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失去的20年
图片来源@全景网
文丨砺石商业评论,作者丨高冬梅
惠普又又又……裁员了。
10月4日,惠普宣布计划未来三年以直接解雇和提前退休两种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裁员7000至9000人,这是该公司4年来首次在更换最高领导层期间,进行大规模重组的一部分以削减成本和提振销售增长。
以目前在全球拥有5.5万名员工计算,惠普这次裁员比例为16%,预计在2022年计划执行完毕前将帮助公司每年节省10亿美元,但公司将从第四季度开始承担约10亿美元的重组费用。另外,公司董事会在9月30日还批准了另外5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惠普的高管表示,裁员将使他们有更多资金重新用于增长和股东回报。预计在2020年公司将产生至少3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并通过增加10%的季度股息和股票回购,至少给股东带来75%的回报。
然而,华尔街却对惠普这项重组计划持谨慎态度,花旗预计惠普股价将出现"动荡"。富国银行则认为其中一些变化"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Loop Capital Markets对该计划的广泛程度感到意外,并下调了其持有该股的预期。
果然,宣布裁员计划当日,惠普盘中一度暴跌逾10.54%,最终收跌9.57%,市值一天蒸发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8亿元,股价不仅创下两年半以来新低,还从2018年10月的高点累计下跌超过36%。
作为创建了车库文化的硅谷第一IT巨人,惠普最近几年一直在裁员和进行业务调整。很多媒体一看到裁员就大呼"惠普怎么了?靠裁员保生存还能维持多久?"
惠普,真的不行了吗?
1、 主业滑坡惹裁员
最近几个季度,惠普一直面临着打印耗材业务下滑的压力,而这块业务曾是惠普最大的收入来源。在CEO迪翁*韦斯勒(Dion Weisler)的带领下,惠普公司本来为未来发展制订了新计划,并将3D打印纳入业务发展版图,不过韦斯勒在今年8月因家庭原因宣布辞职。
就在其辞职当天,惠普披露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净营收仅同比增长0.1%,包含打印机、打印耗材和其他相关产品的打印集团营收同比下降5%。
有分析称,惠普的打印耗材业务一直受到两大因素的限制,首先是使用打印机的用户打印数量越来越少,这使得市场对墨盒的需求也越来越少;其次是集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地区的一些公司也在不断制造能在惠普打印机上使用的墨盒。
用户习惯的改变和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对惠普的业务造成了损害,对此,惠普计划了提供新的产品销售方式。目前惠普打印机卖得非常便宜,而且该部门的营业利润率由墨水产品来填补。未来惠普将调整打印业务部门的运营战略,提供一些价格较低的打印机,但会采用新技术以确保它们只能与惠普墨水兼容。
而打印机部门将被调整为专注于提供更多的服务,公司将提高可使用非惠普产墨盒的打印机的价格,以提高硬件的利润,而且会向医疗保健和化妆品等行业出售其喷墨打印技术,即所谓的微流体技术。
目前,打印业务占惠普营收的三分之一左右。作为一家年营收585亿美元的巨头企业,惠普突然改变商业模式战略、调高价格,对惠普的市场占有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伯恩斯坦分析师托尼*萨科纳吉将惠普的股票评级从"跑赢大盘"下调至"与大盘持平",并称"由于预计2019年和2020年的供应都将是负增长,而且自2011年以来供应的复合年增长率已经下滑了4%,我们担心惠普的打印机业务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结构性风险 ----用户向数字化转变"。
与此同时,惠普的个人电脑业务虽然同比增长3%,但因为windows 10换机周期即将结束,加上宏观经济问题,外界对惠普接下来的处境并不乐观。11月1日,洛雷斯将接替迪翁*韦斯勒正式执掌惠普。
这位新的CEO能够改变惠普的现状,重振企业雄风吗?
2、 名数教坊第一流
当我们提到IT产业发源地时就不得不提到硅谷。在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是全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云集了像惠普、谷歌、Facebook、英特尔、苹果、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一票耳熟能详、叱诧风云的IT巨头。
惠普名列第一是有原因的。1939年1月,一对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好友戴维帕卡德和威廉休利特靠从导师特曼手里"忽悠"来的538美元,在一个车库里创建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惠普公司。他们生产的第一个产品是休利特的硕士论文《可变频率振荡器的研究》中提到的阻容式声频振荡器,而他们的第一个客户则是大名鼎鼎的迪斯尼,用他们的产品来实现幻想曲中蜜蜂的环绕声音效果。
二战爆发后,休利特应征入伍,担任美军通讯官,帕卡德则留在大本营转型开发各种军用仪器。等休利特复原回来以后,惠普已经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而曾经借钱给他们的导师特曼已经成为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因为看到了惠普的成功,他做了一个改变IT历史的决定,宣布从斯坦福大学持有的土地中,划拨579英亩建立"斯坦福研究区",这就是日后的硅谷。
惠普可谓硅谷第一个IT巨人,因为在惠普之前,没有人会把公司建在车库里,而在其之后,因为其榜样的作用,车库文化成为一种潮流。许多年轻人白手起家,在车库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公司,这其中就包括苹果和谷歌。惠普当年创业的车库,也被美国政府定为硅谷的诞生地。
作为硅谷第一个明星企业,1942年惠普就建立起了第一座自己的大楼。接下来几年惠普则开启了疯狂发展之路,除了收购大量的公司巩固电子医疗仪器和分析仪器以及打印业务外,1968年,惠普还发布了世界第一台台式科学计算器HP 9100A。1972年,惠普发布HP3000微电脑,正式进军计算机领域,并快速成为计算机领域的巨头。
除了仪器和电子产品外,惠普在网络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1982年,英国惠普公司开发出的电子邮件系统是基于微电脑的第一套商用广域网。不过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对惠普最深的了解还是它的电脑产品,就好比20年前曾让业内惊叹的产品:HP OminBook 300"超便携式"个人电脑,成为首个可以横跨美国飞行旅行中有足够电力保证连续运行的笔记本电脑。
1985年,惠普进入中国,成为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惠普上世界90年代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此后数年发展至巅峰,成为世界上仅次于IBM的第二大计算机和仪器制造商。
快速发展中惠普的产品线也延展至电脑、智能手机、扫描仪、打印机与耗材、投影机等,收入主要来自于笔记本电脑,打印耗材和台式电脑三大支柱业务。12岁时曾在惠普实习的乔布斯曾说过:我过去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建立一家像惠普一样同时具有创造力并基业长青的公司。
之后随着IT公司的不断崛起,惠普却遇到了来自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的挑战。以个人电脑为例,竞争激烈的拉锯战不断上演,2007-2012年惠普出货量称霸全球,但随后4年被联想取代,2017年惠普又夺回了第一的宝座,次年再度被联想反超。不过即便是后来被联想超越,惠普在出货量上仍稳居全球前三。
2018财年惠普营收为58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3%;营业利润为40.64亿美元,同比增长15.5%,高于营收的同比增长率;净利润为53.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0.9%。在起起伏伏中,惠普虽然还维持着看似不错的营收和利润,但早已与其"硅谷第一"的名头不甚相符。
3、 中年蹉跎为哪般
惠普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科技公司之一,有数据统计,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惠普的产品。但就是这么强大的企业,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几年大规模裁员,这标志着惠普的管理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惠普衰落始于一个女人的掌权,这个说法看似有点歧视女性哈,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1999年女CEO卡莉*菲奥莉娜开始执掌惠普。她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哲学专业,后来在马里兰大学读了MBA,之后进入AT&T工作,从最底层的"管理培训生"做起。
用10年时间卡莉做到了AT&T的高级副总裁,也是该公司第一位女性高级副总裁。此时惠普董事会已经决定要分拆惠普,因为看重卡莉在1995年参与拆分了AT&T这一点,聘请她担任CEO,她又成了惠普史上第一位女CEO。
一上任卡莉就把仪器部门从惠普分拆出来,成立安捷伦公司并单独上市。这件事虽然是惠普董事会的决定,但看上去却是卡莉卖掉了惠普赖以起家的仪器部门,因而被广为诟病,好比孙悟空卖掉了花果山、如来佛卖掉了雷音寺、宋江卖掉了梁山泊,她成了"忘本"之人。
尽管卡莉对于管理和经营有深刻的认知,但她缺乏技术背景。此前惠普的任何一位CEO都是内部工程师做起,精于技术逻辑。在卡莉掌舵下,惠普的业绩并不好看:工作站领域,遇到了如日中天的SUN公司,惠普敌不过,直接退出市场;个人电脑领域,戴尔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大;打印机领域,佳能和爱普生逐渐逼近……
2001年,为了抢占个人电脑市场,卡莉决定收购与之业务基本相似的大型PC制造商康柏,砝码押在了利润更大,且康柏更具优势的服务器市场,一旦收购成功,惠普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C公司,市场份额上就能压倒戴尔。但是卡莉的并购方案遭到了很多股东的反对,包括惠普两大创始人家族的二代们。
他们觉得康柏常年亏损,惠普也不是很富裕,怕买回来个累赘反倒把自己拖垮。但卡莉执意要买,她召开全体股东大会,做了很多中小股东的思想工作,以51%的同意票通过了收购康柏的决定。2001年9月4日,惠普以25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康柏,收购完成当天惠普股价下跌20%。
结果一个星期后"9*11事件"发生,美国经济急转直下,惠普的业绩也顺流直下。赔钱的投资者们把卡莉告上了法庭。2003年,美国经济逐渐复苏,但是惠普依旧不见好转。2005年,手握惠普主权的董事会股东们开出2000万美元的退休金,要求卡莉主动辞职。她辞职当天惠普股价上涨了12%。
但惠普董事会并没有吸取空降型CEO的教训,又让专注于某一行业"小公司"出身的NCR原CEO马克*赫德成为了继任CEO。他将注意力放在高成长业务---- 企业服务、移动和打印成像业务上,将非一流的IT服务业务统统砍掉,以此来给惠普"瘦身"。
2010年8月,赫德因"性丑闻"被惠普董事会开除。赫德的下台直接引发了惠普股价短时间内大跌近10%,市值缩水高达100亿美元。2011年,惠普董事会通过向SAP前高管李艾科支付了460万美元"安家费",将其请上了惠普CEO的位置。
他上任后对惠普PC业务进行评估后采取全部或部分分拆,以加大惠普向软件和服务转型的力度,重点发展软件和云计算服务。但最终个人PC业务部门不仅无法为公司带来任何的额外收益,还让公司每年多花10亿美元。
至此,市场对惠普的信心难以提振,业绩预期持续下调、股价又遭遇腰斩这一系列后果,让李艾科在短短11个月任职后便被解雇,成为了惠普历史上任期最短的CEO,他在职期间惠普的市值蒸发300亿美元。2011年9月,梅格*惠特曼正式取代李艾科成为惠普公司CEO。
惠特曼行事风格大刀阔斧,以"无情裁员"著称,主导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从2012年开始,在连番折腾下惠普颓势尽显。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减缓了个人电脑的销售,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惠普二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31%,公司开始大裁员。
在相关的重组计划里,改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削减开支,人员的"瘦身"显然是最直接的方式。一开始,裁员人数最高2.7万人,后来又提高到了2.9万人。2013年底,惠普再次修改裁员计划,把原定人数增加到3.4万人。
在惠特曼看来,通过裁减员工的方式,惠普能"更容易地"开展运营工作,同时还能削减成本。此前预计,裁员3.4万人将可节省30亿美元到40亿美元的成本支出。裁员的步伐却仍然没有停止。"惠普必须大力关注成本结构的持续改善",惠特曼声称。
她说,不断扩大裁员规模的原因并非对惠普实现营收增长的能力缺乏信心,只是因为她发现公司需要在更多的领域中进行精简。所以,2014年5月,惠普又宣布了新一轮裁员计划,公司将继续裁减1.1万到1.6万名员工。
毫无疑问,裁员作为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尽早实现公司目标的手段,能够快速收到成效。但曾经的IT时代巨头惠普,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希望通过瘦身来巩固自己"软实力"并打开当时已经热度颇高的云计算市场的做法,也彻底暴露了PC行业的无奈。
2015年,惠普酝酿进行业务分拆,当年9月,为缩减投资组合的规模,公司宣布将在新组建的惠普公司(HP Inc)内进行裁员,三年内计划裁减最多3.3万名员工。当年11月公司正式一分为二:
一个是专注生产打印机和PC个人电脑的惠普公司(HP Inc),另一个是着力发展服务器、存储、软件服务和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惠普企业(HPE),分别由惠特曼和戴恩*韦斯勒担任CEO,拆分后两家公司将独立上市。
惠特曼于2018年2月辞去惠普公司(HP Inc)CEO,由阿根廷裔美国人安东尼奥*内里接任。但是,分拆之后惠普的云计算发展并不顺利。2016年1月,惠普企业(HPE)关闭Helion公有云服务,宣布与微软合作,面向客户提供微软Azure公有云服务。
当年5月,惠普企业(HPE)还以近23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网络设备公司华三通信(H3C)51%的股份出售给清华紫光集团,并与后者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将IT服务业务分拆给系统集成商CSC。9月其又以25亿美元的价格将软件业务转移到英国软件公司Mucro Focus手中,12月将其OpenStack和Cloud Foundry资产出售给Micro Focus所有的SUSE公司。
虽然惠普很早就开始发力云计算,但无奈因为硬件、软件和服务集团方面上的协同性不足而无法很好地发挥出价值来,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难以与客户建立联系。最终的情况是,不论如何扭转,云计算业务都成了徒劳。惠普曾公开表态,他们没有能力在云计算基础设施市场上与其他云计算大型企业竞争。
大规模售出业务后,2016财年惠普公司(HP Inc)净营收为48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公司净利润为24.9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5%。惠普企业( HPE ) 2016财年净营收为501亿美元,比2015财年下滑4%,2016财年净利润为3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8%。其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出售旗下网络设备公司华三通信(H3C)的股份。
分拆的本意是为了更快发展,结果却事与愿违。惠普拆分一年后,拆分的举措并没有将其从不断下滑的态势中拉回来,无论是云计算等数据业务还是传统PC等硬件业务,似乎都没有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有评论分析指出,惠普企业(HPE)的一系列叫停举措一步步断送了自身长期发展的未来,核心业务只剩下基础设施服务的惠普,发展窗口有限,最终等待惠普企业(HPE)的可能是关停的命运。
而更糟的是,与此同时惠普的打印业务也每况愈下。于是,惠普再次祭起裁员的大旗,2018年6月,作为正在进行的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惠普称在2019财年结束前将裁掉4500名至5000名员工,预期裁员相关的重组税前费用约为7亿美元,高于稍早预估的约5亿美元。
多年的裁员、重组之后,摆在惠普面前的依然是一条荆棘丛生的路。如今,韦斯勒将于今年11月1日卸任,新任CEO恩里克洛雷斯则同天正式上任。然而,在这位CEO正式上任前公司就又开始了一轮大规模的裁员,接下来他如何做才能给惠普的发展带来转机?
4、 坐以待毙or换道前行?
几乎被外界判定等待关停的惠普其实在2017年和以往有些不一样,从"卖卖卖"转向了"买买买"。
2017年1月,惠普企业(HPE)以6.5亿美元收购了超融合技术公司SimpliVity,以扩展其现有的基础设施,提升自动处理和云服务水平;2月又收购了行为安全分析公司Niara,将继续在智能边缘上开发软件定义解决方案,以更好地保护客户业务和物联网数据。
接连两次收购背后的战略转向虽然隐晦,但却透露了一些苗头。对SimpliVity收购有可能是惠普在超融合技术领域看到了一个开放的市场,并希望通过这一收购强化其自身在该技术领域的地位,借此来扩大其在混合云市场的占比份额;而对Niara的收购,则可能是意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用以加强惠普针对物联网网络安全产品的组合。
自2012年以来连续多年的裁员和调整让人们把目光只关注在了惠普的"不行"上。但是,如果你再仔细看一下埋藏在财务报表深处的一些被分拆出售掩盖了的数字,或许你还能得出另一个相反的结论。
2017年,在忍受了联想胯下之辱四五年之后,第一季度惠普终于艰难将联想重新掀翻在地,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产销商。而且其后,这种优势不断扩大。
2018年第一季度,惠普出货量同比增长4.3%,达到56.8万台,营收达到140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扩大至22.6%,对联想领先幅度达到2.2个百分点;净营收同比增长12%,净利润同比增长89%,形势一片大好。这已是惠普连续第五个季度碾压联想,连续第三个季度将领先幅度持续扩大。
通常这种情况下,企业都会"宜将剩勇追穷寇",继续招兵买马、乘胜追击。但惠普却在这个节骨眼上,踩了急刹车,进行裁员计划,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
对于一批日本企业如索尼、东芝等多年前在转型调整过程中经历的震荡,我们也是这么匆忙地给出了"失去20年"的结论,然而现在回头再看,索尼已经逐渐从一家硬件公司向面向消费者(DTC)提供服务和内容IP的公司转型;东芝则在家电产业遭受移动互联网重创之前完全退出了白色家电领域,转而进入大型核电、新能源和氢燃料电池电站领域。
当年退出手机市场的诺基亚在沉寂多年之后,2017年以电信公司的面貌出现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巨头企业的业务转型是一场持久战,跨度甚至以十年、二十年为计,我们不能以这中间的某一场战役去判定企业的成功还是失败。
所以,对于惠普,或许我们不应该轻率地去喊"不行了",而是仔细观察其战略发展脉络,才能获得有益的学习和借鉴。在鸿运当头、凯歌高奏的时候进行裁员,惠普的这种做法有点儿"不因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影响了长期战略"的意思。沿着这种思路回溯2015年惠普的分拆,你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业务分拆后惠普变得更聚焦、更灵活,效率更高,因而也更具有了攻击性。一年后惠普对联想的反超正是这种效果的呈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继续裁员,说明惠普并没把联想的追赶放在眼里,而是专注于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
进一步说就是,与联想的拉锯战只是惠普的一部分,而惠普如今已经不再单纯地追求市场规模,而是在保持份额领先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不再单纯地追求产品销量,而是更注重品牌价值,把提高利润率作为更重要的任务。
如果真是这样,惠普这种做法显然难度更大、水平更高,是把竞争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让对手跟不上步伐。这两年随着消费升级转型加快,行业发展出现了新气象,惠普因势利导推出的时尚设计超轻薄笔记本和高能游戏笔记本,针对更年期的用户群体,获得了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双重胜果。
随着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市场需求容量在不断萎缩,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功能来刺激消费者神经;另一方面小米、华为等个人电脑新势力不断冲击传统格局,行业集中度在升级加剧,惠普却在个人电脑需求疲软的环境下,通过推出更有吸引力、更高端的电脑实现着逆势上行。
如此苦练内功、夯实根基的惠普,难道不应该是最可怕的吗?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