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愿望》最大的问题不是“过审问题”
文|跃幕电影,作者|杨小没
终于破亿。
对于《小小的愿望》来说,如今的成绩满足期待了吗?
暑期档初期,连续有电影出现官方宣布撤档,这之后观众的情绪也开始集体爆发。一边对"技术性问题"感到愤怒,一边也对遭遇撤档的影片充满了好奇心与期待。
由于《小小的愿望》翻拍自韩国高分"性喜剧"电影《伟大的愿望》,再加上《前任》导演加持,受众对这部撤档影片的期待值也不断升高。 在回归中秋档之后,电影不仅成为网友最受期待的电影之一,也被行业一致认为是中秋档最有市场可能的一匹黑马。
然而从目前电影的成绩和口碑表现来看,似乎和期待值并不相符。此时不少网友都将《小小的愿望》的质量问题归咎于"过审"导致的内容阉割,但实际上,过审只是在原来电影的基础上做出了尺度的修改,而不是电影质量问题的遮羞布。
可以说,电影如今的"遭遇",过审似乎是其对尺度拿捏不准确的一个暴露,而非内容弊端的"原罪"。
" 选片"有功
文化"痛点"。
作为《前任》系列的导演,田羽生捕捉当代社会文化痛点的功力确实可圈可点。而到了《小小的愿望》,可以看到这种思路依旧没有变。
虽然《小小的愿望》翻拍自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并非原创,但该片作为青春片关注"破处"话题同样能通过性文化梗让观众会心一笑。这种顾虑周全、迎合市场、定位青年观众的选题,也成为了商业电影的一个成功因素。
同时,原片讲述了肌肉萎缩症患者追求欲望的过程,在关注人的原始欲望的基础上把弱势群体放在主角的位置上,因此选择这样一部外国电影进行翻拍,也更能引起社会共鸣,使得国产片主题越来越多元化。
经过《重返20岁》、《我是证人》的票房成功,翻拍片越来越成为电影市场中的一种常见动作,韩国电影更是国产片翻拍的重要战场。而通过总结近些年翻拍的韩国电影也可以看到,
近几年 "翻拍片"已经在追求社会共鸣以及多元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
**
对比上一部大获成功的喜剧翻拍片《重返20岁》,观众也能从《小小的愿望》中体会到这种改变。其实《重返20岁》和《小小的愿望》都属于青春片,但由于出现时代的不同,市场背景的差异也让二者表现出极大的不同。 、
《重返20岁》上映于青春片集体爆发的2015年,当时的国产青春片还局限于"伤感"、"疼痛"等元素中,观众的审美疲劳需要一些不一样的青春片。因此《重返20岁》仅仅从奇幻的角度讲述去青春就足够引人注目,并成为评分最高的翻拍电影。
而《小小的愿望》则出现在青春片边界已经开始外扩的2019年,此时仅仅突破"疼痛"等元素已经不能让青春片获得更好的市场。因此《小小的愿望》也能通过挖掘"性喜剧"元素,并关注青年弱势群体如何去面对人的本能欲望,来进一步丰富青春片的多元化。
《重返20岁》是翻拍片的一次良性尝试,而《小小的愿望》的原片则更具多元化。因此在选材上,《小小的愿望》并不算失败,对"性喜剧"的大胆的选择甚至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 过审"背锅?
性喜剧。
大胆的选择性喜剧题材能为《小小的愿望》带来新鲜感,但也意味着电影要面临一定的审查风险。
《小小的愿望》原计划在暑期档上映,但在上映之前,却因 "制作原因"撤档。出品人王中磊曾透露此片近期经历了补拍。原本撤档前预告片内容里男主角所说的台词"破处",在成片中被修改为了"谈恋爱",有部分情节也与韩国原版不同。从预告片与成片之间的差异来看,《小小的愿望》确实因为"性"内容面临着一定的阻碍。
但对于电影来说,这是 "选择"的问题。在当下的审查制度中,性话题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敏感性。既然选择了翻拍一部性喜剧电影,那么电影自然要承担这个审查压力。
审查问题让《小小的愿望》在内容上做了不少调整,这不免让受众担心其质量问题。 然而《小小的愿望》的失利却并不仅仅因为删改和补拍,而是更多本质问题的 "不及格"所造成的。
主角演技过于青涩是该片较大的一个问题。虽然《小小的愿望》在"拿来主义"之下,与韩版原片有着一模一样的运镜、笑点和表演方式,但演员尴尬的演技却让这些笑点打了折扣。 全片中,只有彭昱畅的演技得到了认可。但受限于角色本身,真正担当剧情重任的却是王大陆和魏大勋。
除了演员的因素以外,《小小的愿望》的叙事风格也有些凌乱,电影整体节奏有明显的断裂感。在节奏断裂之下,配乐、镜头也常常出现戛然而止的情况,十分突兀。
实际上不注重情节结构,惯于拼贴是韩国原版电影《伟大的愿望》的问题之一,不巧的是,翻拍版导演田羽生三部《前任》电影也有这个通病。 因此再加上删改对于节奏的破坏,《小小的愿望》中这个问题就被更加的放大。
虽然电影在叙事节奏上出现较大的问题,但实际上《小小的愿望》讲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并没有对叙事本身造成阻碍。 整个电影只在"性"和"喜剧"上发力,并没有对故事进行一个内核的发散,对人物的塑造也是浅尝辄止,因此电影也存在着主干故事薄弱的明显问题。即便是存在内容删改,也只是调整尺度,并没有影响到故事主干。
显然,表演不合格、叙事凌乱节奏断裂、故事本身薄弱都不是审查的问题。虽然电影因为话题的敏感而经受了内容上的删改,但审查也只是在电影原本基础上作出了一定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这部电影质量不过关的实质。
" 翻拍"原则
落地点。
中国电影翻拍外国影片到底要怎么拍?
随着翻拍片越来越多,然而票房成绩却一直不见起色,这个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
当前翻拍电影较多失败案例,其明显的一个共有特征就是在剧本上对原作的依赖性过高。 中国电影在翻拍韩国电影时,往往是依葫芦画瓢,剧本照搬原著,以为换个地点换批演员就是本土化。但如果观众看过原版,翻拍版又没有任何创新的话,观众也就丧失了走进电影院的理由。
实际上,翻拍电影想要 "本土化"往往需要一个落地点与当地社会文化产生共鸣,而一些取得票房成功的影片也多在这方面下功夫。 ** **
《"大"人物》翻拍自韩国影片《老手》,在对于社会问题和案件的选择方面,与原版相比做了不小的调整,结合了当下社会中比较有话题性的社会问题和案件,增加了观众的共鸣感。翻拍自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的《来电狂响》加入女权主义之后,效果也算不错。
同样是翻拍电影,《小小的愿望》更多的却是照搬原片套路和笑点,而放弃了对电影主旨的衍生,也放弃了寻找那个与中国社会接轨的 "落点"。 实际上《小小的愿望》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原片素材,在改的方面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电影中有弱势群体对"性"的追求,此时如果能顺着这条线作出引申和发散,去表达人在生命最后一刻对本能欲望的表达,那么电影的立意将会摆脱"性喜剧"的层面,变得更加高级。
再加上电影对亲情、友情都有涉及,电影也可以通过塑造人物将情感变为影片的强大支线。此时电影有探索人性的主干,也有反映情感的支线,影片就会在改编上有所突破。
《小小的愿望》在时空上选择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如何去体现那个时代的青年群体,来增加与同年龄受众之间的共鸣本来应该是电影应该去做的事,但电影却对时代的表述十分模糊。 可见除了在大框架下加深叙事和人物塑造的功力,时代背景也是电影的一个发力点。
《小小的愿望》在主题上是十分多元的,电影主题的多元性使它有很多可以发散的可能。但电影最终却选择了集中表现 "性喜剧"这种轻松,但也懒惰的改编方式,这已经不是改编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 **
因为有着"过审"的阻碍,人们天然认为电影的质量出现问题就是审查的锅,但这样成色的一部改编电影,本质问题早已大过审查所带来的限制。此时《小小的愿望》最大的问题还是电影本身水平和改编过程的不过关。
改编电影原本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如果电影没办法找到自己的优势,反而放大自己的劣势,那么即便没有审查这道坎,电影也无法取得一个多好的成绩。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