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内容的变通:“DOU知计划”后,知识创作者的生存现状如何?
互联网碎片化势不可挡,知识科普内容求变生存,短视频中的知识类内容在获得“DOU知计划”加持后,“文艺复兴”会有可能吗?
如今,知识类内容可能是参与抖音新阶段的重要成员,也可能会是改变抖音生态的重要力量。
抖音上线8.1版本的48小时后,知识科普自媒体EyeOpener新设立的《这么多冷知识:那些理所当然背后的深意》专辑已经有了200多个收藏量。
在这个版本里,抖音正式上线了“DOU知计划”2.0中为知识创作者推出的“合集”功能。
创作者可将主题近似的视频装进一个专辑中,用户只需要打开红人主页,就可在作品/动态/喜欢一栏下面看到醒目的“合集”标识。同时,观众在观看合集中的任何一支视频时,下方都会出现合集的提示。
将单个视频消费转化为内容组合消费,延长使用时长,提升粉丝留存……说起合集功能,EyeOpener主理人温智凡连连叫好。
而早在9月初,EyeOpener就作为第一批合集功能内测对象,收到了抖音的邀请。
9月9日,DOU知计划2.0发布,抖音宣布在产品功能、运营激励、内容创作者工具等方面将继续扶持知识类内容。
会上宣布,截至8月底,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超过5.4万个,累计发布超1280万条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3万亿_抖音知识赛道看起来是欣欣向荣的样子。
那么,曾经受制于时长限制、消费场景限制的难题是否得到解决?新时期下,知识类内容又存在哪些挑战?
卡思数据与DOU知使“EyeOpener”主理人温智凡、”人类观察所”创始人姜梦超,以及抖音头部知识账号“地球村讲解员讲解员”负责人王老师聊了聊,试图解开上面这些问题,为创作者提供新思路。
一、DOU 知2.0,给知识创作者带来了哪些实际影响?
1. 扶持力度
DOU知计划2.0启动仪式上,抖音为四位优质的知识内容创作者颁发了DOU知大使聘书,他们分别是向波老师、勇哥超级数学、人类观察所、EyeOpener。
▲抖音总裁张楠(右一)、向波老师(左一)、EyeOpener(左二)、勇哥超级数学(右三)、人类观察所(右二)
抖音表达了对平台对知识内容的渴望,而为了推动这项需求的落地,抖音宣布将从多个方面给予知识创作者支持,包括:
- 产品功能上,开放合集功能,知识创作者能够率先在抖音上创建自己的作品合集,梳理、展示自己的知识体系;
- 运营激励上,优先把知识创作者纳入“创作者成长计划”,从平台资源、创作者培训、商业变现等维度提供支持;
- 创作工具上,推出《抖音知识创作者手册》,公布官方梳理的知识短视频创作方法论;
- 发起 “WOW科普短视频教育计划”,发布了包含100个知识点的知识短视频体系化创作框架,为知识内容创作提供线索。
目前,合集功能已于9月24日伴随8.1版与用户见面。其功效已初步凸显,截止发稿前,4位红人的合集显示已累积5.4亿播放量,2800的收藏量。
对于三位受访者来说,这是近来在数据层面上最显著的变化。而其他诸如粉丝增速、平均赞量等数据则没有过多体现。
当然,温智凡认为或许受合集功能等因素影响,EyeOpener的粉丝在200万至280万阶段的增速高于常态。不过生态建设需要时间,补贴等短时激励早已不适用于当下的短视频发展阶段。
在人类观察所创始人姜梦超看来,平台提供的人脉等跨领域资源提供了不小的帮助。“我们与官方邀请的中国科普学院老师,一些大学教授建了个群,有些拿不准的知识和传播方式会跟老师沟通一下。”抖音推出的内容创作“spark原则”就来自于这些科普机构及高等学府的指导之下。
2. 行业专家或与草根创作者携手开拓新业态
2.0的“DOU知计划”将主旨从“人人都是科学家”转变为了“知识创造价值”。
总裁张楠在创作者大会上畅想,“每个用户在抖音上留下的每个视频,都会成为历史的底本,最终汇集成人类文明的‘视频版百科全书’”。
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抖音知识内容显然正从权威机构牵头、普通创作者参与的状态,过度到各类创作者共创的生态阶段。
如果拆分4位DOU知大使的成分,可发现向波老师、勇哥超级数学2位属K12达人,而人类观察所则为心理学科普,剩下的EyeOpener是从PGC一路跟随到红人时代的百科科普。
比起1.0涌现的“陈征博士——科学实验大玩家”“地科苑”“玩骨头的卢老师”等官方邀请、硬核知识科普的红人来说,创作者的背景更为复杂多样,且官方发布的“spark原则”及“100个知识点”也有意指引更多非科班、草根科普工作者出身的创作者。
人类观察所创始人姜梦超认为,抖音或在表达“全民参与”的态度,尽量使知识内容看起来不那么严肃和生硬。EyeOpener主理人温智凡也认可此举是在向各个领域的创作者发出邀请,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从而形成包容、多样性的环境。
而有着内容付费背景的地球村讲解员负责人王老师,则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或许还透露着抖音涉足在线教育的意图,毕竟K12也是当下的一个风口。不过百花齐放毕竟只是事物发展初期的样子,当赛道进入平稳期,转变为由效率驱动后,故事的走向又会如何?专职的短视频创作者拼得过行业专家吗?创作者掌握知识与行业专家优化视听表达,哪边会跑得更快?
人类观察所坦言赛道流量池有限,双方虽然类型不同,但存在间接竞争。
“我们和硬核玩家不太是在一个赛道上,但竞争肯定是有的,每天的流量就那么多,可能没有直接竞争,但还是会被带走一部分流量”。
“草根科普作者最大的问题是权威背书不够,科班人士的难题是镜头感、表达能力、视频敏锐度不佳。”
温智凡与不同背景科普作者交流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的想法是双方通过合作来弥补彼此的不足,“专职人士和权威机构人士通力合作,双方不是一个互斥的状态,双方根据各自的优劣势,最后可能融合成为全新的业态”。
3. 抖音知识号如何变现:广告、电商、衍生品/形象授权
与平台的其他创作者相似,知识创作者也多采用广告、橱窗、衍生品/形象授权的盈利模式,每款IP又因基因及侧重点不同而依赖不同的模式。
画质精良,视觉考究,表达完整的IP适合广告变现,人类观察所与EyeOpener就是这样的方向。
前者具备广告公司基因,在视觉传达上更具优势;后者作为老牌知识科普IP,4年历练,以诚恳打动受众,在全网积累了一批粘性强、忠诚度高的粉丝。
▲人类观察所商业分析(图源:卡思商业版)
售卖书籍、3C日用品也是知识类账号常见的变现模式之一,不过销量并不稳定,还要取决于内容与卖品的关联性与内容的煽动性。
温智凡拿EyeOpener来举例,“有一次,小说《围城》加上快手的销量,达到了600本,转化率较高。”
但这是少数情况,一般情况下,据他了解,可能1万个点赞才能促成1、2个订单,“跟其他的盈利模式没有可比性”。
而以行业专家,有职业及专业背书的达人,一个是拥有自己的品牌及产品,不需要依赖这些途径获得收益。
比如勇哥超级数学,他有自己的原创教材与付费课程,其抖音上的内容输出更多是作为个人品牌影响力传播的功用。再如向波老师,除了YouTube等平台分成外,还凭借形象授权的方式赚取收益。
“火遍全网的K12老师”这样的称号往往作为名誉附加值,为他们的其他社会活动增加筹码。
对于大多数知识创作者来说,目前的这些变现模式中还是广告最为明朗。不过,如果要是结合平台环境及趋势来看,未来知识付费,K12教育,以及伴随搜索功能搭建而带来的全新营销玩法,都会有不错的展望空间。
据人类观察所透露,头条曾想达成内容付费合作,想将其内容做成小课堂放在头条号的付费专栏上。头条对付费的试水已经进行到了项目搭建上,当然平台似乎并未直接选在抖音上。
而如果要用知识付费的盈利模式来做自我要求的话,首先内容需要做重,其次需要给受众一个方便认知的个人形象。
“之后会尝试知识付费的变现模式,但对此我们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缺少人设化运营。”地球村讲解员负责人王老师将平台趋势与对自身情况相对应,道出了其中的挑战。
二、知识内容的创作指南,做一个抖音知识号需要投入多少精力?
1. 成本
目前的知识类抖音号,以剪辑、演绎、真人集锦为最常见的三种类型,其中前者占据绝大多数。
那么一个抖音知识号的成本如何?
我们来参考下3位的情况:
- EyeOpener:7人全职团队,独立工作室,2019年实现收支平衡,内容在3-10分钟不等,保持工作日日更。
- 人类观察所:真人演绎,用带头套的方式减轻对演员的依赖、对演员演艺技能的要求,缩减成本,内容以1分钟为主,保持3更/周;200万粉丝前团队,配置为一个编剧+一个兼职摄影师,之后新增2个主力,主做资料搜集。
- 地球村讲解员:独立工作室,1个策划+1个剪辑。内容保持在1分钟以内,3.5更/周。
值得注意的是,3个团队近来都加大了成本投入,EyeOpener的侧重点是想通过扩充内容长度,进一步提高内容完整程度;人类观察所此阶段则将提升点放在服化道上,首先给观众不同的视觉观感。
此外在视频素材使用方面,EyeOpener与地球村讲解员的内容均以公共版权为主,同时会购置一些视频、音乐版权平台的年费会员。
2. 最受欢迎的题材
“用户更喜欢看什么内容?”
“平台用户有没有自己的偏好?”
针对这个问题,三位抖音知识创作者分别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温智凡认为心理学相关内容正在冒头而出。“EyeOpener早期猎奇内容表现更好,世界上最高的几个人、没有人的村庄。现在发觉目前最受欢迎的题材是心理学内容。”
从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数据反馈中都能感知到这样的变化。相比以前子虚乌有,很难去验证准确性的内容,如今用户更期待相对硬核的知识点。
“心理学相关的内容赞播比将近10%,而一般的内容达到6%就已经很不错了。”心理学与每个人日常社交息息相关,在使用场景与切人利益上与更胜一筹,在一众选题中脱颖而出。
同样与心理学相关的,还有主打心理学科普的人类观察所,“抖音给我们定义的是心理学范畴,但我们除了心理学还在做社会学、经济学、悖论,或者著名的实验。”
面对“心理学”细分品类的定位,姜梦超发现首先被快速记住的是心理学相关内容。可能其中也有选题占比的缘由,不过“跟大众的使用场景、自身紧密相关的”或许是心理学内容真正与其他账号拉开差距的原因。
以人文、地理为背景的“地球村讲解员”,在品类上的已经预先做出选择,只不过不同的内容承担的功能不同。
“我们的选题有两个思路:第一,紧追时事热点,比如之前关于台风的内容。这种选题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粉丝和声誉;第二,生活中的细微面,生活中我们喜闻乐见的,却不知道理由的事情。这种选题为我们的账号留存粉丝。”
据卡思数据显示:三者的用户画像均以男性为主,其中24岁以下用户占据大多数。
3. 视频会越变越长吗?
为搭建完善的内容生态,抖音先后开放了5、10、15分钟长视频权限,而知识类账号多次作为优先使用的对象。同时,星图也开放了更多时长的交易信息。
卡思数据了解到,有知识创作者接到抖音运营的提醒,称60秒以上的视频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流量池。
如将种种措施及平台趋势结合起来,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平台正在调整知识类内容的主流时长。
那么,如何看待抖音知识类内容的最佳时长?
人类观察所认为沉淀内容与用户的同时需要兼顾平台特性,认为3分钟以内是合适的时长。长视频难度高,但红利可能也高。
EyeOpener则更希望完整表达,“时长太短的时候我们是没有优势的,开通长视频后,我们的数据有明显提升。我发现大量的粉丝是开通长视频之后过去的。”
温智凡向卡思分享了近期的一个发现,10分钟左右的《习得性无助》比往期时间都长,反馈依旧很好,数据并未因时间变长而缩水。他欣喜于这样的改变,经常跟朋友将其戏称为“文艺复兴”,碎片化不断加深的过程在知识类内容身上似乎产生了逆向发展。
知识科普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了,2014年MCN业态伊始,创作者纷纷占领各垂类山头,知识类内容除了自行构成一个品类外,还作为内容形式散落在各个垂类中。
但如今,它可能是参与抖音新阶段的重要成员,也可能会是改变抖音生态的重要力量。
作者:卡思数据,公众号(ID:caasdata6)
本文由 @卡思数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