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一朝增肥、数年瘦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砺石商业评论,作者|金梅、韩需阳
"减肥"数年,中粮的整合还在继续。
通过"钢铁换金融",10月8日,中原特钢更名为中粮资本,作价211亿正式登陆A股市场,股票首秀收盘涨幅达2.45%。中粮资本的上市绝不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的"上市公司群成员"改个名字那么简单。
对中粮而言,更多的新闻则是"卖卖卖"。
去年11月2日,中粮集团首次挂牌转让中粮天然五谷100%股权及其约1.08亿元债权,这个曾经缔造五谷道场的企业,却没了往年风头,一年内价格不断缩水至2529.81万元、1621.4万元,9月17日700万元的价格已不足当初的零头。
在长期盈不抵亏后,今年7月,中粮集团决定以1元的底价抛售旗下公司中粮创新100%股权。这家在"宁高宁时代"诞生的公司,缔造了拿到超过20亿融资的我买网,如今也成了烫手的山芋。
面对刚过半程的糖类市场周期,中糖业绩不断下滑,营收、净利润跌幅不断增加,今年上半年营收64.2亿,净利2.99亿,分别同比下滑31.72%、41.28%。壮士断腕、聚焦主业的中糖在10月9日出清持有的新疆屯河水泥有限公司49%的股权,来对此业务近4年造成的8.85亿亏损止损。
韦尔奇说过:NO.1,No.2,fix,sell,or close,这也是中粮最近的动作。近两年,中粮集团已经退出总计100多个壳公司。宁高宁时代的全产业链布局带来的机构臃肿的余痛还没有根除,喊了数年的中粮整体上市至今依然没有实现。中粮作为"国之长子"在国家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央企身份为它带来先天优势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中粮:国之粮仓 "下海"记
中粮到底有多少产品?从中粮为国庆70周年,阅兵村和阅兵仪式提供的食品供应保障清单就可略知一二:福临门米面油产品、中粮香雪面包、蒙牛乳制品、家佳康肉食、中粮屯河果蔬汁饮料和坚果制品、中茶茶叶、中粮可口可乐系列饮料以及中粮我买网的诸多休闲食品和生鲜……但这依然不是全部的中粮。
目前,中粮共有14家上市企业,分别是中国粮油控股、中国食品、中粮糖业、中粮包装、中粮生化、大悦城控股、蒙牛乳业、大悦城地产、酒鬼酒、中粮肉食、福田实业(香港)、雅士利国际、现代牧业、中粮金融。作为国际大粮商,且与中国银行一起成为中国最早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2019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9"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粮集团位列134位,这已是其连续26年入围。
要用7%的土地养育22%的人口, "舌尖上的中国让全世界都很紧张",甚至一度引发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农业发展,靠自给自足的确很难维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如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个大问题。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几十年来国人餐桌的巨变显而易见。从勒紧裤腰带粮食换外汇,到国家粮仓、田间与餐桌的打通,再到世界粮仓,梳理中粮的发展轨迹,"变"是其最大的特性,可以说国有大事必有中粮。
1949年,在天津小胡同的一间平房里,中粮的前身---- 华北对外贸易公司成立了。彼时新中国经济刚刚起步,外汇十分缺乏,国家和人民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出口粮食换取外汇,作为一个执行国家粮油食品进出口政策的政策性公司,中粮被赋予了经营及管理的双重职责。自此而后的三十多年间,中国的小麦、玉米、大米、大麦、大豆、油料、原糖等大多农产品以及罐头、蔬菜、酒、饮料的进出口贸易,均由中粮统一经营和管理。
60年代,经济困难粮食供应不足,饥饿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粮展开与澳大利亚、法国、古巴等国的贸易,拉开了中国粮食进口的序幕。但简单的进出口只能从表面上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于是中粮开始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和车间,将产地和加工销售联系起来,将业务延伸到产业链前端。
70年代,中粮建立了一批出口农副产品的单项生产基地,同时还扶持了一批专供出口的工厂、车间。不仅增加了出口商品的数量,还对中国当时的农副产品养殖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之初,中粮在政策指引下,开始由政策性贸易公司向市场化、实业化企业转变。销声匿迹了30年之久的可口可乐在中粮的帮助下重返中国。同时中粮开始涉足酒水行业,将洋酒引入中国市场。十余年间,中粮逐步形成粮油加工、酒饮料生产、酒店经营管理、农产品种植养殖、仓储运输、包装制品、工业食品、物业开发等八大业务系列,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中粮广场等都诞生于这一时期。
到了80年代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逐渐深化,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更多市场化公司加入到经营活动中。中粮对自身的经营结构、经营方式、商品结构、管理架构进行了调整,向市场化经营型企业转型。中粮的业务不再局限于贸易领域,同样开始涉及实业生产。
1993年,中粮集团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最早涉足境外资本市场的央企之一。1998年是中粮的转折之年,这一年,中粮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粮利用粮油食品具有的传统优势,加快其食用油、面粉、大米、葡萄酒、金属包装等等产业的发展。
随着中粮打开我国粮油食品、产品通往国际市场的通道,各类粮油食品物资逐渐涌入国内市场,填补着需求空缺。国民生活境况逐渐改善,从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可以看出,食品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丰富了。
宁高宁时代:企业的变革与阵痛
对于中粮而言,宁高宁是个重要的人物。从华润到中粮,从中粮到中化,有"国企放牛娃"之称的宁高宁掌舵中粮的11年,收获许多赞誉,亦面对诸多质疑。
熟悉宁高宁的人说,"这样的国企领导人并不多见",他有一股势在必得的刚劲和担当,在行业和资本市场上有很强的号召力和个人魅力。与出身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大多数央企领导人不同,宁高宁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MBA,获美国匹兹堡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没有官腔,回答问题直接,宁高宁一直努力在国企中践行职业经理人文化,给其他国企树立了标杆。
进入中粮之前,在华润的18年,宁高宁借助资本市场带领华润这家外贸公司转向了实业。利用收购整合,他在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多个领域跑马圈地,不但一手缔造了商业地产经典范本 ----万象城,还使华润在啤酒、零售等领域脱颖而出。如同一个多世纪前横扫美国金融与实业界的摩根,他被媒体誉为"红色摩根"。
2004年底,擅长资本运作的宁高宁来到了中粮集团,开始着手对中粮的基因变革。
米面油加工作为中粮的主业,不但不赚钱,还时常会亏钱,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等原料价格高出国际市场一大截,但是食用油等加工出来的产品售价却不时受到有关方面的宏观调控,这样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不管是宁高宁,还是跨国粮油企业丰益国际老板郭孔丰,都只能徒叹奈何。 在现有的国企体制和宏观大环境下,让宁高宁把中粮的主营业务变成大把赚钱的机器,难。
在主营业务无法实现持续盈利的时候,进行行业的选择、行业的调整、行业的扩展,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确至关重要。10年前同样的资本、同样的勤劳,做了服装还是做了地产,今天会是天壤之别。2007年底隆重开业的西单大悦城,不但自开业第一年就实现盈利,此后8年间做到了每年25%的超高投资收益率。在宁高宁眼中,无论是万象城还是大悦城,这样的大型综合体是很好的保值增值的方式。
通过多笔收购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增加企业活力,宁高宁在华润如此,到了中粮,一如既往。中粮集团在宁高宁的统治下,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土畜,重组中谷,招纳华润酒精,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入股蒙牛。11年间的50起并购,让中粮拥有了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等50多个品牌。
超市里中粮的产品也比比皆是,从米、面、油,到巧克力、红酒甚至茶叶、木耳,中粮自己的产品多到可以开个独立便利店。期间中粮总资产从676亿元增长到719亿美元(4590亿元),营收从441亿元增至4054亿元,在全球主要粮食企业中位居前三。
宁高宁说,中粮的并购貌似"加法"实际是"减法",并购不是横向战略而是纵向战略,目的是加强板块协同性。他希望用全产业链这根"竹签",将整个中粮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于是2009年,为了依靠规模经济、协同效应和产业地位实现价值最大化,中粮提出要打造全产业链,展开"从农田到餐桌"的业务布局。
即通过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包括种植、收储物流、贸易、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制造与营销等多环节的全部覆盖,增强中粮的话语权、定价权和销售主导权。此举引来了光明、新希望等同类公司的争相仿效。这是一个重资产、重投入、考验综合实力的庞大精细工程。
全产业链的第一步通过大规模并购完成,中粮在农产品加工和食品行业做了一系列收购。宁高宁亦深知对国企进行基因改造时的机制掣肘:"选择经理人,达到某个层级后,必须要在上级圈定范围内作筛选。"但努力并不会因此停止。
中粮进入一个产业后,到一定阶段就开始引入外资或专业投资人,一方面是其通过股权多元化引入外力,用资本运作倒推国企体制改良。另一方面,对有前景的业务逐个证券化。随着"中粮系"公司纷纷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切入互联网电商领域创办"我买网",宁高宁大刀阔斧地完成了对中粮的基因改造。
完成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布子之后,第二步就需要每个环节成比例的发展,衡量全产业链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是生产协同的比例。但协同的难度大大超出想象。
"中粮各个品类的生产协同比例还较低,各个品类不一样,大体上在10%左右,主要是上游多,下游少。中粮历史上是贸易公司,如今要在采购时考虑经营,衔接整个过程。
而后端的品牌和营销的行业竞争比较激烈,还要考虑整合收购进来的公司的原有渠道,与各个品类的渠道协同起来。"宁高宁当时解释称。他认为,中粮已经变成一个投资多元化的公司,多元投资可能在某一时期、某个阶段做得不太好,但这不会影响中粮集团整个大局。
整合和协同的问题,在资产规模和利润规模的不匹配发展中清晰可见:2005年中粮的总资产规模仅有676亿元,经过密集的收购重组和投资扩张,到2013年的资产规模已经到达2843亿元,但其利润总额在2005-2011年增长了将近5倍,达到102亿元之后不断滑落。两年以来,中粮的业绩加速下滑,宏观经济不佳、市场竞争激烈、成本上升及财务汇兑损失等等因素,使得正在消化已并购资产的中粮越发蒙霜。
"即使短期内会面临亏损,但是,中粮不得不去做一些布局。中粮在粮食贸易不占优势。中粮的成本优势,主要在于规模和布局。通过控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压榨成本,从原辅料到能源,到生产布局,到物流都可以进行系统安排。"宁高宁在2013年初的媒体采访中说。
但全产业链难度超出预期,旗下8家上市公司,除蒙牛外业绩大幅转差,全产业链概念受到市场强烈质疑是躲不开的现实。宁高宁说,中粮全产业链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扩张速度太快,整体上和经济的发展速度、管理团队的水平特别是扩展能力不匹配等。"给我时间。企业的成长、全产业链要做成需要时间!"
但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经营环境大不如前,企业在人才和制度上的弊病却一时难以根治,要快速实现协同绝不是一件易事。
国际化: "国之长子"痛并"快乐"着
还没解决全产业链里的协同问题,更棘手的问题又来了。
2013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农业走出去定为战略方向之一。作为国内行业龙头的中粮扎进国际市场的"红海"展开多线作战,一年时间内交出两桩海外并购的成绩单。
2014年2月和4月,中粮集团联合厚朴、淡马锡等跨国投资团,先后收购了荷兰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尼德拉(Nidera)51%的股权、香港来宝集团旗下来宝农业51%的股权。这两项收购耗资约30多亿美元,是迄今国内粮油食品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中粮初步形成了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布局,国际业务量超过了国内业务量,成为国际化大粮商。
在全球的粮油产业链中,从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上游种植一直到加工、销售,最终都必须依赖大型码头来实现物流运转,通过并购,中粮得以更加合理配置仓储、港口等资源,迈入世界粮食市场中心。
过去中粮在海外购买大豆,必须找中间商、供应商订购,现在通过控股尼德拉,就能从巴西、阿根廷的农民手中直接买到,在大豆的价格上,摆脱了中间商、供应商的"掌控",减少了对"ABCD"(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老牌国际粮商)等国际农产品交易商的依赖。
但繁华之下,中粮之痛也分外明显。彼时中粮的资产规模攀升至4398亿元,但利润却跌落到31亿元。国内市场全产业链的摊子还没有理顺,国际市场的挑战更加严峻。
并购的财务成本,需要很长时间消化。"ABCD"四大国际粮商,掌控着全世界约80%的粮食交易量,它们对国际粮食价格的制定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世界上主要的粮源产区基本已经被"ABCD"国际四大粮商分割完毕,好的资产不会轻易释放。此次收购来宝农业的一个大背景是其自身经营状况不佳,对来宝集团的营收形成拖累,中粮的机会才得以出现。
在整合荷兰尼德拉公司的过程中,中粮发现该公司有很多违规和资产亏损隐瞒。2018年,中粮国际向荷兰尼德拉公司前业主艰难寻求索赔5亿多美元,曾在业内引起震动。中粮缺乏国际性的团队,囿于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近几年来在国际贸易、期货交易方面的人才流动性很大,让"初生牛犊"的中粮在国际市场上扳倒四座大山,变得更加困难。
收购了尼德拉和来宝,获得了一个国际性的交易平台和南美地区的粮源,这仅仅是国际战略的第一步。中粮要成为国际大粮商,缺的东西还很多。虽然有中国市场带来的规模贸易量优势,但是缺少上游资源,还没能走到北美、黑海地区、太平洋地区等三大粮源主产区的上游,使中粮暂时仍无法摆脱ABCD"国际中间商",实现"将全球四分之一以上人口的餐桌与世界农场紧密相连"的"世界粮仓"梦想。
作为"国之长子",成为"国际粮仓"是其无法推卸的责任与担当。保障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大粮仓,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中粮责无旁贷。
中粮的整合和协同还没有实现,2015年中粮的宁高宁时代就画上了句号。看上去宁高宁留给了后来者一个烂摊子,而对于宁高宁而言,这是一个没有机会画完的圆。在逐步完善企业战略布局的过程中,他无法陪企业走到最后的收获期,这是2015年宁高宁留下的最深的一声叹息。
对于整合与协同,宁高宁认为中粮应该按照粮油、食品、地产、金融等四个类别进行划分,比如,将中粮屯河、中粮生化、中国控股划归为粮油类公司,将中国食品、蒙牛乳业、酒鬼酒划归食品类公司,将中粮地产、大悦城地产划归地产类公司……在此基础上,采取"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在2017年要完成对这些上市企业的重新整合,只是这个任务要留给后来人来实现了。
宁高宁调离中粮后,赵双连接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再到2018年7月吕军接棒赵双连,执掌中粮集团帅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提升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成为中粮的主旋律。
过去中粮主要是靠房地产、酒店等非主业盈利,此外就是靠国家政策优惠、国家政策补贴获利,到2015年底,中粮总资产约4590亿元,负债总额3241亿元,资产负债率约70.6%,粮油棉糖核心板块更是严重亏损。
2016年开始,中粮将盈利水平很差、与主业不匹配的一批辅助性业务彻底砍掉,进一步向粮油棉糖核心主业集中。中粮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粮油棉糖作为核心业务板块,国有资本要绝对控股,到2020年,中粮80%的资产将集中在核心主业,核心主业的市场份额要分别占到15%以上;对于核心主业之外的食品、地产和金融三大业务板块,均可以灵活掌握股权比例。
彻底退出非核心主业,中粮的"卖卖卖"止住了"出血点"。经过一系列的重组整合、淘汰退出企业百户,法人机构减少了20%。为了追求精简,连中粮集团总部的职能部门也从13个压缩到了7个。开篇提到的一系列瘦身行动的逻辑也正在于此。"瘦身"正在逐渐为中粮解决企业"大而不精"的问题,带其回归主业。
结语
聚焦粮油棉糖核心主业,积极支持肉食、乳品业务发展,是中粮集团作为"国之长子"的战略抉择。
此举的社会根源在于,中国的农业发展现状下,亩产量无法与国际主要粮食产区相比,而且由于土地成本使粮食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国际竞争力。过去为了保住自己的生产,造成了大规模的补贴浪费。
中国的耕地本已不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肉类消费的增长则导致主要由谷物制成的动物饲料缺口进一步扩大。在海外购买农田只是权宜之计,中粮将中国老百姓的餐桌同世界粮食生产基地链接,成为"国际粮仓"确实具有深远意义。
近两三年以来,中粮的粮油棉糖核心业务经营量迅猛增长,粮油棉糖核心业务效益提升也非常明显,2017年利润总额超过50亿元,占到集团年整体利润的42%。2018年,中粮集团资产总额达到5606亿元,年营收4711亿元,年经营总量近1.6亿吨,全球仓储能力3100万吨,年加工能力9000万吨,年港口中转能力6500万吨,跻身国际粮商前列。但前路依然曲折而漫长。
如宁高宁所说,"责任并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是企业的优势",从今日的华为和任正非看,这句话确有道理。国际市场的红海之战,中粮注定要有一番血战,但这场勇担重任的担当背后,中粮对主营业务的聚焦对企业而言的确使其业务聚焦,提高了竞争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