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结了这5条买房经验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魔都财观(ID:moducaiguan),作者: 魔都财观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经过2015年开始的一轮房地产涨价潮,买房保值增值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发现,房产是家庭财富的压舱石,房本的数量对财富的多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过去的十几年,房地产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全国各地飙升的房价是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买房早的人都占了大便宜,买房致富的故事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也在不断上演,只要买房就能赚钱的观点一时间深入人心。
但是,在决策层下定决心调整经济结构、不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短期经济的手段的当下,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房价不会像以往一样,以陡峭的斜率向上冲刺。
未来更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各地楼市涨幅分化、竞品之间差异化加剧。而作为买房人,面对即将到来的变革,我们对买房的收益应该有个客观合理的预期,把防范风险作为首要大事。
对此,我花了些心思,从历史上踩坑亏损的经验之中,整理出5个买房误区,供大家参考。
01 新房相比二手房更有投资价值
我们团队发现很多人都是“新房癌”患者,买房只愿意买一手的。
他们想买新房的理由,一是觉得崭新、未住过人的房子适合拎包入住,让人感觉住的舒适;二是觉得许多新房都建在热门板块,或是热门板块的辐射区域,小区又自带底商、泳池会所等优质配套,未来升值的潜力相比周边二手房会更大。
我认为,事实并非售楼处和楼书宣传的那么美好。
房产投资圈内存在的一个共识就是——自住买新房,投资买二手。
房子这个建筑物本身不能增值,而是房子下面的土地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值。也就是说,土地价值占房产总价越高的,未来升值的空间就越大。买新房相比买二手房,将更多的资金花在了漂亮的外立面、会所泳池、豪华装修之类并不会随着土地一起升值的事物上。如果花同样的总价买二手房,就可以买到比新房更大的面积,由于面积等于土地价值,未来房子的绝对涨幅会更高。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值得买房的大城市里,由于城市建设的成熟与完善,新房已经占不到很好的区位了,最黄金的地段已经被早年建造的小区提前占位。这也是二手房能凭借更好的区位,增值涨幅高过新房的原因之一。
比如在上海,占据大宁板块最佳区位的小区是平均建筑年代在1999年的东方明珠大宁公寓,区域标杆的大宁金茂府反而在一个边角料的位置。
音乐学院板块位置最好的小区是1999年建的嘉丽苑,身处东湖路淮海中路,小区对面就是环贸iapm,堪称城市中心的绝版稀缺地段。
就算是同一开发商多期开发的项目,前几期的位置都是优于后几期的。浦西老牌豪宅翠湖天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由香港开发商瑞安耕耘20年开发。翠湖1、2、3期伴随着周边商业和太平桥公园的成长,占据了新天地的最佳C位,而最新的4期就明显不如了,严格地来说,属于老西门板块。
然而我发现,现在的新盘,即使小区位置不如同区域的二手房,但由于房龄新、以及利用买房人对区位认知不足,定价普遍是要高出二手房不少的。
不过,再经过个十几年,当初的新盘也变成“老破大”的时候,地段价值就会凸现出来,占了C位的楼盘会更抢手,只有当退潮了才会发现谁是那个裸泳的人。
02 新房的“房龄”相比二手房要更新
新房的价格比二手房高,除了产品力更好、精装修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新房的房龄更短。
我们都知道,在国内,住宅并不是永久性的私产,产权的使用年限是70年。虽然目前还未发生过70年住宅产权到期如何处理的普世案例,但我们预计,产权到期之后大概率是会产生一笔续期费用的。按照媒体报道的温州少数个案,房产到期后续期可能要支付房价三分之一的价格。具体未来是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但一定不会是免费。
这个续期费用已经体现在二手房的售价里了,简单粗暴地计算的话,使用年限每减少1年,房子的总价就会折价1%,但会有个一、二成的封顶。也就是说,同一个区域内30年房龄的房子,相比10年房龄的房子折价20%,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估值。
但这个70年,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倒计时呢?
很多人都以为是从交房的时候开始算,只要买的是新房,那使用年限就是完整的70年。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NO!
住宅产权的70年使用权,是从开发商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计算的,项目的整体转让也不影响使用年限的减计。
比方讲,某A开发商在2001年就拍下了一块地皮,一直捂盘不开发,到2014年的时候资金链断裂了,把地皮转让给了B开发商,B开发商继续捂地,到2017年才动工,2019年取得预售证并向业主出售。新房的业主拿到房产证时,使用年限仅剩 70-(2019-2001)=52年,并不是完整的70年。
而周边的二手房C盘,是开发商在2009年拍地并立刻动工建造的,2010年就取得了预售证并卖出。二手买进C楼盘的业主,拿到房产证时,享有对C盘的剩余使用年限为 70-(2019-2009)=60年。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买了一个完工九年的老楼盘,剩余的可使用年限也可能比全新的新房还长了8年,房产剩余使用年限的长短完全取决于开发商拿地的日期,而不是楼房建造的年份。
如果拿地年份特别早的“伪新盘”的价格比周边老楼盘卖的贵很多,由于使用年限的问题,未来涨幅估计会跑输老楼盘。
我想分享一个小技巧,大概率能帮助大家避开“伪新盘”的坑。
我们购买新房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预售证上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编号”,这一栏有住宅土地的出让年份,土地使用权的70年就是从此栏标识的那一年开始减记的。
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坑,开发商居然在1993年就拿了地,捂盘长达26年,实际到手使用年限仅剩44年,表面光鲜亮丽的新房子,实际房龄比许多购房者都年长。
以上海为例,需要警惕的是市中心黄金地段的港资新盘。其次是一些旧改项目,把九几年的老大楼改装成新房卖出,这些项目的普遍剩余使用年限也不足50年。
03 开发商越大牌,房子品质越好
大家买新房越来越看重开发商的品牌,愿意为知名开发商的品牌付出溢价。近几年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很快,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但是,房企的名气越响,房子的建筑工艺、装修品质就一定好吗?
还真不一定是这样!
大开发商的优势是资金量雄厚,高溢价的地王基本都是它们拿的。但在这轮限价下,这些项目都是要亏本的。
为了少亏一点,开发商肯定会在建筑和装修质量上打点折扣,这就产生了所谓的“维权盘”。
开发商在全国有千千万个项目,一个项目维权了,对它的整体声誉影响不大,在维权成为普遍现象的当下,很多无良卖家更是有恃无恐,只要限价够低,再烂的品质也不愁接盘侠。
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我认为有两点。
首先,一刀切的限价扭曲了房产市场。开发商造楼是要赚钱的,断人财路,最后为楼盘降标买单的还是业主。
更重要的,国内房地产业至今为止还未脱离野蛮生长的模式。规模为王、快速扩张依然是王道。房企前三位的碧桂园、恒大、万科,虽然产品都不错,但他们主要还是靠规模取胜,高周转、控成本仍是主旋律。
在这样一个市场下,劣币驱逐良币成了常态,谁造房子速度越快、成本用的更低,谁就在竞争中胜出。
中鹰、华丽家族、业丰置业…真正的经典产品缔造者们都早早地退出了竞争。
04 越偏远的盘未来涨幅越大
之前的一轮牛市中,越是远离市中心的地方,房价涨的越猛。大城市的板块均价在涨幅过后,呈现出一个扁平化的状态,这得益于城市边界的扩张,原本的城市边缘地带经过时间的沉淀,被纳入了中心城区,价格也向市中心看齐。
但是,这个趋势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当偏远地区的均价逐渐接近中心城区的时候,购房者就会用脚投票——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决策,是不会被各种“环线论已经过时了,XX以后就是宇宙中心”、“XX就是下一个XXX”之类的营销话术所蒙蔽的。
有意思的是,我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了一个事实:城市的领涨板块,也是存在大周期轮动的。
因为上一轮房产牛市中,近郊、远郊板块普遍涨幅要远高于城区,所以目前大家产生了这样一个共识:越偏远的地区在房地产牛市的时候涨幅越大。实际上,这个经验只是恰好适用了2015年后的这一波行情,并不是一个普适的规律。
借用上海乐居对2010-2015年间上海各板块新房涨幅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那段时间,涨幅榜前列的居然一大部分都是内环线核心板块,与现在受欢迎的“郊区涨的快”的论调恰恰相反。
我不能肯定地说历史会重演,下一轮房产牛市将由城市中心领涨,板块间差价会再一次拉大。但是,投资远郊无地铁、无政策利好的板块,很有可能不会看到上一轮快速翻倍的辉煌。
在当下时点,像上海大虹桥、深圳沙井之类有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规划的近郊地区,还是非常值得入手的,其他无政策利好的郊区板块,如果周边地铁、商业等配套不成熟的话,还是谨慎一点为妙,上一轮行情它们沾了普涨的光,下一轮可能不会那么幸运。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