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科技只是貴族的遊戲嗎?且看 SpaceX 如何致力於人類成為星際種族的夢想!
- 文/火星軍情局局長,作家兼部落客,經營火星軍情局,關心未來的人類文明在宇宙中的地位。
近年來,隨著 太空科技民營化 ,各家私人太空集團如雨後春筍冒出,如 SpaceX 、藍色起源 (Blue Origin) 、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 、阿斯特里姆 (Astrium) 及畢格羅宇航 (Bigelow Aerospace) 等,也宣告民間太空探索的大航海時代來臨。近期,又以 SpaceX 成功發射福衛七號等衛星的 STP-2 任務最受矚目。
究竟探索太空的科技如何實現?本文將帶領讀者一窺新興公司如何航向浩瀚宇宙。
1958 年,第一顆人造衛星說穿了就只是一顆能發射電波的金屬籃球,但是短短 11 年後,人類竟然能登陸月球,其中的突飛猛進有如三級跳。活在當時的人們,一定會以為不久的將來太空旅行如家常便飯,甚至移民太空指日可待。登月前一年由庫柏力克 (Stanley Kubrick) 執導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片中預測在 2001 年,人們只需買張機票就可以到軌道上的巨大環狀太空站洽公和度假,而且月球上有大型基地,也有載人太空船遨遊太陽系……
但 2019 年的現在,上述的一切都沒有發生。
《2001太空漫遊》是一部在科幻領域有重大意義與貢獻的電影巨作。圖/IMDb
因為發射火箭 非常昂貴 ,只有幾個大國才玩得起,對口袋不深的國家、組織或公司,太空是一個高不可攀的門檻,更別提移民太空站了。
發射火箭有多貴呢?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當年估計用太空梭給國際太空站後勤補給的平均價碼是每公斤約 22000 美元,而外界的估計卻是 3 倍之多,也就是說, 350 公克的瓶裝礦泉水上到太空站就要 20000 美元,這價錢都可以買輛車了。
發射火箭太貴了,把火箭回收再利用吧!
也因如此,當年 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 (Elon Musk) 誓言要大幅降低發射成本,其秘訣是:多次回收,重複使用火箭。他曾表示, SpaceX 目的就是要讓人類變成星際民族。
要解釋可回收火箭如何降低成本,就要稍微說明傳統火箭的運作方式。多數的傳統火箭都有 2 節,第一節最大,負責把第二節火箭和酬載,例如衛星或太空站的補給船推上大氣層邊緣,燃料用盡後與第二節脫離,變成廢物落回地表。此時第二節火箭點火,把酬載送到預設的軌道後再與其分離。
因第二節火箭體積小速度快,通常會成為太空垃圾一段時間後返回大氣層內燒毀。看到這裡,讀者一定發現一個大問題:只有小小的酬載留下來,其他絕大多數的火箭部件全是一次性,用完就丟。想像坐飛機旅遊,落地後飛機就當廢鐵賣掉,這樣的機票當然十分昂貴。
如果把火箭想像成飛一次就馬上報銷的飛機……天哪!那該有多燒錢!?圖/Pixabay
所以,回收火箭便是一個好的主意。以 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來說,發射總成本約 6120 萬美元,其第一節火箭佔總成本的 70% 、燃料成本則只有 30 萬美元,不到總成本 0.5% 。所以,即使回收後的火箭整理費用要 910 萬美元,每次發射分擔後的成本還是比用完就丟的火箭便宜太多。
不過,首創回收火箭的並不是 SpaceX ,太空梭基本上就是為此所做目的設計,其燃料箱兩側的助推火箭可回收,利用降落傘落在海中再以船隻拖回,但事後證明太空梭反而又貴又危險。
另外,以火箭本身的推力垂直降落也非 SpaceX 首創, 1990 年代時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 (McDonnell Douglas) 的三角快船實驗火箭 (Delta Clipper Experimental, DC-X) 就為此測試過火箭的垂直起降,而 SpaceX 的競爭對手藍色起源更首度用火箭垂直降落後再回收使用。不過,讓 SpaceX 聲名大噪的是其火箭為真正上外太空、又成功地用於商業用途的首例。
STP-2 任務: 一場對 SpaceX 的資格考
SpaceX 於今 (2019) 年 6 月 25 日,搭載包括臺灣的福衛七號在內的 STP-2 發射任務,號稱是 SpaceX 史上最困難的任務 。所謂的 STP 是指美國空軍的太空測試計畫 (Space Test Program) ,它可說是 SpaceX 的期中考,如果通過了, SpaceX 的回收技術就有資格執行美國國防相關任務。
任務艱難在於,除了要回收第一節的主火箭、兩側的助推火箭與整流罩外,還要酬載 24 顆來自不同客戶的衛星,且須部署在 3 個不同高度的軌道。
除了增加軍事部署的彈性,在商業上也有重要的意義。舉例來說,若有天要從臺北搭車前往高雄,有的車行因為專門為一人服務,因此所費不貲;有的車行報價較便宜,但要坐滿才開,所以必須慢慢等。而 SpaceX 就像一家新的車行,有獵鷹重型這樣的大車,還願意載到不同目的地,所以若是有要去臺南、高雄等地的旅客,也可輕易湊滿一輛車,隨時出發,車資也便宜得多。
下圖為本次發射任務的程序,火箭升空至 67 公里的高空後, 2 台助推火箭燃料燒盡後同步脫離主火箭並反轉逆向噴射,返回原發射場,在降落程序中運用柵格翼 (grid fin) 和火箭推力控制方向。助推火箭分離後的主火箭繼續推動到 128 公里的高空,因本次的酬載量大且有數個目的地,主火箭需攜帶更多燃料,與第二節火箭脫離後已經離發射場太遠,所以要降落在離發射場 1200 公里處等待的自動駕駛海上平台 我當然還愛你號(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
另外,火箭鼻端的 2 片整流罩也分離,先後靠本身的空氣阻力和降落傘慢慢落下,由另一艘船 樹女士(Ms. Tree) 張著大網接住。 SpaceX 目前並沒有回收第二節火箭的計畫,但未來新一代火箭大獵鷹火箭 (Big Falcon Rocket, BFR) ,如同子彈外型的第二節火箭是可回收的。
STP-2任務最後的結果是:
酬載的衛星都順利部署, 2 台助推火箭漂亮地降落在發射場旁,第一節主火箭在最後墜毀在我當然還愛你號旁,樹女士也順利地接住整流罩,美國空軍看來相當滿意。
讓科幻變成真實吧!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重複使用火箭與降低成本固然很好,但與文章開頭的科幻情節有什麼關係呢?
因價格會決定技術的普及性,而普及的技術會擴大經濟規模,進而又刺激技術發展。可惜火箭技術似乎沒有進入此良性循環,電腦和太空科技幾乎同時始於二戰後,如今電腦已經進入每個人的口袋中,但上太空仍然是荊棘叢生的貴族遊戲,直到新興太空公司利用新技術改變原來死氣沉沉的太空科技,讓人們看見新希望。
或許不久的將來,上太空的門檻會低到一個程度,讓人們敢於嘗試新的商業模式。不論是觀光、通訊、開礦、移民或現在還想像不到的目標,都有機會從目前賠本生意變成發大財,那就是從科幻到真實的關鍵。
延伸閱讀
- Vidya Sagar Reddy, The SpaceX Effect, New Space, 2019.
- Elon Musk, Making Humans a Multi-Planetary Species, New Space, 2017.
- A Brief Recap of Reusable Rockets, https://reurl.cc/eea2W。
〈本文選自《科學月刊》 2019 年 9 月號〉在這個資訊不被期待的時空裡,卻仍不忘科學事實至上的自由價值。
如何準確投資自己,才能因應新世代的數位挑戰? 各行各業都力拼「數位轉型」,你也準備好自己的「數位力」迎擊了嗎?
泛科學院 特別精選 12 堂職場必備數位技能線上課程,從 GA、試算表到聊天機器人,不論是 在職進修 還是為 轉職 提前做準備,泛科學院陪你一起練功! 9/30 前泛科選課九折再送課 選課這邊走
The post 太空科技只是貴族的遊戲嗎?且看 SpaceX 如何致力於人類成為星際種族的夢想!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