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对标的科技型货代「Flexport」,如何估值 32 亿美元?| 36氪专访
1、破解Flexport的达芬奇密码:
用科技实现可视和可控
专属团队满足个性化需求,突破规模瓶颈
全球性策略
2、 中国难有Flexport,但Flexport对科技驱动和用户体验的追求,值得所有物流企业学习。
航运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Flexport。
在跨境物流这个慢行业里, Flexport只用6年时间,估值就突破了32亿美元,最新一轮融资的投资者名单中,包括了软银愿景、顺丰、DST等一些系列知名基金。据Flexport数据,2018年的总收入达4.41亿美元,增长了100%。 明星独角兽的身份,让Flexport成为跨境领域绕不过的话题,而仅36氪的报道中,就有不少于3家海运领域的早期公司宣称对标Flexport模式。
Flexport是一家以数字技术为底盘的科技型货运代理公司,主要 经营“端到端”的全程货运代理服务 ,订单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及地区有进口需求的大直客——科技型互联网企业为主,运输货物价值相对较高。
物流是一个基础服务业,也是被服务企业的成本项, 为企业主降本增效是物流行业最核心的演进方向,其次便是更好的服务品质。 前者需要通过科技和精细化运营来实现可视和可控,后者则是不同物流企业的品牌价值,但必须植根于前者才能成立。
而在正式阐述Flexport如何降本增效和树立品牌这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跨境物流领域的货代行业。
跨境物流由于涉及进出口国两地的运输,运输链条冗长,手续十分繁杂,需要由其中涉及的角色共同协作完成——包括发货人、收货人、运力方(拖车/船公司/航空公司)、码头、海关,以及在其中为收发货人提供代理服务的货代、报关行等等。其中,货代是承接收发货人需求、串联各环节的连接方,会提供垫资、手续代办、订舱/车等一系列服务。
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时期,传统货代曾经是门“赚钱的好生意”。但货代入行门槛不高,货代行业迅速变得鱼龙混杂,由于产品和服务缺少差异化,价格战愈演愈烈,滥竽充数的黄牛货代则进一步压缩了行业毛利——目前我国行业平均毛利在10%~20%之间。
同时,货代行业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为了满足货主广泛存在的定制化需求,货代企业重度依赖人力,并主要通过电话、QQ、微信的办公形式,服务效率和组织管理效率都不尽人意,也较难实现规模化扩张,营收难过亿元大关。
而Flexport的价值, 正是在于利用科技将跨境物流运输链条变得可视和可控,以此来为客户和自身实现降本增效,并结合组织管理形式的创新,突破货代行业的规模天花板,进而形成自身的品牌价值 ——据Flexport亚洲区董事总经理高学亨介绍,Flexport的NPS(净推荐值)已经达到了63,这个数值意味着Flexport已经拥有许多忠诚的用户。
那Flexport具体是如何做到的?两次采访高学亨后,我梳理出来了一些关于Flexport的一些要点。
用科技实现可视和可控
1)可视
快递领域的可视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已经习惯了打开手机便能查询最新的物流讯息,地图版和文字版都一应俱全,但跨境物流领域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原因就在于信息化程度低且角色众多。
货主常常需要一对多沟通,并且只能通过Excel、填写纸质单证、电话进行物流订单追踪,即使外包给货代也有“所托非人”的时候,信息滞后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某货主将集装箱运至码头半个月后,本应已经抵达目的地,结果电话询问发现还在境内港口,原因是货代没有及时同步船公司发生爆仓,对该集装箱进行了甩柜,而再订舱要一周后才能出发。这对于时令性产品将是毁灭性打击,例如圣诞节的装饰品,在圣诞节后便会滞销,如果未被通知继续运输到对岸只会扩大亏损。
而Flexport通过6年的积累,研发了一系列数字化工具产品, 将收发货人、船公司、码头、海关所有的操作动作、文件全部线上化和数据化,并采用了地图和图表等多形式、多维度的呈现形式。 目前,该系统内1万余家用户和供应商,覆盖多家海运承运商。
具体来说,收货人自向工厂下订货需求时,就会在平台内创建一个订单,从订货沟通、工期产量、价格商定、证单文件到最后的付款结算,都可以在一个订单内统一管理和完成。在这其中,工厂向进口方提供的报价方案中,需计入运输费用,而大多数航运电商平台,只能在工期结束,工厂产生运输需求之后介入,因而无法参与报价环节,平台的价值反而被削弱。
系统内的可视化界面
订单的整个流转过程中,用户只需看到10几个关键节点,但 Flexport却会采集超过120个数据节点,一旦订单出现异常,系统内便会及时预警,方便用户查看。
此外,不同的角色都可以在系统内对自己的客户体系进行管理,以收货人为例,其全球的供应商和客户企业会被清晰的标注在世界地图上,点击后则可以看到该客户的详细资料。
在这里,高学亨反复向我强调了一个概念,即“ 用户而非客户 ”。对于传统货代而言,只有付费者才能被称之为客户,其他角色则属于供应商和合作方。但Flexport认为,运输链条的稳定性是由链条上每一个角色的共同协作完成的,同时系统内的付费客户与供应商的数量比例约1:4,这部分用户的需求不可忽视。因而,在产品设计上,Flexport会平衡系统内每一位“持份者”的需求和体验,而不仅仅是付费客户。
2)可控
实现可视后,可控就有了先决条件。
但相比快递,海运集装箱运输的复杂度要乘以N,仅以取货为例。传统货代只能凭经验预测,向船公司订舱和预留集装箱,对船公司而言,货代在这一环节误差越大,不仅效率越低,还有成本损失。
但 在Flexport的体系里,收发货人之间沟通的工期、产量全部记录在线,并可实时调整(费用也会相应改变),Flexport则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精准预测柜数,并规划取货路线。 其中,柜数的准确率能达到90%以上,由此与船公司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除此之外,企业间的贸易会存在不同的工厂交付期,进而,因而Flexport的每一个订单中的货物都会有两个编号,一是货物批号,一是物流编号。这样即使工厂订单被拆成多笔物流订单,分布在不同的集装箱,也都能够便于收发货人管理物流信息。
订单管理界面
同时,Flexport对物流的追踪,会拆解到一票货中的每一个单品——例如一个集装箱中某一件衣服。这样的好处在于,海运时间往往长达月余,便于收货人掌握运输中的货物库存,以及最重要的离岸价,便于收货人及时调整市场策略。
这也让Flexport能够精准掌握每一票货物的运输成本 ——即便我国如此发达的电商物流网络,也少有企业能够将物流成本精准到单件快递,最常规的做法是总运量除以总成本计算平均成本,但这样的粗略算法难以发现哪些环节仍可以降本增效。
高学亨非常赞赏Flexport用科技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他向我分享了一个细节——高学亨刚加入Flexport时,需要接受运营培训,曾为了调度拖车,试图打电话向工厂询问,前往工厂取货的路面宽度和转弯角度,以决定调配何种规格的车辆,但Flexport的员工则建议他查询Google地图,能够以最快、最省力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高学亨表示,目前行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和转型,关键在于企业有没有用科技去解决问题的思维,而在跨境货代领域,需要基于这一思维,将各个孤立的环节串联起来并用数字技术进行强管控。
专属顾问满足个性化需求,突破规模瓶颈
但货代之所以难以被取代,就是因为跨境物流中企业有诸多个性化需求,且往往因为周期长,容易产生变故,这就需要货代进行贴身服务,也是信息化技术或者平台无法取代的职能。
但过于依赖人力的传统货代,由于服务半径限制,营收瓶颈显而易见。36氪曾走访苏州等货代聚集地区,5-10人规模的中小货代企业,年平均人效在100万元/人,毛利率普遍在10%-20%之间。而2018年Flexport的全年总收入达4.41亿美元,同比增长100%。
Flexport深知物流是服务行业的本质属性,因而他们 通过建立以销售、操作员、客服等5-6人组成的专属顾问小组,提供长期追踪的贴身服务。
而在具体的解决方案上,一方面系统可以通过算法,高效为专属顾问推荐出备选方案,另一方面,Flexport信奉“Less is more”的原则,专属顾问则会基于对企业偏好的了解,从系统中挑选出2-3个方案,以此兼顾解决方案的生成效率和契合度,并在客户有诉求时,做到及时响应。目前Flexport已经有80个这样的专属顾问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Flexport赋予了这些小组极高的决策权。在系统和数据这个超强大脑的指导下,这样扁平的组织管理形式,能够最大化避免随着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成本上升和决策效率下降。同时,专属顾问也是收集用户反馈的前端抓手,他们可以直接将新的用户需求提交给工程师团队,再由产品经理进行筛选,加以实现。
全球化的Flexport
之所以说Flexport全球化,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主营业务是跨境物流,更是体现在客户的全球化和组织形态的全球化。
具体来说,Flexport不按地区区分客户,而是根据订单由不同的办事处承接具体的运输服务;而自2016年Flexport进入亚洲市场以来,目前在香港、深圳、上海各设有一个办事处,总人数约450人,但这些办事处都没有设立独立的财务等职能部门,而是将财务等职能部门共同由总部设立与执行,因而也不存在某一个地区的业绩如何的说法。
这样的组织结构或许在管理层面仍有其弊端,但却让Flexport能够在强调协作的跨境物流运输领域中,依然提供较好的服务体验。 追求创造更好地服务体验,也体现在办事处的设立原则——除了考虑地区,更重要的一个考量指标则是时区,以确保全球客户在24小时内都能联系到Flexport的客服。
Flexport也是少数跟我谈及了碳排放的物流企业,不仅Flexport的系统内能够统计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同时Flexport也在致力于降低碳排放。高学亨介绍,全球海运集装箱的装载率只达到了60%,而Flexport能够精准计算集装箱的装载量,进而利用系统和数据采取拼柜等措施,降低碳排放的总量。
中国会有Flexport吗?
但任何成功都有其偶然性,成功经验的总结也往往是来源于已有事实的阐述和论证。正如Flexport的快速崛起,就离不开其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起步于国际贸易中的欧美市场,这里靠近大型直客(付费者),能够做高利润的端到端生意。
而中国的货代企业就没有这么好的市场环境,我国跨境物流中,保守估计有60%的订单以FOB形式存在,即货代只需代理工厂到码头境内这一段运输过程,利润薄,差异小,竞争也激励。近年来2B领域的创业模式也少有Copy to China——即便一开始是模仿和学习,往后也会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
那Flexport对中国物流企业究竟有何借鉴意义?
在我看来,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要素正包含了: 利用数字技术将极不稳定的运输链条变得可视、可控,并能够为客户提供同等于个人发快递的服务体验, 而Flexport不仅做到了,还是在如此复杂的跨境物流领域。在资本市场整体回归理性的大背景下, 用科技驱动和用户体验为行业创造价值,也必然是现代物流领域的核心投资方向和投资依据。
————————
我是36氪Jamie,关注物流&供应链方向的创新创业,欢迎交流,微信:Jamie0826,烦请备注姓名、职务、来意。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