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破多项纪录,去海外观看成潮流,9.2分的《小丑》真有这么好吗
文|犀牛娱乐,作者|小机灵,编辑|朴芳
在国庆档三部主旋律影片纷纷抢占话题热度的同时,一部分国内观众却选择放弃这三部影片,趁着国庆长假的空闲,前往海外观看《小丑》。
犀牛君的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影迷朋友,他们大多前往香港、澳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邻近国家,很多甚至全家出动,一方面可以游玩享受假期,一方面也能抢先看到国内没有上映的《小丑》《好莱坞往事》《星际探索》等影片,可谓一举双得。
犀牛君在韩国釜山电影节期间观看了《小丑》,韩国10月3日全国公映,比北美还提前了一天。通过韩国的购票机器可以看到,这几天《小丑》的场次都有很高的上座率,排片率也达到了各影院的50%以上,态势惊人。
在韩国,《小丑》首周末动员128万5816人次观影轻松登顶周末票房冠军,不但顶住了同日上映的两部韩国本土片《最普通的恋爱》和《完美男人》的围攻,比票房亚军《最普通的恋爱》62万观影人次还高出了一倍。首周结束,《小丑》累计观影人次已经达到了219万。
韩国统计电影不是按照票房来定的,而是通过观影的人数。在韩国市场达到这样的表现,再次验证了《小丑》的火爆。此外,《小丑》还打破了包括北美10月开画纪录、海外10月开画纪录、10月IMAX开画纪录、全球10月开画纪录、近两年华纳最佳开画等多项纪录。
之前拿下威尼斯金狮奖,《小丑》已经成为了许多观众的年度最期待,如今真的看完了影片,我们可以冷静下来好好思考:《小丑》真的这么好吗?它配得上金狮奖的荣誉吗?等到《小丑》资源出来更多观众看到之后,又会引发哪些话题的讨论与热议呢?
豆瓣9.2, 《小丑》真的有这么好吗?
虽然今年漫威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成功登顶全球影史票房冠军,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回报,但在艺术性上,尤其是在明年奥斯卡奖项的角逐上,《小丑》无疑是《复联4》的最强劲对手。
《小丑》获得金狮奖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很多人开始讨论商业电影究竟能否力压艺术电影登大雅之堂?欧洲三大电影节尤其是威尼斯电影节是否愈加商业化?漫改电影的边界还能扩充到多远?这样一部极具煽动性的电影是否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可以说确实很久没有一部电影可以获得这样多维度、多角度的议论,今年戛纳金棕榈奖获得者《寄生虫》虽然具有一定的商业属性,但本质还是一部艺术电影,而《小丑》骨子里难以抹灭的商业影片属性,使得它注定要承受更多的非议。
当然从影迷的视角出发,更关注的还是《小丑》在DC宇宙中的位置,尤其是和《蝙蝠侠》系列的联动,以及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究竟能否与希斯莱杰比肩,毕竟后者的表演已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而英年早逝更是为其增添了几分宿命的色彩。
事实上《小丑》和《寄生虫》可以形成一组颇为有趣的对照,前者是按照文艺片的思路来拍商业片,而后者是按照商业片的思路来拍文艺片,两种属性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具体到《小丑》来说,影片是将小丑还原成一个社会中有血有肉的人来讲述,而非传统意义的反派。
小丑在社会中经历的悲惨遭遇,或多或少地都会像一面镜子,投射出观众心中的自卑、自负、自私的阴暗面,所以观众很容易对这个人物实现共情。他并非高高在上,而是真的有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人,甚至就是我们自己,随着影片推向高潮,观众自然也随之心潮澎湃。
《小丑》的基调是压抑的,也是具有极强批判性的,他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漫改片格局,给这个故事带来了更多的冲击感与反思性,将人性中最深层次的恶完全地释放出来,观众会惊讶于电影中人物丑陋的性格,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情确实随时都在发生。
观众们其实很喜欢这样的故事,当看了太多的所谓"正能量"影片,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有些审美疲劳,当被这种"负能量爆棚"的电影一刺激,很自然地就会形成极强烈的新鲜感。《小丑》目前豆瓣高达9.2分,这个分数肯定偏高,很大程度上还是来源于观众的激情打分。
如果客观的评价,犀牛娱乐认为《小丑》在豆瓣上的分数应该在8-8.5分比较合适。
放映专门加强安保措施, 《小丑》的煽动性真有这么强?
但是随着《小丑》的热映,关于影片极大的争议也接踵而至。
除了影片的主题、小丑的人设、对于邪恶与暴力的美化之外,就连电影中的配乐都会遭到观众的集体抵制。电影中有段插曲是英国摇滚歌星加里*格里特的《摇滚第二部分》(Rock and Roll Part 2),在影片中播放了大约两分钟。
伴随着这首歌曲,电影中扮演小丑的杰昆*菲尼克斯顺着楼梯向下跳舞。但是有媒体随即曝出格里特是一名恋童癖者,而《小丑》电影的上映或许也将让他从中赚取一些利润。很多反对恋童癖者纷纷打出旗号,抵制《小丑》的上映,并表示坚决不会去看《小丑》。
由于影片中有大量煽动暴力的场景,在北美各地警方都加强了当地影院的安保措施,纽约警察局甚至宣布,会在影院里安排当班便衣警察,混入观影群众,希望万一有事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有所行动。很多影院都成了惊弓之鸟,甚至选择临时关闭来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毕竟类似的事情早有先例,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2012年放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时,就曾发生枪击事件导致12人死亡,而《小丑》对于暴力的美化和煽动要比《蝙蝠侠》更加强烈,这也再次证明很多时候艺术作品确实会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大的影响。
不过很多时候,艺术作品更多地是社会现实的映照,《小丑》在这个时间节点诞生,而且在西方大规模上映后获得两极化的评价,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人对待暴力行为的不同态度,所以讨论《小丑》的意义,可能不仅是影片故事和角色本身,更是对于阶层、正义的讨论。
这样的电影,可能真的是许多年才能遇到一部。
《小丑》的成功 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小丑》称得上票房口碑双丰收,而且援引出的社会议题非常深刻复杂。在它成功的背后,其实可以带给不同群体不同层面的思考。
首先从创作者的角度,《小丑》是一部完全跳出以往窠臼的影片,虽然DC之前的作品大多坚持的都是暗黑风格,但根本上还是将其作为漫画改编作品来完成,但《小丑》不仅完成了这一任务,还成功"拔高",甚至能看出几分心理学影片的影子。
电影中小丑有着很严重的身体与心理疾病,不少场景都来自于他的臆想,虚虚实实之间使观众分不清楚究竟哪一段是真哪一段是假,这样的创作方式是很大胆的,也会有一定的门槛,它注定不是无脑的爆米花,而是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段落,都需要观众思考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
可见成功的前提,是创新的模式与思路,导演托德.菲利普斯之前最出名的作品是《宿醉》,最初华纳请到这位拍屎尿屁影片获得认可的导演,还令不少粉丝感到担心,但最后成片的效果不仅超出预期,还带来了很多的惊喜。当然杰昆.菲尼克斯精湛的表演绝对是加分项。
其次是影院以及审查方的角度,《小丑》的出现,是对过往审查制度的一次挑战。影片形式上除了一定的暴力性之外,并无太多敏感因素,但在内容上,这样具有强烈引导意味的影片大规模放映是否合适?这可能也是《小丑》注定无缘内地银幕的原因,毕竟段落上的敏感尚可删减,但意识形态上的内容却是难以改变的。
当然对于观众和评论家们来说,如何理性地看待《小丑》,同样也是一次对于其观影认知的考验。犀牛娱乐认为,《小丑》很好,但也不必鼓吹太高,部分段落还是有着很刻意的设计感,对于小丑这一人物的设计也由于一丧到底,稍显扁平化,很多媒体和影评人将《小丑》捧上天,是对这部电影的捧杀。
无论如何,《小丑》仍是今年最具有话题性的影片,而国庆期间大量国内观众前往海外观看《小丑》,也体现出了当下观众对于优质内容的强烈渴求。相信在明年的奥斯卡上,《小丑》还将继续发力,甚至有登顶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可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