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解读 | 微信的12大“反人类”设计
笔者对微信一些常被用户吐槽的功能和设计进行了分析解读,欢迎围观~~
从没有一款产品如微信这般,享受着全国人民的瞩目。
2019年5月15日,腾讯发布了 2019 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 12 亿,同比增长6.9%;QQ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同比略有增长至逾 7 亿。
微信月活用户以绝对优势领先兄弟产品QQ,一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App。
饱受赞誉的微信活在万众的聚光灯下,微信的设计犹如行业之标杆,被各大公司所借鉴参考。
然而微信也有一些功能和设计却被用户吐槽诟病。作为互联网设计者应该去思考下,用户吐槽是否是对的?如果是对的,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案。
01 电脑登录需要手机验证
用户电脑登录微信,需要手机去扫码做二次验证。
很多用户吐槽,吐槽的场景基于:手机刚好没电、手机丢失或者手机放在其他地方,导致没办法电脑登录微信,会严重影响到对外沟通。
上面说到的手机没电、手机丢失或者是手机放家里, 这三种场景是低概率情况 ,现在手机已经无法离开我们生活,手机成为了人体器官一部分,很难分离。对于微信来说,小概率场景从不在设计的范围之类,影响到微信平台生态除外。
这样看来,上述通过一系列的异常场景来吐槽微信登录需要扫码这个功能不好,并不具备说服力。
微信一直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导致很少出现微信盗号;反观QQ,被盗号者司空见惯,盗号后群发和QQ空间发虚假广告。电脑端登录,通过手机验证,将盗号部分风险转移到手机上,这样明显将登录做的更安全。
现在大部分产品,为了用户方便,使得用户都记住密码,电脑端账号密码登录形同虚设。这样方便用户的同时并不能保证用户账户安全。
在安全和方便两者选择,微信选择了前者。微信扫码验证这个功能微信的做法并没有太大问题。
微信如果为了迎合少部分用户需求,可以加一个账号密码登录入口,用户手机不再身边,可以通过账号密码登陆,但密码不可被记住。这样的话,微信电脑端登录才可能更完美。当然这是小众需求。
02 聊天记录不能云同步
3月7号,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个人脸书主页发布了一封公开信,表明其想要构建以隐私为中心的社交网络的愿景。此外,扎克伯格还表示将在Facebook里融入移动支付、电商等功能。Facebook的转型方向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微信,外媒也直接评论,Facebook是想成为下一个微信。
对于Facebook来说,或许当下跳脱自身利益关系,收拢隐私权限才是关键。而这次向微信看齐,也正是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在过去的一年中,Facebook遭遇了互联网最大的隐私危机,各种隐私泄露导致估值持续下跌。
微信的安全在于聊天记录不上传服务器,这样导致了微信至今没有出现过大规模隐私泄漏事件。
微信聊天记录不保留服务器,只保留在用户本地。这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信息安全。
有的用户觉得涉及到敏感词,会导致发不出来,就说微信将信息上传到了服务器,基于这种情况微信应该只是将用户信息在服务器检索了一遍,并没有保存用户聊天信息(也可能只存最近7天,定时清理)。
聊天记录不能云同步,用户更换设备如果不备份恢复的话,会导致在另一台设备上无法查看以前设备的聊天记录。
除了不方便以外,不能其他端浏览聊天记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对用户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更安全。
03 文件发送不超过100MB
用户在发送文件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发送超过100M的文件,这时会显示发送失败,微信限制容量这个功能确实对用户不友好。
限制文件大小,更多的考量是来自产品的开发成本。如果不限制文件大小,那么微信需要额外负担更多的服务器费用。QQ在发送文件方面做的更好,但是QQ的月活和活跃度远低于微信,服务器的维护成本也远低于微信。
微信产品主要功能是即时聊天,并不是文件传输的工具,但是微信对人们影响越来越大,大部分人的工作都在微信上完成,文件传输依旧是刚需,期待微信文件发送可以进一步放开限制。
04 微信群不能设置屏蔽
随着用户使用微信越来越多,微信群也越来越多,好多群的信息对用户并不重要,消息对话框被各种群消息占领。
微信没有做微信群聊助手,将不重要的群给收纳起来,减少无用群的干扰。
产品设计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用户层面,一个是产品层面。用户觉得可以将不重要的群收起,对于用户来说方便,但是收起后,导致后果就是用户打开群的频率骤降,群的活跃度严重下降。
QQ做了这个功能的后果就是群活跃度变低,微信再做这个功能就会步qq的后尘。
05 不经同意即可拉进群
当群用户没有超过40个人时,不经过本人同意就能被拉进群里。这种产品逻辑似乎不合理。
我经常被一些微商和诈骗机器人拉到一个莫名其妙的群,这对用户来说并不友好。我尝试从各个角度来思考这个设计逻辑,这种设计似乎并没有任何好处。对用户不友好,对产品也没有好处。
所以无论群用户有没有超过40个人,拉人必须经过用户同意才可进群。
06 语音没有进度条
微信语音,能有效降低了某些场景的沟通难度,早期微信,很多人被该功能吸引并圈粉。
语音消息最长可以发送60s,如果用户收到一段60s的语音消息,听到一半被打断了,那么用户需要重新点击语音,重头开始听,严重浪费时间。
用户可能只需要听最后10秒,却需要浪费50秒的时间去重听。
个人看来应该增加语音进度条。在所有的产品设计中,当音频和视频超过20S都应该增加进度条。
07 图像压缩模糊
iPhone手机发的图片缩略图,整体来说压缩效果不错。但是android压缩的并不好,不查看原图会很模糊。
出现这个原因是因为微信对iPhone机型进行了专项了的优化,由于安卓机型太多了,很难做到专项优化。
期待微信对不同的安卓手机进行图片压缩技术改进,提升用户查看照片的感受。
08 朋友圈不能删评论
用户在微信朋友圈发送动态,其他用户评论之后,用户并不能对别人的恶意评价进行删除。
有段时间朋友圈流行发送闪光弹。由于评论没有字数显示,导致被无限刷屏幕。
社交评论的友好度:实名评论大于匿名评论,熟人评论大于陌生人评论。微信主打熟人社交,所以微信的评论友好度很高,真正出现的恶意评论不会多,同时非共同好友,看不到对方的评论。所以微信不能删除评论做法问题不大。
但是微信如果可以删除评论是不是会更好呢?在自己的地盘上,就应该自己做主。
09 不能双向删好友
很多有强迫证的用户都因为对方解除好友关系,而对方还在自己的通讯录上面,而内心难受。
微信好友上限为5000人(有的微信可以更多),不能双向删除好友,对普通用户并没有害处,正常使用, 微信好友是不会到达上限。
如果微信删除为双向的,那么用户永远没机会再次添加对方为好友的机会。所以整体而言,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微信这个做法是最好的。
10 不能改ID
很多用户第一次设置微信号时,随意取了,例如前任的拼音、以前手机号、很长随意的字母等等,现在都有想改的需求。但是微信号只能设置一次,不允许修改。
微信号相当于唯一标识,跟身份证一样,昵称可以重复,姓名可以重复,但是身份证号码唯一。
微信号如果可以随意修改,那么和qq昵称一样了,不具有唯一性和识别性,整个后端数据存储会变得特别混乱。
很多用户会在好多地方留下微信号(二维码)以此联系,如果可以修改的话,那么留下的微信号(二维码)可能会作废,这样很影响添加微信的成功率和体验,导致以后双方添加为了保险都不敢用微信添加好友而转用qq添加好友了。
如果能在技术上变革,改id无任何成本和负担,提供更改id功能,肯定是更受用户欢迎和喜欢。
11 删除对话框,聊天记录也删除
有些用户只想删除对话框列表,但是删除对话框会连同删除聊天记录,这个设计,部分用户表示无法接受。
整体来看,这部分人很少,这种需求仅仅是单纯的强迫症作祟。PS:微信真的专治各种强迫症。
删除对话框,聊天记录也一并删除,这是删除微信聊天记录的最快方式。如果删除聊天对话框,不删除聊天记录,那么用户删除聊天记录会变得更麻烦,那时候吐槽会更多。为什么删除聊天记录这么麻烦?
快速删除聊天记录这种需求的用户远高于强迫对话框整洁的用户。所以微信删除对话框,聊天记录也一并删除。这种做法整体来看比较正确。
12 表情包数量限制
当用户收藏的表情包达到限制时,看到喜欢的表情包,点击收藏会出现表情数量达到上限的提示。这时候用户只能去删除不常用的表情包才能添加,但是对于部分用户来说,删除不需要的表情包是一个很难抉择的事情。
微信限制表情数量,主要考虑表情过多,用户寻找起来比较困难。微信在表情方面一直在优化,新增最近使用表情、自定义表情包从150上升到300、从横向滑动变为纵向滑动,这种优化使得表情选取更容易更高效。
我觉得微信应该放开这个限制,将选择权交给用户,用户去为这个选择承担后果。用户如果觉得数量过多不好寻找,那么用户自己去管理删除。
结语
以上是针对目前市面上用户吐槽最多的12个“反人类”设计。
对于微信这种大体量来说,被吐槽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每个用户都有各自的需求。但对于产品来说,更多考虑的是产品价值和平台发展。用户越多,被吐槽的概率也越大,就像我这篇文章一样,如果传播比较广,也免不了被喷的命运。如果你有微信其他的吐槽设计的例子,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专栏作家
UX,微信公众号:Echo的设计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美团点评高级交互设计师。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作者暂无likerid, 赞赏暂由本网站代持,当作者有likerid后会全部转账给作者(我们会尽力而为)。Tips: Until now, everytime you want to store your article, we will help you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In the future, you can store it in Filecoin network using your own filecoin.
Support author:
Author's Filecoin address:
Or you can use Likecoin to support author: