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做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就是我的梦想之一 |「利器x播客」访谈
![Close to Sherbrook River-pichi](https://liqi.io/wp-
content/uploads/2019/04/75415-500x281.jpg)
基本介绍
1. 请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海龙:我是郝海龙,目前住在堪培拉,主业是一名教师,从事出国能力类测试相关教学产品的研发,讲授 GRE、SAT 以及修辞与逻辑相关课程。但在网上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的是播客节目(《比特新声》和《保持冷静》)的主播,以及乔治·奥威尔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动物庄园》的译者。空闲时间也会写一些诗、歌词、小说、科技思考类文章,去年完成了我第一部长篇小说《少年阿珵》,算是一个业余 Writer。我的工作状态基本上就由这些事情组成,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种特别理想的工作状态,但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吧。其实,我非常希望从一个业余 Writer 变成职业作家。
有才:我是有才,一个程序员。
2. 请介绍一下你的播客;
海龙:
从一开始到现在我总共做过三档播客分别是,自己一个人主持的个人日志式播客《海龙一声吼》,和有才一起主持的科技类播客《比特新声》,以及和 Erika
博士一起主持的两性类(娱乐向)节目《保持冷静》。
这三档节目是 Apple Podcast
比较欢迎的节目,其中《海龙一声吼》曾经力压郭德纲相声专场和《锵锵三人行》拿到过单期节目总排行第一位,同时《海龙一声吼》和《比特新声》都得到过 iTunes
首页推荐,《保持冷静》也上过分类排行首位。
从节目的类别大概能够看出主要内容,第一档个人类节目更新频率不定,后两档节目最初都是每周更新(甚至有段时间是一周更新两次),但这几档节目都因为种种原因不更新了。后两档节目大家可以在官网(https://banlan.show)以及网易云音乐收听往期节目,第一档节目现在只有网易云音乐可以找到。
有才:
我和海龙的播客叫《比特新声》,前期是一个泛科技话题的主播,稳定更新时一般是周更,现在处于休息状态,平台就是我们的网站(目前因为备案问题已下线,网易上还有),我们的官方微博我偶尔会看,其他暂时没空理了。
相关社交网络:
- 新浪微博:@郝海龙,@比特新声,@保持冷静播客
- Twitter: @haohailong, @bitvoicefm, @keepcalmpodcast
3. 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开始制作播客的?
海龙:
其实我在第一期《海龙一声吼》里面约略提过,一直以来,做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就是我的梦想之一。本身我爱和别人聊天,经常在与别人聊天的过程中迸发一些新的想法,同时我发现在给别人描述想法的过程中也能让自己的想法更清晰。于是在大二的时候,我就开始准备我的第一个播客节目「播客小人物」。这个节目的名字来源于李傻傻(新浪微博
@蒲荔子)当年在西北大学办的民刊《小人物》,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过,但据我了解,这份所谓的民刊其实就是一款放在食堂门前的大木板,像我们小时候贴在橱窗里的手抄报一样,上面贴着李傻傻对人物的评述。我想文体应该和《南方人物周刊》上的文章差不多,唯一的不同是里面人可能并不知名(比如可能有李傻傻当时的同学等等),都是所谓的「小人物」。在有宣传部无新闻法的中国,这样形式的民刊很快就被禁掉了,我对此一直很惋惜。等我上了大学,我意识到这样的民刊想在我们学校办下去也是不太现实的,毕竟任何一块板子立到学校里面都需要审批,想要变更板子上的内容自然也要审批,每次审批大约需要盖五六个章,这些部门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办公,负责人分别在不同时间上班,就算一切顺利也得跑个两三天,何况很多时候不一定能批下来。就在这时,国外的播客开始兴起,国内马上有了模仿,于是我就想,何不用视频播客的形式让《小人物》复活呢?
我属于想做就做的人,大二的时候尤其如此,基本上没怎么准备,脑子里有这个想法之后,马上就准备开始邀请「嘉宾」,试录节目。那时是暑假,我不在学校,所以打算邀请的第一个嘉宾是我中学同学。我跟她关系一直不错,她也答应帮我做节目,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她却没有来,后来了解到她可能是怕做不好。于是我想不如自己先做一期,如果有个现成的节目,以后再找嘉宾,解释起来也容易一点。这样就有了《播客小人物:试播第一期》,这期节目录制的地点是我的卧室,设备就是一台卡片数码相机。现在流行一个词叫「精益创业」,回过头来看,我可以说是「精益做播客」,事实上我做很多事情都秉承「精益」的理念,如果主动学习非必要技能,我想我的学习方法也可以称之为「精益学习」(这词算是我原创的吧)。
第一期《播客小人物》上传之后,我一直在为我第二期节目寻找嘉宾。看了当时郑渊洁和郑亚旗做的《郑在播出》之后,我大受启发,既然同学不愿意来,我先找个家人试试水也行。于是第二期的嘉宾锁定为我的妹妹,结果就是试了好几次,在镜头前说话都有问题,尽管只是个小型数码相机的镜头。最后我意识到,可能很多人第一次在镜头前说话都有问题,嘉宾可能并不是那么好找,于是我索性自己又录了一期。到第三期的时候,我想干脆就一个人做吧,既然是一个人,「小人物」这个标题就不是那么恰当了,这样就有了早期版本的《海龙一声吼》。后来因为学习比较繁忙,这个视频节目也就做了一两期。
就我开始做播客这件事情而言,我基本上有想法到去做也就一两个礼拜的时间,这期间也没有做过太认真的准备,连专门的音频输入设备都没有,就是个数码相机(还不是摄像机,尽管我当时对外宣称是用 DV 做的)。
等我开始做苹果的 Podcast 已经差不多是五六年以后的事情了,这期间我和朋友一起开过公司,去新东方当过 GRE 老师,自己翻译了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又因为机缘巧合去了法国。这些经历让我想明白不少事情,同时我表述自己想法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这让我想起了我原本的计划:如果不去法国,我就会去讲「批判性思维」课程(甚至连讲义都做好了)。「批判性思维」这是国人最缺乏的东西,也是制式教育要竭力抹杀的东西,何不利用网络课堂开设一门这样的课程呢?但苦于当时没有特别好的平台,课程也迟迟没有开展,到后来一些准备好的例子已经过时,自己的时间也越来越紧张,也就没什么精力去讲了。但这个想法一直留在心里。
有一天,机缘巧合下我听了 @ibuick 和 @tinyfool 的 Podcast,让我明白了两件事情:1. 个人也可以做 Podcast(别笑我傻,之前真的不知道);2. 制作非常粗糙的(两位别打我,我的制作更粗糙)纯录音性质的播客也可以有很好的反响。第一点让我意识到就算没时间备课授课,通过 Podcast 这个平台我也可以磨练自己说话讲课的技巧,至少我有了在这个平台上做播客的可能性;第二点让我对网络授课以及做播客有了自信——在不拼设备的情况下我对自己谈话是很有信心的,毕竟在新东方两年多也没白混。不过有一点我自己也很诧异,第二期出来后几天时间就干掉了郭德纲的相声专场,冲到了总排行榜第一名。
想做就做(请允许我说一句,想做就做的人其实很累),首先通过 @ibuick 找到 @EasytimeTV播客(张淼)咨询了一些技术问题,然后马上就开始租服务器。钱花了总能逼着自己做点事情,于是第一期「真正的学习经验分享」马上就录制好了。出于稳妥考虑,在上线之前让朋友帮忙听了一遍,觉得没问题的时候才发布出来。由于还是一个人,我沿用了「海龙一声吼」这个名字。
我这两次播客的开播阶段基本上都没做什么准备,非要说准备了什么的话,其实很早就有网络授课的念头,为此买了个 Blue Yeti 麦克风,但来法国时,因为行李超重,我在机场把它送给了朋友,在法国没用过一次。刚开始的节目都是直接用 MacBook Pro 的内置麦克风,如果说没什么杂音,那就要得益于巴黎郊区的安静。
有了这个经历之后,再做《比特新声》和《保持冷静》就从容许多,毕竟两个人对谈比一个人对着电脑说话要轻松许多。
有才:
原因就是喜欢听,然后刚好遇到海龙,都是机缘,可能没有海龙的话也就不会做了。
如何制作播客
4. 你们制作一期播客的通常流程是什么?
海龙:
对于前期我自己的播客来说,前面两期属于张口就来,几乎没有任何准备,或者说之前的阅历已经算是准备。后来会简单写一下提纲,如果时间有限,我可能会写一下逐字稿(你没看错,是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才写逐字稿,因为逐字稿可以几乎保证一遍成功)。
对于后来我和有才、Erika 一起主持的《比特新声》《保持冷静》我基本上按照下面的顺序准备:
1)搜集素材。《比特新声》是我和有才一起收集素材,《保持冷静》主要是我一个人收集,Erika 偶尔提供一些点子。
2)确定主题。其实主要是确定聊的话题,列个几个话题的列表,一般都讲不完。如果是访谈某个其他嘉宾,会把访谈提纲给他们一份,但聊天的时候不一定会照着提纲来,这一点在给他们邀请函里也会有说明。
3)录音。这两档节目都是远程录音,《比特新声》会各自录自己的音轨,然后后期拼在一起,《保持冷静》会直接录两个人的对话。
4)剪辑。基本不减,但有时候会减掉一些暴露个人隐私或者严重的口误。
5)写 Shownotes。《比特新声》主要是有才在写,《保持冷静》主要是我自己在写。
6)发布并更新社交账号。我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打理社交账号,基本上没办法给每一期节目都单独撰写发布文案,所以我用 TextExpander
设计了一个模板,每次只需要填写期数和标题就可以自动发布。
有才:
流程基本就是你说的(确定主题-录音-剪辑-写Shownotes-上传音频-发表博文-
更新社交帐号)这样的流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每期列出的主题很大一部分都没时间聊,因为海龙和我都是思维各种跳跃。
5. 制作播客时,你会用到哪些硬件?
海龙:
- MacBook Air / MacBook Pro:主力的录音平台
- Blue Yeti Mic / ATR2100 Mic:主要就用这两个麦克风。前者在回国后开始使用,后来因为环境杂音给剪辑造成严重负担,所以该用后者。
- 叮叮钟:严格讲这是录课工具,如果你某个地方讲错了,你按一下,这个地方录进去的波形会有显著差异,方便后期剪辑定位。最早是从 Udacity 录课方式上看到的,可能做播客的朋友有用,分享给大家。
有才:
硬件就是一台 MBP(用来录音),iPhone 或是 iPad(用来通话和记录),一个 Blue 的 Mic
和偶尔会用的配套降噪的小东西,比如很厚的桌垫和防喷罩等。
6. 制作播客时,你会用到哪些软件?
海龙:
- 网站 Hosting:最早用 Libsyn, 后来用 WordPress 和 Squarespace, 后来我找 Liam 同学和周南同学单独搭建了一个网站。如果有新朋友想做播客的话,我的建议还是用 WordPress 或者现在新出现的一些像 fireside 这种平台比较好。
- 音频录制工具:Audio Hijack / CallRecorder
- 音频剪辑工具:Logic Pro / Garageband / Audacity /有才用过 Adobe Audition
- 章节分割软件:最早用 Garageband 分割过,后来就基本不分割了。
- 其他:Dropbox Paper(用来做笔记找话题)/ Telegram(用来沟通)
有才:
Audio Hijack 用来录音,没有更好的了。
IM 的话看情况,我和海龙主要就是 FaceTime(有的时候网络干扰严重我们也会用国内的 IM),然后各自录下音频,如果有嘉宾的话之前我们都是用
Skype,然后录下所有通话内容,当然很多嘉宾也会配合我们录下他们自己的音频。Dropbox 出品的 Paper
是我和海龙试了无数个协作平台后选定的,提纲和音频一般都在这里。
后期的话有 Logic Pro X,用来做初剪,包括降噪,这里用到了 iZotope 专门为 Logic(Garageband
也适用)做的降噪插件,非常牛逼。然后第二次细剪和输出都是在 Adobe 的 Audition 里完成的,主要是这东西更符合我的直觉,而且输出的 MP3
格式选项更细化,音质损失相对较小(96 或是 128 Kbps 下),且音频文件体积控制的很好。
7. 制作播客时,你们内部(co-host)和外部(如果有嘉宾)是如何协作的?
海龙:我们会写撰写一份详尽的访谈大纲,然后撰写正式的邮件邀请函给我们的嘉宾。但我们的访谈形式上更像对谈,并不是说只有我们向嘉宾提问题,我们也要参与到话题当中,所以更像是请一个嘉宾主持,所以很多时候可以理解成是临时换个主播而已。
有才:基本没有什么协作吧……就是邮件沟通,然后为了不占用嘉宾时间,一般都是开录前一天再确定一下,除了一些基本的录音注意事项,还有会列出一份详细的问题列表,以免尬聊。一切以嘉宾舒服为前提。
8. 你们是如何和听众进行互动沟通的?
海龙:我们倾向于使用邮件,但这年头用邮件处理非工作事务的人真的很少。后来比特新声的 Telegram 群比较活跃,一度是我见过的最活跃的中文 Telegram 群,经常半天不看就几千条更新。不过最终群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解散了。
有才:之前有 Telegram 群,邮件也有一些,但现在什么都没了。
9. 你们播客制作中的话题和灵感来源于哪里?
海龙:话题的话主要来自最近看的一些新闻(科技和两性),以及最近看的一些书籍。至于灵感,对于我想做的主题的播客,灵感一直在,所以没有刻意去找。
有才:没有什么灵感,就是喜欢看类似的话题,喜欢的话就列进来,看录音时的化学反应,话题手机的话我基本就靠 Instapaper 和 Pocket 备选,会有一些分类,然后非常想聊的会直接放进 Drafts 然后统一后放到 Paper 上 分享给海龙。
10. 你有哪些播客制作的习惯或者小技巧?
海龙:用手持麦克风感觉会更自如,这算是我早年间演讲和讲课的职业病。
有才:习惯就是「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儿」……
做播客的感受
11. 通过制作这档播客,你得到了什么?
海龙:
首先确实是认识了很多人,如果不是因为制作播客的话,可能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止于默默地关注,但因为做了我们播客的嘉宾或者听众,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甚至如果没有播客的话,我和有才、Erika
都不会认识。
此外,因为节目本身是随机性内容,所以经常在聊天过程中迸发出一些新的想法,很多时候对于工作和写作都非常有帮助。
有才:
得到了一个好朋友,不断的强迫自己输入输出,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的快一些,因为基本没有报酬,所以做起来就是真的喜欢,是很纯粹的快乐,顺便习惯被打脸,习惯从冷嘲热讽中找到有价值的建议,然后不断加强自己的逻辑思辨能力。
12. 播客制作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阻碍或问题?
海龙:其实主要是时间问题,时间太少,没办法做到自己想要的标准。当然如果我能全职录播客,可能就会好很多,但播客本身又没有什么收入,就必须在两者之间妥协。节目的听众其实不少,我也知道很多人非常喜欢我们的节目,我们非常感动。但如果听众能够多给一些反馈的话,我们会有更多做下去的动力。
有才:我们挺幸运的,有一些朋友一开始就帮我们吸引了一批听众。过去那么多期我觉得碰到得自大的问题是,录制环境很多时候都很嘈杂,装修什么的很多,然后网络状况有时很不好,录制中断后那股气势就不在了……然后很多我和海龙协作用的东西很多嘉宾都没办法用,然后切回国内的软件工具后我和海龙又觉得很难受,网站需要备案,音频托管价格偏高,国内大部分人(即使是互联网从业者)也不懂独立播客的广告价值等等等等等。
13. 如何看待播客这种创作方式?你看好播客未来的发展吗?
海龙:我觉得听觉作为人类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本身可以基于此做很多事情,播客当然是其中一种。但再怎么样,人也需要有时间才能去听。我看好播客的未来,但希望国内的工作氛围能够稍微轻松一点,能够少加一些班,这样才能够有时间去听节目,播客才能变得越来越好。
有才:播客没什么新鲜的,但「业余」做播客的这种状态确实让人更享受,如果真的变成工作后我也不确定我还会那么喜欢了吧。中文播客的内容现在也很丰富了,虽然和美国比还差一些,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独立的做了还是很开心的。希望大家在不依托于任何大平台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等 FM 消失了,播客的春天就到了。
播客推荐环节
14. 请推荐你的节目中最喜欢的三期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海龙:其实我也不太记得内容了,非要说的话,就最新的三期吧。
有才:三期,那就分别是,Tinyfool 和 ibuick 对谈的那几期(27,28),171 期和 Michelle 的访谈,以及 159 期和 Kevin 的对话。这几期节目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非常能聊……且真诚。
15. 你平常经常听的播客有哪些?推荐一个你最喜欢的播客。
海龙:
- A Brief History of Mathematics: BBC 出的一档关于数学历史的播客。
- 字谈字畅: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Type is Beautiful 旗下的非常好的文字排印主题播客。
- 60-Second Science: 每天听一点,和学术界保持接触。
- 一天世界:李如一先生的播客,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表达习惯我非常喜欢。
- Mac Power Users: 一档可以当背景音乐的科技节目。
有才:
中文的话就是友台「迟早更新」,英文的话就是 Accidental Tech
Podcast,喜欢的理由是一样的,就是有我想听的东西,而且节奏感很好,对,播客有时候和音乐一样的,需要很好的节奏感。
16. 你最期待有一档什么样的播客出现?或者期待谁来做一档播客?为什么?
海龙:我期待前《离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做一档节目,她自己对科技有很多有意思的看法,埋没在私下聊天里真的非常可惜,当然可能也是因为有些观点只能在私下表达吧。
有才:最期待的是有人能做一档日更的科技新闻播客,这样我很多时候就不用早上起来看新闻了,国外当然有,比如 Techmeme 的那个,但是国内还没有,这个是刚需。
五、开放性问题
17. 你的播客有付费计划吗?如果有,形式是什么?
海龙:播客暂停,所以暂时没有什么想法。
有才:不知道,暂时没想过。
18. 如果播客暂时没有付费计划,是因为什么?
海龙:同上。
有才:传播的原因,和不想把压力放在听众身上,要是有靠谱的广告就不错。
19. 还有什么想表达的,或者想要推荐的东西?
海龙:推荐大家去澳洲大洋路上的 Sherbrook River。
有才:推荐 Internet Archive 的借书功能,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图书馆了吧,每次可以借五本,两周,尤其是对国内的研究者(任何方向)来说简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
点击加入利器社群,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利器。
◆
利器,创造者和他们的工具
网站:http://liqi.io;微博:@利器 IO
联系合作:bob@the-offline.com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