治·奥威尔等杰出人物。在意识形态领域,希钦斯总是毫不含糊地站在一切僵化传统的对立面,这已成为他特有的个人标志。在当今时代,几乎没有哪个思想家能比他更加了解不同意见的重要性——这既是为了个人的完整性和有价值的讨论,也是为了真正的进步以及民主事业本身。本书是希钦斯犀利的思考、批判的激情和雄辩的文风完美的结合。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 希钦斯(1949—2011)被誉为世界上最狷狂的知识分子与作家、当代最才华横溢的新闻媒体人、美国最负盛名的专栏作家、记者、评论员,“新无神论运动四骑士”之一。他是《名利场》杂志、《纪事》杂志、《新政治家》杂志、《纽约时报书评》和《大西洋月刊》等杂志的特约编辑、撰稿人,在 2005 年《外交政策》和《展望》组织的“全球百大公知”评选中排名第五。曾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宗教是否有益于世界公开辩论。代表作有《致愤青》、《人之将死》、《有待商榷》、《审判基辛格》和回忆录《Hitch 22》等。
书籍摘录
01 需要一点勇气
亲爱的 X ,
好了——你问我激进派或者“叛逆”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只让我觉得尴尬,觉得是种过分的恭维。这恭维过分在暗示我可以作为任何人的“榜样”,而照题中之义,单个的生命是提供不了任何范式的(而且,如果真是生活在反叛之中,那所谓“模仿”更是无从谈起)。尴尬则是在你提的那几个头衔上。说来也奇怪,这些你想要成为的人,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居然没有合适的字词来形容。“异见者”(dissident)太高贵,要靠实在的事迹来挣取,而不能自封;它的含义更多在于牺牲与冒险,而不单单只是反对,而且有那么多无畏的榜样在前,让这个头衔不可亵渎。“激进派”(radical)倒算是个光荣的好词——我很多时候用的就是它——但它里面带着各种对于健康的威胁,我会之后写信与你探讨。剩下的那些——“脱缰者”、“失控的大炮”、“反叛分子”、“愤青”、“牛虻”——都微微带着些亲昵和轻巧,或许也因此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意味。从这些词里看得出,社会和一个宽厚的家庭一样,不但包容乖张之人,甚至有些宠爱。即使像“反传统”(Iconoclast)这样的词也很少是贬义的,往往暗示打破偶像作为释放精力的途径并没有什么坏处。甚至还有些冠冕堂皇的说法来褒扬这种性情,最新的一种叫做“思维不受条条框框所限”(think outside the box),大概认为这也是种优点。我自己则希望我能活到从“坏小子”——我曾经的确是——成为一个“老顽固”。一旦入土,谁还管他“后世无限同情”——这个说法是E·P·汤普森创制的 ,在我少年时,在离经叛道上他已经是个老兵了。
当然了,冲出“条条框框”太远,迎接你的那组语汇就没有那么“包容”了;这时候的关键词成了“狂徒”、“惹麻烦的人”、“不容于社会之人”、“愤世嫉俗者”。但在这两种态度中间,我们还能找到无数自鸣得意的回忆录,把“逆流而上”或者“逆势而行”这样宽泛的词作为标题。[哈罗德·罗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描绘和他一起的那些“纽约知识分子”,曾经用过一个集体称谓叫“一群自由的思想”。]
与此同时,娱乐工业所提出的无止境要求也在剥夺我们一些其他的批判风格,或是对这些风格的鉴赏力。现在“讽刺家”或者“反讽家”这样的称谓也带着某种同情;讽刺家只是语速过人的犬儒,而所谓反讽家,要么只是讽刺家被错认了,要么指的就是那些言谈局促或自作聪明之人。“反讽”本是个珍贵到无可替代的词,但要是我们不加甄别,只当它等同于“泯灭一切社会准则”,那创造力可以施展的空间就所剩无几了。
不过,我们不要抱怨。一个真的会让异议者“吉祥如意”的时代是不会来的。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总是更愿意选择安全,选择被认同。对此我们也不用觉得意外(顺便提一句,这两种欲望本身也并不可鄙)。只是,在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人以某种方式感到自己“与众人异”。要说这些人对整个人类有恩不算夸大其词,不管后者是否承认这份恩情。(也不要期待被感谢。一个反对派的生命艰难一些理所当然。)
我刚才差点就想用“反对派”(dissenter),只是它里面有太多宗教、宗派的涵义,否则作为定义倒很合适。“自由思想者”(freethinker)也是同样的问题。但后面这个大概更胜一筹,因为它所表达的一点触及本质,那就是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者的关键不在于他想的是什么,而是他如何想。“知识分子”这个词的始作俑者,是当初法国那些相信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上尉(Captain Alfred Dreyfus)有罪的人。他们以为自己捍卫的是一个自然、和谐、有序的社会,让它不受虚无主义的荼毒,把这个词带着鄙夷用在那些他们认为腐坏的、顾影自怜的、不忠的、不健康的人身上。即使是今天,这个词还是没有完全摆脱上述联想。[另外,像“托利党”、“印象派”、“主张妇女参政权的女子”(suffragette)起初都用来辱骂和嘲讽,但它们一些攻击的对象却骄傲地将它们收为己用了。]一个人要声称自己是个“知识分子”还是有些尴尬,就像之前谈起“异见者”时一样,但埃米尔·左拉(Emile Zola)这个人物是种鼓舞,他那次为公正而发起的非凡运动是又一个不可磨灭的例证,告诉我们一个人单枪匹马能完成怎样的事。
事实上,要为那样一位含冤者辩护,并不需要左拉动用多少一个知识分子的才智。首先,他可以用到小说家在处理社会背景时的法理知识和新闻手段;这样一来,他已经拥有了无可置疑的事实。但光有事实还不够,那些“反德雷福斯者”的论断并不真的建立在被告是否有罪上。他们公开宣称,为了国家,最好还是不要重启案件;否则只会驱散公众对于秩序和制度的信心。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而且说到底,为一个犹太人更不值得。于是,对德雷福斯的支持者们的攻击,不仅称他们掌握的事实有误,更指责他们用心险恶、不爱国、没有信仰;这足以让不少小心的人避而远之。
古罗马有句谚语:Fiat justitia ruat caelum。“行正义之事,管他天崩地裂。”每个时代都有一群人会提出这样一种论点,即“更高利益”——比如,族群的团结或社会凝聚力——高于公平和正义。个人,或真理,不可以为了“秩序”这类假定的好处而牺牲,本算是“西方”文明的一条自明之理。但实际情形中,类似的献祭却屡见不鲜。纵使人们对那些崇高远景只是口头上效忠,但个人的反抗和大家想要平安度日的本能冲突,结果还是一样的。任何一个坚持人本主义的严肃激进派都可将埃米尔·左拉作为榜样,他所坚持的不仅是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而且他把教权主义、种族仇恨、军国主义和对“国家”和政权的盲目崇拜,都纳入到他的抨击范围之内。1897至1898年期间,左拉用那些尖锐却又才情洋溢的书信掀起的运动,可以说为翻搅二十世纪的大多数重要对峙拉开了序幕。
人们已经忘记,在向共和国的主席寄出那封最有名的信——《我控诉》( J’Accuse )——之前,左拉还写过公开信给法国的青年,以及法兰西这个国家。他没有让自己只是控诉腐败的精英阶层,而是举起镜子,让公众的心思看到自己的丑陋模样。他先是跟年轻人忆起当年的光荣,曾经拉丁区 声援波兰、希腊的光荣往昔,然后写到自己为那些支持德雷福斯有罪的学生感到不耻:
我们的年轻人之中居然有反犹分子?这么说他们真的存在,是吗?这种愚蠢的毒药真的已经颠覆他们的心智,污染他们的灵魂?这对于即将到来的二十世纪是多么让人哀伤和不安的因素啊。《人权宣言》一百年之后,在展现了那样卓绝的宽容和自由的一百年之后,我们居然又回到了宗教战争,回到了一种最为可憎和愚昧的狂热中去了。
描绘这种病态的道德氛围时,左拉用了一个让人震撼的意象:
一种可耻的恐惧统摄一切,最勇敢的人也成了懦夫,没有人敢直言心中所想,怕被控告成卖国贼或受贿者。一开始还能为正义挺身而出的寥寥几家报刊,现在也匍匐于读者身前的尘埃中……
他在致法国的公开信中回到这个主题,呼吁他的同胞考虑三思:
你们有没有意识到,大众的看法如此郑重而顽固,正是危险所在?一百家报纸重复着一种论调,即民众不希望德雷福斯是清白的,他的有罪对于保障国家安全是必需的。你知不知道,有一天当权者再次利用这种诡辩去掩盖真相的时候,有罪的可能就成了你自己?
在剖析社会时左拉下笔从不抽象,他展示了不安的暴民以及他们对于“强人”和军队的讴歌之间,其实几乎是一种施虐受虐的关系。
检视一下你的良心。你们想捍卫的真的是没有受到任何攻击的军队吗?还是你突然觉得需要颂扬的,是军人手中的那把剑。
说到底,你流淌的还不是共和国的血,见到军盔上的羽饰依旧让你心跳加速,在我们之间不可能再有帝王,但你心意依然向往……你所想到的并不是你的军队,而只是那个让你动心的将军。
在我看来其中最犀利、精准的是左拉对于宗教助纣为虐的谴责:
你知道你脚下的道路还通往哪里吗,法兰西?它通往罗马的教廷。曾经你最伟大的儿女曾与偏狭和神权作斗争,现在你却要回头朝那个方向走去……今天,反犹主义者的战术很简单。天主教成立工人俱乐部,发明一条条朝圣之路,但他们已经无法再影响民众了,已经无法再将他们赢回到圣坛之前。这个问题似乎确凿无疑地有了定论,教堂依然是空的,人们已经抛弃了信仰。但你再看,形势转变带来了新的机会,可以让他们感染上对于犹太人的愤恨;而一旦狂热的病毒传开,他们会吼叫着“打倒犹太人!消灭犹太人!”冲上街头……当法国人被转变成了狂徒和施虐者,当付出那么多代价换来的宽厚和对人权的爱从心中连根拔起,毫无疑问剩下的事情交给上帝就行了。
能抒发得如此精湛的 saeva indignatio ,恐怕斯威夫特本人之后就再没有见过。所以,等左拉在《震旦报》首页把收信人定为总统菲利·福尔之时,那只是给诉讼状做了些小小的查漏补缺而已,他控诉的是一整个极端保守主义的团伙所犯下的双重罪——既陷害了一个无辜的人,又放过了一个罪犯。(当局者喜欢把此类事称为正义“处理不当” ,如此中立,如此文雅,但我们要永远当心,冤枉一个无辜的人,不言而喻就已经在替有罪之人开脱。这是堕胎,而不是流产。)
如果你读左拉读得仔细,那么对于之后——从凡尔登到维希——席卷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种种愚蠢和罪行:例如假公审、拘留营、阅兵和永远正确的领袖等等,那就不会那么惊异了。你也更能明白,为什么罗马教廷现在像是每天都要炮制些新的说法,掩饰自己对犹太人、清教徒和无神论者的所作所为。而要领会所有这一切,只需要一个坚定、有原则的人实践自己说“不”的权力,而且在被告席中(我们常说在“法庭上”,也同样太“中立”了)立场不改,就像左拉做到的一样。
另一条源远流长的道理是,虽然勇气不能算最重要的美德,但没有勇气,其他美德也无法践行。于是讨论就不仅仅只限于“智识”了。伽利略的发现或许推翻了基督教传统中沾沾自喜的宇宙观,但刑虐的工具一出,他立马放弃了自己的主张。日月星辰自然是不怕被他抛弃的,不管梵蒂冈怎么说,行星依旧围绕着太阳旋转。(伽利略念完声明,可能低声补了一句:“epur si muove.”——“它依然在转。”)
不过伽利略的楷范作用,不是体现在他违抗宗教的勇气,而在于毫无功利心的探求之心。其他人必须替他勇敢,就像左拉替德雷福斯所做的那样。(顺便提一句,我们现在似乎越发确信,左拉是被人谋杀在自己床中的,而不是失火再加烟囱恰好堵塞;伟人大多不在自己的时代和国家里被尊崇,这又是一个例子。)
我时常想起一个朋友,罗恩·莱登诺尔(Ron Ridenhour);他参加过越战,因为收集、披露了 1968 年美莱村大屠杀的证据,还曾一时间小有名气。“自己”的一方在战争里做错了事,这个结论谁都很难面对。保持沉默、集体主义都是实在的压力,因为一旦发出异议,很快就会被指责为怯懦或变节。“背后捅刀子”、“给敌人提供弹药”这样的阴毒短语,最初怕就是在这样的抉择中产生的,而且永远可以用来让人不敢打破一致。莱登诺尔拒绝这种压力,坚持美国的军人和百姓都要遵守通行的战争法则,很多比他更少后顾之忧的人应该为此感到羞惭。他曾告诉我,自己成长在亚利桑那州一个正直的家庭,家里少书卷气,也没有书生的多愁善感,这可能也塑造了他的性情。他回忆自己作为一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新兵躺在床铺上,偶然几个战友正筹划着夜里要如何欺负一下营房里唯一的黑人士兵,这是后来所有事情的开端。罗恩坐了起来,只听得自己说道:“你们要这么干,得先把我放倒。”很多时候,个人的决心能击溃乌合之众互相怂恿而来的所谓勇气。但不要忘了,在关键时刻到来之前,他完全不知道自己会那样行事。
我曾经有幸见过几个其他国家和社会中勇敢的异见者。他们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是事业选择了他们,而不是被他们选择)不少可以追溯到早年的一件小事,当时他们所选择和坚持的立场几乎都是不由自主的。有时候,是他们收获的某条箴言留在了心里。伯特兰·罗素在自传中说他祖母是个严厉的清教徒,“给了我一本《圣经》,扉页上写着她最喜欢的经文,里面有一句是:‘你不可随着众人作恶。’她对这句话的看重让我在之后的人生里再没有惧怕过成为那‘极少数人’。”未来敲打基督教的大锤当年是这样接受“洗礼”、确立“信仰”的,的确让人感慨。这也证明了在最意外的地方也可能出现可靠的真理。
日后的异见者接受“洗礼”是在某件偶发之事上,很多是下意识反抗欺凌或偏见,有时是挑战师长的愚昧;这样的反应与其说是被灌输的,我们倒更有理由相信那是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危急关头到来之时,尼克尔贝自己也不知道他会替斯麦克出头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忆起年轻时听到广岛毁于一夕之间,只想走开、独处,因为身边无人可供他倾吐心声。想到这样的反应是天生的,对我们是种鼓舞,因为我们就能确信这样的事情还会不断发生,不管有没有榜样或训诫故事去传播。
或许你,亲爱的 X ,在这些事例中读到了你自己影子;或许性格里是对于专断的权威和盲目的大众或多或少总有些抗拒,或许是一个自由的心智打磨出了精妙的语句让你心有戚戚。如果是这样,那就让我们继续通信,就在你恭维我,希望从我经历里学到东西之时,其实我也可以从你的经历中收获新的体会。现在,我只提醒一点,那些犬儒主义者看轻“把说‘不’当饭吃”的人,或许也不是完全无意义的。做一个反对者并不是信仰虚无主义,要靠此谋生也并没有任何有章可循的体面途径,这并不是你做或不做的事情,而看你是或不是这样的人。
题图来自:维基百科
我们还有另一个应用,会在上面更新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