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上市,瑞幸如何撑起47亿美元市值?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零售老板内参”(ID:lslb168),作者杨亚飞,36氪经授权发布。
核心导读:
1.刷新中概股最快IPO记录,谁撑起了瑞幸47亿美元估值?
2.出钱又出力,神州系为何集体选择重金押注咖啡赛道?
3.蒙眼狂奔背后,亏损阴云始终环绕,瑞幸可持续性有多大?
收盘价20.38美元,收涨20%,瑞幸咖啡以一个漂亮的开场,踏上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征程。开盘即高开报25美元,较17美元发行价大幅上涨逾50%,首日成交额达8.87亿美元,市值达47.4亿美元。投资者报以极大的热情,欢迎这位中国新零售咖啡连锁品牌的到来。
在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权,以及同步私募配售5000万美元,瑞幸此次共募集到了6.95亿美元资金,刷新中概股IPO速度之最,同时也成为今年在纳斯达克IPO融资规模最大的亚洲公司。
瑞幸咖啡高管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成立一年半时间,风风火火在全国开出超过2370家门店,“瑞幸速度”可谓令人咋舌。有同行称它是创业楷模,有人对它的野蛮生长鄙弃不已。携三位咖啡师华丽登台同时,关于亏损、咖啡品质、用户留存等质疑的声音,始终环绕这位咖啡新人左右。
** **- 1 - ****
谁撑起了瑞幸的47亿估值?
敲钟现场,瑞幸咖啡创始人、CEO钱治亚表示,“IPO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瑞幸咖啡今后会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门店拓展,以及品牌建设和市场培育方面进行持续的大规模投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坚持高速扩张战略,坚守品质,推进咖啡消费平权。”
在她身后不远处,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始终面带微笑。这位昔日神州优车老领导,极少出现在瑞幸的场合,但他才是这一品牌崛起背后真正的“老大哥”。
2017年11月,钱治亚从工作十余年的神州优车离职创立瑞幸咖啡。作为神州优车董事长,陆正耀对钱治亚鼎力相助,出钱又出力,助后者赢在起跑线上。
根据招股书披露,陆正耀彼时曾向瑞幸注入多笔无息贷款,并主导了瑞幸1.899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在电梯广告里刷屏、手捧小蓝杯讲出“这一杯,谁不爱”的汤唯和张震,正是陆正耀通过关系接洽到台湾奥美签下。
瑞幸的估值,跟随疯狂扩张步伐,渐渐拉开与同行的差距。进入2018年下半年,瑞幸先是在6月份完成A轮融资,大钲资本、愉悦资本、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君联资本联合注资2亿美元;此后同年12月份,又再次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大钲资本、愉悦资本、GIC跟投,中金公司加入。刘二海也是在B轮融资之后,进入瑞幸董事会。
此两次资金注入后,瑞幸估值一路水涨船高,分别升至10亿美元、22亿美元。时间转到2019年4月,再次获得1.5亿美元B+轮融资,其中美国最大上市投资管理集团贝莱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瑞幸投后估值更是高达29亿美元,为今日上市铺平道路。
在一众投资方当中,愉悦资本、大钲资本、君联资本、中金公司均与神州优车有密切关联:大钲资本创始人黎辉曾重度参与投资神州租车,并曾任神州优车副董事长;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执行合伙人、瑞幸咖啡董事刘二海,此前亦曾投资神州租车;君联资本、中金公司也是神州优车投资人。
此外,负责市场营销的瑞幸CMO杨飞,以及主盯线下业务的瑞幸副总裁郭谨一,与钱治亚一样,均为陆正耀昔日手下得力干将。
根据招股书披露,陆正耀为瑞幸第一大股东,持股30.39%;钱治亚持股19.59%;大钲资本、愉悦资本分别持股11.84%、6.72%。神州系“金主天团”,成了瑞幸最大的赢家。
** - 2 -**
为何造梦咖啡?
在上市揭牌仪式现场,钱治亚同时宣读了瑞幸宣言,内容颇耐人寻味:1、好的咖啡其实不贵,让每个消费者喝到更多好的咖啡;2、提升消费体验,普及咖啡消费;3、好的咖啡喝久了你才会知道;4、喝咖啡很健康;5、中国正成为全球咖啡消费增长最快的地方;6、中国咖啡和美国咖啡没有差距。
虽然这是说给投资者听,但它其实能很好地解释,为何神州系投资团队愿意斥重金注入瑞幸。钱治亚的潜台词显而易见,瑞幸要用低价、全渠道的咖啡连锁打法,分享中国现磨咖啡增长红利。
另一种说法是,陆正耀对于瑞幸咖啡的投资灵感,来自于加拿大国民咖啡Tim Hortons。
刘二海在与腾讯《一线》对话时曾回忆称,陆正耀对咖啡的事情酝酿接近十年,在2008年前后,陆正耀便向他举Tim Hortons的例子,称赞咖啡是一笔好生意。原因很简单,“他说(Tim Hortons)价格便宜,味道又好。”
与星巴克宣扬的“第三空间”不同,Tim Hortons店铺选址同样成本低廉,店内陈设简单的座位,定位于平民、廉价、触手可得、买完即走。
不过中国咖啡消费市场,跟加拿大相比还远不成熟,日常喝咖啡的习惯并没有普及开来,包括钱治亚甚至还需要在宣言中辟谣,咖啡其实是一种健康饮品。但陆正耀显然并不打算继续等待。
刘二海坦言,瑞幸的确借鉴了很多神州的打法,“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谋定而动,就是想清楚,探索,探索,再想,直到想清楚,然后快速扩张发展。”
一边试错一边扩张的打法并不鲜见,但跟行业相比,“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瑞幸从起步阶段就把定位抬的很高,并始终将星巴克作为潜在对手来竞争,甚至也因持续抨击星巴克获得大量关注,集争议性与话题性于一身。
但即便如此,从营收来看,星巴克目前仍牢牢把握中国咖啡市场逾50%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瑞幸仅占到约2%。
瑞幸烧钱抢占市场的做法并非全无效果,原本属于舶来品的咖啡,并非全民饮品,穿透力有限。但一年半过去,咖啡似乎已经变成互联网人的“全民话题”。而瑞幸的崛起,不仅来自于咖啡消费增长红利,也跟中国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背景有直接关系。
根据CNNI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8.17亿,与此同时,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外卖等用户规模进一步放大。新的市场环境,助推了新零售咖啡、外卖咖啡、便利店咖啡以及智能自助咖啡等多终端业态的崛起。
操盘了瑞幸一系列社交裂变打法的杨飞,此前在一场公开场合中曾表示,微信时代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ID,并且这个ID能产生实际价值。传统运营流量的思维有三个特征,依赖外部渠道,一次性购买,以及无法转化成自有数据,而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则是“先粉丝,后顾客”,多次触达和复购,形成品牌自有流量。
这似乎解释出,瑞幸为何能在咖啡新零售,尤其是线上市场实现弯道超车。尤其在重金补贴之后,更让线上裂变链条的深度更进一步。
** - 3 -**
瑞幸的可持续性有多高?
截至2019年一季度,瑞幸全国门店数2370家,其中超过九成为简装修的外卖店,用有限的座位以及辅以外卖服务,低成本提供咖啡、简餐小食、饮品等产品。但与此同时,亏损数额也在持续攀升。2018年,瑞幸总营收为8.41亿元,净亏损则高达16.19亿元。而到了2019年一季度,净亏损达5.52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亏损的三分之一。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 约翰逊(KevinJohnson)曾表示,该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对手专注于短期收益,而星巴克采用的是长期战略。“一些竞争对手正在通过我们认为不可持续的大幅折扣竞争。”他最近说道。不过质疑同时,面对主要市场增长持续放缓,星巴克也宣布将斥资1亿美元成立新基金,用于投资食品和零售相关的初创企业。
今年3月份,瑞幸推出“百万现金”活动,累计拿出5000万,持续两个多月通过补贴教育用户复购。这一简单粗暴的做法,可以说是瑞幸过去一年补贴打法的缩影。
面对大幅亏损盈利遥遥无期的质疑,钱治亚则在连线媒体时表示,亏损符合预期,补贴快速获取用户是其既定战略,并会在未来三到五年持续补贴。“我们会坚持快速的扩张,目前不考虑盈利”。瑞幸计划到年底,将门店数扩张到4500家,成为中国咖啡连锁门店数最多的品牌。
话虽如此,瑞幸咖啡的补贴力度实际上正在梯度缩小:先是去年底上调免配送费门槛,从原来的35元涨至55元;此后将轻食折扣由5折缩减到66折;而最新又修改规则为优惠券最多单人每日只能领取3次……这个小蓝杯正在为自己未来的“软着陆”,做一系列准备工作。
业界的担心并无道理,瑞幸眼下至少需要证明三件事:一是面对下游终端消费者,瑞幸需要证明自己的产品具有持续竞争力,无论是补贴,还是减少补贴,消费者都愿意进行买单;二是面对投资者,瑞幸需要证明他们能从亏损中杀出来,成长为可与星巴克在中国一较高下的咖啡品牌;三是面对上游供应商,瑞幸需要说服他们提供高性价比、品质稳定的咖啡豆和轻食简餐产品。
这似乎是一场危险的商业游戏,不过已有人从中获利。早在去年8月份,身为瑞幸高级副总裁的郭谨一便已经从股东名单中退出。而在瑞幸市值高涨的今天,几大股东们也在账面上赚的盆满钵满,创始人钱治亚,如今也被称之为中国“咖啡女王”。
舍命狂奔的瑞幸,用一年半时间修建出了一条咖啡高速公路,静待投资者们游弋其中。但它是否真的能为消费者创造足够的增量价值,还是最终只是资本狂欢下的昙花一现,仍需谨慎看待。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